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0:55:03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单元练习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始祖鸟化石证明了鸟类是由(       )进化而来</p><p>A. 古代鱼类    B. 古代爬行类    C. 古代两栖类    D. 不能确定</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分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 。思考解答 。 </p><p>解答: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 。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p><p>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埋藏在地层中可以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    )</p><p>A. 遗体    B. 遗物    C. 化石    D. 生活痕迹</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分析: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 </p><p>解答: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的直接的证据,通过对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的研究,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和规律;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这说明现在的各种生物是由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化而来的,而不是一次在地球上出现的;始祖鸟化石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说明了鸟类和爬行类之间具有亲缘关系;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命起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p><p>A. 现在的地球环境已经不具备产生原始生命的基本条件了</p><p>B. 根据原始地球环境推测,地球上最早的原始生命的生存可能不需要氧气和营养</p><p>C. 米勒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环境下,简单的无机物可以形成简单的有机物</p><p>D. 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简单有机物的形成不是在原始海洋中</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分析: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 。</p><p> 解答:米勒的实验装置如下图:</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28f2fcd3/SYS201712310031500238780147_DA/SYS201712310031500238780147_DA.001.png" width="198" height="25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p><p>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 。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 。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 。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 。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 。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以下变异能遗传的是(  )</p><p>A. 同卵双胞胎因生活环境不一样,皮肤有明显的差异</p><p>B. 交通事故后失明</p><p>C. 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血友病的儿子</p><p>D. 生长在肥沃土壤中的水稻颗粒饱满</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 解答:ABD、“同卵双胞胎因生活环境不一样,皮肤有明显的差异”、“交通事故后失明”、“生长在肥沃土壤中的水稻颗粒饱满”,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都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都不能遗传;</p><p>C、“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血友病的儿子”,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够遗传 。所以,能遗传的变异是“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血友病的儿子” 。</p><p>故选:C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组成是(    )</p><p>A. 22对常染色体+XY    B. 22对常染色体+XY或22对常染色体+XX</p><p>C. 22对常染色体+XX    D. 23对常染色体</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 </p><p>解答: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因此正常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XX,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因此正常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是22对常染色体+XY 。</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有酒窝是显性性状,没有酒窝是隐性性状,决定有酒窝的基因是(A),决定没有酒窝的基因是(a)。有一对夫妇,他们均有酒窝且基因型均为Aa,则生出一个没有酒窝的孩子可能性有多大(    )</p><p>A. 1/4    B. 1/2    C. 1/3    D. 3/4</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分析:父母的基因组成都是Aa,他们在生殖过程中产生的配子的基因都是两种A和a,配子在受精时结合的几率是一样的 。结合遗传图解有利于解答此题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28f2fcd3/SYS201712310031504828325690_DA/SYS201712310031504828325690_DA.001.png" width="464" height="2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解答:控制有酒窝和无酒窝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因此父、母亲的性状是有酒窝,父、母亲的基因组成都是Aa,他们的子女可能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或aa,所占的比率分别是25%、50%、25% 。后代有酒窝的可能性是75%,无酒窝的可能性是25% 。</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位于生物进化树上最顶端的是(    )</p><p>A. 被子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藻类植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解答:如图生命树</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28f2fcd3/SYS201712310031506945372794_DA/SYS201712310031506945372794_DA.001.png" width="329" height="35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级 。</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种生物的培育没有用到转基因技术(   )</p><p>A. 超级小鼠    B. 彩色棉花    C. 抗虫棉    D. 安康羊</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对夫妇生育的第一胎是女孩。这对夫妇打算生育第二胎,第二胎仍然生女孩的概率是(      )</p><p>A. 50%    B. 0</p><p>C. 100%    D. 25%</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p><p> 解答: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28f2fcd3/SYS201712310031508811567157_DA/SYS201712310031508811567157_DA.001.png" width="334" height="22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因此一对夫妇第一胎生的是女孩,这对夫妇打算生育第二胎,第二胎仍然生女孩的概率是50% 。</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p><p>A. 人类具有动物的基本特征,所以人与动物没有根本区别</p><p>B. 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p><p>C. 环境的变化使猿进化成人</p><p>D. 人类起源于类人猿</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人类具有动物的基本特征,但是人和动物也有根本的区别,如人类具有语言思想意识,能制造工具,进行创造性劳动 。动物只能使用简单工具,不能制造工具,没有创造性劳动 。 </p><p>解答:</p><p>A、人类具有动物的基本特征,但人和动物具有本质的区别:人会制造工具,动物不会制造工具 。A错误 。