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氧气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正确顺序是</p><p>①鼻</p><p>②气管</p><p>③喉</p><p>④循环系统</p><p>⑤组织细胞</p><p>⑥肺</p><p>⑦咽</p><p>⑧支气管</p><p>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 ①⑦③②⑧⑥④⑤</p><p>C. ①②⑧③⑤⑦④⑥ D. ①⑦③②⑧⑥⑤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得氧气,外界空气通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达人体的肺,进入肺泡,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通过气体交换,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交换到肺泡内,呼出体外,肺泡内的氧气交换到毛细血管的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的各处组织细胞内,在细胞的线粒体里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最终消化部位分别是</p><p>A. 口腔、胃、小肠 B. 口腔、小肠、胃 C. 胃、口腔、小肠 D. 小肠、小肠、小肠</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消化道内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终点是小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马拉松运动员使用的馒头、蛋糕、巧克力等食物所包含的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是</p><p>A.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B. 糖类、无机盐和蛋白质</p><p>C.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D. 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有三类能够供给人体能量即糖类、脂肪、蛋白质,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一般储存在皮下备用。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水和无机盐是简单的无机物,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p><p>A. 肺泡 B. 血液 C. 气管 D. 细胞</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由于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细胞的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人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最多的部位是细胞。</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浓度如下表所示,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316f2cd7/SYS201712310036414013341219_ST/SYS201712310036414013341219_ST.001.png" width="347" height="7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B→C→D B. D→B→C→A C. A→C→B→D D. B→D→A→C</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的,因此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越少。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有毒物质有机汞从少到多依次是A 0.05、C 0.51、B 7、D 68,因此食物链是A→C→B→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p><p>A. 如果生物不发生变异,就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p><p>B. 由于生物的遗传变异,才使生物界不断进化发展</p><p>C. 生物界遗传现象十分普遍,变异现象比较少</p><p>D. 生物的变异有些是可遗传的,有些是不可遗传的</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适者生存,生物生存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生物只有不断的发生变异,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生物界遗传现象十分普遍如“种豆得豆,种瓜的得瓜”;变异现象也十分普遍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变异有些是可遗传的,叫遗传的变异;有些是不可遗传的如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由于生物遗传变异,才能生物界不断进化发展。</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的性别主要取决于亲代的</p><p>A. 性激素 B. 卵细胞类型 C. 精子类型 D. 胚胎发育的时间</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可见,生男生女主要决定于父亲的哪一种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取4个较大的玻璃瓶,分别编号并作以下处理(各瓶中小鱼的品种、大小、健康状况等相近),然后盖紧瓶盖并密封。理论上讲,哪一瓶中的小鱼生存时间最长</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316f2cd7/SYS201712310036405241231284_ST/SYS201712310036405241231284_ST.001.png" width="445" height="9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1 B. 2 C. 3</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1号生态瓶中小鱼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2号在光下,小鱼为藻类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藻类为小鱼提供氧气,3号小鱼、藻类在黑暗处相互争夺氧气。2号小鱼、藻类生活的时间最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肺的叙述中,与有利于气体交换无直接关系的是</p><p>A. 肺分为左肺和右肺</p><p>B. 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p><p>C. 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p><p>D. 支气管末端形成肺泡,总数有7亿个</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数目极多总数约有7亿个,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气体交换;肺分为左肺和右肺与气体交换无直接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基因组成,一般属于生殖细胞的是</p><p>A. AA B. Aa C. aa D. A</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因此染色体、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是不成对的.选项A的染色体是一对,基因是AA;选项B是染色体是一对,基因是aa;选项C的染色体是一对,基因是Aa;因选项A、B、C都属于体细胞。故A、B、C错误;</p><p>选项D的染色体是一条,基因是A不成对,因此属于生殖细胞。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一天的主食主要是米饭或面食,这是因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p><p>A. 蛋白质 B. 脂肪 C. 糖类 D. 纤维素</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因此,人一天的主食主要是米饭或面食的原因是为人体提供足够的能源物质--糖类,用以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营养物质中可以不经消化被直接吸收的是</p><p>A.蛋白质、淀粉、无机盐 B.水、无机盐、维生素</p><p>C.脂肪、维生素、蛋白质 D.水、无机盐、纤维素</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p><p>A. 性接触 B. 血液传播 C. 母婴传播 D. 餐具传播</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个: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进行一般的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p><p>B.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p><p>C. 当基因的多样性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p><p>D.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的,所以其实质就是基因多样性,A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将生物连同其生活的环境一起加以保护,这样不但是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也包括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正确;基因的多样性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因此当基因的多样性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错误;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栖息地等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偷猎。