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八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为小麦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e22aad22/SYS201712310030229059357940_ST/SYS201712310030229059357940_ST.001.png" width="405" height="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②过程分别在光下与黑暗条件下进行</p><p>B. ②过程决定了小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p><p>C. 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需同时促进①②过程</p><p>D. ①②过程均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图中②表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所有的活细胞,有光无光都能够进行,A错误;<br />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还为动物提供食物,属于生产者,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决定了小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错误;<br />因为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因此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应该促进光合作用①,减弱呼吸作用②,C错误;<br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冬季季是流行性感冒多发季节,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拖地、喷洒消毒液,用湿布擦拭门窗桌椅。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这些预防措施及传染病类型分别是( )</p><p>A. 切断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染病</p><p>B. 保护易感人群呼吸道传染病</p><p>C. 保护易感人群消化道传染病</p><p>D. 消灭病原体消化道传染病</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拖地、喷洒消毒液,用湿布擦拭门窗桌椅。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这些预防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感冒的病原体主要寄生在呼吸道黏膜部位,主要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因此传染病类型是呼吸道传染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致使很多病细菌具有一定的抗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而药细菌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是</p><p>A、抗生素的质量下降,杀菌能力低</p><p>B、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p><p>C、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p><p>D、耐药细菌繁殖能力比不耐药细菌繁殖能力强</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A、耐药细菌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而不是抗生素的质量下降,杀菌能力低,A不符合题意;</p><p>B、耐药细菌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而不是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是不定向的,B 不符合题意;</p><p>C、耐药细菌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C符合题意;</p><p>D、耐药细菌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而不是耐药细菌繁殖能力比不耐药细菌繁殖能力强,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比较HIV病毒、大肠杆菌、酵母菌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e22aad22/SYS201712310030232008502226_ST/SYS201712310030232008502226_ST.001.png" width="303" height="12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三者中体积大小是: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p><p>B. 三者只有病毒没有细胞壁</p><p>C. 三者中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p><p>D. 三者中细菌和酵母菌都有细胞核</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酵母菌用低倍的显微镜就能观察到,大肠杆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病毒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因此可以推断三者体积大小是:酵母菌>大肠杆菌>病,A正确;</p><p>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有细胞壁,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就没有细胞壁,B正确;</p><p>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离开活细胞就变成结晶体,C正确;</p><p>细菌没有成型细胞核,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及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生理盐水和碘液</p><p>B. 不动其它部分,只将物镜由10×转换成45×时,视野将会变亮</p><p>C. 当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时,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能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p><p>D. 用镊子尖轻压盖玻片时,会变形的黑边圆形图像是细胞</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A、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对细胞进行染色;染色的正确方法是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稀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A错误;</p><p>B、我们在使用显微镜时,转动转换器将10×的物镜换成45×的物镜,即将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这时,看到的细胞数量减少,B错误;</p><p>C、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所以当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时,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能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C正确;</p><p>D、视野中出现的黑边圆形、用镊子轻压盖玻片时会变形的图象肯定是气泡,D错误.</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个体发育的叙述,哪些是家蚕和青蛙都具备的特点( ) </p><p>①发育过程在水中进行 </p><p>②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p><p>③发育过程有蛹期 </p><p>④幼体和成体有很大差异</p><p>A. ① 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①家蚕的发育不在水中进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进行,①错误;</p><p>②家蚕和青蛙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②正确;</p><p>③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没有蛹期,③错误;</p><p>④家蚕的发育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蝌蚪和成蛙在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上差异很大,④正确。</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市部分蔬菜种植基地构建了以农村户用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将沼气池、养猪、大棚蔬菜栽培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下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3de0331d/SYS201712302345422019261620_ST/SYS201712302345422019261620_ST.001.png" width="383" height="15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涉及的所有生物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图中人处于第______营养级;沼气池中的绝大部分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p><p>(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沼气池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将大气中的碳转化为生产者体内的碳是通过蔬菜的_______________实现的,写出表示该生理过程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1)不能 没有非生物部分</p><p>(2)二或三 分解者</p><p>(3)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p><p>(4)光合作用<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3de0331d/SYS201712302345422019261620_DA/SYS201712302345422019261620_DA.001.png" width="337" height="5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解析】试题分析:(1)图中涉及的所有生物只能构成生物群落,没有非生物部分,因此图中涉及的所有生物不能(填“能”或“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原因是没有非生物部分。</p><p>(2)图中,人吃蔬菜属于第二营养级;人还吃猪肉,因此人又属于第三营养级。