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是( )</p><p>A. 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p><p>B.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p><p>C. 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p><p>D. 对草原实施轮封、轮牧并控制载蓄量</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会破坏森林,不利用二氧化碳的吸收,不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东营市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营造整洁靓丽的城市环境,各单位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在一些街道和场馆的外墙种植了很多绿色植物,让人们感觉空气湿润而清新,这是由于植物体的( )</p><p>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 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p><p>C.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 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起到更新空气的作用。另外树木还能防风、防尘净化空气。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故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e9959286/SYS201712310108456585260964_ST/SYS201712310108456585260964_ST.001.png" width="539" height="1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使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p><p>B. 步骤②中,为了设置一组对照实验,要用黑纸片遮盖叶片正面</p><p>C. 步骤④小烧杯内放置酒精进行脱色,叶绿素会溶解到热水中</p><p>D. 步骤⑥滴加碘液后,观察到叶片上用黑纸片遮光的部分变蓝</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步骤①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A正确;</p><p>步骤②中,为了设置一组对照实验,要用黑纸片遮盖一部分叶片,实验变量是光照,B错误;</p><p>酒精能溶解叶绿素,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而不是热水中,C错误;</p><p>未遮光部分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D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物圈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他们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p><p>(1)夏天在海水中游泳时,常会遇到水母、海蜇等腔肠动物,它们在身体结构等方面与淡水中的水螅相似,体现在身体呈__________。</p><p>(2)雨后,有时可以见到蚯蚓在地面上爬行,区分蚯蚓身体前后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观察蚯蚓的实验过程中,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成语“鹬蚌相争”中的鹬、蚌两种动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分别是__________;“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三对足,头上两根感觉须,里头是肉外是骨”描写的是________的特征。</p><p>(4)爬行动物中,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是__________。</p><p>(5)“带鱼”“墨鱼”“甲鱼”“鲸鱼”“鲨鱼”“鲍鱼”“娃娃鱼”名称中都有“鱼”字,其中属于鱼的是____________。如果请你把上述动物分成两类,你的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p><p> </p></div></div>
<div><p>【答案】 辐射对称 看环带的位置,环带靠近身体的前端 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 肺、鳃 昆虫 扬子鳄 带鱼、鲨鱼 根据动物体内是否具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p><p>【解析】(1)水母,海蜇和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p><p>(2)蚯蚓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故要区分蚯蚓的前端与后端,要看环带的位置,环带靠近身体的前端。</p><p>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所以,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其目的是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p><p>(3)“蚌”是一种软体动物,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都是鳃;“鹬”是一种鸟,属于鸟类,鸟类的体内有许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在飞行过程中吸气时,空气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是双重呼吸方式。</p><p>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和单复眼,其中触角具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即题干中的头上两根感觉须;一般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即里面是肉外是骨,所以这句顺口溜描述的是昆虫的主要特征。</p><p>(4)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属于我国一级保护的爬行动物。</p><p>(5)题干中的带鱼、鲨鱼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符合鱼类的特征,属于鱼类。根据动物体内是否具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把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上述动物中的“带鱼”、“甲鱼”、“鲸鱼”、“鲨鱼”、“娃娃鱼”是脊椎动物,“墨鱼”、“鲍鱼”是无脊椎动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分别为镜头、显微镜以及先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不同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e9959286/SYS201712310108178292214485_ST/SYS201712310108178292214485_ST.001.png" width="521" height="1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乙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放大倍数的乘积。</p><p>(2)若想显微镜的视野最亮,则选择的图甲中的镜头组合为________。</p><p>(3)如果在进行显微镜对光时,视野太暗,则应选用________面镜和________光圈。</p><p>(4)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某同学在对光后没有在目镜中看到白亮的视野。他采取了以下补救方法,你认为不起作用的一项是(____)</p><p>A.转动遮光器 </p><p>B.转动转换器</p><p>C.调节细准焦螺旋 </p><p>D.转动反光镜</p><p>(5)如果在使用图乙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除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异物都不动。那么异物很可能位于[ ]____________上。</p><p>(6)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效果由①变成④,他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__移动。</p><p> </p></div></div>
<div><p>【答案】 a目镜 b物镜 ①④ 凹 大 C a目镜 右下方</p><p>【解析】(1)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乘积,即乙图中a目镜和b物镜的乘积;图乙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a目镜和b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p><p>(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物像的放大倍数越大,体积变大,视野变得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像的放大倍数越小,体积变小,视野变得越亮。最亮的应该是放大倍数最小的,组合应是①④。</p><p>(3)如果在进行显微镜对光时,视野太暗,则应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p><p>(4)对光后看不到白亮的视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光不正确;另一种是物镜镜头没有正对通光孔,若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即可;若是对光不正确,主要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有时还需要更换低倍物镜。所以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起作用。<br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异物,异物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异物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异物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物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a目镜上。<br />(4)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题干中①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下方,要想把它变成④,即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即由①变成④,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p><p>A. 显微镜对光时,如果视野太暗,可以把凹面镜换成平面镜</p><p>B. 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40×的镜头组合放大倍数是50倍</p><p>C.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是清水</p><p>D. 