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钟洞学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巴斯德的实验让人们知道了细菌是从哪里来的。他成功的关键在于</p><p>A. 设备完善的实验室为他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条件</p><p>B. 选用上好的肉做实验材料</p><p>C. 实验前肉汤被充分加热杀死了其中的细菌</p><p>D. 鹅颈瓶的设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大家都知道,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会变酸,这是微生物搞的“恶作剧”。微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的,还是从空气中进入的?巴斯德巧妙的设计了一个实验为这个争论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他设计了两个烧瓶,一个是普通烧瓶,一个是瓶口拉长呈S型的曲颈瓶,前者空气中的微生物可以进入,后者空气中的微生物不能进入,通过这个设计,巴斯德得出了使肉汤变酸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而不是肉汤本身产生的结论。巴斯德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自己动脑设计了曲颈瓶,改进了实验用具,以巧妙的探究方法证明了自己的假设,结束了长达20年的科学争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不具有社群行为的是</p><p>A. 蜜蜂 B. 蚂蚁 C. 白蚁 D. 老虎</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蜜蜂、蚂蚁、白蚁,群体内有明确的分工或严格的等级,因此都具有社会行为,ABC不符合题意; </p><p>东北虎是单独活动的动物,一般不成群,因此不具有社群行为,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都属于鱼的一组是</p><p>①中华鲟 ②鳙鱼 ③海马 ④章鱼 ⑤乌贼</p><p>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②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①中华鲟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②鳙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来游泳是鱼类;③海马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来游泳,属于鱼类;④章鱼体内没有脊柱,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动物,不属于鱼类;⑤乌贼的身体柔软,贝壳退化,有腕足,属于软体动物.</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A. 身体呈流线型 B. 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p><p>C. 胸肌发达 D. 体内有气囊,体温高且不恒定</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多数鸟类会飞行,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为飞行提供充足的食物;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鸟类的体温高且恒定。可见D的说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不包括</p><p>A. 促进物质循环 B. 维持生态平衡</p><p>C.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 作为生物反应器</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不符合题意;</p><p>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动物是消费者,是食物链中主要环节之一,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p><p>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C不符合题意;</p><p>生物反应器是指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细菌和真菌共有的特征或作用是</p><p>A.依靠抱子进行繁殖 B.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p><p>C.都是单细胞个体 D.多数种类在生物圈中属分解者</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是分裂生殖.真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A不符合题意;细菌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B不符合题意;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有多细胞的,如青霉、曲霉、蘑菇等,C不符合题意;多数细菌、真菌营腐生生活,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被生产者---绿色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了有机物;可见,腐生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D符合题意。</p><p>考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 。</p><p> </p></div></div>
<div><p>【答案】实验法</p><p>【解析】</p><p>试题分析:研究动物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和观察法。</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_________________ 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证实了细菌不是_________________ 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p><p> </p></div></div>
<div><p>【答案】 巴斯德 来自空气中的细菌 自然发生 细菌</p><p>【解析】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空</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 因素决定的,是动物先天具备的一 种 反射。后天学习行为则是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通过个体生活经验和“学习”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以适应周围环境,属于 反射。</p><p> </p></div></div>
<div><p>【答案】体内遗传 非条件 条件</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p><p>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为非条件反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为条件反射.</p><p>故答案为:体内遗传;非条件;条件</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个体的 和种族的 ,从而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人的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是肌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 (有机物或无机物)所释放的.</p><p> </p></div></div>
