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0:57:06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B. 能够独立地生活</p><p>C. 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    D. 对人类都是有害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是寄生在其它生物体的活细胞内,依靠吸取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生活的。有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大多数病毒引起人类患病。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p><p>A. 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p><p>B. 黑猩猩钓取白蚁</p><p>C. 菜青虫总是只取食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p><p>D. 失去雏鸟的红雀喂养金鱼</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菜青虫总是只取食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失去雏鸟的红雀喂养金鱼,均属于先天性行为;黑猩猩钓取白蚁属于学习行为,是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p><p>A. 基因的多样性    B. 种类的多样性</p><p>C. 数量的多样性    D.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可见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青霉素是由青霉产生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p><p>B. 青霉素可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p><p>C. 青霉是一种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p><p>D. 青霉的孢子呈绿色</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A正确;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对病毒不起作用,B错误;青霉具有细胞核,靠孢子繁殖,属于真菌,C正确;青霉的孢子是青绿色的,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p><p>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p><p>C. 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D. 颁布相关的法律.</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   )</p><p>A. 生物平衡    B. 生物稳定</p><p>C. 生态平衡    D. 生态稳定</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数量,如草→兔,兔的数量增加草就减少,草的数量减少了兔子就被饿死,兔子因为饿死数量减少,草的数量就会慢慢增多,草多了,兔子因食物充足数量也慢慢增多,但最终草的数量远大于兔的,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并维持一定的比例.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    )</p><p>A. 章鱼    B. 鲸鱼</p><p>C. 娃娃鱼    D. 鲤鱼</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鲤鱼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是典型的鱼类。章鱼无脊柱,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娃娃鱼生活在水中,属于两栖动物;鲸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娃娃鱼属于两栖类动物。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    )</p><p>A. 水绵    B. 墙藓</p><p>C. 肾蕨    D. 银杏</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水绵是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故A符合题意;墙藓属于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有了茎、叶的分化,故B不符合题意;肾蕨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故C不符合题意;银杏是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两栖动物是指(     )</p><p>A. 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p><p>B. 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p><p>C. 有时在水中生活,有时在陆地上生活</p><p>D. 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如青蛙等,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是(    )</p><p>A. 巴斯德    B. 列文虎克</p><p>C. 林奈    D. 弗莱明</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还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故A符合题意;列文?虎克是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他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细菌,故B不符合题意;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故C不符合题意;弗莱明(公元),英国细菌学家,是他首先发现青霉素,后英国病理学家弗劳雷、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进一步研究改进,并成功的用于医治人的疾病,三人共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青霉素的发现,是人类找到了一种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某学习小组针对“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p><p>①将新鲜袋装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p><p>②将5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消毒、编号,倒满混合后的牛奶;</p><p>③将玻璃杯密封,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p><p>④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杯中的活菌数量,记录数据.实验结果如下柱形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30788bfa/SYS201712302342290314313106_ST/SYS201712302342290314313106_ST.001.png" width="239"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请分析回答:</p><p>(1)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_____,它只能在_________的条件下发酵,因此玻璃杯必须密封。</p><p>(2)制作酸奶时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目的是_______。</p><p>(3)将酸奶加入到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_______步骤。</p><p>(4)本实验除温度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它条件必须相同,原因是_______。</p><p>(5)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6)该小组进一步探究了“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以____小时为宜。</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30788bfa/SYS201712302342290314313106_ST/SYS201712302342290314313106_ST.002.png" width="176" height="18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乳酸菌</p><p>(2)灭菌</p><p>(3)接种</p><p>(4)控制单一变量</p><p>(5)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是40℃</p><p>(6)8</p><p>【解析】试题分析:(1)据分析可见:制作酸奶要用到乳酸菌;</p><p>(2)制作酸奶时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目的是灭菌;</p><p>(3)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步骤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包括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和恒温培养,将酸奶加入到牛奶中,相当于接种;</p><p>(4)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实验除温度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它条件必须相同,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p><p>(5)据表中数据可见: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以 8小时为宜。</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八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