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0:44:37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九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变化是(  )<br />A.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br />B.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并且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br />C.遗传物质并不复制,数量不变,但要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br />D.遗传物质不复制,数量不变,也不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所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需要了解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一滴汤水会招来许多的蚂蚁,这些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哪一特征(  )<br />A.生长<br />B.应激性<br />C.反射性<br />D.新陈代谢</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应激性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向日葵的花盘总是向着太阳,一滴汤水会招来许多的蚂蚁,这说明生物具应激性.<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xa0;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个现象说明(  )<br />A.生物适应环境<br />B.生物影响环境<br />C.生物彼此之间相互影响<br />D.生物改变环境</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而改变,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防御敌害,保护自己,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利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种类繁多的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  )<br />A.地球<br />B.自然<br />C.生物环境<br />D.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哪项不正确(  )<br />A.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里,这个“薄层”就是生物圈<br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br />C.生物圈是地球上如同一张纸还薄的一个圈层<br />D.生物圈是所有的生物的家</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薄层,A正确;<br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正确;<br />C、生物圈是地球上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薄层;C错误;<br />D、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是所以生物的家处.D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起主要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br />A.雨水<br />B.温度<br />C.阳光<br />D.大气</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由于各种植物对水的要求不同,所以水影响植物的分布.我国从东部到西部环境因素最大的不同就是水,东部多西部少,我国从东到西降水量逐渐减少,从而影响植物的分布,形成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的植被特点.<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中是描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br />A.香蕉适于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适于在亚热带栽种<br />B.玉米在水、肥充足的土壤中长得茂盛<br />C.两条狗为争夺骨头而斗争<br />D.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br />A、香蕉是热带水果,需要的温度高,而柑橘是亚热带水果,需要的温度较高,因此香蕉适于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适于在亚热带栽种,主要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r />B、玉米的生长需要吸收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因此在水、肥充足的土壤中长得茂盛.主要是受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水和无机盐(土壤)的形成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r />C、两条狗为争夺骨头而斗争,是同种动物狗之间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的竞争关系.故该选项符合题意;<br />D、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是受非生物因素光影响形成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苔藓植物中的葫芦藓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特别敏感,经过调查发现,冶炼厂墙角边找不到葫芦藓,则影响葫芦藓分布范围的因素是(  )<br />A.生物因素<br />B.水<br />C.污染了的空气<br />D.温度</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人们通常把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是(  )<br />A.沃森和克里克<br />B.达尔文<br />C.林奈<br />D.哈维</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沃森、克里克的研究方向是蛋白质的x射线衍射.1951年克里克与沃森相遇,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那就是揭开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之谜.他们俩人利用获得的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建构了DNA的精确模型.符合题意.<br />B、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不符合题意.<br />C、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不符合题意.<br />D、哈维是英国的生理学家.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不符合题意.<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物实验设计中,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br />A.有水分和无水分<br />B.有阳光和无阳光<br />C.有空气和无空气<br />D.温度和湿度</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探究实验要设置唯一变量,其他影响因素应该保持一样,这样可以确定实验结果是否由设置的唯一的变量影响引起.唯一变量是指影响实验的某一个方面的因素,如水分的有无、光照的有无、空气的有无,温度的高低、湿润与干燥等等.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实验的两个不同的因素.<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探究“蛆是从哪儿来的”实验中,选择两块大小相同的猪肉分别放在 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碗里,其中一个碗口覆盖有纱布,另一个碗口敞开.放 在同一环境下,在这个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br />A.猪肉是否见光<br />B.猪肉是否覆盖<br />C.猪肉是否放在同一温度下<br />D.猪肉里原先是否有蛆存在</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在探究‘蛆是从哪儿来的’实验中,选择两块大小相同的猪肉分别放在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碗里,其中一个碗口覆盖有纱布,另一个碗口敞开.放在同一环境下”,因此两装置唯一不同的量是猪肉是否覆盖纱布,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在这个实验中,实验变量是猪肉是否覆盖.