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p><p>A. 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p><p>B. 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p><p>C. 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p><p>D. 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调查时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不能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因此小军的做法不对,A错误;调查时,不能以个人喜好而定,要如实记录。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也要记录,B错误;调查时要如实记录,活动范围较大的,不固定的也记录。如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也要记录,C正确;调查时要如实记录,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不能把它删掉。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p><p>A. 线粒体 B. 叶绿体</p><p>C. 液泡 D. 叶绿体和线粒体</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植物细胞有两种能量转换器,动物细胞只有一种。所以动植物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故选A。</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9388033c/SYS201712310151100688354541_ST/SYS201712310151100688354541_ST.001.png" width="107" height="1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A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它是___者,C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因此它是___者.</p><p>(2)图中能够构成捕食关系的两种成分是___(填字母).</p><p>(3)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他们与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称为___.</p><p>(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__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生产 分解 AB 生物圈 稳定 强</p><p>【解析】(1)图中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A属于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B属于消费者;C属于分解者,它能将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br />(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书写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指向捕食者。图中的食物链是A→B,A和B之间是捕食关系。<br />(4)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br />(5)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绝对不变,而是相对、持续的稳定。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动态的平衡,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是稳定的,是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哪一组镜头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eb20411a/SYS201712310044042849441138_ST/SYS201712310044042849441138_ST.001.jpeg" width="276" height="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乙和丁 B. 甲和丙 C. 乙和丙 D. 甲和丁</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又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所以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长目镜甲和短物镜丁。</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甲是显微镜的结构图,图乙是某种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9388033c/SYS201712310151098986953285_ST/SYS201712310151098986953285_ST.001.png" width="402" height="15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甲中与调节光线强弱相关的结构是遮光器上的光圈和[]__.</p><p>(2)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图甲中的[③]__对准通光孔.</p><p>(3)如图2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9388033c/SYS201712310151098986953285_ST/SYS201712310151098986953285_ST.002.png" width="407" height="1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p><p>(4)习惯用右手写字的人在使用显微镜时,眼睛和目镜的相对位置应该是__.</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9388033c/SYS201712310151098986953285_ST/SYS201712310151098986953285_ST.003.png" width="452" height="1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5)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不够清晰,应略微转动__(选填“细准焦螺旋”或“反光镜”)进行调节.</p><p>(6)如图4为显微镜中的两个视野,当视野①变到视野②时,应将玻片向__移动.</p><p>(7)在载玻片上写上一个小写字母“d”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放大的图象形状是__.</p><p>A.b B.d C.q D.p</p><p>(8)张抗战同学想看另一个同学的显微镜中的物像,他急忙把显微镜挪过来,但他没有观察到物像,其可能原因是__.</p><p>A.没有重新调节粗准焦螺旋 </p><p>B.反光镜反射光线的角度改变了 </p><p>C.物镜转换了 </p><p>D.光圈大小变了.</p><p> </p></div></div>
<div><p>【答案】 ⑦反光镜 低倍物镜 C D 细准焦螺旋 右下方 D B</p><p>【解析】图1甲中:①是粗准焦螺旋,②是细准焦螺旋,③是低倍物镜,④是目镜,⑤是高倍物镜,⑥是载物台,⑦是反光镜;乙中①是细胞膜,②是细胞核,③是细胞质;图2中①为安放标本、②为镜筒下降、③为对光、④为镜筒上升寻找物像。</p><p>(1)图甲中与调节光线强弱相关的结构是遮光器上的光圈和⑦反光镜。<br />(2)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图甲中的③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br />(3)显微镜的操作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和观察等步骤;图中①为安放标本、②为镜筒下降、③为对光、④为镜筒上升寻找物像,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故选C。<br />(4)用显微镜观察时,应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习惯用右手写字的人,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便于绘图,故选:D。<br />(5)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br />(6)在图4①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能移到视野中央。<br />(7)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将字母“d”写好,旋转180°后得到的是字母“p”。<br />(8)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步骤: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调焦、④观察。