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0:36:04

河南省柘城县牛城二中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A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社群行为特征的是(    )</p><p>A. 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B.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p><p>C. 有的群体内部还形成等级,有一个首领    D. 群体内部成员必须保持平等</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群体内部成员必须保持平等,不是社群行为特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动物间通讯的是</p><p>A. 乌贼在逃避鲨鱼追击时释放墨汁</p><p>B. 乌鸦受到惊吓时飞起来“哇哇”乱叫</p><p>C. 羊一边啃草一边嗅着地上同伴的粪便</p><p>D. 鹿感到危险时,立即撅起尾巴,露出反面显眼的白色</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 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乌贼在逃 避鲨鱼追击时释放墨汁,是为了掩护自己逃跑,不是同种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乌鸦受到惊吓时飞起来“哇哇”乱叫,是为了告诉同伴引起注意,有利于保护群体的 安全,属于用声音交流信息;羊一边啃草一边嗅着地上同伴的粪便,是通过同伴的气味来寻找同伴,防止离开羊群;鹿撅起尾巴,露出反面显眼的白色,是通过动作 引起同伴的警觉,防御敌害,因此属于动物间通讯的是选项B、C、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p><p>A. 亲鸟喂食    B. 青蛙抱对    C. 蜜蜂采蜜    D. 公鸡绕道取食</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公鸡绕道取食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具有社群行为的昆虫是    (    )</p><p>A. 蜜蜂    B. 蝗虫    C. 蚂蚁    D. 狒狒</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蜜蜂、蚂蚁、狒狒,都有明确的分工,或严格等级,因此都具有社会行为;蝗虫的群体内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SARS病毒与动物细胞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    )</p><p>A. 没有生命特征    B. 没有蛋白质    C. 没有遗传物质    D. 没有细胞结构</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因此SARS病毒与动物细胞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没有细胞结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下列选项中的动物与其运动方式不对应的一项是(    )</p><p>A. 鲤鱼——游泳    B. 老鹰——飞行</p><p>C. 鳄鱼——爬行    D. 麻雀——爬行</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鲤鱼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A正确;老鹰的前肢变成翼,运动方式是飞行,B正确;鳄鱼属于爬行动物,运动方式是爬行,C正确;麻雀的前肢变成翼,运动方式是飞行,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p><p>A. 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p><p>B. 微生物的数量众多,都对人类有害,不需要人类关爱</p><p>C. 微生物通过产生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p><p>D. 除病毒外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A正确;大多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少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B错误;微生物通过产生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C正确;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只有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鸵鸟的主要运动方式包括(    )</p><p>A. 飞行、行走    B. 飞行、奔跑    C. 行走、奔跑    D. 跳跃、奔跑</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鸵鸟的羽毛既无飞羽也无尾羽,更无羽毛保养器--尾脂腺,羽毛着生方式为全部平均分布体表,无羽区与裸区之分,它的飞翔器官高度退化,想要飞起来就无从谈起了。但是鸵鸟有长长的下肢,发达有力,利于奔跑、行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骨的长长和长粗分别与下列哪项有关?( )</p><p>A.骨膜、骨髓     B.骨端软骨层、骨髓</p><p>C.骨髓、骨膜     D.骨端软骨层、骨膜</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骨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骨的长长与长粗。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骨表面的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因此人成年以后身体不再长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青少年应保持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因为</p><p>A.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无机物含量较少,不易骨折易变形</p><p>B.骨中有机物含量较少,无机物含量较多,不易骨折易变形</p><p>C.骨中有机物含量和无机物含量一样多,不易骨折易变形</p><p>D.骨中有机物含量和无机物含量一样多,易骨折也易变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f43f90f5/SYS201712310122405280111730_DA/SYS201712310122405280111730_DA.001.png" width="473" height="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所以在儿童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p><p>考点: 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动物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p><p>A. 滑翔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方式</p><p>B. 一般情况下鸟类飞行时一直使用鼓翼飞行方式</p><p>C. 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p><p>D. 运动对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滑翔飞行这是鸟类最简单和最原始的飞行形式,滑翔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A正确;一般小型鸟类以鼓翼和滑翔为主,大型鸟类多具有较好的翱翔能力,B错误;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靠双翼快速有力地扇击获得较大的升力和冲力;鼓翼飞行此种飞行类型为鸟类中最为常见,C正确;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课后,同学们针对蘑菇展开了争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A.蘑菇是一类大型的真菌         B.蘑菇的营养方式为异养</p><p>C.蘑菇均可以食用             D.