所以人处于第2、3营养级。沼气池中的绝大部分生物是腐生生物,主要靠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生活,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p><p>(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沼气池的目的是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充分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p><p>(4)将大气中的碳转化为生产者体内的碳是通过蔬菜的光合作用实现的,表示该生理过程的反应式:<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3de0331d/SYS201712302345422019261620_DA/SYS201712302345422019261620_DA.001.png" width="337" height="5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图一是人体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的a~f表示生理活动过程,序号①~⑤表示物质;图二为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8df9f783/SYS201712310020353772297396_ST/SYS201712310020353772297396_ST.001.png" width="517" height="16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食物链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图一中的过程彻底消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若图中[①]表示蛋白质消化后的终产物,则[①]为______,其通过b过程进入血液。(2)完成图一中的c过程是通过_______实现的。</p><p>(3)肺泡内的[②]经过图一中d过程进入血液,与_________结合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血液经组织细胞后[②]的含量减少,血液变为_____血。</p><p>(4)组织细胞产生的一些废物随血液循环流经肾脏,通过图一中的e过程形成[④]_____,再经f过程形成[⑤]排出体外.排尿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正常的成年人能够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图二中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1)氨基酸;</p><p>(2)呼吸运动;</p><p>(3)血红蛋白;静脉;</p><p>(4)原尿;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受大脑控制;</p><p>(5)胰岛素分泌增加</p><p>【解析】试题分析:(1)蛋白质是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为氨基酸;</p><p>(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p><p>(3)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然后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靠红细胞运输.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组织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动脉血液中的氧含量比组织细胞的多,二氧化碳含量比组织细胞低,氧由血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有组织细胞扩散进入血液,这样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时,通过物质交换,血液将变为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p><p>(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尿反射是简单反射,简单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成年人产生尿意时能够有意识地排尿,脊髓将刺激传导到大脑皮层说明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则说明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也受大脑的控制;</p><p>(5)如图乙所示:糖类在人体的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并加入血液,此时血糖含量出现上升,糖类在人体的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并加入血液,这时,胰岛分泌胰岛素的量增加,其中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增加,调节血糖,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是公认的黄金食品。玉米成熟快、产量高,耐寒能力强,且极具营养价值。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玉米称为人类膳食结构的平衡大使。图是玉米种子和植株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e22aad22/SYS201712310030234375724997_ST/SYS201712310030234375724997_ST.001.png" width="197" height="1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农业生产上,常选用籽粒饱满的玉米种子播种,是因为种子[ ]______内贮存的营养物质,能保证种子正常萌发所需。怎样通过实验来验证其成分主要是淀粉? _______________。</p><p>(2)农民伯伯常在雨后或将种子充分浸泡后再播种,这说明玉米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___;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图甲中的[ ]________。</p><p>(3)在苗期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并合理施肥、灌溉。临近的杂草与幼苗相互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等,它们之间是________关系。</p><p>(4)受精作用完成后,________发育成果实;阴雨连绵的天气会影响玉米的________,造成玉米果穗大量缺粒减产,人们通常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方式来弥补,具体的操作方法是:A.取纸袋套住玉米的[ ]________,轻摇玉米茎秆,收集花粉;B.将收集好的花粉倒在[ ]________的柱头上。</p><p> </p></div></div>
<div><p>【答案】 ②胚乳 将玉米纵切,在其纵切面上滴加碘液 适量的水分 ⑥ 胚根 竞争 子房 传粉 ⑦雄花序 ⑧雌花序</p><p>【解析】(1)“农业生产上,常选用籽粒饱满的玉米种子播种”,是因为种子[②]胚乳内贮存的营养物质,“能保证种子正常萌发所需”。淀粉的特性是遇到碘液变蓝色,因此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加碘酒(或碘液)后变蓝,说明胚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br />(2)“农民伯伯常在雨后或将种子充分浸泡后再播种”,这说明玉米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图甲中的[⑥]胚根。</p><p>(3)在苗期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并合理施肥、灌溉。临近的杂草与幼苗相互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等,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p><p>(4)“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阴雨连绵的天气会影响玉米的传粉,“造成玉米果穗大量缺粒减产。人们通常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方式来弥补”,具体的操作方法是:A、取纸袋套住玉米的[⑦]雄蕊,“轻摇玉米茎秆,收集花粉”;B、“将收集好的花粉”,倒在[⑧]雌蕊的柱头上。</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验分析</p><p>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四种处理:</p><p>①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p><p>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p><p>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p><p>④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4号试管中不搅拌;(其中第①种处理是模拟了口腔中的牙齿、舌、唾液的作用,第②③④种处理都是①的对照实验。)</p><p>请利用你所学的知识,分析并回答:</p><p>(1)以上四支试管中的馒头碎屑与馒头块、唾液与清水的量都应当___________。</p><p>(2)当以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______两种处理为对照实验。</p><p>(3)①与②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的作用。</p><p>(4)将①和②两个试管放在相当于人体体温37℃的温水中保持约5分钟,然后同时取出两个试管冷却。再分别往冷却后的两个试管里各滴入2滴碘液并摇匀,这时可以看到试管内颜色的变化:①号试管内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②号试管内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相等 ①④ 唾液 不变蓝 清水不分解淀粉 变蓝 唾液将淀粉分解</p><p>【解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变量是唯一的。因此以上四支试管中的馒头碎屑与馒头块、唾液与清水的量都应当相同。 <br />(2)当以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在该实验中对馒头碎屑与唾液是否搅拌为唯一变量,故选①、④两种处理为对照实验。<br />(3)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唯一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因此①与②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br />(4)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高温、低温都会抑制酶的活性,因此将①和②两个试管放在相当于人体体温37℃的温水中保持约5分钟,然后同时取出两个试管冷却。再分别往冷却后的两个试管里各滴入2滴碘液并摇匀,这时可以看到试管内颜色的变化:①号试管中加入了唾液,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后不变蓝;②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无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