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思茅三中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面植物中,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br />A.油松<br />B.大豆<br />C.铁线蕨<br />D.地钱</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特征是: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现象;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油松,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大豆种子外有果皮(豆荚)包被,属于被子植物;铁线蕨,具有根、茎、叶,用孢子繁殖,属于蕨类植物;地钱有茎、叶和假根,属于苔藓植物.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子植物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俗称“白果树”的植物是( )<br />A.银杉<br />B.水杉<br />C.银杏<br />D.苏铁</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银杉雌雄同株.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水杉,落叶乔木,杉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已经发现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以后,同属于水杉属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而中国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成为旷世的奇珍.武汉市将水杉列为市树.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银杏是一种子遗植物.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俗称“白果树”的植物.故该选项符合题意;D、苏铁因为枝叶似凤尾,树干似芭蕉、松树的干,所以又名凤尾蕉.铁树属常绿植物.茎干都比较粗壮,植株高度可以达到8米.花期在7~8月.雌雄异株,雄花在叶片的内侧,雌花则在茎的顶部.喜强烈的阳光、温暖干燥的环境.要求肥沃、沙质、微酸性、有良好通透性的土壤.耐寒性较差,多是栽种在南方.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子植物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的主要区别是( )<br />A.有无果皮包被<br />B.胚的大小<br />C.胚乳来源不同<br />D.胚乳有无</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绿色植物的分类一般要考虑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可见A符合题意.故选:A<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种子植物,需要了解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我国一级保护植物的是( )<br />A.桫椤<br />B.水杉<br />C.龙棕<br />D.珙桐</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隶属于较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门、桫椤科.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水杉,杉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龙棕,属于被子植物门、棕榈科,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龙棕特产于云南西部,由于分布区局限、零星分散,结果量少,自然更新能力差,故该选项符合题意;D、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每年四、五月间,珙桐树盛开繁花,它的头状花序下有两枚大小不等的白色苞片,呈长圆形或卵圆形,长六至十五厘米,宽三至八厘米,如白绫裁成,美丽奇特,好像白鸽舒展双翅;而它的头状花序象白鸽的头,因此珙桐有“中国鸽子树”的美称,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基因的多样性:内在实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在形式,相互依赖,互相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br />A.沙滩上横行的螃蟹<br />B.叮人吮血的蚊虫<br />C.埋头吃草的牛羊<br />D.野外蜇人的蝎子</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螃蟹、蚊虫、蝎子的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而牛羊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故选: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分类的依据与方法(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病毒一般个体微小,要想观察其结构必须借助于( )<br />A.放大镜<br />B.光学显微镜<br />C.电子显微镜<br />D.肉眼</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病毒是一类形体十分微小的生物,形体比细胞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大约10亿个细菌等于一颗小米粒大,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1纳米=一百万分之一毫米),普通光学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病毒的,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比光学显微镜高许多,可以达到几十万倍.所以只有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它的形态.故选C<br />【考点精析】掌握病毒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细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人们利用什么来制作酸奶( )<br />A.黄色短杆菌<br />B.乳酸菌<br />C.酵母菌<br />D.甲烷菌</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如制作腐乳、酸奶等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会产生乳酸,使的食品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制醋要用到醋酸菌.故选: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乳酸发酵,掌握原理:乳酸菌在无氧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将乳糖分解成乳酸;应用:制作酸奶,酸泡菜等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下列分类的等级中,植物所具有的相同特征更多的等级是( )<br />A.纲<br />B.目<br />C.科<br />D.属</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选项中“纲、目、科、属”四个分类单位中,分类单位最小的是属,因此植物所具有的相同特征更多的等级是属.故D符合题意.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分类的单位的相关知识,掌握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其中最大和最小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br />A.