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繁华初中七年级(下)开学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br />A.含羞草、真菌、水<br />B.珊瑚的外骨骼、病毒、小草<br />C.猫、蘑菇、细菌<br />D.蝴蝶、小鸟、钟乳石</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r />选项A中的水、B中的珊瑚的外骨骼、D中的钟乳石,不具有的上述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选项C中的猫、蘑菇、细菌具有的上述生物的特征,都属于生物.<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的特征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br />A.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br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br />C.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br />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f419fbc/SYS201702111650350166175579_DA/SYS201702111650350166175579_DA.001.png" width="53" height="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有机物(储存化学能)+氧气<br />由光合作用的公式可知光合作用的实质是:<br />①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同时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br />②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很喜欢吃花生、玉米、银杏和蕨菜,他想用种子培育这些植物,但这些植物中不可能有种子的是( )<br />A.花生<br />B.玉米<br />C.银杏<br />D.蕨菜</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花生、玉米和银杏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蕨菜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在叶的下表面上有孢子囊,里面有孢子,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可见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种子植物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菠菜叶片的基本构造包括( )<br />A.上表皮、叶脉和下表皮<br />B.上表皮、叶肉和下表皮<br />C.叶肉、表皮和气孔<br />D.叶肉、表皮和叶脉</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一个完整的叶的结构分为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其中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叶片结构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f419fbc/SYS201702111650352719529883_DA/SYS201702111650352719529883_DA.001.png" width="332" height="27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可见D正确.<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使显微镜视野右下方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玻片向( )方向移动.<br />A.右下方<br />B.右上方<br />C.左上方<br />D.左下方</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显微镜呈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细胞物像位于视野右下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向左上方移动,因此玻片应向右下方移动.<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练习使用显微镜,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时,由低倍镜转换高倍镜后发现( )<br />A.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减少<br />B.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增多<br />C.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减少<br />D.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增多</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减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所以当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将会变暗;细胞数目减少.<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稳定的主要因素是( )<br />A.光合作用<br />B.呼吸作用<br />C.大气自身调节<br />D.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地球上广泛分布着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它们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所以说,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光合作用.<br />应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阴雨天或傍晚移栽作物,去掉一部分叶片,成活率较高,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了( )<br />A.光合作用<br />B.呼吸作用<br />C.蒸腾作用<br />D.吸收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降低光合作用,与成活率无太大关系,A错误.<br />B、呼吸作用不需要条件,阴天、傍晚,光线弱也不能影响呼吸作用,B错误.<br />C、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在阴天或傍晚进行避免阳光直射,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C错误.<br />D、降低吸收,不利于成活,D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蒸腾作用的意义: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种反应中,与其他反应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br />A.马戏团的猩猩、猴子等动物会打篮球<br />B.狗看见手持木棒的人就吓得赶紧跑开<br />C.幼袋鼠出生后会爬到母兽的育儿袋中<br />D.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出来索食</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蜘蛛织网行为、幼袋鼠出生后会爬到母兽的育儿袋中就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题干中马戏团的猩猩、猴子等动物会打篮球,狗看见手持木棒的人就吓得赶紧跑开,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出来索食都属于后天性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相关知识,掌握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实验装置和证明“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实验装置分别是下图中的(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f419fbc/SYS201702111650357527191234_ST/SYS201702111650357527191234_ST.001.png" width="235" height="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甲与乙,乙与丙<br />B.甲与乙,甲与丁<br />C.甲与丙,甲与乙<br />D.甲与丁,乙与丙</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时放出氧气的过程.<br />A:甲和乙构成对照试验,变量是光照,探究的是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乙和丙的变量有两个,是光照和植物,不能构成对照试验.不符合题意.<br />B、甲和丁变量有两个:光和植物,不能构成对照试验,不能证明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不符合题意.<br />C、甲和丙可构成一组对照试验,实验的变量是植物,可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有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甲和乙可构成对照试验,实验的变量是光,探究的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符合题意.<br />D、甲和丁与乙和丙,实验的变量不唯一,不能构成对照试验,不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种动物属于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br />A.蚂蚁<br />B.猎豹<br />C.蚯蚓<br />D.鲨鱼</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爬行类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故爬行类成为真正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br />A、蚂蚁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A错误;<br />B、猎豹属于脊椎动物中的哺乳动物,B正确;<br />C、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环节动物,C错误;<br />D、鲨鱼,属于脊椎动物中的鱼类,D错误.<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蝗虫、蟹、蝉、蜈蚣、蜘蛛的共同特征是( )<br />A.身体柔软<br />B.都有脊柱<br />C.都有外骨骼<br />D.都用肺呼吸</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C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硬外骨骼.A错误.C正确.B、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B错误.<br />D、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D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掌握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 )<br />A.蛋白质<br />B.糖类<br />C.脂肪<br />D.维生素</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其中糖类、蛋白质、脂肪属于大分子有机物,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但它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都不能提供能量.