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北片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p><p>A. 小猴骑车 B. 母鸡孵卵 C. 海豚顶球 D. 警犬钻火圈</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A小猴骑车、C海豚顶球、D警犬钻火圈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母鸡孵卵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洛江区马甲镇乌潭水库是洛江目前最大的淡水湖,下列关于乌潭水库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p><p>A. 乌潭水库中的水 B. 乌潭水库中的水草 C. 乌潭水库中的全部鱼 D. 乌潭水库</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乌潭水库既有生物部分也有非生物部分,属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骨骼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p><p>A. 骨骼肌通过肌腱附着在骨上</p><p>B. 一块骨骼肌由中间的肌腱和两端的肌腹两部分组成</p><p>C. 骨骼肌通过收缩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p><p>D. 一块骨骼肌至少要与两块以上的骨相连</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骨骼肌通过两端的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A正确;一块骨骼肌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组成,B错误;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分别是杠杆、支点和动力,C正确;骨骼肌的肌腹至少要绕过一个以上的关节,这样骨骼肌收缩时才能产生运动,因此一块骨骼肌至少要与两块以上的骨相连,D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块骨、一块肌肉都属于 ( )</p><p>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骨膜属于结缔组织,内有神经和血管,也就有了神经组织与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等,可见一块骨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一块肌肉的外面的膜属于上皮组织,肌腹主要是肌肉组织,内外分布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两端的肌腱和血管内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可见一块肌肉也是一个器官,C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属于我国特有珍稀哺乳动物的是( )。</p><p>A. 大熊猫 B. 扬子鳄 C. 中华鲟 D. 丹顶鹤</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哺乳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A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能表示兔、狐、草三种生物之间关系的食物链是( )。</p><p>A. 狐→兔→草 B. 草→兔→狐 C. 兔→草→狐 D. 草→兔→狐</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食物链的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兔、狐、草三者,草是植物,属于生产者;兔和狐是动物,属于消费者,兔以草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狐以兔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故此食物链的写法是:草→兔→狐,B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 )。</p><p>A. 青蛙捕食蝗虫 B. 兔啃吃松蘑 C. 山羊吃树叶 D. 人吃黑木耳</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青蛙和蝗虫都是动物为消费者,A错误;兔子是动物为消费者,松蘑是真菌为分解者,不符B错误;山羊是动物为消费者,树是植物为生产者,C正确;人是动物胃消费者,黑木耳是菌类为分解者,D错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仙公山中的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p><p>A. 食物链 B. 食物网 C. 生态系统 D. 生物圈</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如题中叙述的,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鼠等均以这棵朽木为生,腐木中有植物、动物、真菌等生物,还有腐烂木头、温度、水、无机盐、光等非生物部分,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整体,因此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选项是我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采取的措施是( )。</p><p>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建立濒危动物繁殖中心 C. 颁布相关法律法规 D. 以上都是</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又叫就地保护,有时把濒危物种移入动植物远进行专门的保护,建立种质库等,也叫迁地保护,还相继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依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有的要进行用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等,可见D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鲫鱼和麻雀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p><p>A. 游泳和飞行 B. 爬行和跳跃 C. 奔跑和蠕动 D. 攀岩和飞行</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运动方式是游泳;麻雀属于鸟类,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运动方式是飞行,A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医生在给骨折病人做手术时,需要特别注意保护的是 ( )</p><p>A. 骨松质 B. 骨密质 C. 骨膜 D. 皮肤</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和骨髓,骨膜内层形成层具有造骨细胞的功能,对骨的生长(长长,长粗)和增生(断裂愈合)有重要作用,因此,医生在给骨折病人做手术时,为了断骨尽快愈合,需要特别注意保护的结构是对骨的生长(长长,长粗)和增生(断裂愈合)有重要作用的骨膜,C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洪濑鸡爪闻名全国,你知道鸡的主要运动器官及主要运动方式是什么吗 ( )</p><p>A. 翅膀、飞行 B. 下肢、行走 C. 翅膀、奔跑 D. 下肢、爬行</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洪濑鸡既无飞羽也无尾羽,更无羽毛保养器--尾脂腺,羽毛着生方式为全部平均分布体表,无羽区与裸区之分,它的飞翔器官高度退化,不能飞行,但是洪濑鸡有发达的下肢,利于行走,B正确。 </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真菌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都有菌丝 B. 都营寄生生活 C. 细胞内都不含有叶绿体 D. 都是多细胞</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单细胞的真菌没有菌丝,A错误;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有寄生,也有腐生,B错误;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C正确;有的真菌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霉菌,D错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 )</p><p>A. 一条蛇追击一只青蛙 B. 螃蟹反击天敌的进攻</p><p>C. 一只鹰捕食一只飞行的小鸟 D. 两只雄海豹为一只雌海豹而争斗</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攻击行为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选项ABC不属于同种动物之间的攻击,而两只雄海豹为一只雌海豹而争斗是属于攻击行为,D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的运动系统具有的功能是( )</p><p>A. 运动、支持和保护 B. 促进血液循环 C. 促使心肌发达 D. 