纲、种<br />B.界、种<br />C.界、科<br />D.门、界</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不同,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故选:B<br />【考点精析】掌握分类的单位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种植药材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 )<br />A.潜在价值<br />B.间接价值<br />C.直接价值<br />D.没有价值</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确切地说,生物多样性包括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是不可估量的.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被称为“活化石”的爬行动物是( )<br />A.蜥蜴<br />B.扬子鳄<br />C.马门溪龙<br />D.蛇</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爬行动物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产羊膜卵;体温不定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br />A.森林古猿<br />B.黑猩猩<br />C.南方古猿<br />D.大猩猩</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选:A<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需要了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一次提出人猿同族的科学家是( )<br />A.赫胥黎<br />B.林奈<br />C.达尔文<br />D.米勒</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托马斯•赫胥黎,英国生物学家、著名博物学家,他用比较解剖等方法证明人和大猩猩的脑部结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通过比较方法,对于人类的起源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的观点.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的手上有许多关节,围绕这些关节可以做各种比较精细的动作.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这些关节所起的作用是( )<br />A.调节作用<br />B.动力作用<br />C.支点作用<br />D.杠杆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人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的.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br />【考点精析】利用运动系统的组成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运动系统包括1、骨:骨膜、骨质、骨髓2、骨连接(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3、骨骼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骨骼肌附着骨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br />A.<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c61e98ba/SYS201707192031032032113334_ST/SYS201707192031032032113334_ST.001.png" width="82" height="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B.<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c61e98ba/SYS201707192031032032113334_ST/SYS201707192031032032113334_ST.002.png" width="82" height="4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C.<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c61e98ba/SYS201707192031032032113334_ST/SYS201707192031032032113334_ST.003.png" width="79" height="4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D.<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c61e98ba/SYS201707192031032032113334_ST/SYS201707192031032032113334_ST.004.png" width="81" height="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由此可见B正确.故选: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上最大的鸟﹣﹣鸵鸟的运动方式主要是( )<br />A.飞行<br />B.爬行<br />C.游泳<br />D.行走</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多数鸟类是靠翼在空中飞行,而有的鸟类则不营飞行生活.如鸵鸟是草原上的一种大型鸟,是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体重有100多千克,身高达2米多.要把这么沉的身体升到空中,确实是一件难事,因此鸵鸟的庞大身躯是阻碍它飞翔的一个原因.鸵鸟的飞翔器官与其他鸟类不同,是使它不能飞翔的另一个原因.鸟类的飞翔器官主要有由前肢变成的翅膀、羽毛等,羽毛中真正有飞翔功能的是飞羽和尾羽,飞羽是长在翅膀上的,尾羽长在尾部,这种羽毛由许多细长的羽枝构成,各羽枝又密生着成排的羽小枝,羽小枝上有钩,把各羽枝钩结起来,形成羽片,羽片扇动空气而使鸟类腾空飞起.生在尾部的尾羽也可由羽钩连成羽片,在飞翔中起舵的作用.为了使鸟类的飞翔器官能保持正常功能,它们还有一个尾脂腺,用它分泌油质以保护羽毛不变形.能飞的鸟类羽毛着生在体表的方式也很有讲究,一般分羽区和裸区,即体表的有些区域分布羽毛,有些区域不生羽毛,这种羽毛的着生方式,有利于剧烈的飞翔运动.鸵鸟的羽毛既无飞羽也无尾羽,更无羽毛保养器﹣﹣尾脂腺,羽毛着生方式为全部平均分布体表,无羽区与裸区之分,它的飞翔器官高度退化,想要飞起来就无从谈起了. 但是鸵鸟有长长的下肢,发达有力,利于奔跑、行走.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物的运动方式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的相适应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选出运动方式相同的一组动物( )<br />A.河蟹、野鸭<br />B.袋鼠、鸵鸟<br />C.企鹅、麻雀<br />D.鳄鱼、蜥蜴</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河蟹的运动方式是爬行,野鸭的运动方式是游泳,不符合题意.B、袋鼠有四肢,能跳跃,鸵鸟的运动方式是奔跑,不符合题意.C、企鹅在水中能潜水,在陆地能行走,而麻雀有双翼,适于飞行,不符合题意.D、鳄鱼和蜥蜴的运动方式都是爬行,符合题意.故选:D<br />【考点精析】利用动物的运动方式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的相适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为飞行的是( )<br />A.鸵鸟<br />B.企鹅<br />C.蝙蝠<br />D.蚕蛹</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动物因种类不同,其运动方式也不同.A、鸵鸟在奔跑时都会张开翅膀,这时翅膀的空气动力会对他产生向上的升力,这是滑翔.所以鸵鸟的运动方式有两种:奔跑和滑翔.故不符合题意.B、企鹅不会飞,善游泳.在陆地上行走时,依靠尾巴和翅膀维持平衡.