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另一侧先接触液滴,再缓缓盖上</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所以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所看到的视野较暗,应选择凹面镜,A错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40×10=400倍,B错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是与动物细胞液浓度相近的生理盐水,C错误;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另一侧先接触液滴,再缓缓盖上,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影响观察,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骨骼肌的两端固着在同一块骨上</p><p>B. 骨骼肌的组成包括中间的肌腱和两端的肌腹</p><p>C. 伸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p><p>D. 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结组成</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一块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A错误;</p><p>骨骼肌包括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两部分,B错误;</p><p>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C错误;</p><p>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骼、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人类或动物的学习行为的是( )</p><p>A. 出于本能,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多次给在水中张口求食的金鱼喂食</p><p>B. 把奶瓶嘴塞进刚出生的婴儿口中,就会出现吸奶的动作</p><p>C. 刚出生的幼袋鼠会从母袋鼠的尾尖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p><p>D. 幼小的黑猩猩通过模仿,会用蘸水的树枝钓食白蚁</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A、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多次给在水中张口求食的金鱼喂食,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A不符合题意;</p><p>B、把奶瓶嘴塞进刚出生的婴儿口中,就会出现吸奶的动作,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不符合题意;</p><p>C、刚出生的幼袋鼠会从母袋鼠的尾尖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C不符合题意;</p><p>D、幼小的黑猩猩用蘸水的树枝钓取白蚁,是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为学习行为,D符合题意.</p><p>故选: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在研究植物结构和生理的过程中,做了一系列实验,请分析回答如下实验:</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e9959286/SYS201712310108462643872461_ST/SYS201712310108462643872461_ST.001.png" width="378" height="26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e9959286/SYS201712310108462643872461_ST/SYS201712310108462643872461_ST.002.png" width="378" height="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一所示,用弹簧秤测得整个装置重为0.65 kg,光照6小时后,测得整个装置重为0.59 kg。其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p><p>(2)该同学完成了如图二所示实验,a装置中液体内的气泡主要成分是________,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p><p>(3)图三为植物叶片上发生的某些生理作用,其中A表示植物的________作用,B表示植物的________作用。</p><p>(4)图四表示二氧化碳和光照对大棚蔬菜光合作用的影响,据图可知,若想提高作物产量,可采取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措施。</p><p>(5)图五是植物在夏季晴朗的天气中一天内某些生理过程的变化曲线,其中光合作用产物开始积累的时间是图上标注的________点左右,曲线甲在中午12点时,活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6)图六中的装置A,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此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______,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__________________散失的。实验选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进行________而影响实验效果。</p><p>(7)图六装置B,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__,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组,该对照组有一处明显错误,应去掉图乙中的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氧气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 光合 蒸腾 增加光照强度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6 植物蒸腾作用过强,叶片气孔部分关闭,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降低,导致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 变浑浊 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蒸腾作用 气孔 光合作用 氧气 金鱼藻</p><p>【解析】(1)植物根吸收来的水分,主要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出去了,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减轻体重。因此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一所示,用弹簧秤测得整个装置重为0.65kg,光照6小时后,测得整个装置重为0.59牛。其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蒸腾作用散失水分。</p><p>(2)图二中试管内有叶绿体,在叶绿体里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a装置中液体内的气泡主要成分是氧气;a提供了光照,b无光照,结果是a中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b中不进行光合作用,无氧气放出。可见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p><p>(3)植物体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因而A表示光合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p><p>(4)由图乙可知:a或b曲线都可以说明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由图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②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同一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强。分析曲线,可以得出结论: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蔬菜产量。</p><p>(5)图五是植物在夏季晴朗的天气中一天内某些生理过程的变化曲线,其中光合作用产物开始积累的时间是图上标注的6点左右,曲线甲在中午12点时,活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植物蒸腾作用过强,叶片气孔部分关闭,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降低,导致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p><p>(6)图六中的装置A,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实验证明了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 散失的。实验选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p><p>(7)图六装置B,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组,该对照组有一处明显错误,应去掉图乙中的金鱼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分类等级示意图,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e9959286/SYS201712310108464313273718_ST/SYS201712310108464313273718_ST.001.png" width="208" height="1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属</p><p>B. 狼和犬的相似程度最小</p><p>C. 猫和虎同属于猫科</p><p>D. 虎和犬没有任何亲缘关系</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因此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目,A错误;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由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狼和犬同属,虎与狮也同属,相似程度较大,B错误;由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猫和虎同属于猫科,C正确;由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虎与犬同属于食肉目,有一定的亲缘关系,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鲫鱼身体呈梭形是其对水生生活的适应</p><p>B. 家鸽的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p><p>C. 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门</p><p>D. 蚯蚓和沙蚕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鲫鱼的身体呈梭形,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适于在水中生活,A正确;<br />家鸽的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适于飞行,B正确;<br />在蝗虫胸腹部的左右两侧有一些小孔是气门,为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而在蝗虫体内真正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气管,C错误;<br />蚯蚓和沙蚕具有许多体节,属于环节动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使用显微镜时,应该注意( )</p><p>A. 