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1:04:24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西片八年级上月考二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p><p>A. 天然落叶林    B. 天然常绿林</p><p>C. 人工纯种林    D. 人工混交林</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生态平衡之所以能保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数量和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数量和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比较选项中四种生态系统,只有人工纯种林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最少,调节能力最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一山不能有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的观点可以理解为</p><p>A.虎所需的生存空间大</p><p>B.虎性情孤独,不群居</p><p>C.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小,个体的数量也越少</p><p>D.身体强状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2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80%.虎食量大,以大中型食草动物为食(主要是鹿类),也会捕食其他的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如食物链:草→鹿→虎。因此,虎是营养级别很高的生物,可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少.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维持生存,才有了“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科学家在研究脊髓的功能时,将青蛙的脑破坏掉。这样做的目的是</p><p>A.防止青蛙在实验时乱动</p><p>B.排除脑反射,观察脊髓独立的反射</p><p>C.排除脑干扰,证明脊髓的传导功能</p><p>D.不除去脑,蛙不会对质量分数为1%的硫酸溶液有反应</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如果其中任何一部分受到损坏,反射活动就不能完成。破坏蛙的脑后,神经中枢被破坏,所以反射弧不完整,反射活动不能进行。科学家在研究脊髓的功能时,将青蛙的脑破坏掉,这样做的目的是排除脑干扰,证明脊髓的传导功能。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视觉的形成过程中,视神经的作用是</p><p>A.接受视网膜上的物像,形成视觉</p><p>B.接受视网膜上的神经冲动,形成视觉</p><p>C.传导视网膜上的图像信息给视觉中枢</p><p>D.传导脉络膜上的神经冲动给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视觉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图:<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a7487508/SYS201712310013364685208597_DA/SYS201712310013364685208597_DA.001.png" width="449" height="1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综上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中,视神经的作用是传导视网膜上的图像信息给视觉中枢。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水往低处流,而植物体内的水则往高处移动,即使是号称“世界爷”的巨杉(高达142米),水分也能运输到树梢,那么,水向高处移动的动力来自</p><p>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腾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植物的蒸腾作用在不停的进行,因为它进行蒸腾作用的结果: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蒸腾作用产生一种蒸腾拉力,是水分向上运输的协力。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骨骼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p><p>A.两端的肌腱分别固定在不同的骨上</p><p>B.骨骼肌里有许多血管和神经</p><p>C.人体的任何一项动作都是两块骨骼肌收缩或舒张的结果</p><p>D.两端的肌腱分别固定在同一块骨上</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A、一块骨骼肌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才能牵引所附着的骨,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完成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骨骼肌里有许多血管和神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故B不符合题意; C、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分别固定在不同的骨上,故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人身体部分肌肉瘫痪,并导致骨骼肌萎缩,其原因可能是</p><p>A.气管营养               B.控制某域骨骼肌的神经要损</p><p>C.肌肉的灵活性差         D.肌肉收缩无力</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收缩的特性;在人体内,骨骼肌所接受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受刺激后就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因而使人体产生各种动作;当控制某些骨骼肌的神经受到损伤时,这部分肌肉就会瘫痪,并可能导致骨骼肌的萎缩。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朵花中能够发育成果实的部位是</p><p>A.花蕊       B.子房        C.花药        D.受精卵</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将要继续发育,其中子房壁会发育成果皮,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种子。故选B。</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人耳和脑的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a7487508/SYS201712310013360939290054_ST/SYS201712310013360939290054_ST.001.jpeg" width="198" height="18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看电视文艺节目时,你能听到演员优美动听的歌声。那么,图中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      内;听觉产生的部位是      。(填数字代号)</p><p>(2)如果某人标号④所示部分受损,则      (能,不能)产生听觉。</p><p>(3)跳水运动员参加比赛时,动作协调、姿态优美。这与图中数字     所示结构的调节有关。</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⑤ ; ①;</p><p>(2)不能;</p><p>(3)③</p><p>【解析】</p><p>试题分析:从图可以看出:①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②是脑干;③是小脑;④是听神经;⑤是耳蜗;⑥是咽鼓管;⑦是听小骨;⑧是鼓膜。</p><p>(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⑧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⑦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④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①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p><p>(2)若④听神经受损,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不能形成听觉。</p><p>(3)在人体的神经系统中,小③脑能够维持人体躯体的平衡,使运动协调准确。</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一位同学用两片长方形的木板(1、2)、两条松紧带(3、4)和一颗螺丝(5)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请识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a7487508/SYS201712310013372806397017_ST/SYS201712310013372806397017_ST.001.png" width="240"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1、2相当于      。</p><p>(2)图中虚线箭头表示4的过程,此时应该处于      状态。</p><p>(3)如果表示肘关节,则此过程表示      动作。</p><p>(4)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人在运动时,要靠骨骼肌牵拉骨,绕      转动完成动作。</p><p>&#xa0;</p></div></div>
<div><p>【答案】(1)骨;</p><p>(2)舒张;</p><p>(3)屈肘;</p><p>(4)关节</p><p>【解析】</p><p>试题分析:运动系统的功能是具有运动、支持、保护。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p><p>(1)图中、相当于两块骨,、相当于骨骼肌,相当于关节。</p><p>(2)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收缩的过程,此时应该处于舒张状态。</p><p>(3)如果表示肘关节,3是肱三头肌舒张,4是肱二头肌收缩,则此过程表示屈肘动作。</p><p>(4)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人在运动时,要靠骨骼肌牵拉骨,绕关节转动完成动作。</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a7487508/SYS201712310013368280704216_ST/SYS201712310013368280704216_ST.001.png" width="182"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气体a、b是通过叶表皮的      进出的。</p><p>(2)若a代表二氧化碳,b代表氧气,则此图可表示植物体的      过程。</p><p>(3)若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则此图可表示植物体的      过程。</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气孔;</p><p>(2)光合作用;</p><p>(3)呼吸作用</p><p>【解析】</p><p>试题分析:(1)气体a、b是通过叶表皮的气孔进出的,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叶片的上下表皮上都有气孔,其中下表皮上的气孔较多。</p><p>(2)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若a代表二氧化碳,b代表氧气,则此图可表示植物体的光合作用过程。</p><p>(3)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若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则此图可表示植物体的呼吸作用过程,此过程是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进行的。</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西片八级上月考二生物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