<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为使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装片的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r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到一定高度,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br />②双手徐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br />③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玻片2﹣3毫米;<br />④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br />⑤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直到整个视野雪白明亮为止.<br />A.①②③④⑤<br />B.④⑤③②①<br />C.②④①⑤③<br />D.④⑤①③②</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使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装片的步骤是: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直到整个视野雪白明亮为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到一定高度,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玻片2﹣3毫米→双手徐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所以使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装片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⑤①③②.<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掌握练习使用显微镜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挤压西红柿得到的果汁主要来自图中的(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af5afb74/SYS201708151222241307387791_ST/SYS201708151222241307387791_ST.001.png" width="123" height="13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②<br />B.④<br />C.⑤<br />D.⑥</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在西红柿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因此挤压西红柿得到的果汁来自细胞的⑤液泡.<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下图所示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af5afb74/SYS201708151222243200582154_ST/SYS201708151222243200582154_ST.001.png" width="486" height="9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该过程表示细胞生长<br />B.该过程可以表示细胞分化<br />C.该过程受遗传物质控制<br />D.d图细胞中遗传物质减少一半</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如图可知,此细胞有细胞壁,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首先细胞核一分为二,接着细胞质一分为二,然后在两个细胞核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其结果就是细胞数目增加.从a到d过程中,是一个细胞分裂最终变成了两个新细胞的过程,且形成了细胞壁,因此,此图表示的是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该过程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相同和数目也相同.可见C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池塘里,鲫鱼能吃水草,又能吃螺蛳等小生物,草鱼吃水草,乌鱼会吃鲫鱼、草鱼苗.下面能反应此池塘中的食物链的是(  )<br />A.水草←草鱼←乌鱼<br />B.水草→鲫鱼→乌鱼<br />C.螺蛳←鲫鱼←乌鱼<br />D.螺蛳→鲫鱼→乌鱼</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根据题干的叙述,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即该池塘中存在下列三条食物链:水草→草鱼;水草→鲫鱼→乌鱼;水草→螺蛳→鲫鱼→乌鱼.因此选项中能正确反映池塘中食物链的是水草→鲫鱼→乌鱼.<br />故选:B<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af5afb74/SYS201708151222244719130669_DA/SYS201708151222244719130669_DA.001.png" width="230" height="10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链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关于水果存放时,空气中氧气浓度与水果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量的关系曲线.根据图中的曲线分析,保存水果应选择哪个状态下的氧气浓度最适当?(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af5afb74/SYS201708151222245653227850_ST/SYS201708151222245653227850_ST.001.png" width="144" height="1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A)<br />B.(B)<br />C.(C)<br />D.(D)</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水果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要释放二氧化碳,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当氧气浓度在B点时,水果释放的二氧化碳最少,即此时呼吸作用最弱,消耗的有机物最少.因此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在B点时最好.<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与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比较,血液中含有红细胞数目多.与此有关的环境因素是(  )<br />A.阳光<br />B.温度<br />C.空气<br />D.水</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因此导致人体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少,血液运输的氧气减少,为了适应高原生活氧气较少的环境特点,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多,可以运输更多的氧气.<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br />A.海珠湖<br />B.白云山<br />C.木棉花<br />D.珠江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海珠湖既包括了它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故此选项正确;<br />B、白云山既包括了它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故此选项正确;<br />C、木棉花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此选项不正确.<br />D、珠江口既包括了它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故此选项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是农民常采用的一些措施,其中(  )目的是维持植物的正常呼吸作用.<br />A.低温贮藏水果和蔬菜<br />B.大雨过后及时排出农田里的积水<br />C.水稻、小麦入仓前晒干<br />D.向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上贮藏蔬菜和水果时应该适当降低温度,使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故不正确;<br />B、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土壤板结,土壤中的氧气减少,不利于根的呼吸;中耕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故正确;<br />C、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故不正确;<br />D、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这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得到解释.据此原理,在贮藏水果时,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降低水果的呼吸作用,延长储存时间.故不正确.<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br />B.石棉和黄曲霉毒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br />C.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br />D.