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0:53:02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绵羊的白色毛皮(A)对黑色毛皮(    a)为显性。如果一对白羊交配后生下一只黑羊,那么这对白羊的基因组成可能是</p><p>A. AA和Aa    B. Aa和aa    C. Aa和Aa    D. Aa和AA</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绵羊的白色毛皮(A)对黑色毛皮(a)为显性”。则黑羊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亲代白羊遗传给子代黑羊的基因一定是a,所以这对白羊的基因组成是A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p><p>A. 兔的长毛和黑毛    B. 玉米的黄粒和圆粒</p><p>C. 马的白毛和鼠的黑毛    D. 棉的纤维的长与短</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兔的长毛和黑毛,是兔毛的长短和颜色不同,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如兔的长毛与短毛,或兔的白毛与黑毛,都是相对性状,A错误;玉米的黄粒和圆粒,是玉米粒的形状和颜色不同,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如玉米粒的红色和黄色,或玉米粒的长粒与圆粒,都是相对性状,B错误;马的白毛和鼠的黑毛,马和鼠,是两个物种,不是相对性状;如马的白毛和马的黑毛,或鼠的白毛和鼠的黑毛,都是相对性状,C错误;棉的纤维的长与短,是棉的纤维长短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p><p>A.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 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p><p>C. 皮肤和消化道、呼吸道等管道的黏膜    D. 抗体消灭抗原</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因此,皮肤和消化道、呼吸道等管道的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抗体消灭抗原属于第三道防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p><p>A. 病毒对人类的生存都是有害的    B.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p><p>C. 病毒对人类的生存都是有利的    D. 病毒都有细胞结构</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病毒是一类不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其结构简单,一般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对人类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益的一面.如如流行性感冒病毒对人类是有害的,绿脓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p><p>A. 细菌    B. 真菌    C. 病毒    D. 放线菌</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人类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是一种动物病毒,而不属于寄生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最初形成的原始生命,最可能的生存方式是</p><p>A. 需要营养和氧气    B. 不需要营养,需要气氧气</p><p>C. 不需要营养和氧气    D. 需要营养,不需要氧气</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刚形成的原始生命,体内不含叶绿素,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营养方式是异养的可能性较大,又因为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生命的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的可能性较大。<br />因此根据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推测地球上最早的原始生命的生存可能需要营养,不需要氧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p><p>A. 患“非典”的病人    B. 携带有肝炎病毒的碗筷    C. 得了流感的儿童    D. 得了口蹄疫的牛</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上述选项中只有携带有肝炎病毒的碗筷属于传播途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p><p>A. 遗传变异    B. 繁殖能力    C. 自然环境    D. 食物多少</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的即适者生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传染病的特征是(   )</p><p>A. 发病快、死亡率高    B. 有传染性,但无关紧要</p><p>C. 有的有病原体,有的是体弱引起的    D. 都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由于病原体的分布比较广和散播能力比较强,所以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容易流行也很难治愈,因此传染病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免疫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p><p>A. 消化液将食物中的病原菌杀死    B. 抗体消灭病毒</p><p>C. 溶菌酶杀死细菌    D. 白细胞吞噬病菌</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消化液将食物中的细菌杀死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抗体抵抗天花病毒为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溶菌酶杀死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白细胞吞噬病菌为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抗体是一种特殊的</p><p>A. 物质    B. 脂肪    C. 维生素    D. 蛋白质</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叫做</p><p>A. 基因    B. 细胞    C. 细胞核    D. 染色体</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量分布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可以分成许多小段,其中每一份就称为一个基因,所以基因是DNA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控制性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注射中,目的是使人产生免疫反应的是</p><p>A. 打青霉素    B. 打破伤风针</p><p>C. 打柴胡注射液    D. 打消痛叮</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免疫是人体一种生理功能,通过免疫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抗原,抗原一般情况下指的是病原体,破伤风系由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所致,破伤风针含有弱化的破伤风类毒素,能引起人体产生抵抗破伤风杆菌抗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p><p>A. 血友病    B. 艾滋病    C. 白化病    D. 色盲</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白化病、色盲、血友病都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都属于遗传病。而艾滋病是由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血液传染病,不属于遗传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p><p>A. 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B. 生物的变异都对生物的生存有利</p><p>C. 生物的变异都对生物的生存不利    D. 生物的变异都能遗传</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物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A正确;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B错误;变异按照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C错误;生物的变异既有可遗传的变异,也有不可遗传的变异,因此生物的变异不一定都是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 遗传和变异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生物体上</p><p>B. 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p><p>C. 遗传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只是在某些生物体上出现</p><p>D.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而遗传只是在某些生物体上出现</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具有不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因此,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子女和父母有相同的性状也有不同的性状,因此遗传和变异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生物体上。</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p><p>A. 解剖证据    B. 科学的推测</p><p>C. 化石证据    D. 胚胎发育上的证据</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原始大气中所没有的是</p><p>A. 氧    B. 水    C. 氨    D. 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p><p>A. 病原体    B. 病毒    C. 病菌    D. 抗原</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抗原是指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的基本能力是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免疫原性又称为抗原性,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反应原性是指能与由它刺激所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所以,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_______ 到_______ ,从_______ 到_______ ,从________ 到____________ 。</p><p>&#xa0;</p></div></div>
<div><p>【答案】  简单  复杂  低等  高等  水中生活  陆地生活</p><p>【解析】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等到高等 ,从水中生活到陆地生活。</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的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p><p>&#xa0;</p></div></div>
<div><p>【答案】  遗传变异  环境因素</p><p>【解析】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的不适应的,这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是“适者生存,不使者被淘汰”。所以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中学八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