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章第二节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同步练习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的措施中,对保持生态环境最有利的是( )<br />A.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家田<br />B.在菜地中洒家药以杀死菜青虫<br />C.在田间施放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br />D.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让那些有毒藻类死亡</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 在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属于生物防治,不会污染环境,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面措施中,哪一种对保持生态环境最有利?( )<br />A.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br />B.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br />C.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让某些生物死亡<br />D.在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在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属于生物防治,不会污染环境,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人类活动对环境保护有利的是( )<br />A.尽量使用旅馆一次性洗刷用品<br />B.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br />C.大量引入国外优势树种<br />D.举办禾花雀美食节</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活动倡议夜晚关灯一小时,有利于节省能源。故答案选B.<br />【分析:】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活动倡议夜晚关灯一小时,有利于节省能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于2014年4月25日开幕。本届世园会以“让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理念,下列叙述中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br />A.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br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br />C.多开采森林木材,改善我们的生活<br />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有利于环境保护,合绿色理念,A正确;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这种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绿色理念,B正确;C、开采森林木材,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不符合绿色理念,C错误;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这种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D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的几种行为中,不属于保护环境行为的是( )<br />A.植树造林<br />B.退耕还林<br />C.退耕还草<br />D.使用一次性筷子</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自然环境提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的同时,也遭到了人类极大的破坏,只有当自然环境处与一种生态平衡的和谐状况时,人类的前景才是乐观的,我们要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入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入的需求,使用一次性筷子,不符合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故答案选:D.</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在   北、   北和   北建设的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工程,被誉为“   建设工程”。目前已累计造林两千多万公顷,相当于全球人工造林面积的   。</p></div></div>
<div><p>【答案】西;华;东;绿色长城;7%<br />【解析】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是我国的第一大植树造林工程.目前已累计造林两千多万公顷,相当于全球人工造林面积的7%.</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等.</p></div></div>
<div><p>【答案】热带雨林;针叶林<br />【解析】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举两例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   。</p></div></div>
<div><p>【答案】森林减少;海洋河流湖泊污染(荒漠蔓延、湿地缩小、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臭氧层遭到破坏、生物种类减少的速度加快)(任选其二)<br />【解析】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林减少、海洋河流湖泊污染、荒漠蔓延、湿地缩小、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臭氧层遭到破坏、生物种类减少的速度加快.</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什么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你是怎样响应低碳生活号召的?</p></div></div>
<div><p>【答案】如果不控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加剧,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如:冰川加速融化,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全球许多地方都出现异常气候。<br />大力倡导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量植树造林,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日常中低碳生活;如纸张双面用、步行或骑自行车代替乘汽车,随手关灯等。<br />【解析】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能引起温室效应,如果不控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加剧,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如:冰川加速融化,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全球许多地方都出现异常气候。</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好的天然草场之一,以前面积很小。1958年,呼伦贝尔建立了25个自营农场,成为国家垦荒的重点地区。由于是机械化开荒,开荒的速度快,大面积的草场两三年就变成了耕地。由于地表土壤层薄,地下的伏沙很快就暴露出来。由拖拉机牵引的双轮双铧犁,能够翻地30~40厘米,在土壤层薄的地方,竟把地下的伏沙翻了出来。在风力作用下,很快就在田间出现了风蚀现象,出现了风蚀坑和流动沙丘。例如拉布达林农场,开荒不久田间就出现了厚达32厘米的粉沙。哈达图农场,田间出现了流动沙丘。据1982年调查,沙丘高达5~15米。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此后即变成了呼伦贝尔沙地。<br />(1)呼伦贝尔以前的植被类型是    , 组成该植被类型的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   植物。<br />(2)呼伦贝尔现在的植被类型是    , 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草原;草本<br />(2)荒漠;人为开荒<br />【解析】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呼伦贝尔草原以前的植被类型是草原,组成该植被类型的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现在变成了以荒漠为主的呼伦贝尔沙地,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人为过度开荒.</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资料一: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肆虐。<br />资料二: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严重干旱,洪湖水面原有53万余亩(1亩约等于667平方米),现只剩下6万余亩。<br />资料三:下图是一幅漫画。<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09/dd4200da/SYS201702110907367177659656_ST/SYS201702110907367177659656_ST.001.jpeg" width="458" height="1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沙尘暴和大面积干旱都与人类   相关。<br />(2)植被丰富的地方空气湿度较大,原因是植物可以通过   作用从叶片的   散发出水分。<br />(3)要根治沙尘暴和干旱,应该   。</p></div></div>
<div><p>【答案】<br />(1)破坏植被(或乱砍滥伐或过度放牧或毁林造田或开荒造田等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行为)<br />(2)蒸腾;气孔<br />(3)植树造林(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br />【解析】(1)沙尘暴和大面积的干旱现象,都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破坏植被相关。(2)由于植物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并能涵养水源,所以植被丰富的地区空气湿度相对较大。(3)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地区的沙尘暴和干旱问题,应采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同时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蒸腾作用的意义,掌握蒸腾作用的意义: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