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判断:</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b56268d5/SYS201712310120598548470622_ST/SYS201712310120598548470622_ST.001.png" width="173" height="2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若显微镜的目镜是5×,要观察放大200倍的物像,应选用的物镜是40×,改变物镜时应转动图中标号4。 (____)</p><p>【2】接近载玻片的镜头是图中4,转动图中结构11时,镜筒的升降范围较小。 (____)</p><p>【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镜头脏了我们要用专用的擦镜纸擦。(____)</p><p>【4】欲使视野<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b56268d5/SYS201712310120598548470622_ST/SYS201712310120598548470622_ST.002.png" width="38" height="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中的细胞像移到中央,应把玻片向右移动。 (____)</p><p>【5】某同学不断移动标本,视野中的污点不动,换一个目镜观察,污点不能消失,据此可判断污点在物镜上。(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p><p>【1】错</p><p>【2】错</p><p>【3】对</p><p>【4】错</p><p>【5】对</p><p>【解析】如图: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通光孔,6压片夹.7遮光器,8载物台,9反光镜,10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14镜柱。</p><p>【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题干中的目镜是5×,要想放大200倍,物镜需要200÷5=40倍的,图中的物镜安装在3转换器上,要改变物镜应转动3转换器。</p><p>【2】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接近玻片标本,能将观察的物体进行第一次放大,是显微镜性能高低的关键性部件。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p><p>【3】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成像的,光线必须通过观察材料反射到物镜、目镜、眼内才能形成物像,因此观察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对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镜头能进行清洁,应该用擦镜纸擦拭。</p><p>【4】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此题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移动移到视野中央。</p><p>【5】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装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若实验室光线较弱,在对光时一般会选择 ( )</p><p>A. 小光圈,平面镜 B. 大光圈,平面镜</p><p>C. 小光圈,凹面镜 D. 大光圈,凹面镜</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视野变强,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p><p>A. 春江水暖鸭先知 B. 葵花朵朵向太阳</p><p>C. 大树底下好乘凉 D. 春风又绿江南岸</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春江水暖鸭先知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葵花朵朵向太阳是阳光对生物的影响,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降低温度、大树底下遮荫温度较低,同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空气新鲜,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p><p>A.空气 B.细菌 C.小草 D.人</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空气属于非环境因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p><p>A. 生物都能呼吸</p><p>B. 生物都能进行运动</p><p>C. 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p><p>D. 生物都能繁殖后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解:生物都能运动不是生物的特征,如植物不能移动位置.该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p><p>故选:B</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图甲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图乙,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请分析判断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3160520f/SYS201712310121005369533452_ST/SYS201712310121005369533452_ST.001.png" width="198" height="2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实验想要探究的问题是:瓶颈的有无对肉汤变质有什么影响? (______)</p><p>【2】图甲中肉汤仍保鲜的是B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细菌进入瓶内。 (______)</p><p>【3】图甲、乙所示的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细菌的有无。 (______)</p><p>【4】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要想得出科学的结论,需要重复多次进行实验。 (______)</p><p>【5】甲图中控制实验变量的方法是加热煮沸,乙图控制实验变量的方法则是将瓶颈打断。(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p><p>【1】错</p><p>【2】错</p><p>【3】对</p><p>【4】对</p><p>【5】对</p><p>【解析】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解答时从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切入。</p><p>【1】巴斯德将瓶中新鲜的肉汤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肉汤不腐败,表明没有出现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肉汤中,不久肉汤就腐败了,表明肉汤中出现微生物了。</p><p>该实验想要探究的问题是:使肉汤变质的是空气吗? </p><p>【2】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A瓶内的肉汤仍能保鲜,因为煮沸的肉汤中细菌被杀死了,而弯曲的鹅颈瓶阻止了空气中细菌的进入;当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可以漂浮进入肉汤,所以肉汤会变质。</p><p>【3】甲图中A瓶与B瓶对照,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因此A瓶内无菌,而B瓶不作处理,没有高温灭菌,因此B瓶内有细菌,实验变量是细菌.甲图中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将瓶颈打断,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入肉汤,因此乙图的实验变量也是细菌。</p><p>【4】为保证探究实验结论的可靠性,我们应进行重复试验,以减小实验误差。</p><p>【5】同样是煮沸的两个瓶子,打断瓶颈的乙组,会有细菌飘入而引起肉汤变质,所以变量是细菌的有无,控制实验变量的方法则是将瓶颈打断;甲图中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所以控制变量的方法是煮沸高温灭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鱼类必须在水环境中生活,离开了水就会窒息死亡;狮子、猎豹等动物只能生活在草原上.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p><p>A. 生物的生存可以改变环境 B.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p><p>C.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D. 生物能影响一定的环境</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温度影响植物的分布如橘子主要分布在南方;生物影响环境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鱼类必须在水环境中生活,离开了水就会窒息死亡;狮子、猎豹等动物只能生活在草原上。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因此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蚯蚓在大雨过后会爬出地面,影响其生活习性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p><p>A. 湿度 B. 水 C. 土壤 D. 空气</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显微镜在对光时应选用:( )</p><p>A、高倍目镜 B、低倍物镜</p><p>C、低倍目镜 D、高倍物镜</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 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并调节反光镜,同时左眼注视目镜,看到明亮的视野为止。</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 )</p><p>A. 动物与植物 B. 生物运动与行为</p><p>C.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D. 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还有我们人类自己的身体,都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p><p>A. 珊瑚 B. 枯死的树干 C. 珍珠 D. 蘑菇</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珊瑚、枯死的树干、珍珠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蘑菇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是真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实验中,常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细结构,显微镜上具有调节光线强弱作用的是 ( )</p><p>A. 反光镜和遮光器 B. 遮光器和物镜 C. 反光镜和目镜 D. 目镜和物镜</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遮光器上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遮光器上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使用显微镜时,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上的光圈和反光镜。</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