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市靖城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草盛豆苗稀,说的是这两种生物之间( )关系</p><p>A. 合作 B. 竞争 C. 捕食 D. 寄生</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草和豆苗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因此属于竞争关系。<br />故选:B。</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显微镜的结构图,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67ef283c/SYS201712310149026085648329_ST/SYS201712310149026085648329_ST.001.png" width="146" height="15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观察时应先选用______物镜。</p><p>(2)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要调节焦距,找到物像,此时必须先转动图中标号为___的部件;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中物象不清晰,可以调节[ ]________________。</p><p>(3)在玻片上写有一“p”字母,在显微镜中的视野中看到的物象是_____,要想使视野中位于右下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_________ 方向移动玻片标本.</p><p>(4)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可以转动[ ]______________。</p><p>(5)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若在比较暗的实验室里,应选用图中⑤的________________(填”“平面镜”或“凹面镜”)和④的________________(填“大光圈”或“小光圈”)。</p><p>(6)若选用10Χ的目镜和10Χ的物镜,则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低倍 6 7细准焦螺旋 d 右下 2转换器 凹面镜 大光圈 100倍</p><p>【解析】观图可知:1是目镜,2是转换器,3是物镜,4是通光孔,5是反光镜,6粗准焦螺旋,7是细准焦螺旋。</p><p>(1)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先用低倍的物镜找到物像,需要时再换高倍的物镜。</p><p>(2)观察时,要先转动6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降低时,必须从侧面注视物镜,防止镜头与玻片标本接触,然后用左眼自目镜中观察,再反方向旋转粗准焦螺旋(切勿弄错旋转方向),直到找到物像,然后调节7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p><p>(3)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p”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d”。要想使视野中位于右下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p><p>(4)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可以转动②转换器。</p><p>(5)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题干中在光线不足的实验室中,要把视野变亮,因此选用凹面镜、大光圈。</p><p>(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题干中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因此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10=100倍。</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生长中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大的三种无机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氮 磷 钾 成熟区</p><p>【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其中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p><p>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水分</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落花”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因此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p><p>A. 大气圈下层、水圈、岩石圈上层 B.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上层</p><p>C. 大气圈下层、水圈大部分、岩石圈 D.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显微镜在观察过程中,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中变化是</p><p>A. 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 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p><p>C. 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D. 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窄,透光量变少,视野就会变暗,反之,越亮。如果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中的物像进一步被放大,进入视野中的光线相应地减少,所以会出现视野亮度变暗,相应的看到的细胞变大,细胞的数目变少。综上所述,把低倍物镜转化成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细胞越暗,越大,越少。<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p><p>A.蘑菇和梧桐 B.广玉兰和银杏 C.草与蚱蜢 D.玫瑰和蜜蜂</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蘑菇是大型的真菌,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A错误;广玉兰和银杏都是绿色植物,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都属于生产者;B正确;蚱蜢是动物,以植物为食物,属于消费者,C错误;蜜蜂是动物,以植物的花粉和花蜜为食物,属于消费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p><p>A. 珊瑚 B. 珍珠 C. 蘑菇 D. 落叶</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珊瑚、珍珠、落叶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蘑菇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王琳在做校园调查时,作了如下记录:</p><p>在一个阴湿的树干一侧轻微腐烂的大树下,观察到:腐烂的树干上及露出的树根旁长了一些蘑菇;树冠向阳的一侧,树叶比较茂盛,嫩叶上见到了毛毛虫,树叉上麻雀在“啾啾”叫着;从树根旁取少量泥土,浸入水中,取一滴浸出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大量的细菌。</p><p>根据以上记录,填写生态系统的组成表,并完成其他填空。</p><p>(1)填写下面生态系统组成表: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67ef283c/SYS201712310149038608676807_ST/SYS201712310149038608676807_ST.001.png" width="480" height="1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麻雀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__,是依靠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通过光合作用完成转化的。</p><p> </p></div></div>
<div><p>【答案】 生产者;毛毛虫,麻雀;分解者 太阳 大树</p><p>【解析】(1)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温度、空气、水分、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p><p>(2)太阳能首先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然后,逐级被各种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腐生生物利用,还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到生物圈中,所以太阳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能量的最终来源。故麻雀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光,是依靠该生态系统中的大树通过光合作用完成转化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时,利用新鲜的萝卜、浓盐水、清水等实验材料,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67ef283c/SYS201712310149039952372580_ST/SYS201712310149039952372580_ST.001.png" width="261"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p><p>(2)观察比较萝卜条①一③的变化,可推测A烧杯中盛放的是_______。观察比较萝卜条②一④的变化,这是因为萝卜细胞液浓度大于B烧杯中液体的浓度,萝卜细胞发生了________(填“失水”或“吸水”)的过程。</p><p> </p></div></div>
<div><p>【答案】 溶液的浓度 浓盐水 吸水</p><p>【解析】(1)此实验探究的是: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因此变量是溶液的浓度。<br />(2)观察比较萝卜条①一③的变化,萝卜条失水了,说明A中的溶液的浓度大于萝卜内细胞液的浓度,A中盛的是浓盐水;观察萝卜条②一④的变化,萝卜条膨胀了,说明B烧杯中萝卜细胞液浓度大于B烧杯中液体的浓度,萝卜细胞发生了吸水的过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们把绿色植物称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原因是绿色植物</p><p>A.是绿色的 B.产生二氧化碳 C.吸入氧气 D.制造有机物</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为生产者自身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生态系统中的其它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被固定下来,并源源不断地输入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生物圈仅由植物、动物及其中的微生物构成</p><p>B.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空间的总称</p><p>C. 生物圈指生物活动能达到的范围,包括月球</p><p>D. 生物圈包括地球的全部,即地球内部也有生物</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植物施肥过多,容易造成烧苗的现象的原因( )</p><p>A. 土壤中水分不足 B. 土壤中溶液的浓度过小</p><p>C. 土壤中溶液的浓度过大 D. 与土壤的溶液浓度无关</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若一次性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烧苗”现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p><p>A.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p><p>C. 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D. 分解有机物,贮藏能量</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分析回答:</p><p>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中一昼夜,选取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摘下该叶片,去掉黑纸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用滴加碘酒检验。</p><p>(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p><p>(3)滴加碘酒后,________(填遮光或不遮光)部分变蓝色,说明光合作用产生__________。 </p><p>(4)如需做“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实验,可以选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以上步骤有一步不需要,请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消耗植物体内原来的有机物 光照 不遮光 淀粉 不需要遮光 叶绿体</p><p>【解析】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后光照→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检验→冲掉碘液观察叶色。</p><p>(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br />(2)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br />(3)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由图可知叶片未遮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遮光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br />(4)如需做“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实验,可以选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叶片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以叶绿体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以上步骤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或遮光)不需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极地狐的耳朵大小、形状与非洲狐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这一差异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p><p>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北极狐耳朵较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而非洲沙漠的狐,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高温的环境。因此北极的狐和非洲沙漠的大耳狐,耳朵大小的不同主要非生物因素温度有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p><p>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p><p>C.生物圈 D.海洋生态系统</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们常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作用是( )</p><p>A. 清洁鱼缸里的水 B. 使鱼缸更富生气</p><p>C. 供给鱼新鲜食物 D. 增加水中氧的含量</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金鱼的生活需要不断的从水中获得氧气,鱼缸中的水草在光照条件下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满足了金鱼呼吸的需要,因此鱼缸中放入水草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