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部分学校七年级(上)联考生物试卷(12月份)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显微镜的目镜是10×,要观察放大200倍的物象,应选用的物镜是( )<br />A.5×<br />B.10×<br />C.20×<br />D.25×</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题干中的目镜是10×,要想放大200倍,物镜需要200÷10=20倍的.<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练习使用显微镜(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杨树能由小长大的原因是( )<br />A.细胞数目的增多<br />B.细胞体积的增大<br />C.组织和器官的出现<br />D.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大</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细胞是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体之所以能够由小长大,一是靠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二是靠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可见杨树能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大.<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以及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的理解,了解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 )决定的.<br />A.土壤类型<br />B.温度<br />C.湿度<br />D.以上三项都是</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地球为生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地,如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等.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类群.<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狒狒群中有首领,有分工.这是下列哪种行为的主要特征( )<br />A.繁殖行为<br />B.社会行为<br />C.捕食行为<br />D.先天性行为</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br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br />捕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br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br />狒狒群中有首领,有分工.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首领优先享有食物配偶;其它雄狒狒负责采集食物,保卫狒狒群体,因此属于社会行为;体现了动物的社会行为.<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社会行为的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大棚蔬菜产量( )<br />①增加光照时间;②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量;③增加大棚中的昼夜温差.<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③<br />D.①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答:A:光照时间越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越长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适度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也可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但大棚中的昼夜温差越大,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就越少,蔬菜的产量就越高,为错误项.<br />B:增加光照时间也可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来提高蔬菜的产量也是正确的,为错误项.<br />C:适度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也可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来提高蔬菜的产量,为错误项.<br />D:阳光可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和动力,光照时间越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越长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适度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也可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因为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大棚中的昼夜温差越大,说明大棚的夜间的温度低,低温可以抵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使消耗的有机物减少,蔬菜的产量就越高,为正确项.<br />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手伸进刚打下的粮食堆里会感到发热,原因是( )<br />A.粮食堆吸热<br />B.粮食堆对手起了保温作用<br />C.粮食正在进行蒸腾作用,消耗了大量的热<br />D.粮食呼吸作用释放能量,部分变成了热能</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潮湿的种子含水量多,呼吸作用旺盛,释放了大量的能量,将手伸进刚打下的粮食堆里会感到发热,因此种子应尽快晒干;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济南植物园是市民夏天游览、纳凉的一个良好场所,从植物园旁边走过总有一种凉爽的感觉,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br />A.树冠遮挡阳光<br />B.大树刮风,吹走了热量<br />C.大树有很强的蒸腾作用<br />D.大树贮存了大量水分</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水由液态到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在此过程中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因此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凉爽宜人;此外蒸腾作用为植物的根吸收水和无机盐提供了向上的动力;蒸腾作用还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可见C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蒸腾作用的意义,掌握蒸腾作用的意义: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哺乳动物的下列特点与鸟类明显不同的是( )<br />A.体腔内有膈<br />B.用肺呼吸<br />C.心脏四腔<br />D.体温恒定</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因此哺乳动物的特点与鸟类明显不同的是哺乳动物体腔内有膈、胎生与哺乳.<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鸟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掌握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以及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的理解,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空气进入家鸽肺的途径表示正确的是( )<br />A.空气→气囊→肺<br />B.空气→肺气→囊<br />C.空气⇌气囊⇌肺<br />D.空气⇌肺⇌气囊</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家鸽的呼吸与两翼的升降有关,当两翼举起时,家鸽完成了吸气,气体的流经途径是空气→肺→气囊;当两翼下垂时,家鸽完成呼气,气体流经途径与吸气正相反.