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同步训练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吃的牛肉来自于以玉米为饲料的牛,则在此食物链中,牛和人分别扮演的角色依次为()<br />A.生产者、初级消费者<br />B.生产者、次级消费者<br />C.分解者、次级消费者<br />D.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消费者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有机物,人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玉米属于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下面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 ) ①淡水中的衣藻 ②高山上的油松 ③土壤中的细菌 ④朽木上的蘑菇 <br />⑤树上的麻雀⑥河边的青蛙 ⑦池塘里的蠕虫⑧树叶上的毛毛虫<br />A.①③<br />B.⑦⑧<br />C.③⑦<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生态系统指的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生物圈中的植物;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分解者指的是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的细菌、真菌等.衣藻、油松是植物,为生产者;麻雀、青蛙、蠕虫和毛毛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蘑菇属于真菌营腐生生活,土壤中的细菌大多数也是营腐生生活的,所以属于分解者。故选C。<br />【考点精析】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br />A.农民<br />B.水稻<br />C.青蛙<br />D.细菌和真菌</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因此,农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水稻,青蛙、农民属于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故选B。<br />【考点精析】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从食物链的角度看,缺少的成分是()<br />A.非生物成分<br />B.生产者<br />C.消费者<br />D.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描述的是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具体为螳螂以蝉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但这里面只包含了动物,即消费者。要想使之成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应从生产者开始,因此这成语从食物链的角度看,缺少的成分是生产者。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方面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br />A.从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可以写出一条食物链:蝉→螳螂→黄雀<br />B.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br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r />D.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低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就越多</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由食物链的概念可知:即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从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得知蝉吸取树汁,螳螂以蝉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故食物链为:树(或植物)→蝉→螳螂→黄雀。故A错误。B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等,这些都属于环境,因此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故B正确。<br />C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所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故C错误。<br />D有毒物质在生物的体内不能分解,无法排出,会随着食物链的传递而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故D错误。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r />A.老虎吃野兔<br />B.蛇吃老鼠<br />C.青蛙吃昆虫<br />D.庄稼被蝗虫吃</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B、C三个选项中的生物都是动物,都属于消费者,所以不符合题意,为错误项。D选项蝗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庄稼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二者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符合题意。故答案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r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了植物生长和繁殖的生命现象<br />B.卧龙自然保护区遭遇了“5.12”大地震,大熊猫因缺乏竹子开始食用平时不喜欢吃的粥,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表现<br />C.非生物因素中,对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水分<br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隐含的一条食物链是螳螂→蝉→黄雀</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不会因个体的死亡,而灭绝。因此描述了植物生长和繁殖的生命现象。故不符合题意。B自然选择是进化生物学中最核心的概念,同时也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关键因素。达尔文指出,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又由于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就会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叫自然选择。因此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适应环境就会被淘汰。大熊猫因缺乏竹子开始食用平时不喜欢吃的粥,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表现。故不符合题意。<br />C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植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物质。故不符合题意。<br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描述的是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具体为螳螂以蝉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但这里面只包含了动物,即消费者。要想使之成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应从生产者开始,我们还知道蝉是以植物为食的。故此食物链应为:植物→蝉→螳→黄雀。故符合题意。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如果大量捕杀蛇会导致()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08/ccf2b5c3/SYS201702110818521506282125_ST/SYS201702110818521506282125_ST.001.jpeg" width="164" height="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鼠的数量减少<br />B.草产量增加<br />C.羊的数量减少<br />D.人口增加</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食物链中生物是相互关系的,当大量捕食蛇时,鼠会增多,草就会减少,羊因为草减少,羊的数量也会减少。故选C。<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需要了解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体内残留有毒物质的情况如下表: </p><table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border-spacing:1.5pt"><tr><td style="width:87.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物体</p></td><td style="width:71.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A</p></td><td style="width:69.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B</p></td><td style="width:70.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C</p></td><td style="width:71.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D</p></td></tr><tr><td style="width:87.