对光时,要使物镜、通光孔、反光镜在一条直线上</p><p>B. 镜筒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目镜</p><p>C. 当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时,要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p><p>D. 要使视野变亮,可调节反光镜</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对光时应使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A错误;</p><p>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不到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B错误;</p><p>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当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时,要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C错误;</p><p>放大倍数越大,镜头透光直径越小,造成通光量变小,视野变暗,因此要使视野变亮,可换用大光圈或凹面镜,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共同特点,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e9959286/SYS201712310108467532740928_ST/SYS201712310108467532740928_ST.001.png" width="120"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E可表示分布在水中 B. F可表示有根、茎、叶的分化</p><p>C. P可表示有输导组织 D. Q可表示用孢子繁殖</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E是藻类和蕨类的共同特征,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蕨类植物生活在潮湿的地方,E可表示分布在水中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br />F是苔藓和蕨类的共同特征,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有了茎和叶,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F可表示有根茎叶分化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br />P是藻类和苔藓的共同特征,藻类植物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体内有输导组织,P可表示有输导组织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br />Q是藻类、苔藓和蕨类的共同特征,都用孢子繁殖,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对下列四种生物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e9959286/SYS201712310108186365873087_ST/SYS201712310108186365873087_ST.001.png" width="403" height="1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丁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p><p>B. 甲、乙、丁都是多细胞生物</p><p>C. 甲、乙的细胞结构与酵母菌相似</p><p>D. 丙可以通过分裂生殖繁殖后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丁是病毒的结构图,病毒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进行繁殖,A正确;丁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丙是细菌,由一个细胞构成,B错误;甲是青霉,乙是蘑菇,与酵母菌都属于真菌,细胞结构相似,C正确;丙是细菌,细菌是进行分裂生殖,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实验装置,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e9959286/SYS201712310108469599788033_ST/SYS201712310108469599788033_ST.001.png" width="376" height="10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甲装置既能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又能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p><p>B. 将甲装置放在光下,①中的气体能使卫生香复燃</p><p>C. 将乙装置放在光下,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p><p>D. 用乙装置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时,应放置在光下</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甲装置既能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又能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A正确;</p><p>将甲装置放在光下几小时,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被收集到1号试管中,氧气有助燃的性质,因此能使卫生香复燃,B正确;</p><p>将乙装置放在黑暗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塑料袋内的氧气,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塑料袋内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错误;</p><p>用乙装置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时,应放置在光下,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通过学习生物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生物,请看下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e9959286/SYS201712310108471519835138_ST/SYS201712310108471519835138_ST.001.png" width="377" height="8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G类群的生物在形态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与A相比较,C细胞在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营养方式为________。</p><p>(3)F细胞在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图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________,它不能独立生活,只能________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p><p>(5)真菌包括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p><p> </p></div></div>
<div><p>【答案】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没有叶绿体 异养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E 寄生 CD</p><p>【解析】(1)图B是水绵,在形态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没有根、茎、叶的分化。</p><p>(2)图A是植物细胞,图C是酵母菌,C细胞在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p><p>(3)图F是细菌,在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p><p>(4)图E属于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它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p><p>(5)真菌包括图中的C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一段时问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cba2517a/SYS201712310051107873797989_ST/SYS201712310051107873797989_ST.001.png" width="213" height="1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p><p>B. 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p><p>C. 当光照强度>n1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p><p>D. 当光照强度>n2时,表示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多,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从图示可以看出,在ac段,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说明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A符合题意;b点表示植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B不符合题意;植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一直进行呼吸作用,在光线较弱时,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少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此出现图示中ab段的情况,C不符合题意;当光照达到一定强度时,植物体为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关闭了部分气孔,使进入叶片内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从而使光合作用减弱,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并不是不进行光合作用了;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都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p><p>A. 蜜蜂 家兔 B. 河蚌 蛇 C. 海葵 螃蟹 D. 蜂鸟 珊瑚虫</p><p> </p></div></div>
<div><p>【答案】C</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