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第四十三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中,在结构上明显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p><p>A. 大肠杆菌 B. SARS病毒 C. 乳酸菌 D. 蘑菇</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没有叶绿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p><p>大肠杆菌是细菌是单细胞的;SARS病毒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乳酸菌是单细胞细菌;蘑菇是真菌属于多细胞真菌;因此在结构上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生物的是SARS病毒,B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军人在行礼时,相关肌肉的运动情况</p><p>A.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B.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p><p>C.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如在屈肘状态下,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在伸肘状态下,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当军人在行礼时属于屈肘动作,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C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哪些措施不利于保护环境</p><p>A. 保护生物多样性 B. 治理工业“三废”</p><p>C. 过度放牧 D. 维护生态平衡</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能保护植物等各种生物,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护生态环境,AD不符合题意;治理废气、废水、废渣等工业“三废”,利于保护环境,减少三废造成的环境污染,B不符合题意;过度放牧会造成草场的破坏,影响草原的生态环境,D符合题意。</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植物最高等的是</p><p>A. 衣藻 B. 葫芦藓 C. 小麦 D. 铁线蕨</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植物的进化历程是: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等,A、衣藻属于藻类植物;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C、小麦于被子植物;D、蕨属于蕨类植物,因此这几种植物中最高等的是小麦,可见C正确。 </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原始生命的摇篮是</p><p>A. 原始陆地 B. 原始森林 C. 原始大气 D. 原始海洋</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可见D正确。 </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p><p>A.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p><p>B. 细菌都具有鞭毛和荚膜</p><p>C. 酵母菌与植物叶肉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无叶绿体</p><p>D. 不是所有的病毒对人类都有害</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等,有些细菌还具有鞭毛和荚膜等特殊结构,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有鞭毛和荚膜,只是一些细菌的特殊结构,病毒无细胞结构,不是所有的病毒对人类都有害,B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碳循环中,使碳从大气中进入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是</p><p>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摄食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f1561103/SYS201712310014071097309061_DA/SYS201712310014071097309061_DA.001.png" width="47" height="6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因此光合作用能使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B正确;呼吸作用能使生物体内的碳进入大气,分解作用能使生物体内的碳进入大气,摄食作用不属于生理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p><p>A. 节肢动物 B.腔肠动物 C.爬行类 D.鱼类</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我们知道古代的鱼类成为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由于古代爬行类的体内受精与卵生的出现使其的生殖与发育完全摆脱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能证明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产生有机小分子物质的实验是</p><p>A.雷迪实验 B.米勒实验 C.达尔文实验 D.巴斯德实验</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一类有机物),证明了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产生有机小分子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鸟类飞行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p><p>A.食物的消化作用 B.吸入的空气中的能量</p><p>C.周围环境中的能量 D.细胞的呼吸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动物的运动需要能量,肌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获得能量,因此,鸟类飞行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细胞的呼吸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不包括</p><p>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p><p>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环境多样性</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不包括环境的多样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p><p>A. 一个池塘中的动物 B. 一个湖泊中所有的鱼</p><p>C. 一片森林中的植物与动物 D. 一块农田</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一个池塘中的动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一个湖泊里的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中的空气、温度等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错误;一片森林里的植物和动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错误;一块农田,既包括了农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一块农田里,直接影响玉米生长的生物因素是</p><p>A.阳光、水、空气 B.蚜虫、杂草、鼠、蝗虫、兔子</p><p>C.鸟、鼠、蚜虫、蛇、兔子、狼 D.羊、兔子、狼、蚯蚓、空气、水、土壤等</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直接影响玉米生长的主要因素是直接吃玉米的动物和与玉米生活在一起有竞争关系的植物,因此直接影响玉米生长的主要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属于环境中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蚜虫、杂草、老鼠、蝗虫等属于环境中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狼是肉食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野生植物中提取的青蒿素是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这一功能体现了野生生物的( )</p><p>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p><p>C.潜在价值 D.A项与B项的总和</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方面来切入.</p><p>解: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直接价值包括生物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提供工业原料、科研价值、美学价值等.间接价值是生物多样性具有的重要的生态功能.潜在价值是目前人类对野生生物的价值中还不清楚的使用价值.因此在野生植物中可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这体现了野生生物的直接使用价值.</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p><p>A. 数量越多 B. 种类越丰富</p><p>C. 越简单、越低等 D. 越复杂、越高等</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生物种类越少,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故选C。</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对_________做出的反应,主要受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_系统分泌的_________的调控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 外界刺激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激素</p><p>【解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动物行为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体内刺激作出的反应,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控,还受内分泌系统调节。</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进化发展的大致历程是________、能人、________、智人。</p><p> </p></div></div>
<div><p>【答案】 南方古猿 直立人</p><p>【解析】人类进化的历程通常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使用制造工具,是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进行狩猎和捕鱼。</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做_________,依靠分解动植物等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做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寄生 腐生</p><p>【解析】大多数细菌的生活方式是异养,异养包括寄生和腐生两种,像枯草杆菌依靠分解动物的尸体和粪便或植物的枯枝落叶维持生活,属于腐生;而有些细菌则从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表吸收有机物,营寄生生活,如痢疾杆菌。</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 、 和 三部分组成。</p><p> </p></div></div>
<div><p>【答案】骨、骨连接、骨骼肌</p><p>【解析】试题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结,有的骨连结是不能活动的,如脑颅骨各骨之间的连结,有的稍微能活动,如椎骨前方椎体间的连结,还有一种是能活动的,即一般所说的关节,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等,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它是 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作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9388033c/SYS201712310151213656209439_ST/SYS201712310151213656209439_ST.001.png" width="326" height="17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水稻属于________,图中未标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p><p>(2)图中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p><p>(3)请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_。</p><p>(5)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体内积存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这就是生物富集,它常常伴随着__________而发生。</p><p>(6)在一定的时期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也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生产者 分解者 5 水稻→鼠→猫头鹰 太阳 猫头鹰 食物链 生物种类 数量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生态平衡</p><p>【解析】试题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p><p>(1)水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p><p>属于生产者;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除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外,该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从左到右:水稻→鼠→猫头鹰;水稻→鼠→蛇→猫头鹰;水稻→鸟→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鸟→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3)由(2)分析可知最短的食物链是:水稻→鼠→猫头鹰;(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5)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在上面的食物链中,猫头鹰的级别最高,根据生物富集现象,其体内重金属的含量最高,它常常伴随着食物链而发生;(6)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