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德思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br />A.找到食物<br />B.逃避敌害<br />C.找到配偶<br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 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学习能力的大小与其进化的程度成正相关,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的能力越强.故选:D.<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掌握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 )<br />A.环境因素<br />B.后天“学习”所得<br />C.遗传物质<br />D.亲代训练</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因此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遗传物质.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相关知识,掌握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鱼的呼吸器官是( )<br />A.鳃裂<br />B.肺<br />C.口<br />D.鳃</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故选: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鱼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大脑最发达的是( )<br />A.鱼<br />B.水蛭<br />C.海葵<br />D.鲸</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从生物的进化史来看,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水生向陆生,从简单向复杂过渡.哺乳动物是动物发展史上最高级的阶段,也就意味着其最高级,神经系统最发达.选项中属于哺乳动物的只有鲸.故选: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几组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br />A.猫头鹰、扬子鳄、鲸<br />B.家兔、丹顶鹤、猎豹<br />C.白熊、蛇、袋鼠<br />D.金丝猴、沙蚕、大熊猫</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猫头鹰、丹顶鹤为鸟类,白熊、袋鼠、金丝猴、猎豹、大熊猫、鲸鱼为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而扬子鳄、蛇为爬行类,沙蚕为环节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故选: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鸟的主要特征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这样做的意义是( )<br />A.维持蚯蚓正常的呼吸<br />B.因为蚯蚓通过体表吸收水分<br />C.维持蚯蚓体内水分的平衡<br />D.有利于蚯蚓自由蠕动</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润的棉球轻擦蚯蚓身体的表面,其目的是保持蚯蚓体表湿润,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因此,“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这样做的意义是“维持蚯蚓正常的呼吸”.故选:A.<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环节动物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蚯蚓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它有机物为食.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br />A.生产者<br />B.分解者<br />C.消费者<br />D.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指的是营自养生活的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这些食物的作用是为自身及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提供取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蚯蚓在土壤中以植物枯叶、朽根为食,它取食的是动植物残体,并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从而获得能量.所以蚯蚓在土壤中以植物枯叶、朽根为食,在生态系统中应属于分解者.故选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动物运动产生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r />A.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就产生了运动<br />B.动物的某些运动方式可以没有骨的参与<br />C.运动的产生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完成<br />D.以上各项都正确</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脊椎动物的运动是通过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转动产生的.A正确;B、动物的某些运动方式可以没有骨的参与,例如蚯蚓没有骨也能运动,B正确;<br />C、运动的产生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完成,C正确;D、以上各项都正确,D最正确.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运动系统包括1、骨:骨膜、骨质、骨髓2、骨连接(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3、骨骼肌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曾开展了“剿灭麻雀”的运动,这种做法最主要的危害是( )<br />A.会影响农作物种子的传播<br />B.猴子吃桃,将桃核随意乱扔<br />C.会破坏生态平衡<br />D.减少了人类的朋友</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生态系统常常处于生态平衡的状态,如果大肆的捕杀麻雀,会避免麻雀偷食稻谷,但麻雀除了吃稻谷外,还吃害虫,如果没有麻雀,那么害虫的数量就会增加,反而会造成稻谷的减产;同时由于在本生态系统中,除了麻雀外,还有其他的生物,不至于增加农作物的病虫害或影响农作物种子的传播.麻雀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参与物质循环,能维持生态平衡.因此,“剿灭麻雀”的运动最主要的危害是会影响生态平衡,故C正确.故选: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大鲵又叫娃娃鱼,是最大的两栖动物,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br />B.既可以生活在水中,又可以生活在陆地上<br />C.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br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大鲵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山上水中,用肺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因此两栖动物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较大,适于变态发育.