由题意可知,张抗战同学想看另一个同学的显微镜中的物像,他急忙把显微镜挪过来,但他没有观察到物像,结果什么也没看到.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反光镜反射光线的角度改变了。</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为探究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是有利还是有害,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取两片载玻片,分别编号1和2,在每片载玻片上滴加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用解剖针在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画一下,用显微镜观察培养液中的草履虫.回答以下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84c7288b/SYS201712310025442878580091_ST/SYS201712310025442878580091_ST.001.png" width="309" height="7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草履虫是好氧生物,如果要想吸取含草履虫较多的培养液,应该从培养液的______(填“表”或“底”) 层吸取。</p><p>(2)用滴管在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画一下,目的是:______</p><p>A.刺激革履虫 B.给草履虫供氧 C.连通两个液滴 D.杀死草履虫</p><p>(3)用镊子夹取一点物质,放在2号载玻片右侧的液滴边缘,迅速观察两液滴中草履虫的变化,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结论是: </p><p>①若该物质是肉汁,则______ 侧液滴中的草履虫都向______侧液滴运动。</p><p>若该物质是食盐,则______侧液滴中的草履虫都向______侧液滴运动。</p><p>若该物质是清水,左右两侧液滴中草履虫运动趋势____________(填“明显”或“不明显”)。</p><p>(4)实验结论:草履虫可以趋向____________,逃避____________。(填“有利刺激”或“不利刺激”)</p><p>(5)在此实验中,1号载玻片起______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 表 C 左 右 右 左 不明显 有利刺激 有害刺激 对照</p><p>【解析】(1)好氧的草履虫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从外界环境中吸取氧气,培养液的表层含氧丰富,此处聚集着大量的草履虫,因此在做观察草履虫的实验过程中,常常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取材;(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某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是有利还是有害,因此在实验中要将该物质放在培养液的一边,并连通载玻片上的两个液滴,通过观察草履虫对该物质的反应(是躲避该物质还是趋向该物质)来判断该物质对草履虫是有利还是有害,故选C;(3)①若该物质是肉汁,则左侧液滴中的草履虫都向右侧液滴运动。若该物质是食盐,则右侧液滴中的草履虫都向做侧液滴运动。若该物质是清水,左右两侧液滴中草履虫运动趋势不明显;(4)实验结论:草履虫可以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5)在此实验中,1号载玻片起对照作用。</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抚州市是“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绿树成荫,碧波荡漾,玉亭楼榭”的美丽城市.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p><p>A. 城在水中的城 B. 水在城中的水 C. 绿树成荫的树 D. 玉亭楼榭的亭</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要构成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缺一不可。选项A中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选项B只有非生物部分水,选项C中只有生物部分树,选项D只有非生物部分亭。因此,只有选项A属生态系统。</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以及克隆羊多莉示意图,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9388033c/SYS201712310151094242937560_ST/SYS201712310151094242937560_ST.001.png" width="400" height="5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甲表示__(填“动物”或“植物”)细胞.</p><p>(2)图乙中B的功能是保护和控制__;</p><p>(3)用碘液染色后,图甲、乙两种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是[]__.</p><p>(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生理盐水的作用是__.</p><p>(5)且西瓜时流出的许多汁液存在与细胞中的[]__.</p><p>(6)你已经熟悉多莉了吧,令人惊奇的是它不是由受精卵自然发育而成的,与它的身世有关的母羊不是一只,而是三只,可是“多莉”羊的长相几乎和B羊一模一样.该实例说明:[]__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被称为遗传信息库.</p><p> </p></div></div>
<div><p>【答案】 植物 物质的进出 C细胞核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F液泡 D细胞核</p><p>【解析】观图可知:A是细胞壁、B是细胞膜、C是细胞核、D是细胞质、E是叶绿体、F是液泡。</p><p>(1)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此外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所以图甲应为植物细胞,图乙应为动物细胞。<br />(2)图乙中B为细胞膜,其功能是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br />(3)用碘液染色后,图甲、乙两种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br />(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生理盐水的作用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r />(5)液泡含有细胞液,细胞液内溶解有许多物质,所以切西瓜、菠萝等水果的时候,会流出很多的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是来自F液泡。<br />(6)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克隆羊“多莉”的性状与提供乳腺细胞核的母羊的性状表现相同,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小羊多莉虽然是由代孕羊C分娩出来的,但长相却一点也不象代孕母羊,原因就是因为小羊的细胞核不是由代孕母羊提供的,而是来自于供核母羊。而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内。故应该几乎跟供核母羊一模一样。因此从遗传角度看,克隆羊“多莉”的性状与提供乳腺细胞母羊B的性状表现相同。该实例说明:C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被称为遗传信息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 )</p><p>A. 发现并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p><p>C. 设计实验方案并设施、记录 D.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p><p> </p></div></div>
<div><p>【答案】A</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粒种子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该过程的主要原因是( )</p><p>A. 细胞数目增多</p><p>B. 细胞数目增加和细胞体积增大</p><p>C. 细胞体积增大</p><p>D. 细胞分裂</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br />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br />细胞的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进而再组成各种器官,由不同的器官构成生物体。<br />一粒种子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该过程的主要原因是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共同作用。</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