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1:01:51

江苏省南京师大第二附中八年级12月单元练习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2008年冰灾,湖南郴州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特别是植被破坏严重。在全市人民持续“绿城”行动8年后的今天,植被已基本恢复,但要恢复到原有生态系统的水平还需多年。以上实例说明(    )</p><p>A.人能在短时间内修复生态系统</p><p>B.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p><p>C.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p><p>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由时间决定</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上述事例中,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特别是植被破坏严重,全市人民持续“绿城”行动5年后的今天,植被已基本恢复。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还需多年,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区罩上,后来发现草叶被虫子吃光。产生这种现象的生物学原因是(    )</p><p>A.食物链被破坏    B.植被被破坏</p><p>C.干旱缺水        D.环境被污染</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牧草留种区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存在:草→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草地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食物链,所以造成牧草留种区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食物链被破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p><p>A.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微生物对生态系统中的碳--氧平衡有不利影响</p><p>B.在生物圈中,只有生物的呼吸作用才会消耗氧气</p><p>C.绿色植物对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植树造林很重要</p><p>D.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A错误;自然界中,并不只有生物的呼吸作用才会消耗氧气,比如燃烧,金属的锈蚀等都会消耗氧气,B错误;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C正确;大气中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二氧化碳占0.03%,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黄色。可以用BTB溶液检测二氧化碳是否存在。向装有二氧化碳的试管中滴入0.1%BTB溶液,BTB溶液变成(    )</p><p>A.蓝色      B.黄色       C.绿色      D.无色</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试管置于阳光下,试管内的金鱼藻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BTB溶液中的二氧化碳,因此一段时间过后试管内的溶液颜色呈蓝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p><p>A.植物体吸收的水分有90%以上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p><p>B.正在结果的西瓜植株,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果实的生长</p><p>C.蒸腾作用能够促进空气流通</p><p>D.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很少</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森林地区,常常形成独特的“小气候”,降雨量较多,主要原因是(    )</p><p>A.植物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多        B.植物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大</p><p>C.植物光合作用强,释放的水气多        D.植物根系保持水土,蓄水多</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因此森林地区,降雨量较多。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移栽植物时,下列做法与降低蒸腾作用无关的是(    )</p><p>A.根部带土</p><p>B.选择阴天移栽植物</p><p>C.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p><p>D.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尽量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不受伤害,防止植物的吸水能力降低,与蒸腾作用无关;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光照不强烈,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作用,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避免出现萎蔫现象,提高成活率.与降低蒸腾作用有关;去掉一部分枝叶  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减少枝叶会减弱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利于植物的成活.与降低蒸腾作用有关;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使得移栽的植物接受不到强烈的光照,从而抑制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少水的散失,避免出现萎蔫现象,利于植物的成活,与降低蒸腾作用有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往口中送食物时,上臂肌肉的状态是(    )</p><p>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p><p>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人往口中送食物时,上臂肌肉的状态属于曲肘动作,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安人员在破案时,发现一段被害人的下肢骨,经过解剖发现骨髓腔中的骨髓为红骨髓,据此推理受害人的年龄为(    )</p><p>A.18岁以下       B.30岁左右        C.40岁左右      D.50岁以上</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中,题干中发现骨髓腔中的骨髓为红骨髓,据此推理被害人的年龄为幼年即18岁以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当人踏入山林时,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    )</p><p>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B.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p><p>C.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吸收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使人感觉空气清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把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使人感觉空气湿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种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p><p>A.猴子能够表演节目          B.鹦鹉能模仿人类说话</p><p>C.警犬可以嗅出毒品          D.小鸟把金鱼当雏鸟喂养</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猴子能够表演节目、鹦鹉能模仿人类说话、警犬可以嗅出毒品,是通过学习训练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小鸟把金鱼当雏鸟喂养,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竹节虫静止不动时,它的形态像竹枝,这种行为属于(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b300a108/SYS201712310017505492909677_ST/SYS201712310017505492909677_ST.001.png" width="84" height="1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觅食行为</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集体防御等;竹节虫酷似竹节,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是一种防御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体内主要的骨连结形式是(    )</p><p>A.不活动的连结      B.半活动的连结</p><p>C.关节            D.以上选项都正确</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骨连结有三种形式,不活动的连结,如脑颅骨各骨之间的连接;半活动的连结,如椎骨前方椎体间的连结;能活动的连结,即一般所说的关节,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等。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人体骨骼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p><p>A.