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的根本措施,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将土壤中的水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顺序是</p><p>①土壤溶液</p><p>②导管</p><p>③根毛细胞</p><p>④根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p><p>⑤地上部分的茎、叶内的导管</p><p>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②→⑤</p><p>C. ①→⑤→③→②→④ D. ①→②→④→⑤→③</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水分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输导的途径是: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成熟区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根毛区导管→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历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p><p>A. 由简单到复杂 B. 由单细胞演变为多细胞</p><p>C. 由小体型演化为大体型 D. 由水生趋向陆生</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类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遗传病。分析右侧的白化病遗传图解,11号个体患病的概率</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f1cad89b/SYS201712302311241533396088_ST/SYS201712302311241533396088_ST.001.png" width="285" height="1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0 B. 1/2 C. 1/4 D. 1/8</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人类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遗传病, 11号患病的基因组成是aa,其中一个a一定来自亲代的8号,因此8号正常女性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f1cad89b/SYS201712302311241533396088_DA/SYS201712302311241533396088_DA.001.png" width="286" height="14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从遗传图解看出,11号患病的可能性是5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p><p>A. 环境变化的结果 B. 生存斗争的结果 C.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人工选择的结果</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很多动物有保护色,类似豹子的花纹和青蛙的绿,还有不少会变色,但最高境界是拟态,不只是颜色,连外型都完全变了(颜色、外形都与环境类似的归于拟态)。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就是靠保护色避过敌人,在生存竞争当中保存自己的。保护色是生物在自然界中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只有有利变异的过个体经过生存斗争容易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不利的变异个体淘汰。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p><p>A.将传染病患者隔离起来 B.饭前便后勤洗手</p><p>C.按照计划进行预防接种 D.经常参加体育锻炼</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饭前便后勤洗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叫</p><p>A. 染色体 B. 细胞 C. 细胞核 D. 基因</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稳定意味着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不变。</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的一种现象,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比例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以及环境各因子之间,不停地在进行着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化中,其中的生物有生有死,有迁进也有迁出,每个物种的数量经常处在一个动态变化之中,但总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养分给真菌,真菌提供水分和无机盐给藻类,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是互利共生关系。</p><p> </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共生指的是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如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它们之间形成互助的关系。</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维生素B1缺乏,容易患夜盲症。</p><p>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容易患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缺乏维生素A容易患夜盲症。</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个人的皮肤因受阳光照射而变黑的现象不属于变异。</p><p> </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人的皮肤因受阳光照射而变黑的现象,是外部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给患者打针吃药,治疗疾病,属于计划免疫。</p><p>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给生病的患者打针吃药是药物直接杀死病原体,不属于计划免疫。</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p><p> </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可以独立生活,也可以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可以使蛋白质彻底消化。</p><p>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中的胃蛋白酶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因此胃液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水和无机盐,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有机物。</p><p>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上而下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日常生活中,食品容易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喷洒农药。</p><p>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有机物等,常温下,微生物繁殖较快,进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因此,“日常生活中”,在常温下保存的食物容易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繁殖。</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初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请完成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316f2cd7/SYS201712310036409675971342_ST/SYS201712310036409675971342_ST.001.png" width="564" height="1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如果该兴趣小组选用1、2号试管进行实验,其实验变量是:_______。</p><p>(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1、3 号试管进行实验,那么A 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观察到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变蓝、不变蓝)。</p><p>(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如果1 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p><p> </p></div></div>
<div><p>【答案】 唾液有无 不搅拌 不变蓝 温度对唾液中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馒头碎屑)有影响吗 搅拌不充分(或试管保温时间不够)(或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量不够)</p><p>【解析】(1)1、2号试管是以唾液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br />(2)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实验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就要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实验中,把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因此,以1、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除对馒头块不做处理外,加入唾液后还不能进行搅拌。观察到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不变蓝。<br />(3)1、4、5号试管是以温度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中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影响,因此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温度对唾液发挥作用有影响么?<br />(4)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说明试管内的淀粉没有被彻底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水浴时间不够长,淀粉没有被完全消化;搅拌不充分,淀粉与唾液淀粉酶的接触面积小也可能导致淀粉没有被彻底分解;唾液的量太少也可能导致淀粉的消化不充分。</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