<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利用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和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脂肪:人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糖类: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为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水: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无机盐中的钙、铁、磷、碘、盐都是不可或缺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是( )<br />A.口腔、食道、胃<br />B.消化管和肠腺<br />C.消化管和消化腺<br />D.口腔、胃、小肠</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道开始于口,终止于肛门,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其中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各消化腺分泌不同的消化液共同促进食物的分解.<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物的消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br />A.胃<br />B.小肠<br />C.大肠</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营养物质的吸收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人的消化系统中,既有消化又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 )<br />A.食道和大肠<br />B.胃和小肠<br />C.口腔和胃<br />D.大肠和小肠</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口腔可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但没有吸收功能.咽和食道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在胃内,可把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又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可在小肠内被消化,它们的消化最终产物也都可被小肠吸收.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却没有消化功能.所以,在选项中只有B符合题意.<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根据你学习的显微镜知识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f419fbc/SYS201702111650362688147101_ST/SYS201702111650362688147101_ST.001.png" width="154" height="2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显微镜中主要起放大作用的是[   ]   和[   ]    .<br />(2)在显微镜结构中,能使镜筒升降的是[   ]   和[   ]    .<br />(3)某同学在用低倍镜观察切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黑点,移动切片黑点不动,转换物镜后黑点仍在.请问黑点在   上.<br />(4)在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头盒里有4个镜头(如图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少应选用哪一组镜头( )<br />A.甲和乙<br />B.乙和丁<br />C.乙和丙<br />D.甲和丁.</p></div></div>
<div><p>【答案】<br />(1)1;目镜;4;物镜<br />(2)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br />(3)目镜<br />(4)D<br />【解析】解:(1)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显微镜中主要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4物镜.(2)准焦螺旋:在镜筒后方有准焦螺旋,包括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因此,在显微镜结构中,能使镜筒升降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黑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黑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黑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装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题干中,移动玻片时黑点不动,转换物镜,黑点仍存在,那么黑点在目镜.(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与实物相反,上下倒置,左右反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少,应选用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和物镜,又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有螺纹为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短目镜甲和长物镜乙.<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f419fbc/SYS201702111650363481372844_ST/SYS201702111650363481372844_ST.001.png" width="119" height="1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实验前,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影响。<br />(2)将暗处理过的天竺葵的一片叶部分遮光、部分不遮光的目的是    , 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这片叶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其目的是    , 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br />(3)如图示步骤(3)中用酒精处理的叶片,A是遮光部分,B是见光部分.用清水冲洗叶片后,在上面滴加碘液,其中变蓝色的是    . 此实验说明了绿叶只能在不遮光下产生    .</p></div></div>
<div><p>【答案】<br />(1)</p><p>实验前,将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入黑暗中一昼夜(或24小时)</p><p><br />(2)在叶片上形成见光与不见光的对照(或形成对照);将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或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防止温度过高,引燃酒精<br />(3)B;淀粉.<br />【解析】解: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1)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2)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装有酒精和叶片的小烧杯,一定要隔水加热.这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3)淀粉遇碘变蓝色,B遇碘变蓝,说明这里产生了淀粉,A遇碘没有变蓝,说明这部分没有淀粉产生,所以,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f419fbc/SYS201702111650364036451328_ST/SYS201702111650364036451328_ST.001.png" width="146" height="19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关节的基本组成中,图中①④合称为    , ②是    .<br />(2)图中③是    , 内有少量的滑液,与⑤   一起使关节具有灵活性.</p></div></div>
<div><p>【答案】<br />(1)关节面;关节囊<br />(2)关节腔;关节软骨<br />【解析】解:(1)包括关节面、②关节囊、③关节腔,关节面包括①关节头和④关节窝;(2)③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润滑关节软骨;⑤关节软骨能够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荡.关节腔内的滑液和关节软骨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的相关知识,掌握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f419fbc/SYS201702111650364826677071_ST/SYS201702111650364826677071_ST.001.png" width="457" height="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类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用    呼吸.<br />B类动物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靠    呼吸.<br />C类动物的呼吸方式很特殊,因为它的肺上连着许多    .<br />D类动物所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br />E类动物体表有    ,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p></div></div>
<div><p>【答案】鳃;体壁;气囊;胎生哺乳;外骨骼<br />【解析】解:A是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br />B是蚯蚓,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无呼吸系统,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br />C属于鸟类,应飞行生活,需氧量大,体内有气囊,与肺相同,能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br />D是家兔,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br />E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为:身体分部,躯体、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具有外骨骼.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喜欢用哑铃锻炼上肢,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f419fbc/SYS201702111650365392178481_ST/SYS201702111650365392178481_ST.001.png" width="301" height="15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A表示   动作<br />(2)①名称:    , 在图A中处于   状态,而同时②   则处于   状态.</p></div></div>
<div><p>【答案】<br />(1)屈肘<br />(2)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r />【解析】解:(1)图A是屈肘动作.(2)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协调配合来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A屈肘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图B伸肘时,①肱二头肌舒张,②肱三头肌收缩.<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