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基因突变导致的体细胞癌变不可遗传,A错误;<br />B、石棉和黄曲霉素都是化学致癌因子,B错误;<br />C、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属免疫系统监视和清除功能,C正确;<br />D、衰老而非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D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走,这是因为当地的自然环境中(  )<br />A.生产者过多<br />B.缺少生产者<br />C.没有消费者<br />D.缺少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需要了解⑴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⑵引起植物人类生病,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⑶与生物共生,比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植物共生形成根瘤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最可能具有相同遗传物质的是(  )<br />A.同卵双胞胎兄弟<br />B.连体双胞胎兄妹<br />C.异卵双胞胎姐弟<br />D.异卵双胞胎姐妹</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同卵双胞胎兄弟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遗传物质相同;<br />BCD、连体双胞胎兄妹、异卵双胞胎姐弟、异卵双胞胎姐妹,都分别是由两个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遗传物质不一定相同.<br />因此最可能具有相同遗传物质的是同卵双胞胎兄弟.<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类染色体的传递和人的生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表所列,该生态系统 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90.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生物体</p></td><td style="width:68.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A</p></td><td style="width:68.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B</p></td><td style="width:68.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C</p></td><td style="width:68.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D</p></td><td style="width:68.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E</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有机汞浓度/ppm</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0.05</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7</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0.51</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68</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0.49</p></td></tr></table><p><br />A.D→B→C→E→A<br />B.<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af5afb74/SYS201708151222248737224878_ST/SYS201708151222248737224878_ST.001.png" width="84" height="3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C.<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af5afb74/SYS201708151222248737224878_ST/SYS201708151222248737224878_ST.002.png" width="88" height="4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D.A→E→C→B→D</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浓度(ppm)从少到多依次是A0.05、E0.49、C0.51、B7、D68.其中E0.49和C0.51有机汞浓度差不多,可能是营养级别相同.因此该生态系统 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af5afb74/SYS201708151222248737224878_DA/SYS201708151222248737224878_DA.001.png" width="88" height="4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有关叙述不正确的(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af5afb74/SYS201708151222250448996316_ST/SYS201708151222250448996316_ST.001.png" width="132" height="10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该食物网共有四条食物链<br />B.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减少,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br />C.该食物网所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r />D.鹰和蛇的关系是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着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鼠→鹰,草→鼠→蛇→鹰,草→兔→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A正确.<br />B.由A中的食物链可知,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其捕食的兔、鼠和蛇因天敌减少而增加,它们吃的草也就更多了,导致草的数量减少,B正确.<br />C.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所有的动物、分解者是指腐生细菌和真菌,C错误.<br />D、由图中食物链可知,鹰和蛇既是捕食关系也是竞争关系,D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给贫血患者提供饮食建议,应该建议多吃(  )<br />A.大骨汤、红薯<br />B.鲜鱼、猪肝<br />C.紫菜、胡萝卜<br />D.土豆、冬瓜</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贫血是指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选项中,鲜鱼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猪肝中含铁质丰富,故可作为贫血患者的理想的食物组合.<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响尾蛇导弹的红外线装置可以引导导弹追踪热的目标,如同响尾蛇能感 知附近动物的体温而准确捕获猎物一样.响尾蛇导弹的研发技术属于(  )<br />A.克隆<br />B.仿生<br />C.生物防治<br />D.转基因</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有的是模仿动物,有的是模仿植物,它是在上世纪中期才出现的一门新的边缘科学.仿生学是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和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人们模仿响尾蛇的热能感受器设计制造出了响尾蛇导弹,就是仿生.<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动物与仿生,需要了解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比如雷达、飞机等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中,不具细胞结构的是(  )<br />A.蓝藻<br />B.大肠杆菌<br />C.流感病毒<br />D.真菌</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BD、蓝藻、是单细胞生物、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因此都有细胞结构;<br />D、流感病毒是动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r />所以,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流感病毒.<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病毒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种生物都具有恒定数目的染色体,人类体细胞中具有23 对染色体.人的精子、造血干细胞、卵细胞、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为(  )<br />A.23 条、46 条、46 条、23 条<br />B.46 条、92 条、46 条、92 条<br />C.23 条、23 条、23 条、46 条<br />D.23 条、46 条、23 条、46 条</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因此,人的精子、造血干细胞、卵细胞、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为23条、46条、23条、46条.