这样,每呼吸一次,空气两次经过肺,在肺里完成两次气体交换,家鸽的这种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故选项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鸟的主要特征(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下列动物行为中属先天性行为的是( )<br />A.海狮表演顶球<br />B.黑猩猩叠木箱摘香蕉<br />C.鸡听到主人叫唤后赶来吃食<br />D.小猪吃奶</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小猪吃奶等.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海狮表演顶球、黑猩猩叠木箱摘香蕉、鸡听到主人叫唤后赶来吃食等.<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最大的本质区别是( )<br />A.体温恒定<br />B.用肺呼吸<br />C.胎生哺乳<br />D.体内有脊柱</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脊椎动物中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体温不恒定,卵生;鱼类用鳃呼吸,不是用肺呼吸;鸟类卵生,只有哺乳动物胎生哺乳.<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的相关知识,掌握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生物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r />A.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营养供给<br />B.生物圈具备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如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br />C.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br />D.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各种类型的栖息地</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等基本的生存条件,同时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部.A、B、D三项不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利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直臂提桶,上臂肌肉所处的状态是( )<br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r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br />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br />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双手竖直向上举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人直臂提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掌握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动物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A.关节囊里面和外面的韧带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br />B.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叫关节<br />C.人体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支配<br />D.人在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的同时肱三头肌舒张</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不符合题意.<br />B、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包括能活动的,不活动的和半活动的,能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不符合题意.<br />C、运动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系统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收缩牵拉骨,围绕着关节做运动.不符合题意.<br />D、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但是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如伸肘和屈肘动作就需要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共同完成,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不符合题意.<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系统的组成和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运动系统包括1、骨:骨膜、骨质、骨髓2、骨连接(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3、骨骼肌;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A.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br />B.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br />C.线形动物是一类有口无肛的动物,通常寄生在人或其他动物体内<br />D.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鱼的身体大多呈流线型,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br />B、蜥蜴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干燥的陆生生活;<br />C、线形动物的身体细长、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通常寄生在人或其他动物体内;<br />D、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①取出显微镜时发现镜头脏了,可用干净的抹布擦一擦;②对光完成后,从目镜中能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这时的目镜、物镜、通光孔等应该在一条直线上;③为了保证观察的效果,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应尽量大而厚;④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直到物镜接近玻片;⑤视野中光线太暗时,可以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⑥视野中观察的细胞偏左下角,要移动到中心时,应向右上角移动玻片;⑦小华同学已看到清晰的细胞物像了,小英同学坐在她旁边,也想看清楚细胞,就将显微镜移动到自己的身前.其中正确的是( )<br />A.①②③④⑤⑥⑦<br />B.②④⑤⑥⑦<br />C.②④⑤⑥<br />D.②④⑤</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①取出显微镜时发现镜头脏了,要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抹布擦;故①说法错误<br />②对光完成后,从目镜中能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这时的目镜、物镜、通光孔等应该在一条直线上;②的说法正确<br />③为了保证观察的效果,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应尽量薄而适中不是“大而厚”;③说法错误<br />④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直到物镜接近玻片;④的说法正确<br />⑤视野中光线太暗时,可以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⑤的说法正确<br />⑥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标本时,观察到的物像是一个放大的倒像,显微镜下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偏左下角,要移动到中心时,应向左下角移动玻片;⑥说法错误<br />⑦小华同学已看到清晰的细胞图象了,小英同学坐在她旁边,也想看清楚细胞,就将显微镜移动到自己的身前.光线发生了变化,应重新对光.⑦说法错误,故以上说法正确的有②④⑤.<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根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77d88226/SYS201702111722328258122406_ST/SYS201702111722328258122406_ST.001.png" width="208" height="3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调节视野亮度的结构是遮光器和    .<br />(2)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异物,如果移动装片,异物不移动,如果换一个目镜,发现异物还在,说明异物在   上.<br />(3)寻找物像时,先转动[   ]    , 使镜筒缓缓地下降,此时眼睛应注视物镜.<br />(4)当物镜接近玻片标本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此时眼睛应注视    . 如果观察的物像不够清晰时,应转动   进行调节.<br />(5)假如看到的物像偏向右上方,要想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玻片标本应向   方向移动。</p></div></div>