人体的骨骼由206块骨连结而成</p><p>B.人体的骨骼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大部分</p><p>C.在运动系统中,骨和骨骼所表示的意思是相同的</p><p>D.人体的骨骼支持并保护着脑、脊髓以及心脏等内脏器官</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体有206块骨组成骨骼, A正确;人体的骨骼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大部分,B正确;</p><p>人体的骨有很多块,骨之间以骨连接的形式构成骨骼,C错误;人体的骨骼支持并保护着脑、脊髓以及心脏等内脏器官,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下列关于树的生态价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B.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p><p>C.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保持水土    D.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而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不但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还减少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弱了温室效应。同时绿色植物还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争斗行为的是(  )</p><p>A.野兔发现天空中鹰在盘旋时,立刻逃回洞里     B.夏季雨后雄蛙齐鸣</p><p>C.两只狗为争夺骨头打架                       D.蜘蛛结网捕虫</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野兔发现天空中的鹰在盘旋时,立即飞跑逃回洞穴,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发生的防御行为。两只狗为了争夺食物、配偶、占领繁殖的区域而发生的战斗。属于争斗行为。雄蛙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属于雌雄两性之间的求偶行为即繁殖行为。蜘蛛结网捕虫属于捕食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作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p><p>A.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加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p><p>B.体育锻炼能加强骨的营养</p><p>C.体育锻炼能使肌纤维变粗,肌肉粗壮</p><p>D.体育锻炼的强度越大,对运动系统所起的作用就越大</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科学、系统的体育锻炼,即可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又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幅度。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骨骼肌的营养,使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使肌细胞变粗,体积增大。青少年要经常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促进心脏强健,但是强度越大的体育项目加重心脏的负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同学在运动时不小心发生了骨折,与骨的愈合相关的结构是(    )</p><p>A.骨膜中的成骨细胞         B.骨密质</p><p>C.骨髓                   D.关节表面软骨层</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蹄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以下结构不属于人体运动系统的是(    )</p><p>A.骨        B.心脏        C.骨连结      D.骨骼肌</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属于循环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国家和太湖流域各级政府对太湖采取了控源截污、打捞蓝藻、生态调水、生态清淤等一系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p><p>A.开展生态旅游    B.改善生态环境</p><p>C.发展渔业        D.增加财政收入</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采取控源截污、打捞蓝藻、生态调水、生态清淤等一系列措施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森林和草原,从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p><p>A.温带草原生态系统          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p><p>C.农田生态系统              D.北极冻原生态系统</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丰富的热量和季节分配均匀而又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条件。动植物种类特别丰富,营养结构复杂。因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而在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动的,这主要是靠(    )产生的拉力来拉动的。</p><p>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其次,蒸腾作用还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并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同时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甲、乙两同学在不同的环境中分别采摘了同种植物的两片叶子,并从叶片上撕下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发现这两片叶上的气孔状态不同,如图:一种是气孔开启,另一种是气孔关闭。根据上述观察的结果,植物缺水的一株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b300a108/SYS201712310017479426432615_ST/SYS201712310017479426432615_ST.001.png" width="284" height="9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气孔关闭状态的植物缺水      B.气孔开放状态的植物缺水</p><p>C.两株植物都缺水              D.无法确定</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开闭受叶内水分、光照强度、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当植物体内的水分比较充足,蒸腾作用比较旺盛,这时气孔张开,反之气孔关闭。</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俗话说“老鼠生来会打洞”,“老鼠打洞”这种动物行为所具有的特点是(  ) </p><p>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p><p>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①由动物生活环境因素决定的,③由生活经验获得的,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特征;              </p><p>②动物生来就有的,④由动物体内的遗传,都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属于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先天性行为的特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初二年级篮球赛正在进行中,某同学投篮动作优美,他运动的动力来源于(    )</p><p>A.骨       B.骨骼       C.关节     D.骨骼肌</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并回答问题。</p><p>饲养员在给猴子喂食物时,不慎把一个甜薯掉进水池,一只猴子费了好长时间才从水池中捞到了甜薯。过了一段时间,饲养员发现给猴子喂甜薯时,有很多猴子拿了甜薯到水中擦洗,再也不愿意吃沾满泥土的甜薯了。</p><p>(1)从动物行为的获得过程看,猴子的这种表现属于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通过___________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p><p>(2)猴子的这种行为能使其_______环境的变化,提高存活和繁殖的机会。</p><p>(3)猴子见到有人扔给食物时,会高高跳起抓住,猴子跳起时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______系统的调节。</p><p>(4)猴群中有猴王、王后、猴兵等,它们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猴群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行为。</p><p>&#xa0;</p></div></div>