</p><p>B、在地面生活的古猿,因为没有尖牙利爪进行攻击和获取食物,也不能快速奔跑逃避敌害,因而只能使用折断的树枝、破碎的石块等来增强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的能力 。在这样的条件下,古猿只能用后肢行走,而将上肢解放出来使用天然工具 。所以,劳动在从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C正确 。</p><p>C、使猿进化为人的原因不是环境的变化,而是直立行走。C错误。</p><p>D、古猿原来是过着树栖生活,后来随着环境的变化,大片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古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适应环境的古猿继续过着树栖生活,另一部分古猿被迫从树上到了地面,改营地面生活,最终进化为人类 。D错误 。</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研究证明,人类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是(     )</p><p>A. 黑猩猩    B. 金丝猴    C. 森林古猿    D. 狒狒</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类和类人猿的祖先的知识,据此答题 。 </p><p>解答: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可见D符合题意 。</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紫花是显性,用B表示。白花是隐性,用b表示。则白花的基因组成应该是(   )</p><p>A. BB    B. Bb    C. bb    D. b</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基因组成是BB、Bb;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基因组成是bb。</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p><p>A. 山羊的毛较少,绵羊的毛较多             B. 小红和小利都是双眼皮</p><p>C. 月季的红花和褐色种子    D. 公鸡的肉冠有玫瑰冠和单冠</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对性状 。解答时可以从相对性状的概念方面来切入 。</p><p> 解答: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p><p>A、山羊的毛较少,绵羊的毛较多,山羊和绵羊是两种动物,不是同种动物,不是相对性状;如山羊的毛较少与山羊的毛较多,或绵羊的毛较少与绵羊的毛较多,都是相对性状;故不符合题意;</p><p>B、小红和小丽都是双眼皮,是同一种性状,不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不是相对性状;正确的是小红是单眼皮与小丽是双眼皮,就是相对性状,故不符合题意;</p><p>C、月季的红花和褐色种子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如月季的红花与白花,月季的橘红色种子和褐色种子都是相对性状 。故不符合题意 。</p><p>D、公鸡的肉冠有玫瑰冠和单冠,是鸡冠的形状不同,是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 。故符合题意 。</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描述中,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p><p>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p><p>②番茄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p><p>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p><p>④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p><p>⑤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p><p>A. ②③⑤    B. ③④    C. ①②⑤    D. ③④⑤</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原始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 由火山喷发形成    B. 由水蒸气、氨、甲烷等组成</p><p>C. 不含氧    D. 温度比现在的大气温度要低</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组全为遗传病?</p><p>A.白化病、色盲、血友病      B.侏儒症、呆小症、血友病</p><p>C.糖尿病、色盲、伤寒        D.白化病、血友病、感冒</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选项中的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呆小症(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糖尿病(胰岛素分泌过少)是激素分泌异常症;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传染病;白化病、色盲、血友病、属于遗传病。因此全为遗传病的一组是白化病、色盲、血友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属于人类特有的特征的是(     )</p><p>A. 有复杂的语言    B. 体温恒定    C. 胎生、哺乳    D. 群居生活</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分析: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上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 。</p><p> 解答: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动物没有语言中枢,因此动物只能对各种具体的刺激做出反射,人类除了对具体信号的刺激发生反应外,还能对由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反射,用声音交流信息,这类反射的建立与人类的大脑皮层中具有语言中枢有关 。</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长颈鹿进化的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p><p>A. 由于环境变化,长颈鹿产生了长颈的变异</p><p>B. 在缺乏青草时,由于长颈鹿经常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才进化成现在的长颈鹿</p><p>C. 长颈鹿的变异总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进行</p><p>D. 经过生存竞争和环境的选择,淘汰了颈短的长颈鹿,保留了颈长的长颈鹿</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据此答题 。 </p><p>解答: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 。因此长颈鹿的长颈和高前肢的形成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为吃到高处树叶不断伸长颈子形成的变异是环境因素形成,长颈鹿的变异总是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进行的 。综上所述,D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植物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    )</p><p>A. 营养方式不同    B. 运动方式不同</p><p>C. 细胞结构不同    D.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同</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 。可以从植物、动物的营养方式和结构特点方面来切入 。</p><p> 解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28f2fcd3/SYS201712310031482581237353_DA/SYS201712310031482581237353_DA.001.png" width="341" height="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 。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有叶绿体的能自养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叶绿体的异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 。这些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就分别进化成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 。</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p><p>A. 遗传物质的改变和环境条件都可引起生物发生变异</p><p>B. 生物产生的变异不一定对生物个体本身有利</p><p>C. 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p><p>D. 太空育种技术是利用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变异,故不能遗传</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p><p> 解答:</p><p>A、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如果环境变化,导致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那么就是可遗传的变异 。如果单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未改变的变异,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因此A选项正确 。</p><p>B、有的变异对生物个体本身有利,有利于个体生存的变异是有利变异;对个体生存不利的变异是不利变异。如玉米的子代有高杆和矮杆的变异,高杆有利于玉米的生存,是有利变异,矮杆不利于玉米的生存,是不利变异。因此生物产生的变异不一定对生物个体本身的生存有利。