<div><p>【答案】<br />(1)反光镜<br />(2)物镜<br />(3)⑨;粗准焦螺旋<br />(4)目;细准焦螺旋<br />(5)右上方<br />【解析】解:(1)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14反光镜和7遮光器,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面,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当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则选用平面镜和较小的光圈;若视野中光线过弱时,则选用凹面镜和较大光圈;(2)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在实验中移动玻片和换目镜污点都不动,这就排除了污点在目镜与玻片标本上的可能,只能是在物镜上了;(3)在寻找物像时,先移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为了防止物镜碰到玻片,损坏物镜,眼睛应注视着物镜;(4)物镜接近玻片标本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此时眼睛应注视着目镜,直到到达合适的位置.如果观察的物像不够清晰时,可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5)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所以如果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朝着物像相同的方向移动.因此,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时,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练习使用显微镜,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关节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77d88226/SYS201702111722328933671073_ST/SYS201702111722328933671073_ST.001.png" width="205" height="17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填写图中各部分的名称:③   ;④   ;⑥    .<br />(2)剖开关节后,[   ]   表面非常光滑.<br />(3)使关节牢固的结构有    .<br />(4)关节由[   ]    , [   ]   和[   ]   组成.</p></div></div>
<div><p>【答案】<br />(1)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面<br />(2)③;关节软骨<br />(3)关节囊和韧带<br />(4)④;关节囊;⑤;关节腔;⑥;关节面<br />【解析】解:(1)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①关节头;②关节窝;③关节软骨;④关节囊;⑤关节腔.⑥关节面;(2)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③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腔内还有滑液,关节囊里面和外面都有坚韧的韧带,所以,关节既牢固又灵活;(3)关节能牢固是因为[④]关节囊把相邻两骨联系起来,其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 韧带起加固作用;(4)关节有⑥关节面、④关节囊、⑤关节腔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br />【考点精析】掌握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人体屈肘时肌肉的协作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77d88226/SYS201702111722329534749558_ST/SYS201702111722329534749558_ST.001.png" width="140" height="11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a是肱二头肌,当人屈肘时,以它为主的肌群处于   状态.<br />(2)当人伸肘时,a处于   状态.<br />(3)当双臂自然下垂时,a和b都属于   状态.<br />(4)当双臂垂直提起重物时,a和b都属于   状态.</p></div></div>
<div><p>【答案】<br />(1)收缩<br />(2)舒张<br />(3)舒张<br />(4)收缩<br />【解析】解:由图可知:肱二头肌,肱三头肌.<br />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1)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2)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3)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4)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的相关知识,掌握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家的车库里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的水泥路上却不见鼠妇的踪影.小明决定进行探究,请帮助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br />提出问题: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br />做出假设: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br />(1)实验步骤:<br />①准备材料用具:20只鼠妇,铁盘,纸板,干土,湿土(潮湿程度相当).<br />②设计实验装置:在铁盘中以横线为界,一侧放干土,另一侧放    . 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br />③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各放入   相同的鼠妇,这样设计是为了形成    . <br />④观察与记录:仔细观察,每分钟统计一次干土与湿土鼠妇的数量,共统计10次.<br />(2)实验结论:    .<br />(3)实验中用了20只鼠妇而不用1只是为了    .<br />(4)实验完毕后,用过的鼠妇应怎样处理?    .</p></div></div>
<div><p>【答案】<br />(1)湿土;数量;对照<br />(2)土壤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br />(3)减少实验误差<br />(4)放回捕捉环境<br />【解析】解:(1)实验步骤:②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给鼠妇提供了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就是形成以光照为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③他把纸盒一端用黑纸包好形成黑暗环境,另一端不做处理的目的是设置惟一的变量是光的对照组,因为小明作出的假设是鼠妇怕光,所以要设置以光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所以数量必须相同;(2)实验结果:鼠妇都趋向黑暗的环境,所以湿土一侧的鼠妇较多;(3)实验中用了20只鼠妇而不用1只是为了 减少实验误差;(4)实验完毕后,用过的鼠妇放回捕捉环境.<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