提高肺的通气能力</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人体运动中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骨连接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运动能够促进心肺的功能,使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加强,心肌发达,收缩有力,可见,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心肌发达、提高肺的通气能力是运动的意义,而不是运动系统的功能,A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 。</p><p>A. 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p><p>C. 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D.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可见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生物数量的多样性,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包括( )。</p><p>A. 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B. 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p><p>C. 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 D. 能够净化空气</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沿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p>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综上所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应包括能够净化空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老年人摔倒后易发生骨折是因为 ( )</p><p>A. 骨中有机物的含量超过1/3,骨的硬度小、柔韧、弹性大 B. 骨密质薄</p><p>C. 骨中无机物的含量超过2/3,骨硬脆,弹性小 D. 骨松质排列不整齐</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骨的成分随不同年龄阶段而发生变化,同时骨的物理特性也发生改变,老年人骨中有机物不足1/3,无机物超过2/3,因此老年人的骨弹性小、硬脆、易骨折,所以老人摔倒易骨折,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行为属于社群行为的是 ( )</p><p>A. 乌贼喷墨 B. 虎啸山林 C. 雄鸡报晓 D. 猴王称霸</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鸟贼喷墨是为了保护自己,是防御行为。虎啸山林,老虎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等级次序。雄鸡报晓是鸡的先天性行为,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等级次序。猴王称霸,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群体中有明确的分工,明显的等级次序,因此属于社会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p><p>A.蚯蚓 B.鼠妇 C.猴 D.鸭</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学习能力的大小与其进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在题干中的四种动物中,蚯蚓是环节动物,鼠妇属于甲壳动物,鸭属于鸟类,猴是哺乳动物,其中猴最高等,因此学习能力最强,学习行为也越复杂,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能力也越强,故选C。</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某学习小组针对“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p><p>①将新鲜袋装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p><p>②将5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消毒、编号,倒满混合后的牛奶;</p><p>③将玻璃杯密封,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p><p>④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杯中的活菌数量,记录数据.实验结果如下柱形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30788bfa/SYS201712302342290314313106_ST/SYS201712302342290314313106_ST.001.png" width="239"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请分析回答:</p><p>(1)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_____,它只能在_________的条件下发酵,因此玻璃杯必须密封。</p><p>(2)制作酸奶时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目的是_______。</p><p>(3)将酸奶加入到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_______步骤。</p><p>(4)本实验除温度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它条件必须相同,原因是_______。</p><p>(5)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6)该小组进一步探究了“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以____小时为宜。</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30788bfa/SYS201712302342290314313106_ST/SYS201712302342290314313106_ST.002.png" width="176" height="18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div></div>
<div><p>【答案】(1)乳酸菌</p><p>(2)灭菌</p><p>(3)接种</p><p>(4)控制单一变量</p><p>(5)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是40℃</p><p>(6)8</p><p>【解析】试题分析:(1)据分析可见:制作酸奶要用到乳酸菌;</p><p>(2)制作酸奶时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目的是灭菌;</p><p>(3)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步骤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包括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和恒温培养,将酸奶加入到牛奶中,相当于接种;</p><p>(4)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实验除温度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它条件必须相同,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p><p>(5)据表中数据可见: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以 8小时为宜。</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是四种不同生物的结构示意图,请判断</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562a8d2d/SYS201712310155583841686114_ST/SYS201712310155583841686114_ST.001.png" width="501" height="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A是细菌,单细胞,细胞内没成形细胞核。 (_____)</p><p>(2)B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 (_____)</p><p>(3)C是酵母菌,无细胞壁,能进行出芽生殖。 (_____)</p><p>(4)D是蘑菇,菌体由大量菌丝构成,孢子生殖。(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对 对 错 错</p><p>【解析】(1)A是细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一般不能独立生活,说法正确;(2)B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独立生活,说法正确;(3)C是酵母菌,酵母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能进行出芽生殖,说法错误;(4)D是青霉菌,属于真菌,菌体由大量菌丝构成,主要通过孢子繁殖,说法错误。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观察了黄蜂的生殖:当黄蜂交尾后,雌黄蜂便在沙土中挖一个穴道,穴道末端扩展成小室。然后,雌黄蜂飞出去猎获毛虫或蜘蛛,用其尾部的刺将猎获物麻醉后带回穴道内的小室。随后在小室内产下一个卵,并将穴口用沙土封闭后飞走,由卵孵化成的幼虫即以亲代贮存的猎获物为食,直至发育成成虫后,才掘一下洞口,从穴道中爬出来。子代黄蜂虽然从未见过其亲代是如何完成这些程序的,但它发育到一定时候却能重复亲代所完成的同样程序。</p><p>(1)黄蜂的生殖行为是_________(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学习行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2)小明还观察了一窝蜜蜂,发现蜜蜂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只蜂后,____雄蜂和大量的工蜂,这说明蜜蜂是具有____行为的昆虫。 </p><p>(3)小明研究黄蜂和蜜蜂行为的方法,属于____法。</p><p> </p></div></div>
