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中,不具备有细胞结构的是( )<br />A.珊瑚虫<br />B.流感病毒<br />C.草履虫<br />D.蚯蚓</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也就是说动物、植物、细菌、真菌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唯独病毒的结构简单,其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上述选项中,珊瑚虫、草履虫蚯蚓是动物;流感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病毒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需要了解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的特征有( )<br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br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br />A.①②③<br />B.①③④<br />C.①②③④⑤⑥<br />D.②③⑥</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生物的特征包括: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可见C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的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学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课上,某同学将大写的英文字母“G”写在透明的纸片上,制成玻片标本(字母正放).观察时,视野中的物像是怎样的?( )<br />A.<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afb1e541/SYS201707191929144737156191_ST/SYS201707191929144737156191_ST.001.png" width="31" height="3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B.<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afb1e541/SYS201707191929144737156191_ST/SYS201707191929144737156191_ST.002.png" width="28" height="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C.<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afb1e541/SYS201707191929144737156191_ST/SYS201707191929144737156191_ST.003.png" width="31" height="3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D.<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afb1e541/SYS201707191929144737156191_ST/SYS201707191929144737156191_ST.004.png" width="31" height="3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原物体的倒像.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G”字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afb1e541/SYS201707191929144737156191_DA/SYS201707191929144737156191_DA.001.png" width="31" height="3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因此某同学将大写的英文字母“G”写在透明的纸片上,制成玻片标本(字母正放).观察时,视野中的物像是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afb1e541/SYS201707191929144737156191_DA/SYS201707191929144737156191_DA.002.png" width="30" height="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已知①和②是目镜,放大倍数分别是5x和15x;③和④是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40x和10x.在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时,下列哪种组合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且视野最明亮(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afb1e541/SYS201707191929148588814722_ST/SYS201707191929148588814722_ST.001.png" width="163" height="9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①③<br />B.②④<br />C.①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使用显微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比较暗,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比较亮,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同一部位时,要使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且视野最亮,应该是放大倍数最小的显微镜.一般情况下: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正好相反.图中①和②是目镜,因此①是低倍镜,②是高倍镜;③和④是物镜,③是高倍镜、④是低倍镜.故放大倍数最小的组合是①④.<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利用练习使用显微镜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学习使用显微镜”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在显微镜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br />B.只能调节粗准焦螺旋使观察的物体更清晰<br />C.科学探究中可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修改<br />D.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设计实验和表达交流</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从显微镜的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A正确;<br />B、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B错误;<br />C、实验数据是实际测量出来的,不能修改,C错误;<br />D、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D错误.<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练习使用显微镜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人在诗句“阳春布荫泽,万物生光辉.长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中描写的景物,主要是由什么环境因素引起的?( )<br />A.周围环境<br />B.湿度<br />C.温度<br />D.光</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长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阳春温度升高,生物勃发生长旺盛;秋季(节)温度下降,叶片变黄衰老纷纷落叶,是植物为降低蒸腾作用以免植物体的温度过低.<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而改变,蜂兰的唇形花瓣酷似黄蜂,瓢虫的鞘翅具有鲜艳的色斑.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于( )<br />A.保护色、拟态、警戒色<br />B.拟态、保护色、警戒色<br />C.警戒色、拟态、保护色<br />D.警戒色、保护色、拟态</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而改变,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br />蜂兰的唇形花瓣酷似黄蜂,(蜜蜂兰开的花,形状酷似雌性蜜蜂,有头、有翅、有腹不说,身上还有许多短毛,简直可以乱真.更不可思议的是,它居然还能发出一种雌蜂准备交配的气味,以迷惑雄蜂.)目的是引诱雄性黄蜂,前来帮助蜂兰花传粉,属于拟态.<br />瓢虫鞘翅具有鲜艳的色斑,目的是威慑、警告其它动物,不要靠近我,属于警戒色;<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苏州湿地资源丰富,具有面积庞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r />A.能有效蓄洪抗旱、净化水质<br />B.是在多水和过湿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br />C.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不丰富的生态系统<br />D.沼泽是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r />B、湿地是在多水和过湿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r />C、由于湿地多水、过湿,故不透气,不适合各种植物的生长,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也多是各种水鸟或鹤类,生物的种类相对不够丰富. 因此湿地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最不丰富的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br />D、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br />A.大气圈的底部<br />B.岩石圈的上部<br />C.水圈的大部<br />D.大气圈的顶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顶部氧气极少,温度变化极大,紫外线强烈,缺水、低气压等不适合生物生存.<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继续学习,不断探索,理智地运用科技成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br />A.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必须控制人口的膨胀<br />B.西部大开发中,实施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可改善生态环境<br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r />D.我国地大物博,物种繁多,生物资源丰富,可以任意开采</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我国地大物博,物种繁多,生物资源丰富,但人口数量居多,人均占有量很低,因此要加强保护,做到合理利用.<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需要了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将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新园、馆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初冬大雁南飞主要是受温度这一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大雁秋天时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主要是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南方食物丰富,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br />所以答案是: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仙人掌的叶变成刺主要是对高温环境的适应.(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而不是对高温环境的适应.<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显微镜视野的亮度可以通过调节通光孔的大小来完成.(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较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若光线太暗,应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而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所以在显微镜的使用中,可以通过调节遮光器来改变视野的明亮度.<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掌握练习使用显微镜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探究中,水、温度、时间等都可以成为实验变量.(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在“假设”中,对研究对象有影响的因素就是变量;因此水、温度、时间可能是实验的变量,题干说法正确.<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植物的生活环境中,只要有阳光就能正常生长.(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掌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沙漠生态系统严重缺水,动植物种类极少,只生存着一些极耐旱的生物.