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0:54:41

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p><p>A. 机器人    B. 电脑病毒    C. 鹅卵石    D. 珊瑚虫</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A、B、C机器人、电脑病毒和鹅卵石均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珊瑚虫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选D。</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其科研成果是          (   )</p><p>A. 试管婴儿    B. 克隆羊多莉    C. 杂交水稻    D. 嫦娥二号</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袁隆平,汉族,北京人,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组合培育出的新品种,从而利用其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是著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喜欢养金鱼,他在鱼缸里常放些金鱼藻,其目的是(  )</p><p>A. 为鱼提供二氧化碳    B. 为鱼多提供一种颜色</p><p>C. 为鱼提供氧气    D. 让鱼游的慢点</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19f37d9b/SYS201712310148469616889606_DA/SYS201712310148469616889606_DA.001.png" width="276" height="3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所以金鱼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而新鲜的水草除了能进行呼吸作用外,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供金鱼和水中的其它生物呼吸所需。</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显微镜实验操作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p><p>A. 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b”时,视野里看到的物像是“d”</p><p>B. 进行探究实验时,实验的结果有时与提出的假设并不一致</p><p>C.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数目就越多</p><p>D. 在生物实验过程中进行测量,若因时间等因素限制,可以只测量1次,就能获得可靠的数据</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b”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q”,A错误;<br />探究实验时,做出的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回答,所以实验的结果有时与提出的假设并不一致,B正确;<br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越少,不是越多,C错误;<br />在实验过程中,应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实验结论才更可靠,不能只测量1次,具有偶然性,D错误。</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里,素有“沙漠之舟”的称呼的生物是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骆驼</p><p>【解析】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骆驼四肢底部有厚皮可以防止被高温的沙子烫伤;驼峰内贮有较多的脂肪,分解后产生水和能量,它的体内有三个胃,第一个胃能贮水,是储存水分;骆驼一般不出汗,且尿液非常少,因此骆驼具有适于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地区的特征,素有“沙漠之舟”的称号。</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由于韭黄在生长过程中始终用蒲包盖着,见不着光,所以,叶片是黄色的。这说明叶片中的 _________产生需要 _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  叶绿素  阳光</p><p>【解析】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由于韭黄在生长过程中始终用蒲包盖着,见不到光,所以叶片是黄色的。这说明叶片中叶绿素的产生需要光照。</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下列哪项组成  (    )</p><p>A.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阳光、水、温度</p><p>C. 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    D. 地球</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p><p>A. 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B.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p><p>C.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 分解有机物,贮藏能量</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可以概括出两个方面:一方面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这是物质的转化过程;另一方面是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同时,把光能转变成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即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这一事实说明生物(  )</p><p>A. 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    B. 依赖环境,不能影响环境</p><p>C. 能够影响其生活的环境    D. 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各步骤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19f37d9b/SYS201712310148476740228103_ST/SYS201712310148476740228103_ST.001.png" width="416" height="10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1)实验前需将植物放在_______处一昼夜,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p><p>(2)上图所示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p><p>(3)在步骤F中,滴加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其目的是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_______。实验后,遮光处是______色,未遮光处是_________色 ,这组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p><p>(4)如果选择银边天竺葵叶子的银边与中间绿色部分进行对照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__________。</p><p>(5)________和 _______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p><p>(6)光合作用的方程式:</p><p> _______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  黑暗  消耗原有的有机物  光  碘酒  淀粉  棕黄  蓝紫  光  叶绿体  观察  实验  CO2+H2O( 光照、酶、 叶绿体)==(CH2O)+O2</p><p>【解析】(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实验前需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使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br />(2)图中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对照作用。实验的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p><p>(3)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在步骤F中,滴加的试剂是碘液,其目的是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实验后,遮光处是棕黄色,未遮光处是蓝紫色,这组实验的结论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p><p>(4)如果选择银边天竺葵叶子的银边与中间绿色部分进行对照实验,唯一的变量是叶绿体。叶片银边部分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叶片中间绿色部分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变,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银边天竺葵叶子的银边与中间绿色部分进行对照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p><p>(5)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p><p>(6)光合作用的方程式:<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19f37d9b/SYS201712310148476740228103_DA/SYS201712310148476740228103_DA.001.png" width="273" height="3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想自己动手用雪碧瓶制作密闭生态瓶。那他选用的雪碧瓶最好是(     )</p><p>A. 无色    B. 绿色    C. 黑色    D. 棕色</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而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因此用雪碧瓶制作密闭生态瓶,最好是选用无色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吸收阳光。</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猫头鹰和鼠的关系是          (  )</p><p>A. 竞争    B. 寄生    C. 种间互助    D. 捕食</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竞争关系是相互争夺食物或生存空间,狼和羊之间的关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br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如噬菌体侵染的细菌,B不符合题意;<br />种间互助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C不符合题意;<br />捕食关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因此猫头鹰吃鼠,猫头鹰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猫头鹰和鼠属于捕食关系,D符合题意。