<div><p>【答案】 先天性行为 生来就会,不需要学习获得 少量 社群 观察</p><p>【解析】试题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2)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p><p>(1)黄蜂的生殖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性学习行为”)判断的依据是生来就有,不需要通过学习获得;(2) 小明还观察了一窝蜜蜂,发现蜜蜂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大量的工蜂,体现了蜜蜂有母亲\明确的分工,因此这说明蜜蜂是具有社群行为的昆虫;(3)小明研究黄蜂和蜜蜂行为的方法属于观察法。</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手指上会粘上许多细菌。假设:常洗手可以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甲乙两个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进行了细菌培养实验。如下图所示,请评价他们的实验方案。</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562a8d2d/SYS201712310155576390849027_ST/SYS201712310155576390849027_ST.001.png" width="454" height="1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你认为______同学的设计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为什么要将培养装置放在28℃环境中?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培养48小时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乙 设置对照试验 28゜C环境是与细菌生长繁殖 吸收能减少手上细菌的数量</p><p>【解析】试题分析: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很广泛,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存在,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是不同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人的屈肘和伸肘动作示意图,以及机械杠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562a8d2d/SYS201712310155590980924610_ST/SYS201712310155590980924610_ST.001.png" width="92" height="9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人的运动系统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p><p>(2)骨骼肌都是由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的。一块骨骼肌两端的是否会都附着在同一块骨上?_____。说明理由:一块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可绕过关节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才能使________绕 ____________运动。 </p><p>(3)当________接收到神经传来的兴奋时收缩,这时________舒张,从而产生屈肘动作。 </p><p>(4)肘关节与机械杠杆活动方式有相似之处,在杠杆活动中,支点、杠杆和施力分别相当于肘关节的_______、______和骨骼肌。</p><p> </p></div></div>
<div><p>【答案】 骨骼 骨骼肌 肌腹 肌腱 否 骨 关节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关节 骨</p><p>【解析】试题分析:人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p><p>(1)人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2)一块骨骼肌是由3肌腹和4肌腱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的肌腱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3)当2肱二头肌接收到神经传来的兴奋时收缩,这时1肱三头肌舒张,从而产生屈肘动作;(4)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关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4fa5eeac/SYS201712310156001670181651_ST/SYS201712310156001670181651_ST.001.png" width="545" height="9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如果[ ]______从[ ]______中滑脱出来,称为脱臼。 </p><p>(2)内有_____________,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此外,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还有__________等,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这与关节在运动中起___________作用的功能是相适应的。</p><p> </p></div></div>
<div><p>【答案】 关节头 关节窝 滑液 韧带 支点</p><p>【解析】试题分析: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p><p>(1)若不慎或运动过猛,1关节头就会从4关节窝中滑脱出来,这就叫做脱臼;(2)3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此外,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还有韧带等,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这与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的功能是相适应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面的资料,分析回答问题。</p><p>材料一:随着“江北水城”聊城积极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地改善。每到冬季来临之前,东昌湖又见野鸭归来。被誉为“喜鹊之乡”的东阿县鹊巢星罗棋布,鹊声悦耳动听,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p>材料二: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生条件下的饮水能力,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拉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从而恢复野马的野外生存能力。</p><p>(1)材料一中列举了两种生物的不同行为,即野鸭的__________行为和喜鹊的_______行为。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它们应属于___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所决定的。 </p><p>(2)材料二中人类对野马进行野外饮水训练,野马到所形成的水坑饮水的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p><p> </p></div></div>
<div><p>【答案】 节律(迁徙) 繁殖 先天性 遗传物质 后天学习</p><p>【解析】试题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p><p>(1)材料一中野鸭的行为属于迁徙行为,喜鹊的行为是繁殖行为,这两种行为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2)材料二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后天行为。</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