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南片区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如图动物中属于杂食动物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56d54985/SYS201712310154164447370680_ST/SYS201712310154164447370680_ST.001.png" width="273" height="9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 B. B C. C D. D</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是草食性动物;以动物为食的动物是肉食性动物;既吃草又吃肉的动物属于杂食性动物。图示所示的食物网中蝗虫仅仅以植物为食,属于草食性动物;青蛙、蛇、鹰仅仅以动物为食,属于肉食性动物;鸟既吃草又吃肉,属于杂食性动物,符合题意。<br />故选D。</p></div>
题型: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动物的运动对自身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对动物运动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p><p>A. 能使动物适应任何生活环境</p><p>B. 能有效躲避天敌的危害</p><p>C. 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p><p>D. 有利于动物寻找和摄取食物</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动物的运动不能使动物适应任何生活环境,A错误;动物通过运动可以有效地躲避天敌的危害,B正确;动物通过运动能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C正确;动物通过运动能够依靠运动寻找和摄取食物,D正确。</p><p>考点: 运动的意义。</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珍稀动物中,属于我国特产珍稀两栖动物的是( )</p><p>A. 扭角羚 B. 褐马鸡 C. 扬子鳄 D. 大鲵</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扭角羚属于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哺乳动物,A不符合题意;褐马鸡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B不符合题意;扬子鳄或称作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C不符合题意;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D符合题意。<br />故选D。</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的组成是( )</p><p>A. 骨、关节和骨骼肌 B. 骨、骨连结和骨骼肌</p><p>C. 骨骼、关节和骨骼肌 D. 骨骼、骨连结和骨骼肌</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肌肉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因此人和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是骨、骨连结和骨骼肌。<br />故选B。</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为了保护哪些动物,在陕西省建立了洋县自然保护区( )</p><p>A. 斑头雁、棕头鸥 B. 大熊猫、金丝猴</p><p>C. 朱鹮 D. 扬子鳄</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1981年5月,在陕西秦岭南麓,海拔1200-1400米的洋县金家河、姚家沟发现了两个朱鹮的巢,共2对成鸟,3只幼鸟,这一发现在国内外引起很大震动,受到国际野生动物组织的关注,也为拯救这一濒危物种带来新的希望。如今,陕西洋县已经成为著名的朱鹮之乡,人们在那里建立了朱鹮自然保护区,野生朱鹮受到良好的保护。<br />故选C。</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p>B. 动物都是消费者、都直接以植物为食</p><p>C. 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D. 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正确;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动物不全是消费者,B错误;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D正确。</p><p>故选B。</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少年儿童如果长期不注意保持坐、立和行走的正确姿势,会使自身骨骼变形,原因是( )</p><p>A. 骨内无机物的含量超过2/3 B. 骨内有机物的含量超过1/3</p><p>C. 骨内有机物的含量超过2/3 D. 骨内无机物的含量超过1/3</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在儿童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br />故选B。</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四川汶川大地震,严重破坏了四川卧龙大熊猫基地.为保护大熊猫,最好的营救措施是( )</p><p>A. 自然流放到森林中</p><p>B. 转移到农家保护</p><p>C. 移入其它大熊猫基地</p><p>D. 移入裸子植物园</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因四川卧龙大熊猫基地被严重破坏,最好的营救措施移入其它大熊猫基地。故选C。</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行为中,都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p><p>①蚯蚓走迷宫 ②蜘蛛结网 ③孔雀开屏 ④望梅止渴</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br />蚯蚓走迷宫、望梅止渴是通过后天的经验和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性行为;蜘蛛结网、孔雀开屏都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r />故选C。</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充当( )</p><p>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以上A B C均可</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 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 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将动植物的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p><p>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农田保护区,为了防止鸟类啄食农作物的种子,对鸟类进行了大肆的捕杀.后来发现农田中有大量的害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p><p>A. 害虫过度繁殖</p><p>B. 害虫生长速度加快</p><p>C. 害虫天敌被捕杀,食物链被破坏</p><p>D. 干旱缺水</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在此农田保护区中的食物链有:草→鸟,草→害虫→鸟。现在为了防止鸟类啄食农作物的种子;对鸟类进行了大肆的捕杀,害虫因失去了鸟的控制,数量会急剧增多,所以造成农田中有大量害虫出现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br />故选C。</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p><p>A. 变形虫 B. 蘑菇 C. 流感病毒 D. 细菌</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蘑菇”是多细胞真菌,“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都有细胞结构;“流感病毒”是动物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所以,没有细胞结构的是“流感病毒”。<br />故选C。</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与骨的长长有关的结构是( )</p><p>A. 骨膜 B. 红骨髓 C. 骨质 D. 骨骺端软骨层</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骨表面的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因此人成年以后身体不再长高。<br />故选D。</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细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p><p>A. 酵母菌只能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p><p>B. 霉菌都是对人体不利的,如黄曲霉还可能致癌</p><p>C. 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p><p>D. 腐生细菌能分解枯枝败叶,有利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酵母菌既可以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也可以生活在无氧的环境中,如无氧时,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有氧时会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A错误;霉菌对人类有的是有益的,如从青霉中能提取出青霉素,有的对人类是有害的,如黄曲霉还可能致癌,B错误;细菌都是单细胞的,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有多细胞的,如青霉、曲霉、蘑菇等,C错误;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被大量的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D正确。</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下列与此情境相关的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p><p>A. 水→水稻→青蛙 B. 阳光→水稻→青蛙</p><p>C. 水稻→青蛙→蝗虫 D. 水稻→蝗虫→青蛙</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水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非生物部分,A不正确;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非生物部分,B不正确;青蛙是食肉动物不吃水稻,蝗虫吃水稻,C不正确;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水稻与消费者蝗虫、青蛙它们之间的关系,D正确。<br />故选D。