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有毒物质浓度</p></td><td style="width:71.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0.06</p></td><td style="width:69.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8</p></td><td style="width:70.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78</p></td><td style="width:71.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23</p></td></tr></table><p>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br />A.B→A→C→D<br />B.A→C→D→B<br />C.A→D→B→C<br />D.C→A→B→D</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依题意,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推出这些生物组成的食物链是:A→D→B→C。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员及食物关系,据图回答: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08/ccf2b5c3/SYS201702110818524353137839_ST/SYS201702110818524353137839_ST.001.png" width="198" height="14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所示的成分是生态系统中的   成分,其中生产者是    , 消费者是   。<br />(2)该生态系统共有   条食物链,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   。<br />(3)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在这条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是    , 次级消费者是    , 最高级消费者是   。如果环境受到污染,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高的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生物;草;鼠、狐、兔、蛇、鹰 <br />(2)5;食物网<br />(3)草→鼠→蛇→鹰;鼠;蛇;鹰;鹰<br />【解析】(1)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其中图中的食物链表示的是生物成分。其中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鼠、狐、兔、蛇、鹰。(2)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构成食物网。(3)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初级消费者是鼠,次级消费者是蛇,高级消费者是鹰,有害物质积累最高的也是鹰。<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络图,图中甲至庚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08/ccf2b5c3/SYS201702110818525104216324_ST/SYS201702110818525104216324_ST.001.png" width="369" height="10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试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br />(2)该生态系统中甲生物和乙生物的关系是   。<br />(3)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开始于食物网中的   。<br />(4)若该生态系统遭到重金属铅和汞的污染,体内积存的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 该图只表示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途中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5;戊→已→甲→乙→丙或戊→已→甲→丁→丙<br />(2)捕食关系<br />(3)戊<br />(4)丙分解者或细菌;真菌<br />【解析】(1)该生态系统中有5食物链,分别是戊→甲→丁→丙,戊→己→丁→丙,戊→己→乙→丙,戊→庚→己→丁→丙,戊→庚→己→乙→丙。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戊→庚→己→丁→丙或戊→庚→己→乙→丙。(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根据食物链概念,从图中可以看出,食物链是从甲开始的,指向乙,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甲生物和乙生物的关系是捕食关系。(3)生物圈中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是太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把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里面的化学能,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满足自身的需要外,还是其他生物的能量和食物来源。由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的概念,可以判断出戊是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4)根据生物富集的特点,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含量逐渐升高,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重金属污染,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丙。该图只表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等部分成分,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滇池附近一水池中有绿藻、螺蛳、鲫鱼等生物,螺蛳和鲫鱼均以绿藻为食,鲫鱼还捕食螺蛳,请回答:<br />(1)画出这3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br />(2)上述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鲫鱼和螺蛳的关系是   。<br />(3)由于某种原因,水池中绿藻爆发,其他生物陆续死亡,其中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   。</p></div></div>
<div><p>【答案】<br />(1)如图: </p><p><br />(2)绿藻;捕食和竞争<br />(3)氧气<br />【解析】解答: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08/ccf2b5c3/SYS201702110818525823442066_DA/SYS201702110818525823442066_DA.001.png" width="227" height="7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1)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相互交织就构成了食物网。如图(2)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上述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绿藻.鲫鱼和螺蛳,鲫鱼吃螺蛳,鲫鱼是为了获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因此鲫鱼和螺蛳属于捕食关系;鲫鱼和螺蛳,还相互争夺共同的食物绿藻,因此鲫鱼和螺蛳还属于竞争关系,故鲫鱼和螺蛳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回答不完整不得分)。(3)由于某种原因,水池中绿藻疯长,隔绝了空气与水的接触,水体中的溶解氧大量减少,水质恶化,导致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现象。因此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氧气。分析:此题为基础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食物链之间的相互关系。<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草类、兔的数量关系如图: 请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08/ccf2b5c3/SYS201702110818526734344885_ST/SYS201702110818526734344885_ST.001.png" width="114" height="10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A代表的生物是      <br />(2)用A、B、C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br />(3)若人为大量捕杀狼、兔的数量短期内会       ,最终兔的数量会      </p></div></div>
<div><p>【答案】<br />(1)狼</p><p><br />(2)C→B→A</p><p><br />(3)增加|减少</p><p><br />【解析】(1)食物链为:草类→兔→狼,位于食物链中位置越高,生物个体数量越少,所以A是狼,B是兔,C是草。(2)构成的食物链是草类→兔→狼,即C→B→A。(3)狼被大量捕杀,短期内,兔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目增加,随着兔数量的增加,草的数量会下降,最终兔会因为缺乏食物而减少。<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需要了解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p> </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