蘑菇能产生孢子进行繁殖</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蘑菇是由地下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蘑菇的子实体在成熟时很象一把撑开的小伞。由菌盖、菌柄(象伞柄)、菌褶(菌盖的下面)三部分组成,蘑菇属于大型的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蘑菇能分解稻壳、棉籽壳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是异养腐生。菌褶的表面长有许许多多褐色的孢子,孢子落在适宜的环境中,能萌发生出菌丝,一段时间后菌丝长出子实体。因此蘑菇用孢子繁殖后代蘑菇大多数可以食用,但是有的蘑菇有毒,如毒蝇鹅膏有剧毒,一旦食用有生命危险。因此采摘野生蘑菇,要在有经验的人指导下才能进行。</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请将下到几种动物的行为与所对应的类别用直线连起来:</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f43f90f5/SYS201712310122393279581842_ST/SYS201712310122393279581842_ST.001.png" width="294" height="1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div></div>
<div><p>【答案】<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f43f90f5/SYS201712310122393279581842_DA/SYS201712310122393279581842_DA.001.png" width="365" height="2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解析】猴王带领一群猴子在丛林中活动,有一定的组织,等级制度,属于社群行为;羚羊依靠嗅觉寻找食物属于觅食行为(捕食行为);两只狗为了争夺食物、配偶、占领繁殖的区域而发生的战斗,属于争斗行为;壁虎断尾是为了吸引敌害的注意,掩护自己逃跑,属于防御行为;织布鸟筑巢是为了产卵、孵卵、育雏的需要,属于繁殖行为,孔雀东南飞属于节律行为;孔雀开屏是为了吸引雌性孔雀的注意是求偶行为属于繁殖行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横线上。</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f43f90f5/SYS201712310122385743744754_ST/SYS201712310122385743744754_ST.001.png" width="226"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完成过程①的生物甲是    (______)。</p><p>A.植物   B.动物   C.人  D.细菌和真菌</p><p>(2)图中物质乙和丙分别是    (______),</p><p>A.乙是二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p><p>B.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氧气</p><p>C.乙是氧气,丙是二氧化碳</p><p>D.乙是氧气,丙是氧气</p><p>(3)把一条死小鱼深埋在一棵大树的跟旁,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以后,小鱼不见了,其原因是(______)</p><p>   A.被土壤分解了    B.被图中的树分解了    C.被图中的动物分解了    D.被图中的甲分解了</p><p>(4)既能与动植物共生,又能使动植物和人患病的是_______。</p><p>A.甲B.乙C.丙D.甲和丙</p><p>(5)对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是_______</p><p>    A.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可以被生产者利用的物质</p><p>    B.如果没有动物,有机物被分解利用的过程会受到影响</p><p>    C.动物作为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使有机物被利用</p><p>    D.动物摄取的有机物,有的参与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被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同时产生可供生产者利用的物质。</p><p>&#xa0;</p></div></div>
<div><p>【答案】  D  A  D  A  C</p><p>【解析】(1)(2)图中甲(腐生细菌、真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乙、丙)、水和无机盐。一部分二氧化碳被绿色植物利用,一部分二氧化碳散失在大气中。<br />(3)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如题中叙述的把一条死小鱼的遗体深埋在大树旁一段时间后,遗体不见了,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可见D符合题意。<br />(4)有的细菌、真菌能与其他生物共生,如根瘤菌能和豆科植物共生在一起,二者互惠互利;有的细菌寄生在其他生物的体内,从中获得营养物质,但是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br />(5)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f43f90f5/SYS201712310122400109967596_ST/SYS201712310122400109967596_ST.001.png" width="349" height="1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屈肘时(图甲)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状态.</p><p>(2)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      时,牵动      绕      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p><p>(3)图乙是关节示意图,能把相邻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的结构是②      .</p><p>(4)关节能灵活运动,一是关节面上覆盖有关节软骨,二是③      内有滑液,可减少摩擦.</p><p>(5)图甲中有多个关节,请你写出其中两个关节名称:      、      .</p><p>(6)由图可知,运动系统主要是由      、      、      组成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收缩;舒张</p><p>(2)收缩;骨;关节;</p><p>(3)关节囊;</p><p>(4)关节腔;</p><p>(5)肘关节;肩关节;</p><p>(6)骨;骨连结;骨骼肌</p><p>【解析】</p><p>试题分析:(1)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p><p>(2)图乙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p><p>解:(1)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p><p>(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p><p>(3)②关节囊能把相邻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p><p>(4)关节能灵活运动,一是关节面上覆盖有关节软骨,二是③关节腔内有滑液,可减少摩擦.</p><p>(5)图甲中有多个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p><p>(6)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的.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p><p>故答案为:(1)收缩;舒张</p><p>(2)收缩;骨;关节;</p><p>(3)关节囊;</p><p>(4)关节腔;</p><p>(5)肘关节;肩关节;</p><p>(6)骨;骨连结;骨骼肌</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长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f43f90f5/SYS201712310122401744516110_ST/SYS201712310122401744516110_ST.001.png" width="77" height="14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l)用解剖针从新鲜长骨的表面局部分离出一层膜,这就是图中的[    ]________,仔细观察,骨膜上有许多红色的血管,对骨有________作用,其上还有白色的神经和成骨细胞,后者具有________作用。仔细观察纵剖开的长骨,在骨干的外周部,骨质致密,称为[   ]________,它使骨变得坚硬;骨干内侧和骨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称为[   ]________;与骨长长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因此人在幼年阶段能不断长高。</p><p>(2)儿童的长骨中,结构4内全为红骨髓,而成年人的长骨中,结构4则变为黄骨髓,严重失血时,4内的物质转化为________,而恢复________功能。</p><p>&#xa0;</p></div></div>