</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果自然界的各种细菌都不存在,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 生物尸体极易腐烂 B. 草木繁盛,动物大量繁殖</p><p>C. 人类将免于病患 D. 植物的营养来源发生困难</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被当作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因此如果自然界的各种细菌都不存在,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就无法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植物的营养来源发生困难。故选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群体的生存。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p><p>A. 花盆下的一群鼠妇 B. 花丛中的一群蜜蜂</p><p>C. 池塘中的一群青蛙 D. 桑叶上的一群家蚕</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花盆下的一群鼠妇、池塘中的一群青蛙、桑叶上的一群家蚕,群内没有明显的组织、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等级次序,因此不具有社群行为;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峰、工蜂,个体之间有分工,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有等级现象,因此花丛中的一群蜜蜂具有社会行为。</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防治是现在及今后农、林、牧业防治害虫的主要方法,现在主要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及以菌治虫等措施,除下列哪一项外都是其优点 ( )</p><p>A. 可以少用或不用农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p><p>B. 自然界中所有的农作物害虫都能用生物防治来消灭</p><p>C. 可以节省防害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p><p>D. 减少生产环节,降低开发成本且治虫的效果可持续</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生物防治的认识.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常用的方法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等.</p><p>解: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害虫的天敌能不断繁殖后代,长期地控制害虫,但效果一般较化学防治慢,对急需防治的突发危害不易快速控制.因此,自然界中所有的农作物害虫都能用生物防治来消灭的叙述是不正确的.</p><p>故选:B.</p></div>
题型: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酵母菌和乳酸菌都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两种有益微生物。下列有关二者与其利用的匹配关系,不正确的是( )</p><p>A. 酵母菌——酿造酒 B. 乳酸菌——酿造醋</p><p>C. 酵母菌——做馒头 D. 乳酸菌——做酸奶</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p><p>A. 人口剧增和经济发展 B. 偷猎和过度放牧</p><p>C. 栖息地的丧失 D. 自然条件的恶化</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生物必须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食物、水才能生存,若栖息环境被破坏,生物不能获得食物将无法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故A、B、D错误, C正确,故选C。</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后天学习行为也越复杂.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学习能力的大小与其进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完成一个运动只需要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 )</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试题分析: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属于自养。 ( )</p><p>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试题分析:大多数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来维持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因此,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属于自养,所以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根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56d54985/SYS201712310154160079100804_ST/SYS201712310154160079100804_ST.001.png" width="245" height="20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食物网中有_____条食物链.</p><p>(2)写出图中最长的食物链_____.</p><p>(3)图中生物数量最多的是_____,最少的是_____.</p><p>(4)该图中的所有动物在生物圈中充当 的是_____,生产者是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5 草→鼠→蛇→鹰 草 鹰 消费者 草酸奶加入到牛奶中,相当于接种</p><p>【解析】试题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1)、(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而鼠、兔、狐、蛇和鹰是动物属于消费者,所以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①草→鼠→鹰;②草→鼠→蛇→鹰;③草→鼠→狐;④草→兔→鹰;⑤草→兔→狐.最长一条是:草→鼠→蛇→鹰。<br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能量在沿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生物的数量越少。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其数量最多。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数量最少的是鹰。<br />(4)在该图中,动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吃植物,所以一般来说,动物在生物圈中充当消费者。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生产者是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关节的模式图,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56d54985/SYS201712310154161031950727_ST/SYS201712310154161031950727_ST.001.png" width="165" height="1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①_____,②_____和③_____三部分.</p><p>(2)我们通常所说的脱臼是指_____从_____中脱落的现象.</p><p>(3)除运动系统外,运动还需要_____系统的控制和调节.</p><p>(4)写出一个你熟悉的关节: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关节面 关节腔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窝 神经 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等)</p><p>【解析】试题分析: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由关节的模式图可知:①关节面,②关节腔,③关节囊。</p><p>(1)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①关节面,②关节腔③关节囊三部分。<br />(2)在关节的结构中关节囊和周围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如果用力过猛或不慎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落的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脱臼。<br />(3)任何一个动作不是单独完成的,除运动系统外,运动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还需要能量,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等系统共同配合才能完成。<br />(4)我们熟悉的关节有膝关节、肩关节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细菌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56d54985/SYS201712310154191325622000_ST/SYS201712310154191325622000_ST.001.png" width="254" height="1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①是_____,④是_____.</p><p>(2)⑤是_____,它使细菌能够_____.</p><p>(3)③所代表细胞膜能够控制_____.</p><p>(4)与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菌的结构中没有_____,不能进行光合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 荚膜 DNA 鞭毛 运动 物质进出 叶绿体</p><p>【解析】试题分析:图中①荚膜、②细胞壁、③细胞膜、④-DNA、⑤鞭毛、⑥细胞质。</p><p>(1)、(2)细菌的基本结构有最外层②细胞壁、紧靠细胞壁的是③细胞膜、在细胞膜和DNA之间是⑥细胞质和细胞中间是④DNA集中的区域,有的细菌有长长的⑤鞭毛,它使细菌能够运动;有的在细胞壁外面还有较厚的①荚膜,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所以①荚膜、②细胞壁、③细胞膜、④-DNA、⑤鞭毛、⑥细胞质。<br />(3)③所代表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br />(4)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叶绿体,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结构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不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