所以B正确 。</p><p>C、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C正确 。</p><p>D、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高真空,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高洁净)的诱变作用,使种子的遗传物质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是能遗传的变异,所以D错误,符合题意。</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绵羊的皮毛白色(T)对黑色(t)为显性性状。如果一对白羊交配后生下一只黑羊,那么这对白羊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p><p>A. TT×TT    B. Tt×Tt    C. TT×Tt    D. TT×tt</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p><p>(2)“绵羊的白色毛皮(T)对黑色毛皮(t)为显性”,则白羊的基因组成是TT或Tt,黑羊的基因组成是tt。</p><p> 解答:黑羊的基因组成是tt,因此亲代白羊遗传给子代黑羊的基因一定是t,所以亲代白羊的基因组成是Tt,遗传图解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28f2fcd3/SYS201712310031484496284458_DA/SYS201712310031484496284458_DA.001.png" width="271" height="1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从遗传图解看出,这对白羊的基因组成可能是“Tt和Tt” 。</p><p>故选: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   )</p><p>A. 液泡中    B. 细胞膜上    C. 细胞质中的染色体上    D.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细胞核、染色体、DNA的关系 。细胞核中有能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N上有遗传信息,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 </p><p>解答: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N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 。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很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 </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变异现象的是(    )</p><p>A. 蝗虫的体色在夏季为绿色,在秋季为褐色</p><p>B. 猫和狗的外形上有差异</p><p>C. 青蛙的发育过程中,蝌蚪阶段和成蛙阶段有显著差异</p><p>D. 一棵树上所结的果实,在大小、形态、颜色上有差异</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 </p><p>解答: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p><p>A、蝗虫的体色夏季为绿色,秋季为褐色,是蝗虫对不同环境的适应,不是亲子之间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属于变异 。故不符合题意;</p><p>B、猫和狗的外形上有差异,不是同种生物之间不属于变异 。故不符合题意;</p><p>C、青蛙的发育过程中,成体与幼体有明显差异,是生物的生殖发育现象,不是变异 。故不符合题意 。</p><p>D、一棵树上所结果实在大小、形态和颜色上有差异,是子代个体之间的性状不同,属于变异 。故符合题意;</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番茄果皮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性状。将纯种红番茄(基因型为HH)的花粉授到纯种黄番茄(基因型为hh)的柱头上,黄番茄的植株上结出的番茄果皮颜色和基因组成分别是(   )</p><p>A. 红番茄 HH    B. 黄番茄 hh    C. 红番茄 Hh    D. 黄番茄 Hh</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分析:番茄的果实是由雌蕊的子房发育成的,子房壁发育成果实的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如图:即只有胚珠的卵细胞和极核接受了精子的遗传物质,因此基因发生改变的是植物产生的种子,而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及其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28f2fcd3/SYS201712310031493347394393_DA/SYS201712310031493347394393_DA.001.png" width="442" height="1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解答:将红色番茄(HH)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hh)的柱头上,其遗传过程如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28f2fcd3/SYS201712310031493347394393_DA/SYS201712310031493347394393_DA.002.png" width="199" height="20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从图解中可以看出黄色番茄所结种子的基因是Hh,而果皮的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颜色仍然是黄色 。</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p><p>A. 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B. 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p><p>C. 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    D. 每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分析: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状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有许多个基因 。</p><p> 解答:</p><p>A、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它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 。故A正确;</p><p>B、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控制生物的性状,故B正确;</p><p>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状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故C正确;</p><p>D、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有许多个基因,故D错误 。</p><p>故选:D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玉米的白化苗是变异个体,在光下也不能形成叶绿素,这种变异属于(    )</p><p>A.有利的可遗传变异    B.不利的可遗传变异</p><p>C.有利的不遗传变异    D.不利的不遗传变异</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变异是指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变异是否可以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白化苗的体内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不易存活,所以属于不利变异,白化这一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所以属于可遗传变异。</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正在研究将玉米的高产基因转入水稻,使水稻产量提高,这一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是(  )</p><p>A.基因控制性状   B.性状控制基因</p><p>C.基因就是性状     D.基因与性状无关</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所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正在研究将玉米的高产基因转入水稻,使水稻产量提高,表明水稻产量高的性状是由高产基因控制的。故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基因控制性状。</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所示为英国某地由一个小山村变为工业城市的几十年间,两种桦尺蛾在数量上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28f2fcd3/SYS201712310031495815940088_ST/SYS201712310031495815940088_ST.001.png" width="300" height="14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1890~1960年间,两种颜色的桦尺蛾数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p><p>(2)假如树林里没有捕食桦尺蛾的小鸟,这两种桦尺蛾的数量__(填“会”或“不会”)发生这样的变化。</p><p>(3)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进化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_________的结果。</p><p>A.  烟熏      B.  捕食这种颜色的食物     C.  人工选择      D.  自然选择</p><p>(4)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____、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xa0;</p><p>(5)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用_____________ 的方法治理这种林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p><p>&#xa0;</p></div></div>
