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启智学校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 )。</p><p>A.分子生物学 B.比较解剖学 C.细胞学 D.化石</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化石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是指动植的遗体或是遗迹、遗物经过若干年矿物质的交换和填充而形成的,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生物进化规律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而低等;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进一步说明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生物,其进化由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对埋在地层中不同地质年代的生物化石分析,证明生物的进化顺序是( )</p><p>①从简单到复杂</p><p>②从矮小到高大</p><p>③从低等到高等</p><p>④从水生到陆生</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p><p>C. ①③④ D. ①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08年奥运会我们采用的是我们祖先的“钻木取火”来采集圣火,据你判断,下列最先开始使用火的是( )</p><p>A.森林古猿 B.南方古猿 C.直立人 D.能人</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p><p>A.类人猿 B.长尾猴 C.黑猩猩 D.森林古猿</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米勒的实验证明了</p><p>A. 原始地球上可形成原始生命 B. 原始地球上可形成有机物</p><p>C. 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D. 原始生命起源于外星球</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p><p>A.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p>B.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p><p>C. 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p><p>D. 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分析:</p><p>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p><p>解答:</p><p>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一种兰花蜂,在繁殖季节,雄蜂专门采集兰花的香味物质.然后,许多雄蜂聚集在一起,同时将香气释放出来,吸引雌蜂前来交尾。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p><p>A. 兰花蜂的这种行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p><p>B. 兰花的香味物质不是兰花蜂分泌的性外激素</p><p>C. 兰花与兰花蜂之间为捕食关系</p><p>D. 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兰花的香味物质减少,会导致兰花蜂的数量减少</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兰花蜂,在繁殖季节,雄蜂专门采集兰花的香味物质.然后,许多雄蜂聚集在一起,同时将香气释放出来,吸引雌蜂前来交尾.表明兰花分泌的香味物质对兰花蜂的繁殖有利;同时兰花蜂在采集兰花的香味物质时可以帮助兰花传粉.因此二者之间属于共生关系.不是捕食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的金鱼品种很多,形成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 )。</p><p>A. 适应环境的结果 B. 我国水域辽阔</p><p>C.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人工选择的结果</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分析:</p><p>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把所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p><p>解答:</p><p>首先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金鱼起源于我国,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作为世界上最有文化内涵的观赏鱼,它在国人心中很早就奠定了其国鱼之尊贵身份,所以它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地区原为森林时,灰尺蛾约占总数的99%,黑尺蛾仅占1%;建成工业区后,统计结果则是黑尺蛾占99%,灰尺蛾占1%。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p><p>A. 工业黑烟使灰尺蛾变黑 B. 灰尺蛾迁出,黑尺蛾迁入</p><p>C. 不定向变异的结果 D. 外界环境对两种尺蛾的选择</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尺蛾存在两种变异品种:灰色与黑色,然而在森林时,桦树的树干为灰白色,这样灰尺蛾伏在树干上就不易被天地发现,而黑尺蛾与树干的颜色反差大,易于被天敌所食,这样控制灰色的基因得到积累与加强,所以灰尺蛾约占总数的99%,黑尺蛾仅占1%;当建成工业区后,由于污染桦树的树干为黑白色,此时黑尺蛾伏在树干上就不易被天地发现,而灰尺蛾与树干的颜色反差大,易于被天敌所食,这样控制黑色的基因得到积累与加强,故统计结果则是黑尺蛾占99%,灰尺蛾占1%,可见这种两种变化的原因是外界环境对两种尺蛾的选择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蝗虫,体色多为绿色;而生活在草木稀疏的地上蝗虫,体色多为褐色。对此的解释是( )。</p><p>A.适者生存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蝗虫会飞的结果</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普遍特性,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经过生存竞争,过度繁殖,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在生存过程中对生物有利的变异逐渐保存下来,不断传递给后代。自然选择的途径是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蝗虫,体色多为绿色;而生活在草木稀疏的地上蝗虫,体色多为褐色,这是蝗虫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更有利于生存。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p><p>A. 运动方式不同 B. 细胞结构不同</p><p>C. 营养方式不同 D. 对刺激的反应不同始生命</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有叶绿体的能自养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叶绿体的异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这些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就分别进化成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a06185fe/SYS201712310026335937903657_DA/SYS201712310026335937903657_DA.001.png" width="342" height="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相比,没有的气体是</p><p>A.氨 B.甲烷</p><p>C.氧气 D.水蒸气</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有甲烷、氨、水蒸气、氢等,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p><p>故A、B、D错误, C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出现晚,那么( )</p><p>A.物种A比物种B的数量多</p><p>B.物种A结构比物种B结构复杂</p><p>C.物种B由物种A进化而来</p><p>D.物种B比物种A高等</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如图是按年代依次形成的地层,其中物种A化石存在于最新近形成的地层,物种B化石存在于古老的地层中,所以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一种新药将应用与临床,为了确保药品的安全性,需要在下面的动物中进行药物试验,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能应用与人,你认为应该选择的动物是( )</p><p>A. 猕猴 B. 恒河猿 C. 黑猩猩 D. 大叶猴</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现代类人猿中有: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与人类最相似,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都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而猕猴、恒河猴、大叶猴与黑猩猩相比,同人类的形态结构相似较少,亲缘关系较远.因此我们选择代替人类做实验的动物,最好选择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的现代类人猿:黑猩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生物进化的历程示意图,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a06185fe/SYS201712310026336935530656_ST/SYS201712310026336935530656_ST.001.png" width="225" height="2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的C代表___________,它诞生于___________,D代表____________。</p><p>(2)最适于陆地生活的无脊椎动物类群是[ ]_____;最适于陆地生活的优势植物类群是[ ]_______。</p><p>(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的[ ]____________进化来的。</p><p>(4)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原始生命 原始海洋 蕨类植物 B节肢动物 E被子植物 A爬行类 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p><p>【解析】分析:</p><p>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有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可结合生物进化树来分析解答,图中D是蕨类植物,E是被子植物,A是爬行动物,B是节肢动物,C是原始生命。</p><p>解答:</p><p>(1)现存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生命进化来的,故图中C是原始生命,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因此D是蕨类植物,E是被子植物。</p><p>(2)B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用气管呼吸,体表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最适合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E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对种子有保护作用,有的果皮被动物吃,种子随之传播,有的果皮有刺或毛,利于传播,因此被子植物是最适于陆地生活的优势植物类群。