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0:41:18

重庆市璧山县青杠中学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 )<br />A.发现并提出问题<br />B.作出假设<br />C.设计实验方案并设施、记录<br />D.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所以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发现并提出问题.<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勤劳智慧的莆仙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总结出许多谚语.“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特指谷物)历来一半收”这句谚语说明的道理是( )<br />A.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br />B.立秋后谷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br />C.谷物不同的生长时期需水量相同<br />D.土质不同谷物的灌溉量不同</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水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水能使植物体硬挺,枝叶舒展,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可见水在植物的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生长期、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区,植物的需水量不同.“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指谷物)历来一半收”这句谚语的意思是立秋时节谷物生长需要较多的水.<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br />A.生产者<br />B.消费者<br />C.分解者<br />D.非生物部分</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br />A.减少分解者数量<br />B.减少最高消费者数量<br />C.增加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种类<br />D.改变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条件</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的分解者,如果减少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动、植物的尸体将会增多,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将会减弱.故此选项不正确.<br />B、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营养级越多,说明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越强,如果减少生态系统中最高消费者数量,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将会减弱.故此选项不正确.<br />C、生态系统中维持平衡的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因此增加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将会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故此选项正确.<br />D、阳光、空气、水、土壤等自然条件是构成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和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的关系不大.故此选项不正确.<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生物圈、地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r />A.不同的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只有生物圈一个家<br />B.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欣欣向荣的生物圈<br />C.去年秋至今的长时间干旱,对我市水稻生产有较大影响<br />D.现代化温室虽然能为我们生活提供丰富的果蔬,但它不是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唯一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它.不符合题意.<br />B、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相互适应和影响的关系,生物既适应环境,也影响环境,同时环境也会对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不符合题意.<br />C、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温度等,去年秋至今的长时间干旱,对我市水稻生产有较大影响,主要体现了水对生物的影响.不符合题意.<br />D、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现代化温室即包括了其所在的环境部分,也包括了其内的所有生物部分,是一个生态系统,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利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br />(1)提出问题:&#xa0;&#xa0;&#xa0;<br />(2)作出假设:&#xa0;&#xa0;&#xa0;<br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xa0;&#xa0;&#xa0; .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l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xa0;&#xa0;&#xa0; . <br />为什么?&#xa0;&#xa0;&#xa0; .<br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62.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环境</p></td><td style="width:72.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笫一次</p></td><td style="width:73.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第二次</p></td><td style="width:73.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第三次</p></td><td style="width:73.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第四次</p></td><td style="width:67.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第五次</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明亮</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0只</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只</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只</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0只</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只</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阴暗</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0只</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9 只</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8只</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0只</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8 只</p></td></tr></table><p>为了使实验结沦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xa0;&#xa0;&#xa0; . <br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br />(2)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或鼠妇不会选择阴暗的环境都可以.<br />(3)光照;否;一只鼠妇数量太少,误差太大,实验偶然性太大<br />(4)求平均值;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br />【解析】解:(2)由于提出的问题是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可作出两种假设: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或鼠妇不会选择阴暗的环境都可以.(3)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目的是设置以光照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这样在铁盒内就形成了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不能用1只鼠妇,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鼠妇,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4)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多次的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br />通过求实验数据平均值可知:明亮环境中平均一只鼠妇,阴暗环境中平均九只,故可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br />所以答案是:(1)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2)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或鼠妇不会选择阴暗的环境都可以.(3)光照;否;一只鼠妇数量太少,误差太大,实验偶然性太大.(4)求平均值;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庆市璧山县青杠中学七级(上)期中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