<div><p>【答案】  浅色桦尺蛾数量减少,深色桦尺蛾数量增加  不会  D  蛹  生物防治</p><p>【解析】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 。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 。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 据此答题 。 </p><p>解答:</p><p>(1)从图中可看出从1890年到1960年,浅色的桦尺蛾数量减少,深色的桦尺蛾数量增加;</p><p>(2)假如树林里没有捕食桦尺蛾的小鸟,这两种桦尺蛾的数量不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p><p>(3)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工业污染之后,桦尺蛾较深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保护色;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深色桦尺蛾对工业污染区的环境的颜色是适应的 。 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 。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 。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因此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p><p>(4)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p><p>(5)生物防治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节省农药经费,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因此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桦尺蛾这种林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 。</p><p>故答案为:</p><p>(1)浅色桦尺蛾数量减少,深色桦尺蛾数量增加;</p><p>(2)不会;</p><p>(3)D;</p><p>(4)蛹;     </p><p>(5)生物防治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以及男性、女性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排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28f2fcd3/SYS201712310031497012312936_ST/SYS201712310031497012312936_ST.001.png" width="356" height="1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28f2fcd3/SYS201712310031497012312936_ST/SYS201712310031497012312936_ST.002.png" width="147" height="16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丙图中B过程为_______。f细胞是女儿的体细胞,其染色体为______条。</p><p>(2)从甲乙两图可以看出,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________存在的。</p><p>(3)根据染色体组成可以判断,甲为______(填“男”或“女”)性的染色体组成。</p><p>(4)若甲、乙是一对夫妇,则甲产生的卵细胞与乙产生的含有_______染色体的精子结合,所生后代的性别表现为男性。</p><p>(5)色盲病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若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儿子,则色盲儿子的色盲基因来自_____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  受精  46  成对  女  Y  母亲</p><p>【解析】分析: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 </p><p>解答:</p><p>(1)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图示中B过程是受精,e细胞是受精卵,受精卵的染色体数又恢复到父母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23对 。如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28f2fcd3/SYS201712310031497012312936_DA/SYS201712310031497012312936_DA.001.png" width="208" height="2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包含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因此f细胞是女儿的体细胞,其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p><p>(2)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从图中也可以看出,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p><p>(3)分析图示可知:甲图中的第23对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是XX染色体,即甲图表示的是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乙图中的第23对染色体一条大、一条小,为XY染色体,因此乙图表示男性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 。</p><p>(4)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即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 。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 。</p><p>(5)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受精卵中的基因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男孩的基因X一定来源母亲,Y一定来源于父亲。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色盲由隐性基因控制。因此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的X染色体。</p><p>故答案为:</p><p>  (1). 受精    (2). 46    (3). 成对    (4). 女    (5). Y    (6). 母亲</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脊椎动物进化树,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28f2fcd3/SYS201712310031488529378668_ST/SYS201712310031488529378668_ST.001.png" width="240" height="18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E是陆生动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脊椎动物,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任意两点)。E具有复杂的迁徙和繁殖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属于____________。</p><p>(2)最高等的脊椎动物是______(写字母),其生殖特点是__________。</p><p>(3)脊椎动物进化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  体表被毛,前肢变成翼  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先天性行为  C  胎生,哺乳  低等到高等,简单到复杂,水生到陆生</p><p>【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脊椎动物的进化、鸟类的特点、动物的行为、生物进化的趋势等内容,结合右边的进化图来分析答题 。</p><p> 解答:</p><p>(1)E是鸟类,营飞行生活,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特点是: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长骨中空,用肺呼吸,气囊辅助 。复杂的迁徙和繁殖行为,迁徙和繁殖是动物生来就会的,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p><p>(2)最高等的脊椎动物是C 哺乳动物,其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 。</p><p>(3)根据上图可推断,脊椎动物的进化趋势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可见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 。</p><p>故答案为:</p><p>(1)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先天性行为         </p><p>(2)C;胎生,哺乳</p><p>(3)低等到高等,简单到复杂,水生到陆生</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八级下学期第一次单元练习生物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