</p><p>(3)分析图形可知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由此可知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的A爬行类进化来的。</p><p>(4)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p><p>故答案为:</p><p>(1)原始生命;原始海洋;蕨类植物 </p><p>(2)B节肢动物;E被子植物 </p><p>(3)A爬行动物 </p><p>(4)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a06185fe/SYS201712310026330759389342_ST/SYS201712310026330759389342_ST.001.png" width="497"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⑴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______。颈的长、短性的差异是由于______改变而引起的。</p><p>⑵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颈长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那么,对长颈鹿的生存来说,长颈的变异就是_____________ ,短颈的变异是____________。</p><p>⑶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看,长颈鹿的变异的方向是___________的。</p><p>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变异 遗传物质 有利变异 不利变异 不定向 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p><p>【解析】分析:</p><p>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p><p>解答:</p><p>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学中最核心的概念,同时也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关键因素,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长颈的形成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p><p>(1)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变异,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因此,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变异;颈的长、短性的差异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p><p>(2)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长颈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短颈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因此,长颈的变异就是有利变异,短颈的变异是不利变异。</p><p>(3)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看,长颈鹿的变异的方向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变异,有的变异是不利变异。</p><p>(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生物朝着适应环境方向逐渐进化,自然选择的最终结果就是形成新的物种。</p><p>故答案为:(1)变异;遗传物质;(2)有利变异;不利变异;(3)不定向;</p><p>(4)生存斗争;自然选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31c5f6aa/SYS201712302246567216183888_ST/SYS201712302246567216183888_ST.001.png" width="299" height="16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模拟了__的成分.该混合气体中不会含有__,B和C内的液体相当于__。</p><p>(2)这个实验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的是原始地球条件下的__,这主要为该实验提供能量。</p><p>(3)D装置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下的__过程。此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从________的过程是完全可能的.</p><p> </p></div></div>
<div><p>【答案】(1)原始大气;氧气;原始海洋;</p><p>(2)闪电;能量;</p><p>(3)降雨;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p><p>【解析】试题分析:(1)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原始大气中不含有氧气。B和C模拟原始生命诞生的环境,就是原始海洋;</p><p>(2)米勒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p><p>(3)D装置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下的降雨过程。米勒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无机物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么?他做出的假设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他得出的结论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化石研究表明,人的进化过程经历了大约四个阶段,下图为颅骨的变化示意图,显示了人类发展的过程,请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a06185fe/SYS201712310026324898100769_ST/SYS201712310026324898100769_ST.001.png" width="457" height="15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颅骨的形状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其中最接近现代人水平的是[ ] _____________ 。</p><p>(2)人类进化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是图[ ] ___________ 。处于这一阶段的人具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分别是 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脑容量的变化 丁智人 丙直立人 制造工具 学会用火</p><p>【解析】分析:</p><p>人类起源森林古猿,古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甲-南方古猿、乙-能人、丙-直立人和丁-智人四个阶段。</p><p>解答:</p><p>(1)甲-南方古猿的脑容量为450--530毫升之间;乙-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680毫升;丙-直立人的脑容量可达1000毫升以上;丁-智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360毫升,接近现代人水平的是丁-智人,说明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脑的发育,使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产生了语言,使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使人类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最终演变成自然界的强者。</p><p>(2)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得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和手更加灵巧,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制造工具和学会用火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p><p>故答案为:</p><p>(1)脑容量的变化;丁-智人;(2)丙直立人 ; 制造工具 ; 学会用火;</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表是几种动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中的氨基酸(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的差异比较。</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a06185fe/SYS201712310026325976520875_ST/SYS201712310026325976520875_ST.001.png" width="417" height="1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从上表可判断出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_________,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的动物是_________。</p><p>(2)根据上表写出以上六种动物在进化历程中的地位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_______</p><p>(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分类的依据越来越科学、可靠和全面,确定以上六种动物相似程度的分类依据来源于(______)。</p><p>A.形态学 B.解剖学 C.细胞学 D.分子生物学</p><p>(4)表中生物都具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黑猩猩 金枪鱼 金枪鱼→响尾蛇→鸡→狗→猕猴→黑猩猩 D 生物之间都存在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p><p>【解析】分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与动物的亲缘关系,解答时可以从人类与动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方面来切入。</p><p>解答:</p><p>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亲缘关系越近,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p><p>(1)通过上表数据的比较可知:人类与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小是0,因此二者的亲缘关系最近;人类与动物金枪鱼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大是21,因此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的动物是金枪鱼。</p><p>(2)根据氨基酸个数与人类的区别可知,上表中六种动物在进化历程中的地位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金枪鱼→响尾蛇→鸡→狗→猕猴→黑猩猩。</p><p>(3)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利用细胞色素c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属于分子生物学,故选D。</p><p>(4)大多数生物都具有氨基酸组成的细胞色素C,这说明这些生物之间都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因此动物植物都具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能够说明动植物有共同的祖先。</p><p>故答案为:(1)黑猩猩;金枪鱼;(2)金枪鱼→响尾蛇→鸡→狗→猕猴→黑猩猩 (3)D;(4)生物之间都存在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