<div><p>【答案】(1)学习;环境因素;</p><p>(2)适应;</p><p>(3)神经;</p><p>(4)社会。</p><p>【解析】</p><p>试题分析:(1)猴子的这种表现是在成长过程中,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p><p>(2)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越强。猴子的这种行为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适应环境的变化,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p><p>(3)猴子见到有人扔给食物时,会高高的跳起抓住,猴子跳起时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p><p>(4)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猴群中有猴王、猴兵等,当发现危险时站岗的猴兵会发出警报,猴群的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为了探究绿色植物产生的气体,某同学将2只健康的相似的小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甲、乙玻璃罩中,甲玻璃罩内不放绿色植物,乙玻璃罩内放一盆绿色植物,并置于阳光下(如图1),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b300a108/SYS201712310017471206244195_ST/SYS201712310017471206244195_ST.001.png" width="466" height="1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两玻璃罩中的小鼠,先死亡的应是_______填“甲”或“乙”),判断依据是________为小鼠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_______,有利于小鼠的正常生命活动。  </p><p>(2)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判断,某同学进行了如图2的实 验:将绿色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用试管收集塑料袋中气体后,再用一支带火星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内。预期结果:卫生香会________。</p><p>(3)如果将甲、乙两玻璃罩置于黑暗环境中,小鼠先死亡的应是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1)甲;光合;氧气</p><p>(2)复燃(或“燃烧”,或“剧烈燃烧”)</p><p>(3)乙;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p><p>【解析】</p><p>试题分析:(1)两玻璃罩中的小鼠,甲容器中小白鼠很快死亡,原因是小白鼠很快将通过呼吸作用将容器内的氧气消耗干净,因此缺少氧无法呼吸。判断的依据是乙容器中小白鼠比甲容器中小白鼠存活时间长的原因是此装置置于阳光下,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而老鼠呼吸需要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有利于小鼠的正常生命活动,所以小白鼠和植物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不会死亡。</p><p>(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图2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意思是让里面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然后用试管收集里面的气体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内,结果卫生香复燃了,我们知道氧气有帮助燃烧的特性,因此证明试管内含较多的氧气。可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p><p>(3)如果将甲、乙两玻璃罩置于黑暗环境中,乙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小鼠的呼吸也要消耗氧气,因此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小鼠争夺氧气,玻璃罩内氧气消耗的快,导致乙中小鼠先死亡。</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图。请分析并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b300a108/SYS201712310017472565517043_ST/SYS201712310017472565517043_ST.001.png" width="354" height="12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A、B两个装置中,塑料袋上水珠较多的是_____装置,原因是______________。</p><p>(2)通过对照A、B两装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比较C、D两装置,_____装置能较准确地测定植物体散失的水分。</p><p>(4)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表皮上的_______散失到植物体外的。</p><p>(5)炎热的夏天,站在树荫下比站在房屋阴影处感觉更凉爽,说明植物通过_________作用能够降低_______________。</p><p>(6)有资料表明,森林上空的湿度比农田上空的湿度高20%~30%,每亩森林比无林地至少多蓄水20t,降水多时可以减少洪涝灾害,干旱季节又可以保持土壤湿润。这说明绿色植物对调节生物圈_________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1)A;A中的叶片多,蒸腾作用旺盛,因而塑料袋上的水珠多;</p><p>(2)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p><p>(3)C;</p><p>(4)气孔;</p><p>(5)蒸腾;周围空气的温度;</p><p>(6)水。</p><p>【解析】</p><p>试题分析:(1)A和B比较。叶片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行的,A中的叶片多,蒸腾作用旺盛,因而塑料袋上的水珠多。</p><p>(2)由以上现象可以得出: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p><p>(3)C、D两个装置,C中的塑料袋绑在了茎的基部,验证的是植物的蒸腾作用;而D中的塑料袋绑在了花盆上,塑料袋壁上的水珠不但有植物蒸腾的,还有花盆中土壤蒸发的,因此C实验能更准确地测定植物体散失的水分。</p><p>(4)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p><p>(5)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大树还能遮挡阳光,降低温度;此外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空气清新宜人。因此树荫下,空气湿润、凉爽、清新宜人。</p><p>(6)绿色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庞大的根系不但可以从土壤深处吸收大量的水分,还可以固定土壤,利用根系的这种特点可以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今年3月27日,你参加了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了吗?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p><p>(1)人们通常所说的温室气体指的是__________。</p><p>(2)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______。</p><p>(3)一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_______作用。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平衡。</p><p>(4)污染物的过度排放造成“雾霾”,“雾霾”不仅降低空气质量,而且会对人体的______系统造成严重伤害。</p><p>(5)日常生活中,人们开始提倡“低碳”生活方式,请你写出一条关于“低碳”生活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1)二氧化碳、甲烷和臭氧等;</p><p>(2)氧;</p><p>(3)光合;碳-氧;</p><p>(4)呼吸;</p><p>(5)随手关灯等</p><p>【解析】</p><p>试题分析:(1)水汽、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和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p><p>(2)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和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p><p>(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并放出氧气,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p><p>(3)吸烟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经常吸烟会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气管炎、咽炎等,还会诱发肺癌,据统计,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至20倍。因此吸烟不仅违背“低碳”的生活方式,而且主要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危害。</p><p>(4)大气的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粉尘(亦称可吸入颗粒或总悬浮颗粒物)和有害气体,而后者又主要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烟尘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危害最大,引起支气管炎,而且它还能随着血液,进入其它系统,会造成咳嗽、呼吸困难、神经衰弱、尘肺等病症。可见,空气质量严重影响了人体的健康</p><p>(5)响应“低碳”的生活,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二氧化碳两方面入手,具体方法有: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多骑自行车,少坐汽车;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植树造林,保护森林,退耕还林等。</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南京师大第二附中八级12月单元练习生物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