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六盘水享有“中国凉都”之称,下列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p><p>A. 玉舍森林公园里的所有树 B. 明湖湿地公园里的所有鱼</p><p>C. 坡上草原 D. 德乌水库里的水</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玉舍森林公园里的所有树,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明湖湿地公园里的所有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错误;坡上草原,即包括了草原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正确;德乌水库里的水,只包括了非生物部分,没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错误。<br />故选C。</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在有些地方的人爱吃蝗虫。为此,便有人大量捕捉野生蝗虫,这种做法会产生什么后果?</p><p>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这种做法会破坏生态平衡</p><p>【解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野生青蛙常以严重危害农作物的蝗虫、蚱蜢、黏虫等昆虫为食。因此,捕食青蛙会使危害农作物的昆虫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从而会破坏生态平衡。</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六盘水市正在全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市民,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你有什么好的建议?</p><p> </p><p> </p></div></div>
<div><p>【答案】爱护环境</p><p>【解析】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要做到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如少开车多步行,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不焚烧垃圾等,都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p></div>
题型: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p><p>A. 海洋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淡水生态系统 D. 生物圈</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r />故选D。</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选出与下列现象相对应的生物特征</p><p>(1)人排汗(_______)(2)鱼在水中嘴不停地张开闭合(_____)(3)农民给庄稼施肥____________(4)蘑菇由小长大(_______)(5)朵朵葵花向太阳(______)</p><p>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E.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p><p> </p></div></div>
<div><p>【答案】 C A E B D</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变异。</p><p>(1)人排汗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故选C;<br />(2)鱼在水中嘴不停地张开闭合说明生物能够进行呼吸。故选A;<br />(3)农民给庄稼施肥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故选E;<br />(4)蘑菇由小长大说明生物能够生长。故选B;<br />(5)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即应激性。故选D。</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除病毒以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p></div>
题型: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生物的什么特征( )</p><p>A. 生长和繁殖 B. 遗传和变异 C. 营养和呼吸 D. 以上都是</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谚语说明了生物的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属于变异现象。<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六盘水市经过多年生态文明建设,现在能处处感受到“车在林中走,人在画中游”的城市美景,下列做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是</p><p>A. 乱砍滥伐 B. 植树造林 C. 废气排放 D. 乱捕滥杀</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乱砍滥伐、废气排放、乱捕滥杀都会破坏生态环境,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ACD不符合题意;</p><p>植树造林可以改进生存环境,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B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f4e174a8/SYS201712310150074534780695_ST/SYS201712310150074534780695_ST.001.png" width="173" height="1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此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条食物链,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p><p>(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________和_______流动的。 </p><p>(3)此生态系统中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_。</p><p>(4)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农药的污染,那么体内积累农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p><p>(5)此生态系统中蛇与鹰的生态学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6)如果大量捕杀蛇,鼠的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5条 草→鼠→蛇→鹰 食物链 食物网 光 草 鹰 鹰 捕食和竞争 先增加后减少</p><p>【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1)每条食物链必需从生产者开始,直到没有其他消费者可以吃它为止,从左到右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5条。其中食物链最长的是:草→鼠→蛇→鹰。</p><p>(2)通过图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鹰以鼠为食物,所以鹰和鼠之间是捕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如食物链:草→兔→鹰,兔吃草,草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兔的体内,鹰吃兔,兔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鹰的体内。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p><p>(3)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所以此态系统中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p><p>(4)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别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该食物网中草的营养级别最低,所以草的数量最多。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重金属等)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增高有富集现象,营养级别越高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高。在该生态系统中鹰的营养级别最高所以所积累的重金属污染物最多。</p><p>(5)在此生态系统中,鹰以蛇为食物,鹰和蛇又都以鼠为食物,所以鹰和蛇之间是捕食和竞争关系。</p><p>(6)生态系统中当大大增加或减少某一种生物的数量时,会影响其他生物的数量,如人们大量的捕捉蛇,因为蛇是鼠的天敌,因此该生态系统在短期内鼠的数量会增加,而鼠又是狐和鹰的食物,因此狐和鹰的数量也增加;因此鼠的数量又会减少。</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枯叶蝶的体色与周围落叶的颜色基本一致,这属于 ( )</p><p>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p><p>C.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枯叶蝶翅膀极像枯叶,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br />故选A。</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p><p>A. 生物成分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p><p>B. 生产者最为重要,消费者和分解者可有可无</p><p>C. 非生物成分对生物成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p><p>D. 非生物成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A正确;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命世界和无机界的两个重要环节。B错误;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故非生物成分对生物成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C正确;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非生物成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D正确。<br />故选B。</p></div>
题型: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p><p>①蝴蝶 ②珊瑚 ③黑木耳 ④智能机器人 ⑤病毒 ⑥流星</p><p>A. ①③⑤ B. ①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④⑥</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干中的①蝴蝶、③黑木耳、⑤病毒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②珊瑚、④智能机器人、⑥流星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可见A正确。<br />故选A。</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你一起来完成探究的过程。</p><p>(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制定并实施计划:</p><p>①准备好实验材料,在纸盒内铺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纸板,一侧盖玻璃板,形成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除了变量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就叫做__________实验。</p><p>②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两分钟后,每分钟统计一次两种环境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p><p>③实验记录:明亮:鼠妇1只;阴暗:鼠妇9只</p><p>(4)得出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光 对照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p><p>【解析】试题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p><p>(1)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因此提出的问题是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br />(2)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问题作出的假设是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或无影响)。<br />(3)①“准备好实验材料,在铁盘内铺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纸板,一侧盖玻璃板”,形成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以便对照,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p><p>(4)得出的结论: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图为以朵森林公园内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f4e174a8/SYS201712310150079797247753_ST/SYS201712310150079797247753_ST.001.png" width="98" height="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乙→丙→丁</p><p>B. 在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丙</p><p>C. 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p><p>D.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丙是生产者,丁是初级消费者,甲是次级消费者,乙是三级消费者。</p><p>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中相对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所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A错误。在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丙,B正确;在该食物链中,乙处于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在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C正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会因食物的增多而数量增加;同时甲以丁为食,甲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会减少,丙因丁的数量减少而增加,D正确。<br />故选A。</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被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为掌握学生的用眼健康状况,得到最新中小学生近视发病率,应采用的方法是 ( )</p><p>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测量法 D. 调查法</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指定某一计划比较全面的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br />故选D。</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生态系统就可能遭到破坏。(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试题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故此题说法正确。</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