<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人的生殖的相关知识,掌握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城市居民生活污水以其中的有机物为主要污染物,直接流入江河湖泊会 使水质发黑发臭,污水处理厂利用“活性污泥”对污水进行净化.下列有关 叙述不正确的是(  )<br />A.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向污水池通入空气<br />B.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污水池要控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br />C.在污水处理之前,必需投放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br />D.经处理后,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向盛污水的容器通空气,提高微生物的有氧呼吸速率,有利于提高微生物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率,A正确;<br />B、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细胞呼吸速率,将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微生物有氧呼吸速率升高,能提高微生物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率,B正确.<br />C、污水处理主要是利于甲烷菌能进行污水处理,在污水处理之前,投放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会把甲烷菌杀死,C错误.<br />D、细菌、真菌,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污水处理厂中利用的“活性污泥”中也含有大量的细菌、真菌,其作用的原理一样.D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掌握⑴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⑵引起植物人类生病,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⑶与生物共生,比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植物共生形成根瘤;⑴食品制作⑵保存食品,比如:“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⑶防治(由真菌分泌)抗生素的发现⑷保护环境,比如:甲烷细菌、沼气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A.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核中的染色体<br />B.在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数目是一定的<br />C.染色体中的DNA能够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br />D.染色体中的蛋白质控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可见,选项D的叙述是错误的.<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掌握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四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af5afb74/SYS201708151222253451240604_ST/SYS201708151222253451240604_ST.001.png" width="426" height="15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甲、乙、丙、丁都属于原核生物<br />B.乙类生物细胞中不具有 DNA<br />C.乙、丙、丁生物都通过孢子繁殖<br />D.甲生物必需生活在其它活细胞中</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原生动物、低等植物、真菌等;甲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乙是细菌,是原核生物;丙是青霉,丁是酵母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A错误;<br />B、乙是细菌,是单细胞细胞生物,个体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不同的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只有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B错误;<br />C、乙是细菌,通过分裂繁殖,丙是青霉,靠孢子生殖,丁是酵母菌,靠出芽生殖,C错误;<br />D、甲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进行复制繁殖新个体,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病毒和细菌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甲、乙两处,分别填写什么最恰当(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af5afb74/SYS201708151222255088689117_ST/SYS201708151222255088689117_ST.001.png" width="284" height="1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叶绿体、线粒体<br />B.动物、植物<br />C.细胞核、细胞质<br />D.基因、蛋白质</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光合作用的能量合成是通过叶绿体完成的.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如图甲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br />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重要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动力.如图乙是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还要掌握呼吸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中1、2为目镜长度,3、4为物镜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玻片距离的大小,欲获得最大的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是&#xa0;&#xa0;&#xa0; .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af5afb74/SYS201708151222257898980662_ST/SYS201708151222257898980662_ST.001.png" width="322" height="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xa0;</p></div></div>
<div><p>【答案】2,3,6<br />【解析】解:图中1、2表示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3、4表示目镜,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5、6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中间的距离,其中低倍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远,高倍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近.最大倍率的观察效果应该是放大倍数最大,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离玻片越近,因此应选用最大目镜2和最大物镜3,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应是6.<br />所以答案是:2,3,6<br />【考点精析】利用练习使用显微镜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①变为视野②时,操作方法是&#xa0;&#xa0;&#xa0; .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af5afb74/SYS201708151222258657754919_ST/SYS201708151222258657754919_ST.001.png" width="153" height="8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xa0;</p></div></div>
