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1:08:59

河南濮阳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期中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们在七年级进行探究活动时用过的“鼠妇”属于以下哪个动物类群(    )</p><p>A.环节动物    B.腔肠动物    C.节肢动物   D.扁形动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鼠妇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触角和足也分节,因此属于节肢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完成屈肘动作的正确顺序是(    )</p><p>①骨骼肌收缩②骨受到肌肉牵拉绕着关节产生动作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p><p>A.③①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②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可见B是正确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与家鸽气囊功能无关的是(    )</p><p>A.辅助肺进行呼吸    B.能进行气体交换</p><p>C.调节气体温度      D.能散热降温</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当鸟类飞行时气囊可以辅助肺进行双重呼吸,A正确;气囊本身无法进行气体交换,B错误;气囊能调节气体温度 ,C正确;气囊能能散热降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例子中,不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是(    )</p><p>A.蚂蚁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p><p>B.重庆某地遭遇罕见蝗灾,紧急请求支援大量的青蛙、麻雀和蛇</p><p>C.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或熊蜂</p><p>D.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钩挂在路过动物的皮毛上</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蚂蚁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属于社会行为,不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A符合题意;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如重庆某地遭遇罕见蝗灾,紧急请求支援大量蝗虫的天敌青蛙、麻雀和蛇,控制蝗虫,可见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或蜜蜂帮助植物传粉,C不符合题意;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钩挂在路过动物的皮毛上,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包括(    )</p><p>A.使植物腐烂分解,放出二氧化碳</p><p>B.摄取有机物,在体内分解,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p><p>C.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也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p><p>D.将遗体和粪便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锻炼身体的方式有多种,游泳是效果较好的一种。在下列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p><p>A.游泳时,神经调节起作用,其他调节不起作用</p><p>B.游泳动作的完成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p><p>C.很多人都会游泳,所以游泳是人的一种本能</p><p>D.人一旦学会游泳就会终生不忘,可见游泳是一种先天性行为</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A不正确;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下,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下,由运动系统来完成的,B正确;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人的游泳是学习行为,C不正确;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不会消退。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是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动物对某种无关刺激建立条件反射后,如果总是只给无关刺激,而不给能够引发动物产生非条件反射的刺激,原来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D不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动物越低等,先天性行为所占比例越大,这有利子(    )</p><p>A.获得食物    B.逃避敌害    C.寻找配偶    D.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则是一种学习行为。</p><p>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后代,相比之下,学习行为的优越性在于使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的本领越强,动物越低等,先天性行为所占比例越大,这有利于适应稳定的环境,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后代。</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白鳍豚、扬子鳄、大鲵等珍稀动物所共有的特征是(    )</p><p>A.体内均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B.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p><p>C.体内受精、卵生                D.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类都属于脊椎动物,体内均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故A选项正确;白鳍豚是哺乳动物,体温恒定,故B错误;大鲵是两栖动物,是体外受精的动物;白鳍豚是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故C错误;白鳍豚和扬子鳄都是用肺呼吸的动物。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的实验中,下列几组动物中应该选择用于“尝试与错误”实验的是(    )</p><p>A.小鸡、小鸭      B.大鸡、大鸭</p><p>C.小猫、大狗      D.大猫、大狗</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能使动物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比较选项中的小鸡、小鸭属于鸟类,小猫属于哺乳动物,有利于探究绕道取食行为,而成年狗大鸡、大鸭属于比较高等的动物,学习行为的能力较强,不利于绕道取食行为的探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海葵、海蜇等腔肠动物,排出食物残渣的结构是(    )</p><p>A.口          B.消化腔        C.肛门        D.口和肛门</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海蜇是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食物由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出体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和脊椎动物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由几块骨骼肌在哪一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p><p>A.一块、神经系统       B.多块、神经系统</p><p>C.一块、内分泌系统       D.多块、内分泌系统</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在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协助下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濮阳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八级期中生物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