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0:27:26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1)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各阶段的正确排序是( )<br />①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 ②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③产生了语音 ④四肢行走转为双足直立行走.<br />A.①②③④<br />B.①③④②<br />C.①③②④<br />D.①④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增加了脑容量,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④四肢行走转为双足直立行走②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③产生了语音.<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人类的进化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我们在平时的饮食中应注意( )<br />A.多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br />B.多吃一些高脂肪食品<br />C.多吃一些高糖食品<br />D.多吃一些高蛋白食品</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很难治愈,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如果食用过多的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类食物,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沉积,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的龋齿是由下列哪种习惯引起的( )<br />A.饭后漱口,早晚刷牙<br />B.喜欢喝牛奶,多吃肉类<br />C.多吃含钙,磷和维生素D的食物<br />D.喜爱吃零食、甜食</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龋齿是青少年最常见的一种牙科疾病,如果饮食中缺乏钙,引起体内缺乏钙,或吸收不良引起的缺钙,都会影响牙齿的坚固,牙齿会因缺钙而变得疏松,形成龋齿.又因为维生素D能帮助钙磷的吸收,维生素A能增加牙床粘膜的抗菌能力,所以,要注意从膳食中保证供给.所以说,保证牙齿健康需要保证身体的营养均衡.因此预防龋齿保证牙齿的健康需要在饮食中多吃富含维生素D、钙、维生素A的食物,如奶类、肝、蛋、肉、鱼、豆腐、虾皮等,同时要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少吃零食、甜食.<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800e04b3/SYS201708151210214747578725_ST/SYS201708151210214747578725_ST.001.png" width="124" height="10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c<b<a<br />B.a<b<c<br />C.a<c<b<br />D.c<a<b</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呼吸运动之所以能实现肺的通气,是因为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了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气压差.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胸腔内气压小于肺内气压,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即a、b、c间的气压关系是a>b>c.<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需要了解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验步骤:<br />①用湿棉花包住鱼的鳃部,让小鱼不感到呼吸困难就不太会挣扎,在尾部可以用湿棉花压住,为避免污染物使镜头,也可以用载玻片压住尾鳍.<br />②要保证观察的尾鳍(透明的部分)正对通光孔的中心,先镜物镜接近标本,再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因尾鳍上有色素,当接近焦距时白亮的视野中会出现颜色,这时一定要尽量缓慢上升,否则必须重新调焦.<br />③看到比较清蜥的物象后再使用西准焦蜾旋使其更清淅,适当调节培养皿的位置,寻找合适的毛细血管.根据血液流动特点,判断血管类型.<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800e04b3/SYS201708151210222651914403_ST/SYS201708151210222651914403_ST.001.png" width="351" height="1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br />(1)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xa0;&#xa0;&#xa0; , 这样做的目的是&#xa0;&#xa0;&#xa0; .<br />(2)通常情况下,使用&#xa0;&#xa0;&#xa0;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因为&#xa0;&#xa0;&#xa0; .<br />(3)图二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象.根据血流方向标记,请你判断:<br />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br />是&#xa0;&#xa0;&#xa0;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xa0;&#xa0;&#xa0;;<br />是&#xa0;&#xa0;&#xa0;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xa0;&#xa0;&#xa0;;<br />是&#xa0;&#xa0;&#xa0;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清水;保证小鱼正常呼吸<br />(2)低;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br />(3)毛细;红细胞单行通过;静脉;血流方向是由分支流向主干;动脉;血流方向是由主干流向分支<br />【解析】解:(1)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2)通常情况下,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因为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3)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如图中的C,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如图中的B,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图中A是毛细血管,因红细胞是单行通过的.<br />所以答案是:(1)清水; 保证小鱼正常呼吸(2)低; 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 (3)A:毛细; 红细胞单行通过B:静脉; 血流方向是由分支流向主干C:动脉; 血流方向是由主干流向分支<br />【考点精析】掌握血管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毗邻尼泊尔的中国西藏日喀则市吉隆、聂拉木、定日三县受灾严重,造成我国25人死亡,30多万人受灾.如图所示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A﹣D代表心脏的四腔,A为右心房,①﹣⑥表示血管(或血管网),请你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800e04b3/SYS201708151210224735961508_ST/SYS201708151210224735961508_ST.001.png" width="294" height="14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地震发生后,不论是自救还是他救,都必须首先保证&#xa0;&#xa0;&#xa0;系统的畅通,只有该系统畅通,才能保证氧气的供给.①代表&#xa0;&#xa0;&#xa0;部的毛细血管网,请写出一项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xa0;&#xa0;&#xa0; .<br />(2)某伤员被救出时,下肢动脉正在出血,血液鲜红,喷射而出,救援人员应在他下肢的&#xa0;&#xa0;&#xa0;(填“近”或“远”)心端用止血带止血;若该伤员失血过多,需立即输血,验血得知其血型为O型,医生应该给他输&#xa0;&#xa0;&#xa0;型血.