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城环科园教学联盟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选择的最理想植物是( )</p><p>A.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如骆驼刺)</p><p>B.根系发达、树冠高大的乔木(如杨树)</p><p>C.根系浅小、地上部分较大的植物(如仙人掌)</p><p>D.根系浅小、生长快速的大叶植物(如白菜)</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沙漠干旱缺水,温度较高,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因此沙漠植物必须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提高吸水能力;矮小丛生的灌木,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鱼儿离不开水”,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p><p>A.生物的生存影响环境 B.生物的生存适应环境</p><p>C.生物的生存改变环境 D.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的,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说明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些毒蛇具有醒目的体色或斑纹,很容易被敌害发现,这是对环境的不适应。</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试题分析:毒蛇有醒目的体色或斑纹,目的是威慑、警告其它动物,不要靠近我,属于警戒色。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这是长期适应环境的表现。</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图中甲是“验证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释放出氧气”的实验装置;乙和丙是两个辅助装置.其中,能说明植物产生氧气需要光照条件的装置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f4e174a8/SYS201712310150089619777793_ST/SYS201712310150089619777793_ST.001.png" width="297" height="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乙 B. 丙 C. 乙和丙 D. 乙或丙</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甲乙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探究的是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释放出氧气;甲丙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绿色植物,探究的是在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释放出氧气;乙丙有两个变量光照和绿色植物,不能构成对照试验。因此能说明植物产生氧气需要光照条件的装置是乙。</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江苏某地长有法国梧桐树和松树,到了冬天,法国梧桐树纷纷落叶,松树却仍然郁郁葱葱.这说明( )</p><p>A. 它们都适应本地区冬天寒冷的环境</p><p>B. 法国梧桐树不适应本地区冬天寒冷的环境</p><p>C. 松树比法国梧桐树更适应本地区冬天寒冷的环境</p><p>D. 松树和法国梧桐树进行着生存竞争</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树纷纷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法国梧桐树冬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松树的叶细如针,叶的气孔较少,而且气孔深陷表皮下,叶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植物的导管能运送有机物,筛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能运输有机物。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p><p>B. 生物圈包括所有大气圈、水圈和整个岩石圈</p><p>C.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只有生物圈一个共同的家</p><p>D. 生物圈能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A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错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只有生物圈一个共同的家,C正确;生物圈能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如水、阳光等,D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研究、观察一定要用显微镜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实验中,单一变量是金鱼的呼吸次数。(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由于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实验,所以本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水温。除实验变量(例如水温)以外,其他变量如水质、空气、金鱼的大小等都相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间的合作关系的是( )</p><p>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B.许多蚂蚁共同搬运食物</p><p>C.两只狗为骨头而争斗 D.羊以草为食物</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七星瓢虫捕食蚜虫,七星瓢虫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A错误;许多蚂蚁共同搬运食物,需要许多个体,彼此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属于合作关系,B正确;两只狗为骨头而争斗,是相互争夺食物,属于竞争关系,C错误;羊以草为食物,羊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p><p>A. 植物落叶 B. H7N9病毒能繁殖后代</p><p>C. 含羞草受到碰触叶片会合拢 D. 钟乳石会慢慢长大</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植物落叶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H7N9病毒能繁殖后代说明生物能繁殖;含羞草受到碰触叶片会合拢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钟乳石慢慢长大,但这种长大与生物的生长是不同的,它是一些无机盐慢慢堆积的结果,是自然现象。钟乳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因此钟乳石慢慢长不属于生物现象。</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美国科学家进行的“生物圈II号”实验,说明了人类目前能建立起一个适合人类长期生存的人工环境。(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试题分析: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科学家将它称为生物圈 Ⅰ号。生物圈Ⅱ号是科学家模拟生物圈Ⅰ号建造的一个实验基地,生物圈Ⅱ号(BiosphereⅡ)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 态循环系统,生物圈Ⅱ号计划设计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帮助人类了解地球是如何运作,并研究在仿真地球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人类是否适合生存的问 题.虽然科学家利用先进的技术想办法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等条件,但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它用事实告诉我们,迄今为止, 生物圈仍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只有含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余的则不能。