如青蛙、蟾蜍,蝾螈.故选C<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两栖动物,需要了解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br />A.蜜蜂的群体<br />B.蚂蚁的群体<br />C.白蚁的群体<br />D.绵羊的群体</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如:在白蚁的群体中,包括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其中工蚁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为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白蚁,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主要是保卫蚁穴;雌蚁的职能是产卵,雄蚁负责和雌蚁交配.另外蜜蜂群体中也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所以在题目中的动物有蜜蜂、蚂蚁和白蚁具有社群行为,而绵羊的群体则不是.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社会行为的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我们学过的几种动物,请观察思考有关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c61e98ba/SYS201707192031005920590396_ST/SYS201707192031005920590396_ST.001.png" width="488" height="15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袋鼠的运动方式是   ;蝴蝶的运动方式是    .<br />(2)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身体可分为   部、胸部和   部三部分,体表有    , 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 气体通过位于蝗虫胸部和腹部的气门直接进入气管,从而完成呼吸.<br />(3)兔很远就能听到天敌的声音,并迅速做出反应跑回洞穴,说明兔具有发达的   和    .</p></div></div>
<div><p>【答案】<br />(1)跳跃;飞行<br />(2)头;腹;外骨骼;气管<br />(3)感觉器官;神经系统<br />【解析】解:(1)袋鼠有发达的后肢运动方式是跳跃;蝴蝶属于昆虫的成体有2对翅,运动方式是用翅飞行.(2)蝗虫属于昆虫,它的身体可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气体通过位于蝗虫胸部和腹部的气门直接进入气管,从而完成呼吸”.(3)“兔很远就能听到天敌的声音,并迅速做出反应跑回洞穴”,说明兔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和昆虫的发育,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16个世界关节炎日的主题是“运动促改善”,旨在提醒人们重视定期锻炼在关节炎治疗中的益处.人们常常将关节炎视作老年病,其实所有年龄段的人,甚至包括儿童都有可能罹患此病,中国大陆的关节炎病人有1亿以上,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由于目前正统医学中还没有能彻底根治的办法,对关节炎要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致残就必须了解一些关节的知识.下面就请同学们对照关节模式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c61e98ba/SYS201707192031008451944700_ST/SYS201707192031008451944700_ST.001.png" width="119" height="16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②]    , 可将组成关节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经常锻炼还能使它增厚,增加关节的牢固性.<br />(2)[②]的内壁可分泌    , [①]   和[④]   表面覆盖有一层光滑的    , 可以增加关节运动时的    , 并可缓冲    .<br />(3)患关节炎时,关节的[③]   内可能有脓液进入,引起关节肿胀和疼痛,从而使关节的活动受到限制.</p></div></div>
<div><p>【答案】<br />(1)关节囊<br />(2)滑液;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灵活性;震动<br />(3)关节腔<br />【解析】解:(1)关节囊可将组成关节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经常锻炼还能使它增厚,增加关节的牢固性.(2)关节囊的内壁可分泌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覆盖有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可以增加关节运动时的灵活性,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3)关节腔中有滑液,起到润滑骨的作用,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患关节炎是关节囊分泌异常,导致关节腔内的滑液过多,引起关节肿胀和疼痛,从而使关节的活动受到限制.<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的相关知识,掌握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肌肉的协作关系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c61e98ba/SYS201707192031012338703232_ST/SYS201707192031012338703232_ST.001.png" width="425" height="16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A表示    , B表示    .<br />(2)当手臂处于(一)状态时,A处于   状态,B处于   状态;当手臂处于(二)状态时,A处于   状态,B处于   状态.<br />(3)由(一)到(二)必须在   支配下才能完成.<br />(4)当手臂自然下垂时,A处于   状态,B处于   状态.</p></div></div>
<div><p>【答案】<br />(1)肱二头肌;肱三头肌<br />(2)收缩;舒张;舒张;收缩<br />(3)神经系统<br />(4)舒张;舒张<br />【解析】解:(1)由肌肉的协作关系示意图可知: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图(一)表示屈肘动作的产生,图(二)表示伸肘动作的产生.(2)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3)动物的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除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参与配合.这就体现了生物体的整体性和统一性.(4)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交替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肘关节的屈伸.当手臂自然下垂时,感觉比较轻松,因为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br />【考点精析】利用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