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0:24:21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家兔是恒温动物,下列哪项是与恒温有关的特点是(  )</p><p>A. 牙齿分门齿、犬齿、臼齿    B. 体表被毛覆盖</p><p>C. 心脏分四个腔    D. 大脑发达</p><p>&#xa0;</p></div></div>
<div><p>【答案】BCD</p><p>【解析】家兔属于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具有保温作用,心脏四腔,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运输氧气的能力强,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另外,家兔大脑发达,具有调节和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故为恒温动物,家兔牙齿分化,与体温恒定无关。<br />故选:BC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家燕是善于飞行的鸟类,在家燕身体的结构中,最发达的肌肉位于</p><p>A.颈部    B.胸部    C.腿部     D.翼</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家燕属于鸟类,鸟类会飞行,其结构特征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湖北省曾被号称“千湖之省”,可由于人们围湖造田的行为,大量的湖泊被填平,虽然耕地面积有所增加,但害虫的数量大大增加,造成农业减产,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p><p>A. 人类活动改善了生态环境</p><p>B. 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p><p>C. 害虫繁殖能力太强</p><p>D. 农作物没有获得足够的有机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稳定性来自于其内部的物种多样性、各生态群落的稳定和相互促进。由于(不结合区域自然生态条件进行的)围湖造田产生以上危害,使自然环境遭受破坏,态群落变得更简单、单一,抵抗力和稳定性就自然下降了,从而由于人为地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紧急情况如下,蜥蜴会自动断尾,螃蟹会自动弃足,海参会抛出内脏,这些现象属于(  )</p><p>A. 繁殖行为    B. 攻击行为    C. 防御行为    D. 捕食行为</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蜥蜴断尾、螃蟹弃足、海参抛出内脏都是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而采取的措施,是动物的防御行为。<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与蝌蚪相比较,只有成蛙才有的结构是(  )</p><p>A. 后肢    B. 尾巴    C. 肺    D. 鳃</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山上水中,用肺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青蛙是两栖动物,幼体是蝌蚪用鳃呼吸,有尾、在蝌蚪发育后期出现后肢,成蛙用肺呼吸,没有尾、有四肢。因此与蝌蚪相比,只有成蛙才具有的结构在四个选项中是肺。<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以下描述的动物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p><p>A. 麻雀成群结对飞到刚收割完的麦地集体觅食</p><p>B. 到了繁殖季节,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到一个固定的场所去产卵</p><p>C. 一只翱翔的秃鹫发现了地面上斑马的尸体,其它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共同围着“尸体”觅食</p><p>D. 在非洲雌狮曾分布成一定的方阵埋伏在草丛里,领头的雄狮会将猎物驱赶到雌狮的埋伏处,于是雌狮一同跃出,集体捕食</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ABC、麻雀成群结对飞到刚收割完的麦地集体觅食、到了繁殖季节,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到一个固定的场所去产卵、一只翱翔的秃鹫发现了地面上斑马的尸体,其它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共同围着“尸体”觅食,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都不属于社会行为。<br />D、在非洲雌狮曾分布成一定的方阵埋伏在草丛里,领头的雄狮会将猎物驱赶到雌狮的埋伏处,于是雌狮一同跃出,集体捕食,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与仿生学的对应中,错误的是(  )</p><p>A.蜻蜓与直升飞机</p><p>B.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p><p>C.萤火虫与冷光</p><p>D.乌龟与防震帽</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仿生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有的是模仿动物,有的是模仿植物。如: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造了冷光灯;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模仿乌龟的背甲制造了薄壳建筑;啄木鸟的头盖骨和大脑之间有极窄的缝隙和少量的液体,使得震波在啄木鸟头部的传播比在人的头部困难得多,人们模仿啄木鸟的减震防震的特点,设计了头盔和安全帽,属于仿生技术;模仿蜻蜓制造了直升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与水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一般来讲,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点有 (  )</p><p>①体表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②有辅助呼吸的气囊;③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器官;④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⑤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⑥有防寒皮毛</p><p>A.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⑤</p><p>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⑤</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陆生动物一般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器官,由于陆地环境比较复杂,所以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大脑和遍布全身的神经,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具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有辅助呼吸的气囊,只有鸟类具有,有防寒皮毛,只有在较寒冷的地区生物具有的特点,并不是多数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国家目前提出了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下列没有参与协调配合运动的系统是(  )</p><p>A. 神经系统    B. 呼吸系统    C. 内分泌系统    D. 