<div><p>【答案】  3骨膜  营养  生长和再生  2骨密质  1 骨松质  软骨层  红骨髓  造血</p><p>【解析】(1)3骨膜是一层结缔组织膜,内含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血管中流动着血液,对骨的营养有重要作用,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骨折后骨的愈合就是骨膜内成骨细胞的作用。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骨髓包含在骨髓腔内,另外在骨松质、扁骨内也有,幼年时全是红色的,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骨髓变成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骨松质和扁骨等内仍含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骨的生长包括长长和长粗,长骨的两端与骨干之间有软骨层,软骨层能够不断地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长长,人的身体就逐渐长高,骨膜内的成骨细胞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质,使骨长粗。<br />(2)在儿童的长骨中,骨髓腔内全为红骨髓,成年人以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则变为黄骨髓,当严重失血时,骨髓腔内的黄骨髓会转化为红骨髓,从而恢复造血功能。</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p><p>材料一:我国野生水稻品种丰富,有丰产性、抗病性等各种优良基因,袁隆平院士将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为国家的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p>材料二:渡渡鸟是仅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上的一种不会飞的鸟。16世纪后期,欧洲人来到毛里求斯,渡渡鸟就成了他们的重要食物来源。从此,大量的渡渡鸟被捕杀。1681年,最后一只渡渡鸟被残忍地杀害了。</p><p>材料三: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少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p><p>(1)材料一中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p><p>(2)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但是生物多样性还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________灭绝速度在加快,如材料二中提到的渡渡鸟在地球上已不见踪影,许多动植物处于濒危状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材料三所反映的________物种入侵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p><p>(3)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珍稀动物大熊猫现在仅存1000多只,我国自1963年就建立了第一批包括四川省卧龙等在内的5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这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保护。</p><p>&#xa0;</p></div></div>
<div><p>【答案】  遗传  物种  外来  就地</p><p>【解析】(1)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表明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br />(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原因。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但是生物多样性还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物种灭绝速度在加快,如材料二中提到的渡渡鸟在地球上已不见踪影,许多动植物处于濒危状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材料三所反映的外来物种入侵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br />(3)由材料三可知,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p><p>白冠雀是麻雀的一种,与黄莺都是大自然的“歌唱家”,尤其是白冠雀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如图4所示。</p><p>不同白冠雀鸟群的鸣叫声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果把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群白冠雀鸟群B中去,待其长成成鸟时,a的鸣叫声虽然还是鸟群A的基调,但已明显带有鸟群B的“方言”特点:而如果把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b移到黄莺鸟群中生活,它却学不会黄莺的鸣叫声。这说明:</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f43f90f5/SYS201712310122392091308994_ST/SYS201712310122392091308994_ST.001.png" width="80" height="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f43f90f5/SYS201712310122392091308994_ST/SYS201712310122392091308994_ST.002.png" width="82" height="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l)a的鸣叫声基调与鸟群A相同,这是________行为起作用;具有鸟群B的“方言”特点,这是________行为起作用。</p><p>(2)a学不会黄莺的鸣叫声,是因为体内不具有控制黄莺鸣叫叫声的________。</p><p>(3)上述实验说明:________行为是在________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  先天性  学习  遗传物质  学习  先天性</p><p>【解析】(1)白冠雀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白冠雀群(B)中去,待长成成鸟时,a的鸣声就不同于A鸟群而接近B鸟群,表明幼雏(a)学习模仿了白冠雀群(B)的鸣叫。因此,a的鸣声基调与A的鸟群相同,这是先天性行为在起作用,而白冠雀幼雏a的鸣声,具有B鸟群的“方言”特点,这是后天学习行为在起作用。<br />(2)不同鸟类的鸣叫不同,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先天性行为。因此白冠雀幼雏b学不会黄莺的鸣声,是因为b与黄莺体内的遗传物质不同。<br />(3)上述实验说明,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也就是说动物学习行为的出现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的。</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省柘城县牛城二中八级上期中生物试卷(A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