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p><p>A. 母牛哺育小牛 B. 猫头鹰捕食田鼠</p><p>C. 钟乳石渐渐长大 D. 苹果树开花</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母牛哺育小牛,体现了哺育现象,属于生命现象,A错误;猫头鹰捕食田鼠,属于捕食现象,B错误;钟乳石没有生命,C正确;果树开花体现了生物的生殖现象,D错误。</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自然界中,靠昆虫传粉的花,一般都具有鲜艳的颜色或芳香的气味.此现象说明( )</p><p>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虫媒花的特点是:花大,花被具有鲜艳的颜色,有芳香的气味和蜜腺,蜜腺能够分泌甘甜的花蜜,有利于招引昆虫,一方面蜜蜂采蜜,同时也可以帮助植物完成传粉,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体现。</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培育韭黄、黄豆芽的过程中可以明确叶绿素的合成主要需要( )</p><p>A. 温度 B. 水分 C. 光照 D. 空气</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韭黄、黄豆芽都是在遮光的条件下培育而成的.这些可以说明光照是形成叶绿素的条件。</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学生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参考.使用该显微镜观察某组织时,要使视野内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36ef1e93/SYS201712310153091787425797_ST/SYS201712310153091787425797_ST.001.png" width="526" height="10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③和⑤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②和⑤</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越少。物镜①和②中,②的放大倍数最大;目镜③④⑤中,③的放大倍数最大,所以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②和③。</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是“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的某个步骤,其实验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36ef1e93/SYS201712310153092783375721_ST/SYS201712310153092783375721_ST.001.png" width="123" height="1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 B. 去掉叶片的绿色</p><p>C. 消耗叶片原有的淀粉 D. 设置对照实验</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将植物暗处理一昼夜,其实验目的是消耗叶片原有的淀粉,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柳树生长过程中,土壤的重量减少了60克,这是因为柳树从土壤中吸收了( )</p><p>A. 无机盐 B. 水 C. 有机物</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类模仿下列哪种生物发明了直升机( )</p><p>A. 海豚 B. 蜻蜓 C. 蝙蝠</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现代人类制造飞机时,会将机翼末端前缘适当加厚,这是模仿蜻蜓的翅痣(翅膀上加厚的部位)结构制造的。</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地方空气湿度最大的是( )</p><p>A. 裸地 B. 灌木丛 C. 森林 D. 草坪</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植被越茂盛,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中的水蒸气越多,空气的湿度越大,森林、草坪、灌木丛和裸地这四者相比,从茂盛程度上看,最茂盛的应该是森林,植物较多,其次是灌木丛,植物比草地多,再次是草坪,植物比灌木丛的少、但比裸地的多较多,最后是裸地。</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沙漠之舟“﹣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特点的是( )</p><p>A. 骆驼有高高的驼峰 B. 骆驼排尿频繁</p><p>C. 骆驼的眼睫毛是双重的 D. 骆驼平时较少出汗</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骆驼四肢底部有厚皮可以防止被高温的沙子烫伤;驼峰内贮有较多的脂肪,分解后产生水和能量,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骆驼的眼睫毛是双重的可以遮挡风沙;骆驼一般不出汗,而且尿液非常少,适于它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地区相适应的。而骆驼排尿频繁不属于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特点。</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p><p>A. 阳光 B. 温度 C. 土壤 D. 空气</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态因素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写的是生物圈中哪种非生物因素?( )</p><p>A. 空气 B. 水 C. 生物</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述了水滋润着生物,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使生物开始萌发。因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中描写的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p><p>A.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p><p>C.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D.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释放氧气,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的过程。</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进行“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中,必须使用到的实验器材是( )</p><p>A. 干湿表 B. 显微镜 C. 酒精灯</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汽密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密度的百分比值,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br />一般来说夏季室温为25℃时,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比较舒适;冬季室温为18℃时,相对湿度在30%-40%,所以测量空气的湿度一般用干湿表。</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对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p><p>B. 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p><p>C. 调查时可凭个人感觉记录</p><p>D. 调查结果要认真整理、分析</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提纲及项目。四、实施调查。五、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六、撰写调查报告。另外全班同学在调查开始前要分组分工,调查时: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等。