故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蚁穴溃堤”揭示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试题分析:蚂蚁是群居动物,蚂蚁善于打洞,洞多了造成堤坝的土质松动,堤坝就崩溃了,体现了生物蚂蚁对环境堤坝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产者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 ①阳光 ②水 ③营养物质 ④能量</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故选D。</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比利时科学家范.海尔蒙特从栽培柳树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绿色植物生长需要( )</p><p>A. 土壤 B. 水分 C. 氧气 D. 无机盐</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中,5年来小柳树增重了80多千克,只浇水,土壤的质量减少了60克,由此海尔蒙特认为绿色植物生长需要水。此实验存在不足之处,柳树的生长除了需要水外,还需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当时的海尔蒙特误认为,柳树生长主要需要水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变量的是</p><p>A.有光 无光</p><p>B.20℃ 30℃</p><p>C.黑暗 潮湿</p><p>D.干燥 潮湿</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 “有光、无光”,唯一的变量是光,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A不符合题意;“20℃、30℃”,唯一的变量是温度,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B不符合题意;“黑暗、潮湿”,有两个变量光和水分,变量不唯一,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C符合题意;“干燥、潮湿”,唯一的变量是水分,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最能体现的是( )</p><p>A.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B. 环境不能影响生物的生存</p><p>C. 生物能影响环境 D.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例如,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是大树的存在使环境温度降低了,体现的是生物影响环境</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早晨和傍晚对于爱锻炼身体的人来说还是傍晚锻炼好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在夜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气,所以早上时氧气的浓度较低。而在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释放出氧气,也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植物经过了一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较多的氧气,在傍晚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高。因此,一天中比较适宜锻炼身体的时间是傍晚。题干说法正确。</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农业生产上,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的措施是( )</p><p>A. 种植同种农作物过密 B. 种植不同种的农作物过密</p><p>C. 种植不同种的农作物过稀 D. 种植同种农作物合理密植</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种植同种农作物过密,农作物过密会使得植物的叶片相互遮挡,影响接受阳光,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增加产量,A错误;种植不同种的农作物过密,原理同A,同时不同农作物的叶片的形状不同,因此不同的叶片不能以镶嵌的形式排列,不能充分接受阳光,影响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B错误;种植不同种的农作物过稀,农作物过稀不能使最多的植物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造成光能的浪费,不能最大限度的合成最多的有机物。同时不同农作物的叶片的形状不同,因此不同的叶片不能以镶嵌的形式排列,不能充分接受阳光,影响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C错误;种植同种农作物合理密植,同种农作物的叶片的现状相同,使得植物的叶片能以镶嵌的形式排列,在加以合理的密植,能让植物最大限度的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可以提高产量,D正确。</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雨露滋润禾苗壮”和“种瓜得瓜”分别说明生物具有( )</p><p>A. 生长和遗传现象 B. 生长和变异现象</p><p>C. 呼吸和繁殖现象 D. 营养和变异现象</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种瓜得瓜”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说明了生物具有遗传现象;“雨露滋润禾苗壮”说明了植物生长需要水而生长的现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根据此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f4e174a8/SYS201712310150108554223253_ST/SYS201712310150108554223253_ST.001.png" width="176" height="19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顺序是:_____.</p><p>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p><p>②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p><p>③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p><p>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p><p>(2)要使镜筒在较大的范围内升降,应旋转_____;要使物像更清晰,需要旋转_____.(填名称.)</p><p>(3)观察时应先选用_____物镜.(填“高倍”或“低倍”)</p><p>(4)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_____</p><p>A.目镜内 B.物镜 C.载物台 D.通光孔</p><p>(5)若这台显微镜,它有两个目镜分别是5×、10×,两个物镜分别是10×、40×,用_____镜头组合看到细胞数目最多.</p><p>A.5×、10×B.10×、40×C.5×、40×D.10×、10×.</p><p> </p></div></div>
<div><p>【答案】 ②①③④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低倍 B A</p><p>【解析】据图可知:1镜座;2镜柱;3镜臂;4镜筒;5目镜;6转换器;7物镜;8粗准焦螺旋;9细准焦螺旋;10载物台;11压片夹;12遮光器;13光圈;14反光镜。</p><p>(1)对光的过程: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①选择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p><p>(2)镜臂上有两种可转动的螺旋,一大一小,能使镜筒上下移动,调节焦距。大的叫粗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上方,可以转动,以使镜筒能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焦距,升降镜筒较快,用于低倍镜对焦;小的叫细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下方,它的移动范围较粗准焦螺旋小,升降镜筒较慢,可以小调焦距。</p><p>(3)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先用低倍的物镜,使用低倍镜便于寻找物象,需要时再换高倍的物镜,然后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调清晰。