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8周教研联盟测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探究报告。鼠妇常生活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下,那里的土壤是潮湿的,因此我们可以完成下面的探究报告:</p><p>(1)_____: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p><p>(2)做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_____。</p><p>(3)制订计划:</p><p>材料用具:每个小组10只鼠妇,干土,湿土,铁盒,纸板。</p><p>实验设计:在铁盒内一侧放上_____,以横轴中线为界,另一侧放上_ __。这样在铁盒中就形成了_____和_____两种环境。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_____实验。</p><p>(4)实施计划:全班分为8个组进行实验,为什么实验后要计算全班的平均值?</p><p> __。</p><p>(5)得出结论:_____。</p><p>(6)实验结束后,对鼠妇的处理方式是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提出问题 潮湿的环境中 干土 湿土 干燥 潮湿 对照 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使实验结果尽量准确 鼠妇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放回适于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____________和所占的_____________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p><p> </p></div></div>
<div><p>【答案】 数量 比例</p><p>【解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生物数量的恒定不变,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当这种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超出了自我调节能力,就会打破平衡,破坏生态平衡的稳定性,使生态系统崩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玻片标本上写一个小小的“d”,在显微镜中看到的图像形状是</p><p>A. b B. d C. q D. p</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倒立的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将“d”写到纸上,将纸旋转180度我们会看到一个“p”字。</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下说话错误的是( )</p><p>A.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p><p>B. 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p><p>C. 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p><p>D. 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有计划、有耐心</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观察包括肉眼观察和运用器具观察.视觉有时会出现误差,精确的观察需要一定的工具。</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由“草→田鼠→猫头鹰”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的猫头鹰,田鼠的数量会</p><p>A.缓慢上升 B.仍保持相对稳定</p><p>C.迅速上升 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从草→田鼠→猫头鹰组成的食物链中可以看出,猫头鹰是田鼠的天敌,二者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若消灭了全部的猫头鹰,数量会迅速上升,但随着田鼠数量增多,由于种内斗争加剧,田鼠数量又会减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含羞草的叶受到碰触时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p><p>A.需要营养</p><p>B.进行呼吸</p><p>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p>D.生长和繁殖</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 含羞草的叶受到碰触时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p>B.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p>C. 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度的</p><p>D. 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p><p> </p></div></div>
<div><p>【答案】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p><p>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制定计划 D. 得出结论</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p><p>A. 小草 B. 蘑菇 C. 人 D. 流感病毒</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小草是植物、人是动物、蘑菇是多细胞真菌,都有细胞结构;流感病毒属于动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所以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p><p>A. 一片农田 B. 一块草地 C. 生物圈 D. 小河中所有的鱼</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一片农田、一块草地、生物圈既包括了生物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森林中所有的树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图示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并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d180af74/SYS201712310123303482626687_ST/SYS201712310123303482626687_ST.001.png" width="227" height="8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此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____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p><p>(2)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_______________。</p><p>(3)图中麻雀和田鼠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写出图中最长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__________________流动的。</p><p> </p></div></div>
<div><p>【答案】 3 分解者 竞争 水稻→蝗虫→麻雀→蛇 食物链食物网</p><p>【解析】(1)(4)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水稻→蝗虫→麻雀→蛇、水稻→麻雀→蛇、水稻→田鼠→蛇,因此该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为3条。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蝗虫→麻雀→蛇。<br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水稻属于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图中的蝗虫、田鼠、蛇和麻雀都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br />(3)图中麻雀和田鼠都以水稻为食,因此会相互争夺食物、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p><p>(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的底部,______________大部,岩石圈的表面。</p><p> </p></div></div>
<div><p>【答案】 大气圈 水圈</p><p>【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最多的生物是( )</p><p>A. 狼 B. 禾本科植物 C. 羊 D. 老鼠</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狼、羊、老鼠、草构成的食物链有:草→羊→狼;草→鼠。</p><p>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一条食物链或食物网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禾本科植物位于第一营养级,因此最多的生物是禾本科植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山坡阳面的玉米生长情况比阴面的要好,其主要原因是( )。</p><p>A、空气新鲜 B、温度高 C、阳光充足 D、水分多</p><p> </p></div></div>
<div><p>【答案】C</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示是显微镜的结构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d180af74/SYS201712310123307868896563_ST/SYS201712310123307868896563_ST.001.png" width="240" height="2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与物体放大有关的结构是(1)__________和(4)__________</p><p>(2)粗准焦螺旋是指图中的(______)</p><p>A.结构3 B.结构10</p><p>(3)观察临时装时片,看到的物像是(_____) </p><p>A.倒像 B.正像 </p><p>(4)与调节光线有关的结构是遮光器和(9)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目镜 物镜 B A 9反光镜</p><p>【解析】图中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遮光器,7通光孔,8压片夹,9反光镜,10粗准焦螺旋,11细准焦螺旋,12镜臂,13镜柱、14镜座。</p><p>(1)(3)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因此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1目镜和4物镜。</p><p>(2)粗准焦螺旋是指图中的10。</p><p>(4)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视野亮度变强,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所以如果光线较暗,就需要用大光圈和凹面镜。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时的结构是遮光器和9反光镜。</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绝大多数生物进行呼吸时需要吸入_______________ ,呼出__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氧气 二氧化碳</p><p>【解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生物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p><p> ①蝴蝶 ②珊瑚 ③黑木耳 ④智能机器人 ⑤青苔 ⑥流星</p><p>A. ① ③ ⑤ B. ① ② ③ ⑤ C. ② ④ ⑥ D. ④⑥</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①蝴蝶,③黑木耳,⑤青苔,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②珊瑚,④智能机器人,⑥流星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可见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p><p>A. 春来江水绿如蓝 B. 雨露滋润禾苗壮</p><p>C. 草盛豆苗稀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春来江水绿如蓝”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草盛稻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稻的影响,草与稻子,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C正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鱼儿离不开水”,对这句话的最恰当解释是 </p><p>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依赖环境 C. 生物适应环境 D. 生物改变环境</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依赖环境,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鱼儿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就会死亡.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对此恰当的解释是生物依赖环境,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依赖环境而生存。</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