所以,企鹅的运动方式是游泳和行走,故不符合题意.C、蝙蝠是飞行高手,它们能够在狭窄的地方非常敏捷的转身,蝙蝠是唯一能振动飞翔的哺乳动物.所以,蝙蝠的运动方式是飞行.故符合题意.D、蚕蛹的运动方式是蠕动.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br />【考点精析】掌握鸟的主要特征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草履虫的运动依靠( )<br />A.纤毛<br />B.鞭毛<br />C.伪足<br />D.伸缩泡</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通过一个细胞可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其结构及功能如下图: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c61e98ba/SYS201707192031037206969200_DA/SYS201707192031037206969200_DA.001.png" width="376" height="2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可见,草履虫在水中旋转前进主要依靠纤毛的摆动.故选: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单细胞生物的相关知识,掌握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在做引体向上,屈肘运动时,主要收缩的肌肉是( )<br />A.肱二头肌<br />B.肱三头肌<br />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br />D.关节囊</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屈肘时,以肱二头肌为主的屈肌肌群处于收缩状态,以肱三头肌为主的伸肌肌群处于舒张状态;做引体向上时,进行的是屈肘运动,因此主要收缩的肌肉是肱二头肌.故选: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的相关知识,掌握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动物的生殖行为的是( )<br />A.雌雄蛙抱对<br />B.孔雀开屏<br />C.筑巢<br />D.雄鸡报晓</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对种族的延续有重要意义.选项中雌雄蛙抱对、孔雀开屏是两性动物的识别,筑巢是鸟类占有繁殖的空间,都是动物的繁殖行为,雄鸡报晓是动物的节律行为.故选:D<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和动物行为的类型,掌握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意义是供自己及自己的后代享用而让自己生存下来,是动物最基本的行为方式;动物行为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性为、社群行为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动物防御行为的是( )<br />A.狗遇到人弯腰拾石块时,就逃跑<br />B.壁虎断尾<br />C.枯叶蝶体色形状像枯叶<br />D.响尾蛇的红外感受器感知鸟的位置,从而捕食</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狗遇到人弯腰拾石块时,就逃跑.是为了防止被人打的防御行为;壁虎断尾是为了用跳动的尾巴吸引敌害的注意,掩护自己逃跑;枯叶蝶体色形状像枯叶,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是保护色;响尾蛇的红外感受器感知鸟的位置,从而捕食,属于捕食行为.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意义是供自己及自己的后代享用而让自己生存下来,是动物最基本的行为方式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br />A.蚂蚁<br />B.蜜蜂<br />C.狒狒<br />D.蚊</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B、“蚂蚁”、“蜜蜂”,各成员之间都有明确的分工,因此都具有社会行为,AB正确;C、“狒狒”具有严格的等级,有首领,因此具有社会行为,C正确;D、“蚊”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D不正确.故选:D.<br />【考点精析】掌握社会行为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雁南飞属于动物的( )<br />A.觅食行为<br />B.防御行为<br />C.迁徙行为<br />D.生殖行为</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鸟类迁徙行为:指某种鸟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鸟类的迁徙有利于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寻找充足的食物,有利于进行繁殖和延续.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大雁南飞体现了鸟类的季节节律即迁徙行为.是鸟类随着季节更替而发生的一种迁徙行为,是为了寻找丰富的食物,是对环境的一种主动适应.故选: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动物行为的类型(动物行为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性为、社群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的“学习”能力主要与动物的什么结构有关( )<br />A.小脑<br />B.内分泌系统<br />C.大脑皮层<br />D.激素</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后天性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因此动物具有“学习行为”,主要与动物的大脑皮层有关.故选:C.<br />【考点精析】利用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几种不同类型的植物,请分析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c61e98ba/SYS201707192031041893953475_ST/SYS201707192031041893953475_ST.001.png" width="437" height="10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可用种子繁殖的植物是    , 无根茎叶分化的是    , (均用字母表示).<br />(2)图中的A和B的区别是①    , ②    . A和E的区别是    .<br />(3)上述植物类群(A、C、D、F)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    . (用字母表示)</p></div></div>
<div><p>【答案】<br />(1)ABE;D<br />(2)A有两片子叶,B 只有一片子叶;A无胚乳,B有胚乳;有无果皮包被<br />(3)F→D→C→A<br />【解析】解:(1)A向日葵、B玉米和E银杏都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D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分化;F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2)A向日葵和B玉米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属于被子植物;A向日葵种子有两片子叶,无胚乳,属于双子叶植物;B玉米的种子只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属于单子叶植物.因此,A和B的区别是A的种子有2片子叶,B的种子有1片子叶(A是双子叶植物,B是单子叶植物);E银杏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裸露,因此,A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E种子没有果皮包被(A是被子植物,B是裸子植物).