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南山集团东海外国语学校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p><p>A. 枯叶蝶酷似枯叶 B.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p><p>C. 蚯蚓可改良土壤 D. 大树底下好乘凉</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枯叶蝶的外形像枯叶,属于生物适应环境,A正确;</p><p>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在大堤中挖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说明了动物对环境的影响,B错误;</p><p>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C错误;</p><p>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p><p>A. 斑马 B. 流感病毒 C. 能繁殖后代 D. 含羞草</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也就是说动物、植物、细菌、真菌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唯独病毒的结构简单,其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482d0f53/SYS201712310140531240799087_ST/SYS201712310140531240799087_ST.001.png" width="161" height="1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图中的甲是分解者</p><p>B. 图中的丙是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营养的主要来源</p><p>C. 图中的甲、乙、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p><p>D. 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丙→甲→乙</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图中丙指向甲的箭头代表的是丙被甲捕食,所以甲是消费者,而不是分解者,A错误;<br />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丙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固定太阳能,因此图中的丙是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营养的主要来源,B正确;<br />图中的甲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丙是生产者,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因此,图中的甲、乙、丙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错误;<br />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丙)和非生物部分(大气),因此,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丙→甲,而不是“丙→甲→乙,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p><p>A. 海洋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p><p>C. 生物圈 D. 城市生态系统</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描述的情境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p><p>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p><p>B.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p><p>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p><p>D.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选项A、B、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都是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选项B蚂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大堤的牢固性,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因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生物蚂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p><p>A. 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p><p>B. 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p><p>C. 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p><p>D. 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调查时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不能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因此小军的做法不对,A错误;调查时,不能以个人喜好而定,要如实记录。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也要记录,B错误;调查时要如实记录,活动范围较大的,不固定的也记录。如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也要记录,C正确;调查时要如实记录,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不能把它删掉。D错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