循环系统</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ACD、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呼吸系统提供氧气、循环系统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因此都参与协调配合运动;<br />C、内分泌系统没有参与协调配合运动。因此没有参与协调配合运动的系统是内分泌系统。<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王大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上下颌不能合拢,这是由于 (  )</p><p>A. 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    B. 关节软骨发生病变</p><p>C. 关节窝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    D. 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三部分,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所谓的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因此,小王狂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导致上下颌不能合拢,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苍耳的果实表面有钩刺;虞美人的种子细小;樱桃的果实酸甜味美,易吸引小鸟取食,这三种植物的果实或种子传播借助的外力依次是(  )</p><p>A. 动物、风力、水力</p><p>B. 水力、风力、动物</p><p>C. 动物、风力、动物</p><p>D. 风力、动物、风力</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苍耳的果实生有刺或钩,靠人类和动物的活动传播;虞美人的果实成灯笼状,内有种子,在中间裂开,种子散落出来依靠风力传播;樱桃的果实酸甜味美,易吸引小鸟取食,小鸟吃下果实后,不少种子随着粪便排出而分散。</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适于陆地生活的动物(除蚯蚓外),都具有能在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器官,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p><p>A.气孔     B.气管    C.气门    D.肺</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气管是昆虫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它相当于人的肺;气门是气体进行虫体的门户;肺是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蛔虫寄生在人的大肠里,消化管的结构简单,但生殖器发达。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蛔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体表有角质层,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蛔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故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竞争、相互独立的。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动物在取食的同时还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如蜜蜂采集的花粉装满了足上的花粉筐,在取食花蜜时,花的柱头上有黏液,花粉筐中的花粉就沾在花的柱头上,这样就帮助植物传播了花粉。植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为动物提供食物来源。</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的某些特殊功能转移到动植物体上,使其也具有人体的某些功能,这也是仿生。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仿生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有的是模仿动物,有的是模仿植物,如模仿乌龟的背甲制造了薄壳建筑;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造了冷光灯;宇航服模仿的是长颈鹿等。人体的某些特殊功能转移到动植物体上,使其也具有人体的某些功能,这也是仿生。</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运动对动物对生存的意义在于有利于觅食和避敌,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故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类离不开动物,苍蝇、蚊子虽然传播疾病,但可提高人们的免疫力。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动物可供人类食用如猪、牛、羊、鸡等;药用如乌鸡、蝎子、蜈蚣;观赏用如金鱼,其他用途如生产某些人类所需物质如牛奶、羊绒。苍蝇蚊子虽然传播传染病,不会提高人们的免疫力的,所以“人类离不开动物,苍蝇、蚊子虽然传播疾病,但可提高人们的免疫力”的说法是错误的。</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是有口无肛门.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有口无肛门。故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很大,因为动物越多对植物的帮助越大。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主要有三方面:<br />(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br />(2)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r />(3)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br />因此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森林中的一群狒狒就具有社会行为。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狒狒群体中有严格的等级有首领,因此森林中的一群狒狒就具有社会行为。所以题干的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行为获得途径看“飞蛾扑火”“鹦鹉学舌”都属于先天性行为.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飞蛾扑火”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鹦鹉学舌”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的学习行为,因此题干的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的动物。两栖动物的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和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的特点不同。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也有很大差异。两栖动物就是既能在水中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的说法是错误的,如乌龟既能在水中又能在陆地上生活,属于爬行动物,不是两栖动物。</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八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