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A. 生物技术已成为21世纪高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p><p>B. 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于遗传病的诊断与治疗</p><p>C. 转基因技术产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p><p>D. 由于克隆技术能引起伦理之争,所以我们应该禁止一切克隆实验</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转基因和克隆等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新品种,能够降低农药、肥料投入,对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产品品质、拓展农业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而遗传物质的最小单位即是基因,基因治疗是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生物医学高技术,B正确;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即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如含有抗虫害基因的食品是否会威胁人类健康;转基因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转基因产品是否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基因对生物个体的影响;转基因产品带来的伦理问题等等,C正确;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但不能应该禁止一切克隆实验,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p><p>A.生产者 B.分解者</p><p>C.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2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80%。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可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家庭种植得盆栽蕨类植物,应该摆放在</p><p>A.阳台上,保持干燥 B.阳台上,经常洒水</p><p>C.室内,保持干燥 D.室内,经常洒水</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蕨蕨类植物的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家庭种植得盆栽蕨类植物,应该摆放在室内,并经常洒水。</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当食物链逐级传递时,能量流动是( )</p><p>A. 每一环节都将大部分能量向下传递,自己只将10%~20%的能量用于呼吸</p><p>B. 每一环节都将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只能向下传递10%~20%</p><p>C. 越向食物链的后端,储存的能量越少</p><p>D. 食物链越长,能量传递越快</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例如:第一营养级:草,固定的太阳能为1000千焦,则第三营养级最多能获得多少千焦?(40千焦);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动的绿色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p><p>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p><p>C.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D.体小且绿色</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体小且呈绿色不属于生物的特征如绿色纸片。有细胞结构、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说明这些小颗粒属于生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分解者的是</p><p>A.蜣螂 B.蚯蚓 C.蘑菇 D.苔藓</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蜣螂、蚯蚓、属于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蘑菇是真菌为分解者;苔藓属于生产者,不属于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是( )</p><p>A.吃杨梅分泌唾液 B.看杨梅分泌唾液</p><p>C.听人家讲杨梅分泌唾液 D.三者都是</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条件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那么人类通过语言中枢建立条件反射,动物是不可能建立的,如对牛弹琴,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的条件反射,如谈论梅子时分泌唾液,听故事感到的流泪等,吃梅子分泌唾液、看到梅子分泌唾液或闻到梅子的气味分泌唾液,都是有具体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人和动物共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p><p>A.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B.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p><p>C. 水域和生物 D. 人和生物</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可见A正确。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各个环节传递时,其特点是( )</p><p>A. 单向传递 B. 单向传递,逐级递减</p><p>C. 循环流动,逐级增加 D. 循环流动,逐级递减</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例如:第一营养级:草,固定的太阳能为1000千焦,则第三营养级最多能获得多少千焦?(40千焦);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p><p>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生物圈</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等到高等 从水生到陆生</p><p>【解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规律表明,地球上的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并贮存能量的是__________;能将有机物变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的是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生产者 分解者</p><p>【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不仅满足自身的需要,还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来源;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物质和能量进入生物体内,分解者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把有机物转化成简单的物质被植物吸收。</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是通过_____________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p> </p></div></div>
<div><p>【答案】生存竞争</p><p>【解析】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两栖动物是绝大多数幼体用______呼吸,成体用______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的一个类群。</p><p> </p></div></div>
<div><p>【答案】 鳃 肺</p><p>【解析】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为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由于肺不发达,皮肤辅助呼吸。</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将动物与它的特征用线连接起</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8fd39e5b/SYS201712310056310085681430_ST/SYS201712310056310085681430_ST.001.png" width="289" height="1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div></div>
<div><p>【答案】A——②; B——①、③; C——①、③</p><p>【解析】鱼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鸟类有肺和气囊,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体温恒定;哺乳动物,胎生哺乳,体温恒定,用肺呼吸。</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将各生物与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关系用线连接起</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8fd39e5b/SYS201712310056310919455687_ST/SYS201712310056310919455687_ST.001.png" width="339" height="1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div></div>
<div><p>【答案】①、②——A; ④、⑤——B; ③——C</p><p>【解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它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植物体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多数腐生细菌是作为分解者的异养生物,也有一些细菌可以利用化学能合成作用自己合成有机物,如硫细菌、蓝藻,这种细菌就属于生产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取有机物,如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属于消费者。</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既受到环境的制约,同时又对环境产生了影响。 (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人类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人类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能发展进化。就生物本身来看,生物进化的关键因素是生物性状能遗传。(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首先变异是不定方向的,是否有利要看这种变异是否适应环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的结果。</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鱼缸里的水如果长期不换水会变绿,是因为水中有大量的苔藓植物生长。(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鱼缸里的水如果长期不换会变绿,是因为水中有大量藻类植物生长。</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生代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在中生代(2亿多年前到7500万年前)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所以,中生代有“爬行动物的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生物与环境之间既相互影响,同时生物为了生存在相应的环境中,必须适应环境。粮食是人类的能量来源,没有粮食人类就不能生存,故粮食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单子叶植物的叶片都为网状脉,花瓣为3或3的倍数 (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单子叶植物叶脉为平行叶脉,花瓣为3或3的倍数,双子叶植物叶脉为网状叶脉,花瓣为4、5或4、5的倍数。</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因此生态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类,生物以农作物、家禽、家畜为主,如果没有了人类的照料,农作物的优势就会被杂草取代,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被破坏,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增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也选择了人类本身。 (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它们的大脑也越来越发达、脑容量增加,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使人类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最终演变成自然界的强者。</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常直接作用于个体生存和繁殖、群体结构和功能等.亦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8fd39e5b/SYS201712310056275979915947_ST/SYS201712310056275979915947_ST.001.png" width="252" height="1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该食物网有_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②图中生产者是________,图中的所有动物可统称为__________。</p><p>③除②中的生物之外,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还应包括_______________ 。</p><p> </p></div></div>
<div><p>【答案】 5 草→鼠→蛇→鹰 草 消费者 分解者</p><p>【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求每个分支上的食物链条数的和。书写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即: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草→鼠→蛇→鹰”生物的种数最多是最长的食物链。<br />(2)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图中草是生产者。图中的所有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统称为消费者。其中鹰与兔、鹰与蛇的关系是鹰吃兔,也吃蛇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自身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属于捕食关系。<br />(3)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因此食物网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需加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部分。</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