</p><p>(4)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不到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p><p>(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所以,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越多,<br />A、5×10=50(倍)<br />B、10×40=400(倍)<br />C、5×40=200(倍)<br />D、10×10-=100(倍)<br />所以用A镜头组合看到细胞数目最多。</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体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运动。( )</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叫做应激性。刺激的形式有很多种,生物体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应激反应,但不一定产生运动。</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叶的结构中,含叶绿体最丰富的是( )</p><p>A. 上表皮细胞 B. 构成叶脉的细胞</p><p>C. 叶肉细胞 D. 下表皮细胞</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初生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叶绿体;叶脉主要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具有运输功能;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观察下面“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操作环节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f4e174a8/SYS201712310150113974160494_ST/SYS201712310150113974160494_ST.001.png" width="421" height="1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结合你在此实验中的操作过程,将图中操作环节正确排序_____.</p><p>(2)图中②表示的操作是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p><p>(3)图中⑦是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一部分不遮光,其目的是_____.</p><p>(4)在④中滴加的试剂是_____,其目的是为了检测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_____.</p><p>(5)图中⑥操作的目的是:_____.</p><p>(6)图中实验的现象是:遮光部分_____,未遮光部分_____</p><p>(7)图中实验的结论是_____ (单项选择)</p><p>A.光合作用需要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p><p>B.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照,产物中有淀粉</p><p>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p><p>D.光合作用在有光或无光的条件下都可以进行.</p><p> </p></div></div>
<div><p>【答案】 ②⑦③⑥⑤④① 暗处理一昼夜 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运走 形成以光为变量的对照试验 稀碘液 淀粉 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不蓝色 变蓝 B</p><p>【解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p><p>(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②暗处理→⑦部分遮光并光照→③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⑥酒精脱色→⑤清水漂洗→④加碘→①观察颜色。因此将图中操作环节正确排序②⑦③⑥⑤④①。<br />(2)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图中②表示的操作是暗处理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运走。<br />(3)“图中⑦是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一部分不遮光”,其目的是形成以光为变量的对照试验,看看遮光部分和不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br />(4)淀粉有遇到碘液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在④中滴加的试剂是稀碘液,其目的是为了检测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br />(5)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因此图中⑥操作的目的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br />(6)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未遮光部分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所以图中实验的现象是: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色。<br />(7)图中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照,产物中有淀粉,B正确。</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p><p>①仙人掌的叶变为刺状 </p><p>②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p><p>③北极熊的体色与冰雪相似④鱼儿离不开水 </p><p>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p><p>⑥竹节虫的体形像竹枝 </p><p>⑦持续干旱导致植物大量死亡 </p><p>⑧蛇的冬眠</p><p>A. ②④⑤⑦ B. ①③⑥⑧ C. ①③⑤⑦ D. ②③⑤⑦</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仙人掌的叶变为刺状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②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体现生物改变环境; ③北极熊的体色与冰雪相似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④鱼儿离不开水体现环境影响生物;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生物改变环境;⑥竹节虫的体形像竹枝体现生物适应环境;⑦持续干旱导致植物大量死亡体现环境影响生物;⑧蛇的冬眠体现生物适应环境。</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p><p>A. 一块稻田中的所有生物和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无机环境</p><p>B.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杂草</p><p>C. 一个湖泊中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p><p>D.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一块稻田中的所有生物和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无机环境,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正确;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杂草,只有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B错误;一个湖泊中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只有非生物成分,没有生物成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C错误;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只有生物成分,不具有非生物成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D错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