<div><p>【答案】将玻片向左移动<br />【解析】解:图中甲位于视野的左方,若要移到视野的中央,甲应该向右方移动才能移至视野中央.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①变为视野②时,操作方法是将玻片向左移动.<br />所以答案是:将玻片向左移动<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和某植物细胞.请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af5afb74/SYS201708151222259523852100_ST/SYS201708151222259523852100_ST.001.png" width="144" height="10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xa0;&#xa0;&#xa0;对细胞起&#xa0;&#xa0;&#xa0;作用.<br />(2)若B取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辛辣物质存在于[&#xa0;&#xa0;&#xa0;]&#xa0;&#xa0;&#xa0;中,其内液体叫&#xa0;&#xa0;&#xa0; .<br />(3)若B取自植物的绿色部分,则细胞中有绿色的[&#xa0;&#xa0;&#xa0;]&#xa0;&#xa0;&#xa0; .<br />(4)在普通显微镜下不易看清的结构是图中[&#xa0;&#xa0;&#xa0;]&#xa0;&#xa0;&#xa0; .<br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相比都具有:&#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三个结构,而且功能基本相同.<br />(6)A与B相比较,主要区别是无A&#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细胞壁;保护和支持<br />(2)3;液泡;细胞液<br />(3)1;叶绿体<br />(4)5;细胞膜<br />(5)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r />(6)叶绿体;液泡;细胞壁<br />【解析】解:(1)图中细胞壁是植物细胞外面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2)在植物细胞的3液泡中,溶解着许多物质,里面的液体叫做细胞液.(3)植物细胞里面含有1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绿色的能量转化器.(4)由于5细胞膜是紧贴在细胞壁里面的一层极薄的膜,不易被发现.(5)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为:5细胞膜、2细胞质、4细胞核、(6)通过上图可以看出:A代表是动物细胞,B代表的是植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是植物有6细胞壁、3液泡、1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这些结构.<br />所以答案是:(1)细胞壁;保护和支持;(2)3;液泡;细胞液;(3)1;叶绿体;(4)5;细胞膜;(5)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6)叶绿体;液泡;细胞壁<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以及对动物细胞的理解,了解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已知甲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af5afb74/SYS201708151222260505479100_ST/SYS201708151222260505479100_ST.001.png" width="215" height="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甲被切割后,乙不具有&#xa0;&#xa0;&#xa0;这个结构,所以死亡,而丙具有,随后又发育成甲,这说明&#xa0;&#xa0;&#xa0;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br />(2)甲一分为二变成两个新个体丁和戊时,丁和戊内的遗传物质与甲相比&#xa0;&#xa0;&#xa0;(选填“增多”“不变”“减少”).<br />(3)若甲长期具有分裂能力,在往后的分裂中会不会越来越小?&#xa0;&#xa0;&#xa0; . 原因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细胞核;细胞核<br />(2)不变<br />(3)不会;细胞分裂后会生长,体积增大<br />【解析】解:(1)乙没有细胞核,所以死亡,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2)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然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动物细胞是在原来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3)细胞生长是指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但是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br />所以答案是:(1)细胞核;细胞核;(2)不变;(3)不会;细胞分裂后会生长,体积增大<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以及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的理解,了解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市盛产柑橘,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1月平均气温5℃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 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请回答下列问题.<br />(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哪些?(至少答出两个)<br />(2)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br />做出假设:&#xa0;&#xa0;&#xa0;<br />该实验的变量是&#xa0;&#xa0;&#xa0; .<br />(3)实验步骤:<br />①选择 90 株柑橘苗,将它们分成 A、B、C 3 组.<br />②A 组种植在海拔为150m的朝南坡地,B组种植在海拔为300m的朝南 坡地,C组种植在海拔为450m的朝南坡地.<br />③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溉、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br />④对收获的果实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106.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xa0;</p></td><td style="width:106.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总产量/kg</p></td><td style="width:106.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最实大小</p></td><td style="width:106.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适度分析</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A组</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84</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小</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不甜、酸味重</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B组</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02</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最大</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甜</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C组</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91</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大</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甜,略带酸</p></td></tr></table><p>上述方案中,有几处是不合理的,请至少找一处并改正:&#xa0;&#xa0;&#xa0;<br />(4)从对实验结果的初步分析得知,柑橘适宜种植在&#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p><p>温度;阳光;水</p><p><br />(2)海拔对柑橘的生长有影响(或没有影响);海拔<br />(3)选择90株发育状况基 本相同的柑橘苗,将它们等分成A、B、C三组<br />(4)海拔为300m的朝南坡地<br />【解析】解:(1)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等,影响柑桔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温度、水分等.(2)(3)想探究海拔对柑橘生长的影响,所以做出的假设是海拔对柑橘的生长有影响(或没有影响),变量应该是海拔.上述方案中,其中①是不合理的,应该选择90株柑橘苗,将它们平均分成A、B、C三组.(5)由表可知:该实验设置A组与B组、C组与B组,两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海拔高度,B组为对照组,说明海拔高度对柑桔生长的影响.A组与B组对照,说明在海拔高度为150米的温度高(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影响柑桔的生长;C组与B组对照,说明在海拔高度为450米的温度低也影响柑桔的生长.比较两组实验结果,在海拔高度为300米的南坡地适合柑桔的生长<br />所以答案是:(1)温度;阳光;水;(2)海拔对柑橘的生长有影响(或没有影响);海拔;(3)选择90株发育状况基本相同的柑橘苗,将它们等分成 A、B、C三组;(4)海拔为300m的朝南坡地<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九级(下)期中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