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对象、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对调查的结果要认真整理、分析,有时还需要进行数学统计,都符合调查的要求;调查时要如实记录,而不是可凭个人感觉记录。</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被称为“地球的肾”的生态系统是( )</p><p>A. 森林生态系统 B. 海洋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湿地生态系统</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调节气候、分解净化环境,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p><p>A. 森林生态系统 B. 海洋生态系统 C. 生物圈</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池塘生态系统中常有菖蒲、莲、鱼、蝌蚪、水草、河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生物,下列全部是消费者的是( )</p><p>A. 鱼、虾 B. 菖蒲、浮游动物</p><p>C. 莲、河蚌 D. 水草、浮游植物</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鱼、虾都是动物,都属于消费者,A正确;菖蒲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浮游动物属于消费者,B错误;莲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河蚌是动物属于消费者,C错误;水草、浮游植物都是生产者,D错误。</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能反映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p><p>A.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 沙漠里的动植物种类稀少</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仙人掌的叶变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体现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错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是生物带给环境得改变,能反映生物对环境影响,B正确;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地区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柳树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p><p>A. 柳树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p><p>B. 柳树从水中吸收氧气,把氧气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p><p>C. 柳树不断地吸收雨水,含水量增大</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植物的生活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但是量很少;只给柳树浇灌雨水,被柳树吸收后水分大部分(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一少部分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柳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氧气是用来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的,会使重量减轻;柳树能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积累在柳树的体内,使柳树重量增加。因此柳树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柳树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观察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和非洲沙漠的大耳狐,它们耳朵的大小不同,如图所示,这与它们生活地区的哪种非生物因素有关:(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36ef1e93/SYS201712310153110023419924_ST/SYS201712310153110023419924_ST.001.png" width="161" height="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水 B. 空气 C. 温度</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北极狐耳朵要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而非洲沙漠的狐,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高温的环境。因此北极的极地狐和非洲沙漠的大耳狐,耳朵大小的不同主要非生物因素温度有关。</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图中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则①、②、③分别代表(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36ef1e93/SYS201712310153111062369847_ST/SYS201712310153111062369847_ST.001.png" width="176" height="1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p><p>B. 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p><p>C. 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生产者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图中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①是生产者,②摄入①,因此②是消费者;③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因此③是分解者。</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下面的选项中,不容易被发现的蝴蝶是( )</p><p>A. 粘贴在白墙上的黑蝴蝶</p><p>B. 粘贴在黑墙上的白蝴蝶</p><p>C. 粘贴在风景画蓝天部分的红蝴蝶</p><p>D. 粘贴在风景画花草丛中的彩色蝴蝶</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颜色与周围环境不一致的蝴蝶,首先被找到,这是不适者被淘汰,而颜色与周围环境一致的蝴蝶,不易被找到,这是适者生存。这样,经过几次寻找后,颜色与周围环境不一致的蝴蝶没有了,剩余的蝴蝶颜色与环境颜色一致,该实验说明,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环境对生物进行的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与生活环境相似体色的动物不易被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和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力的,而颜色与周围环境一致的蝴蝶不容易被找到。粘贴在风景画花草丛中的彩色蝴蝶不容易被发现。</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仪器,请根据你对显微镜的认识和使用回答下列小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36ef1e93/SYS201712310153114060514134_ST/SYS201712310153114060514134_ST.001.png" width="173" height="17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先使用低倍物镜,若想换用高倍物镜观察,需转动( )</p><p>A. ③ B. ⑤ C. ⑥</p><p>【2】若实验室光线较暗,在对光时,你一般会选择( )</p><p>A. 小光圈、平面镜 B. 大光圈,凹面镜 C. 小光圈、凹面镜</p><p>【3】观察物像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如不清晰可略转动( )使物像清晰.</p><p>A. ① B. ② C. ⑥</p><p> </p></div></div>