(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荒漠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那里烈日炎炎,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低于250毫米,气候干燥,自然条件极为严酷,动植物种类十分稀少.故题干说法正确.<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探究活动中,设计对照实验时,能有多个变量.(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因此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对照实验最好设计一个变量.<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这些生态系统是独立的,毫不相干的.(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态系统.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互关联,如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于所有的生态系统,大气不停地有规律的环流,水和水蒸气也在全球各个生态系统内运动.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如黄河作为河流生态系统,源自西部源头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河水奔流东区,滋润着沿途的农田生态系统,养育着亿万人口和其他生物.它们沿途还形成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最终携带者陆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质,融入海洋生态系统.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中的各生态系统都是各自独立的说法是错误的.<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使用显微镜时,室内较暗则选用凹面镜进行对光.(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如果在光线条件较差实验室里使用显微镜,应该使视野变亮,故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故此题说法正确.<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他的变量都应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的状态下,这是实验中的   原则.</p></div></div>
<div><p>【答案】单一变量<br />【解析】解:在一个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他的变量都应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的状态下,这是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原则.<br />所以答案是:单一变量<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中,影响豆苗生存的生物因素是    , 豆苗与杂草的关系是    . 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影响水稻生存的生物因素是    , 水稻与害虫、害虫与青蛙的关系均是    .</p></div></div>
<div><p>【答案】草;竞争;青蛙;捕食<br />【解析】解:草盛豆苗稀,影响豆苗生存的生物因素是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描写的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害虫捕食农作物,青蛙捕食害虫,这是一条食物链.听到青蛙在稻田里欢快的“歌唱”,人才会“稻花香里说丰年”.其中,水稻、青蛙和人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合作、共栖、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田间杂草长势旺盛,影响了豆苗的生长,它们二者之间是竞争关系;害虫以水稻为食,青蛙以捕捉害虫为食,所以,它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br />所以答案是:草,竞争,青蛙,捕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戈壁滩与热带雨林地区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差别,造成这一差异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    .</p></div></div>
<div><p>【答案】水<br />【解析】解:热带雨林地区,降水丰富,生物种类繁多,而戈壁滩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戈壁滩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因此,热带雨林中生物种类繁多,戈壁滩中生物种类稀少,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水.<br />所以答案是:水</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使用显微镜对光的过程中,转动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从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光屏是    .</p></div></div>
<div><p>【答案】反光镜;视野<br />【解析】解: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先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在视野中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就算对好光了.使用显微镜对光的过程中,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从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br />所以答案是:反光镜;视野.<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1是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afb1e541/SYS201707191929159061833349_ST/SYS201707191929159061833349_ST.001.png" width="337" height="1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A是    , E是   ;<br />(2)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镜后物像模糊,此时应该调节   ;<br />(3)这台显微镜备有两种目镜5×和10×,两种物镜10×和40×,使用这台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最小的放大倍数是   倍.<br />(4)观察过程中,将“10×”的物镜转换为“40×”的物镜,观察到的细胞体积会    .<br />(5)在观察过程中,若要使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从上方移至中央,玻 片标本应向   方移动.<br />(6)在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装片时,物像由如图2中甲转换到乙 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br />A.转动转换器<br />B.转动粗准焦螺旋<br />C.转动细准焦螺旋<br />D.调节反光镜.</p></div></div>
<div><p>【答案】<br />(1)目镜;反光镜<br />(2)细准焦螺旋<br />(3)50<br />(4)变大<br />(5)上方<br />(6)B<br />【解析】解:(1.)由图可知:A、目镜,B、粗准焦螺旋,C、细准焦螺旋,D、物镜,E、反光镜.<br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窄,透光量变少,视野就会变暗,反之,越亮.把低倍物镜转化成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细胞越少,越大,越暗,此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为清晰.<br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显微镜备有两种目镜5×和10×,两种物镜10×和40×,要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则目镜和物镜都取最小的,即:目镜5×和物镜10×的,放大倍数为50倍.<br />(4.)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的倍数为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的积,即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减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的数目增多.依题意,若目镜不变,先用10×物镜,后转换为40×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4倍.因此观察到的细胞体积会变大,视野变暗,视野缩小,数目变少.<br />(5.)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题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br />(6.)从甲图转为乙图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br />一: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甲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br />二: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br />三: 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四、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山褐马鸡自然保护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东南部,位于黄龙、宜川两县交界的黄龙山林区,东西宽36.6公里,垂直分布范围在海拔845﹣1783米之间,总面积81753公里.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褐马鸡及其栖息地、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br />褐马鸡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被誉为“世界珍禽”、“东方宝石”,已被列入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该保护区气候温和湿润,降雨量充沛,森林茂密,是黄土高原和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区.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重要而显著的生态功能,是黄河中游地区的“生态绿洲”,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区内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4种;有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9种,陕西重点野生保护植物3种.如此丰富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在我国黄土高原上实属罕见.<br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br />(1)该保护区内的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    . 动物作为消费者,也起着着重要作用,如蜜蜂能帮助植物   、传播种子,使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br />(2)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 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被植物利用.可见,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的   循环起着重要作用.<br />(3)在该保护区内,如果没有    , 消费者就失去了食物和能量的来源,如果没有    ,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的废物就无法得到分解.</p></div></div>
<div><p>【答案】<br />(1)生产者;传粉<br />(2)分解者;物质<br />(3)生产者;分解者<br />【解析】解:(1)“该保护区内的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动物作为消费者,也起着着重要作用”,如蜜蜂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使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2)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被植物利用”.可见,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3)在该保护区内,如果没有生产者,“消费者就失去了食物和能量的来源”,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的废物就无法得到分解”.<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需要了解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