<br />(3)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xa0;&#xa0;&#xa0;(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br />(4)被埋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人,可以通过饮用自己的尿液来补充体内的<br />&#xa0;&#xa0;&#xa0;和无机盐;必要时,还可以少量食用蚂蚁、蚯蚓等无毒食物,以保持体内&#xa0;&#xa0;&#xa0;的供给.<br />(5)若⑤代表小肠内毛细血管网,用餐一段时间后,血液流经此处时发生的成分变化是:&#xa0;&#xa0;&#xa0;减少,&#xa0;&#xa0;&#xa0;增多.<br />(6)一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此人在未感觉到刺痛之前就有了抬脚缩腿反应,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xa0;&#xa0;&#xa0;内;随后此人感觉到疼痛难忍,这说明&#xa0;&#xa0;&#xa0; . 他听到喊自己的名字时立即应答并迅速站起,此反射活动的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分别是&#xa0;&#xa0;&#xa0; . 这种后天性行为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呼吸;肺;毛细血管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br />(2)近;O<br />(3)A→C→B→D<br />(4)水;营养物质<br />(5)氧气;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br />(6)脊髓;神经冲动沿脊髓传达到了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产生了感觉;语言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更好的适应千变万化的自然环境<br />【解析】解:(1)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只有保证呼吸道的畅通,才能更好地实现肺的通气.因此地震发生后,不论是自救还是他救,都必须保持呼吸道系统的畅通,才能保证氧气的供给.氧气从外界到达组织细胞需依次经过肺的通气(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间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毛细血管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2)动脉是把心脏里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血流方向是离心的,因此动脉出血的止血部位应在近心端;输血的原则是同型输血,否则会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会凝聚成团,阻碍血液循环.(3)静脉注射药物,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A右心房,血液运输葡萄糖经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体动脉→组织细胞,最终送达全身细胞组织,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A右心房→C右心室→B左心房→D左心室(4)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等待救援的人在不能获取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可饮用自己的尿液来补充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可以食用蚂蚁、蚯蚓等无毒小动物来获得其它的营养物质,以维持最基本的生命需求.(5)、由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经过小肠绒毛毛细血管的血液含养料增加,血液由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所以若④代表小肠内毛细血管网,用餐一段时间后,血液流经此处时发生的成分变化是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增多.(6)此人在未感觉到刺痛之前就有了抬脚缩腿反应,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随后此人感觉到疼痛难忍,这说明神经冲动沿脊髓传达到了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产生了感觉.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反射,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按照反射的形成过程将反射分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生来就有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并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反射是复杂反射;他听到喊自己的名字时立即应答并迅速站起,这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这种反射是复杂反射;人类之所以能够对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是因为在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中,有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语言中枢.后天性行为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是能够更好的适应千变万化的自然环境.<br />所以答案是:(1)呼吸;肺;毛细血管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2)近;O;(3)A→C→B→D;(4)水;营养物质;(5)氧气;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6)脊髓;神经冲动沿脊髓传达到了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产生了感觉;语言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更好的适应千变万化的自然环境.<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的相关知识,掌握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一个细胞到“小帅哥”,让我们看到了生命发生的奇妙变化.<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800e04b3/SYS201708151210225779481614_ST/SYS201708151210225779481614_ST.001.png" width="205" height="1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我的生命开始于一个被称为&#xa0;&#xa0;&#xa0;的细胞,出生前的我舒适地生活在妈妈肚子的&#xa0;&#xa0;&#xa0;里,每时每刻,都能通过脐带和&#xa0;&#xa0;&#xa0;从妈妈那获得营养.<br />(2)随着“哇”的第一声啼哭,我的&#xa0;&#xa0;&#xa0;系统开始工作了,其中的&#xa0;&#xa0;&#xa0;是我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br />(3)刚出生的我一碰到妈妈的奶头,就会吮吸乳汁,这是一种&#xa0;&#xa0;&#xa0;(填“简单”/“复杂”)反射.<br />(4)青春期的我开始长胡子了,这和性器官中的&#xa0;&#xa0;&#xa0;分泌的&#xa0;&#xa0;&#xa0;激素有密切的关系.我要积极锻炼,努力学习,不虚度青春好时光.</p></div></div>
<div><p>【答案】<br />(1)受精卵;子宫;胎盘 <br />(2)呼吸;肺<br />(3)简单<br />(4)睾丸;雄性<br />【解析】解:(1)人的生命起始于受精卵,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并在输卵管中进行分裂,最初的营养来自卵黄.胎儿的发育在母体的子宫内进行,并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的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2)随着“哇”的第一声啼哭,我的呼吸系统开始工作了,其中的肺是我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3)婴儿的吮吸动作是生来就会的一种简单反射,其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母乳中含丰富的营养,其中的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和细胞更新所需的主要原料.(4)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它的作用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雄性激素能使男孩呈现男性第二性征:如长胡须、喉结突出、声音低沉等.<br />所以答案是:(1)受精卵;子宫;胎盘 (2)呼吸;肺(3)简单(4)睾丸;雄性</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七级(下)期中生物试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