<div><p>【答案】生存,繁衍,有机物</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动物运动的意义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p><p>解:动物通过运动能够快速找到食物,也有利于快速躲避天敌,增加活动范围,有利于找到更适合的生存空间,有利于躲避不利环境,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等,所以动物的运动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繁衍;人的运动需要能量,肌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获得能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p><p>故答案为:生存,繁衍,有机物</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连线题</p><p>(2)用线段连接下列动物的表现与所属的行为___________</p><p>①金龟子遇敌假死 A、繁殖行为</p><p>②雌鸟衔虫喂养雏鸟 B、防御行为</p><p>③饿狗为食物而争斗 C、社群行为</p><p>④蚂蚁间的分工合作 D、攻击行为</p><p> </p></div></div>
<div><p>【答案】①——B;②——A;③——D;④——C</p><p>【解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如觅食、攻击、防御、繁殖、迁徙等,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通过后天的学习逐渐表现出来的,叫学习行为,又叫后天性行为。①金龟子遇敌假死是B防御行为;②雌鸟衔虫喂养雏鸟是A繁殖行为;③饿狗为食物而争斗是D攻击行为;④蚂蚁间的分工合作是C社群行为。</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判断下列句子对与错(对的写“T”错得写“F”)</p><p>(1)无脊椎动物属于变温动物,脊椎动物属于恒温动物。_______</p><p>(2)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门。_______</p><p>(3)乳酸菌和酵母菌都是细菌。_______</p><p>(4)细菌都是单细胞的,真菌都是多细胞的。_______</p><p>(5)家兔的牙齿有门齿臼齿的分化。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F F F F T</p><p>【解析】(1)恒温动物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而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p><p>(2)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管才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p><p>(3)乳酸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是细菌,酵母菌有成型的细胞核是真菌,而不是乳酸菌和酵母菌都是细菌。</p><p>(4)细菌都是单细胞的,而真菌既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青霉,而并不都是多细胞的。</p><p>(5)家兔是草食性动物,只具有门齿、臼齿的分化,无犬齿。</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人上肢肌肉的协作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adc8109d/SYS201712310133232019221098_ST/SYS201712310133232019221098_ST.001.png" width="133" height="14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①是___________肌。②是___________肌</p><p>(2)该图表示人体屈肘动作,①和②的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屈肘运动时,骨骼肌接受了__________传来的兴奋而收缩,牵引______________绕着______活动。</p><p>(3)当手臂自然下垂时,感觉比较轻松,因为此时①处于_______状态,②处于_______状态。</p><p>(4)以上实例说明任何动作都需要各种肌群之间的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肱二头 肱三头 收缩 舒张 神经 骨 关节 舒张 舒张 协调完成</p><p>【解析】试题分析:(1)图中①为肱二头肌,②为肱三头肌。</p><p>(2)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的,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参与屈肘的肌肉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产生的动力使牵动骨绕着肘关节活动而产生运动。</p><p>(3)当手臂自然下垂时,此时处于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所以人感觉比较轻松,当人手提一重物时会感觉比较累,是因为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p><p>(4)以上例子表明任何动作都需要各种肌群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共同来完成,如果没有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或只有一块骨,运动是无法完成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p><p>欧洲航海者的日记显示,在15世纪以前,毛里求斯岛上的渡渡鸟随处可见。后来欧洲殖民者到达了毛里求斯岛,他们疯狂地捕猎肉味细嫩鲜美的渡渡鸟,加之殖民者带来了猪、狗、鼠等,渡渡鸟灭绝了。渡渡鸟灭绝之后,毛里求斯岛上的大颅榄树也面临灭绝的危险。这种树的果皮坚厚,种子很难萌发。渡渡鸟最喜欢吃大颅树的果实,果实经过渡渡鸟的消化道后,果皮变薄了,果实中的种子得以萌发。</p><p>(1)通过以上材料可以看出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存在怎样的关系?__________</p><p>(2)本材料体现了动物对植物的何种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人们能否随意灭绝某种动物?为什么?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动物能帮助植物繁殖 不能;这样会破坏生态平衡</p><p>【解析】(1)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p><p>(2)通过分析材料可以看出动物能帮助植物繁殖。</p><p>(3)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营养关系,当某种动物灭绝后,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切断,或该动物原来所控制的某种生物大量繁殖而失去生态平衡。</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