<div><p>【答案】</p><p>【1】B</p><p>【2】B</p><p>【3】B</p><p>【解析】图示显微镜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镜臂、④目镜、⑤转换器、⑥物镜、⑦反光镜、⑧镜座。</p><p>【1】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先用低倍物镜观察,若想换用高倍镜观察,需转动⑤转换器,转换器上装有高物倍镜和低倍物镜。</p><p>【2】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p><p>【3】能够调节镜筒上升或下降的结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较大幅度的上升或下降;细准焦螺旋调节镜筒的幅度较小,当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时,如不清晰可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指( )</p><p>A. 进行生产创造的人类</p><p>B. 以捕捉其他生物为食的动物</p><p>C. 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p><p>D. 分解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的细菌、真菌等</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p><p>A. 兰花螳螂 B. 玩具狗 C. 熊猫</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兰花螳螂、熊猫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属于生物;玩具狗不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不属于生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把新鲜水草放在养鱼缸里的主要目的是。 ( )</p><p>A. 提供食物 B. 提供氧气 C. 提供能量 D. 提供二氧化碳</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解析:绿色水草放在金鱼缸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因此能增加鱼缸中氧气的含量,为金鱼提供充足的氧气以促进其长时间的存活。因此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增加水中氧的含量。</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菟丝子的叶片退化,细软的茎缠绕在大豆的茎上,它的根伸进大豆的茎内吸收水分和养料.由此可知,大豆和菟丝子之间的生物关系是( )</p><p>A. 合作 B. 寄生 C. 捕食 D. 竞争</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同种生物之间的作用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作用,常见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菟丝子生长于大豆、柑橘等植物体上,遮挡光线,影响了大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菟丝子主要靠吸收大豆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来生存,对大豆造成伤害,因此,菟丝子与大豆的关系是寄生关系。</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光合作用意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p><p>A. 是空气中氧的主要来源</p><p>B. 为动植物和人的呼吸提供氧</p><p>C. 为动植物和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p><p>D. 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并储藏在所合成的有机物中</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有:一是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植物生长的需要,还为其它生物提供能量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二是完成了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因此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人类所用能源的主要来源,保证了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的来源。</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绿色植物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起着重要的枢纽和核心作用.据图回答下列小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36ef1e93/SYS201712310153121138752630_ST/SYS201712310153121138752630_ST.001.png" width="188" height="16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如图表示的生理过程还需要的原料是( )</p><p>A. 氧气 B. 有机物 C. 水</p><p>【2】根据这个生理过程的原理,在大棚里种植蔬菜、水果时,为提高作物的产量,可向大棚中充入适量的( )</p><p>A. 二氧化碳 B. 氮气 C. 一氧化碳</p><p>【3】进行该生理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p><p>A. 根 B. 茎 C. 叶</p><p> </p></div></div>
<div><p>【答案】</p><p>【1】C</p><p>【2】A</p><p>【3】C</p><p>【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由图可知:此图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能;产物是淀粉氧气。</p><p>【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能;产物是淀粉氧气。</p><p>【2】根据分析可知: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如合理密植、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在大棚里种植蔬菜、水果时,可以向大棚里中添加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使蔬菜产量、水果得到提高。</p><p>【3】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幼嫩茎的绿色部位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是实验,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p><p>A. 对照实验可有可无</p><p>B. 当实验结论和实验假设不相同时,应修改实验结论</p><p>C. 测量取数据时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这样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准确</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探究实验必须是对照试验而不是对照实验可有可无,A错误;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当实验结论和实验假设不相同时,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仔细分析原因,找出问题,重做实验,而不是应修改实验结论,B错误;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因此测量取数据时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这样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准确,C正确。</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