(3)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因此,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F→D→C→A.<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种子植物,需要了解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科学家设计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如图所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c61e98ba/SYS201707192031042809856293_ST/SYS201707192031042809856293_ST.001.png" width="496" height="7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设计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    .<br />(2)打断“鹅颈”后,瓶内的肉汤腐败的原因是    .<br />(3)根据“鹅颈瓶实验”,如果家里没有冰箱或冰柜,夏天可用   方法将剩饭剩菜短时间保存而不会腐败变质.<br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这位科学家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br />A.巴氏消毒法<br />B.腌制法<br />C.脱水法.</p></div></div>
<div><p>【答案】<br />(1)巴斯德<br />(2)空气中的细菌进入并大量繁殖<br />(3)煮沸<br />(4)A<br />【解析】解:(1)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还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2)将“鹅颈”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则空气中的细菌就进入肉汤,并大量繁殖之后,使肉汤腐败.(3)根据“鹅颈瓶实验”,如果家里没有冰箱或冰柜,夏天可用高温加热方法将剩饭剩菜短时间保存而不会腐败变质.(4)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br />【考点精析】掌握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食物腐败变质常常是由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引起的;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分析如表资料后,请回答下列问题.</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84.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类群</p></td><td style="width:89.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我国已知种数</p></td><td style="width:89.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世界已知种数</p></td><td style="width:74.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我国物种数占世界种数百分比</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哺乳动物</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581</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4342</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3.39</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鸟类</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244</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873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4.25</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爬行类</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76</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630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5.97</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两栖类</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84</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401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7.08</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鱼类</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862</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9056</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0.3</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蕨类植物</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200~260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0000~1200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2</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裸子植物</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约24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850~94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6.7</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被子植物</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000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6000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O</p></td></tr></table><p><br />(1)我国哪一类生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    .<br />(2)上表所列的动物类群属于   动物,无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   动物,请你写出两种我国珍稀动植物的名称:   、    . (动物和植物各一种)<br />(3)表中的资料说明了“生物多样性”内涵中的   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   的结果.