</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显微镜使用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p><p>A. 在观察装片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后,然后改用高倍镜</p><p>B. 当发现目镜上有杂质时,用餐巾纸擦拭</p><p>C. 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发现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少了</p><p>D. 选择高倍镜时,转动转换器</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观察装片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后,容易找到物像,然后改用高倍镜,A正确;<br />要用纱布擦拭载玻片和载玻片,不能用餐巾纸,否则会在载玻片上留有纸纤维而影响观察,B错误;<br />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因此观察到的物像与原物像相比视野暗,细胞数目少,细胞变大,物像较模糊,C正确;</p><p>由低倍镜转换高倍物镜时,可以直接转动转换器,D正确。</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当在视野找到细胞物像后,要使物像清晰,应选用的方法是         (   )</p><p>A. 用粗准焦螺旋调焦距    B. 用凹面镜对光,使视野更明亮些</p><p>C. 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距    D. 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物镜</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可以调节镜筒,粗准焦螺旋使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细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的幅度较小。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让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为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应采用图中的哪个装置     (     )</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82df58cb/SYS201712302301022911500977_ST/SYS201712302301022911500977_ST.001.png" width="79"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82df58cb/SYS201712302301022911500977_ST/SYS201712302301022911500977_ST.002.png" width="77"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82df58cb/SYS201712302301022911500977_ST/SYS201712302301022911500977_ST.003.png" width="76"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82df58cb/SYS201712302301022911500977_ST/SYS201712302301022911500977_ST.004.png" width="76"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为了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应该采用图中选项C的装置.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装有酒精和叶片的小烧杯,一定要隔水加热,这是因为酒精的沸点比水低,如果直接放在火上加热,不仅酒精蒸发太快,造成浪费,而且溶解叶绿素的效果也不够好,尤其容易引燃酒精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显微镜对光过程中,能反射光线的结构是(  )</p><p>A. 目镜    B. 反光镜    C. 转换器    D. 光圈</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先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在视野中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就算对好光了。使用显微镜对光的过程中,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从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因此在显微镜对光过程中,能反射光线的结构是反光镜。故选B。</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它的范围包括______ 的上层、________、_____的下层。</p><p>&#xa0;</p></div></div>
<div><p>【答案】  生物圈  岩石圈  水圈  大气圈</p><p>【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岩石圈的表面、水圈的大部和大气圈的底部;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p><p>A. 茎    B. 叶    C. 叶柄    D. 植物体各部分</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幼嫩茎的绿色部位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组成根的细胞中不含叶绿体,因此根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是一种细胞器,不是器官。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夏天的雨后可见蚯蚓爬到地面上,影响蚯蚓发生此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p><p>A. 阳光    B. 氧气    C. 温度    D. 水分</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蚯蚓靠湿润的体表来吸收土壤中的氧气,大雨过后,由于雨水填满了土壤缝隙,土壤中的氧减少,使蚯蚓无法正常呼吸,所以爬出洞穴。</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一基本特征?(  )</p><p>A. 需要营养    B. 能适应一定的环境</p><p>C. 能生长和繁殖    D. 能进行呼吸</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描述了小草的顽强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8月初,某地出现严重旱情,大量农作物叶片被蝗虫啃食,成片的玉米变成“光杆司令”,导致玉米收成大幅减产,分析其原因是( )</p><p>A.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少了</p><p>B. 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减少了</p><p>C. 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减少了</p><p>D. 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减少了</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因为叶片的叶肉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大部分叶片被蝗虫啃食吃光后,则植物将无法正常进行有效地光合作用,无法储存足够的有机物。结果农作物的产量将减产。</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善:</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19f37d9b/SYS201712310148491338626610_ST/SYS201712310148491338626610_ST.001.png" width="427" height="14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p><p>如果某种细菌只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则该细菌属于 _______;如果某种细菌能够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则该细菌是__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  生产者  人或动物  分解者  阳光等  分解者  生产者</p><p>【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各种动物)和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p><p>并不是所用的细菌都是分解者。如果某种细菌只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则该细菌属于分解者;如果某种细菌能够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则该细菌是生产者。</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这称</p><p>B. 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最多</p><p>C. 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彼此独立</p><p>D. 地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源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A正确;</p><p>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多是草等低矮的植物,动物的种类也不多,B错误;</p><p>在自然界,任何生物群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通过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与其生存的环境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共同形成一种统一的整体,这样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C错误;</p><p>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错误。</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时,猜想水温的变化不会影响金鱼呼吸的次数。这是科学探究过程的哪一步    (    )</p><p>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得出结论    D. 制定计划</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时,首先要提出问题: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有影响吗?然后针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有影响;其次要在不同的水温条件下观察并记录金鱼呼吸的次数,再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该实验猜想水温的变化不会影响金鱼呼吸的次数。这是科学探究过程的作出假设。</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七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