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0:27:03

四川省简阳市镇金学区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p><p>A. 变形虫    B. 真菌    C. 病毒    D. 细菌和放线菌</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包括单细胞生物,如:变形虫、细菌、放线菌等;真菌既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如病毒,就没有细胞结构,身体结构就是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的生物钟是指动物(    )</p><p>A. 体内的一种能感知时间变化的生理结构    B. 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p><p>C. 对阳光的强弱变化比较敏感的器官    D. 体内的有钟表性质的器官</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通过研究生物钟,目前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和时辰治疗学等新学科。可见,研究生物钟,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着促进作用。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面对骨骼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 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p><p>B. 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p><p>C. 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块骨的两端</p><p>D. 骨骼肌受到刺激后能收缩</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包括(    )。</p><p>A. 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B. 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p><p>C. 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    D. 能够净化空气</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沿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p>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综上所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应包括能够净化空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引起禽流感的病原微生物是(   )</p><p>A. 细菌    B. 真菌    C. 霉菌    D. 病毒</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A、细菌不是引起H1N1流感的病原微生物,A错误.</p><p>B、真菌不是引起H1N1流感的病原微生物,B错误.</p><p>C、霉菌不是引起H1N1流感的病原微生物,C错误.</p><p>D、病毒是引起H1N1流感的病原微生物,D正确.</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关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p><p>A.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   B.关节既有灵活性又能牢固性</p><p>C.所有的动物体内都有关节   D.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组成</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A正确;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加固连接.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B正确;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没有骨。因此,所有的动物都有关节的说法是错误的,C错误;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 )</p><p>A. 个体小,便于各种媒介携带</p><p>B. 有些细菌形成芽孢,芽孢小而轻,可随风飘散</p><p>C. 繁殖速度快,数量多</p><p>D. 以上三项都正确</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个体小,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故选D。</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儿童、青少年的骨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其骨中的____________含量较高。</p><p>&#xa0;</p></div></div>
<div><p>【答案】有机物</p><p>【解析】儿童、青少年的骨成分有机物超过1/3,无机物不到2/3,这样的骨柔韧,弹性大,不易发生骨折,但易变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将一碟鱼的内脏埋进菜园的土里,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而翻开泥土,鱼的内脏都不见了。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1)鱼的内脏消失是由于土壤中的____将它分解了,这些生物的营养方式是____。&#xa0;</p><p>(2)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是由于这些生物可将鱼的内脏中的___分解成简单的___被蔬菜吸收。&#xa0;</p><p>(3)这种现象说明了___者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腐生  有机物  无机物  分解</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科学家们在野外研究动物主要用________法,而在实验室探究动物的某一行为主要使用________法。</p><p>&#xa0;</p></div></div>
<div><p>【答案】  观察法  实验法</p><p>【解析】试题分析: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科学家们在野外研究动物主要用观察法.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在实验室探究动物的某一行为主要使用实验法.</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小狗的主要运动方式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  行走  奔跑</p><p>【解析】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小狗的主要运动方式是行走和奔跑。</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_________物质、_________和_________ 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p><p>&#xa0;</p></div></div>
<div><p>【答案】  遗传  物种  生态</p><p>【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要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就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这三个层次来进行。</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用线段连接下列动物的表现与所属的行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bea15343/SYS201712302350301067605876_ST/SYS201712302350301067605876_ST.001.png" width="304" height="15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B ②━━A ③━━E   ④━━D  ⑤━━C</p><p>【解析】试题分析: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p><p>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p><p>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p><p>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p><p>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如昼夜节律、月运节律、季节节律等;</p><p>①金龟子落地装死,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属于防御行为; ②雌鸟衔虫喂养雏鸟,属于繁殖行为; ③天鹅的迁徙属于节律行为;④两只狗为争夺骨头打架是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的D攻击行为;⑤蚂蚁间的分工协作属于社群行为。</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将下列动物与它们的运动方式用线连接起来: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bea15343/SYS201712302350308878188812_ST/SYS201712302350308878188812_ST.001.png" width="170" height="1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B;②—C;③—A;④—E;⑤—D</p><p>【解析】试题分析:草鱼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蜈蚣是爬行动物,运动方式是爬行;狼狗的运动方式是行走;袋鼠有发达的后肢,运动方式是跳跃;蝴蝶有翅,运动方式是飞行。</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螳螂是昼伏夜出的昆虫,科学家把螳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的把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周后,螳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里出来活动,尽管这时实际上是白天。请分析说明:</p><p>(1)螳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___________行为,这是螳螂的__________。 </p><p>(2)本实验说明,螳螂的这种行为受环境因素中____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p><p>&#xa0;</p></div></div>
<div><p>【答案】  节律  先天性行为  光</p><p>【解析】(1)节律行为是动物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螳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昼夜节律行为,这是螳螂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br />(2)螳螂的昼夜节律行为在人为控制光的条件下能够发生改变,说明这种行为受光的影响;螳螂在夜晚活动,因此放毒或捕杀螳螂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夜晚。</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图是一个长骨的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c0de2e8b/SYS201712310142570360466969_ST/SYS201712310142570360466969_ST.001.png" width="195" height="2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写出图中下列番号的结构名称:①________ ③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⑥_________⑦_________</p><p>(2)对骨的生长和再生起主要作用的是图中的_______</p><p>(3)颜色和功能都会随着生理过程不同而发生改变的是图中的___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  关节软骨  骨膜  骨髓  骨髓腔  骨松质  骨密质  3  4</p><p>【解析】(1)由长骨的解剖结构图可知:1关节软骨,2血管,3骨膜,4骨髓,5骨髓腔,6骨松质,7骨密质。</p><p>(2)骨膜是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覆盖在骨的表面,骨膜内含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血管中的血液对骨的营养有重要作用,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骨折后骨的愈合就是骨膜内成骨细胞的作用。</p><p>(3)骨髓充填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类。幼年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细胞,呈黄色,且不能产生血细胞,称为黄骨髓,没有造血功能;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重新恢复造血的能力。</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春季气候转暖时,青蛙进行繁殖,请分析:</p><p>(1)雄蛙在水中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这属于_________行为。</p><p>(2)池塘里的蝌蚪密度过大时,蝌蚪能从肠里排出有毒物质,这种物质会使幼小的蝌蚪死亡。这种行为对青蛙种的延续是有利还是有害?____________________</p><p>(3)成蛙不抚育幼蛙,但幼蛙也能有效地捕食昆虫,这种行为是本能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  求偶 / 繁殖  是有利的  是本能行为</p><p>【解析】(1)雄性青蛙在口的后方有鸣囊,可以鸣叫,雄蛙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属于雌雄两性之间的求偶现象,属于繁殖行为。<br />(2)池塘里的蝌蚪密度过大时,蝌蚪能从肠里排出有毒物质,这种物质会使幼小的蝌蚪死亡,这种行为对青蛙种的延续是有利的,利于优良蛙种的延续。<br />(3)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成蛙不抚育幼蛙,但幼蛙也能有效地捕食昆虫,这种行为是其生来就有的一种本能行为,也叫先天性行为。</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省简阳市镇金学区八级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