<br />(4)你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途径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裸子植物<br />(2)脊椎;节肢;水杉;大熊猫(合理即可)<br />(3)物种;长期进化<br />(4)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r />【解析】解:(1)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越240种,占世界已知种数的26.7%,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我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2)上表所列的动物类群属于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节肢动物,我国珍稀动植物的名称:水杉、大熊猫(3)表中的资料说明了“生物多样性”内涵中的物种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4)你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途径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需要了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将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新园、馆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人们把红薯撒在海滩上使猕猴走出森林,来到海滩取食红薯.一只2岁的小猴破天荒地首先学会了把红薯放在水中洗干净再吃,后来,其它猴子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处理红薯的方法.<br />材料二:黄面兀鹫迁徙于埃及和西班牙之间,它们在西班牙孵卵育雏.在埃及,黄面兀鹫喜欢吃那里的鸵鸟蛋,并可利用工具﹣﹣﹣石块把蛋砸开.科学家在西班牙把兀鹫刚孵化出来的雏鸟偷来进行封闭式的人工饲养,它们从来没见过鸵鸟蛋.当秋季来临,所有的兀鹫都返回埃及,科学家把人工饲养的这只兀鹫放飞,并在它停留的地上放上鸵鸟蛋,人们发现这只年轻的黄面兀鹫奇迹般地用石块砸开鸟蛋,并把它吃掉.请你分析:<br />(1)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材料一”所表达的猴子行为是属于动物的   行为?这种行为是   获得的?<br />(2)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材料二”所表达的黄面兀鹫行为是属于动物的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   决定的?<br />(3)动物的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    , 动物行为的产生,除运动系统外,还受到   和   的调控.</p></div></div>
<div><p>【答案】<br />(1)学习;学习(或生活经验)<br />(2)先天性(本能);遗传物质<br />(3)越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激素)<br />【解析】解:(1)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材料一表达的猴子行为属于学习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2)材料二所表达的黄面兀鹫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3)动物的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动物行为的产生,除运动系统外,还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相关知识,掌握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br />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在长满青草和开有小花的山坡上,一边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一边品尝着清香可口的小草.它不时地移动着身体,走到最嫩的小草旁.突然,可爱的小精灵发现天空中一只老鹰迅速向下飞来,它飞快地向坡那边的林子里跑去.小白兔拼命地奔跑着,越过小沟,老鹰迅速地飞着、追着.小白兔终于躲进了林子,老鹰灰溜溜地飞走了.敌情解除后,小白兔发现林子那边的草长得更茂盛,花开的更艳丽,还有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小白兔又自由地在这边草地上快活地舞蹈着.<br />(1)说出上面短文中描述了动物哪些运动方式:   、    .<br />(2)动物的运动需要能量,动物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    , 间接来自    , 最终来自    .<br />(3)动物的行为是对   的适应性表现,从动物的行为的主要类型来看,老鹰迅速向兔子飞来属于   行为,小兔子拼命的奔跑躲进了林子属于   行为,蜜蜂的生活方式在动物行为类型中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有   和    .</p></div></div>
<div><p>【答案】<br />(1)飞行;奔跑<br />(2)ATP;食物;太阳能(太阳)<br />(3)复杂环境(或环境);捕食;防御;社群(或社会);明确的分工;等级关系<br />【解析】解:(1)上面短文中描述了老鹰的飞行、小白兔的奔跑等运动方式.(2)动物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ATP,间接来自食物,最终来自太阳能.(3)动物的行为是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表现,“从动物的行为的主要类型来看”,老鹰迅速向兔子飞来是为了获取食物,因此属于捕食行为;“小兔子拼命的奔跑躲进了林子”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因此属于防御行为;蜜蜂的生活方式在动物行为类型中属于社群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有明确的分工和等级关系.<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特征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明明是个很爱观察的孩子,一次,明明发现有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运食物.<br />A.观察思考后,明明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食物呢?<br />B.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和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明明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等.<br />C.明明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盒子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盒子内,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br />D.明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br />E.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br />F.然后他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br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br />(1)在探究实验中,必须设置   实验,实验中的少许盐和少许糖是实验中的    .<br />(2)明明设计的实验不足之处是    .<br />(3)明明在E步骤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对照;变量<br />(2)实验对象的数量太少<br />(3)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br />【解析】解:(1)该实验探究蚂蚁是否爱吃甜的食物,所以变量是糖,设置加盐一组作为对照;(2)小明设计的实验不足之处是蚂蚁数量少,偶然性较大,实验结果不够准确.(3)实验时,为了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常需要设置重复组,求其平均值.<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