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r />A.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br />B.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和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br />C.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br />D.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生活在陆地上的节肢动物利用口器获取食物,虾也属于节肢动物,但不生活在陆地上,A错误;B、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不能主动捕食,靠入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B错误;C、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且在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寄生,不一定是寄主体内的养料,C错误;D、腔肠动物有一种较为特殊的结构称为刺细胞,帮助捕捉食物,D正确.故选: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腔肠动物,需要了解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四大家鱼”的( )<br />A.鲤鱼<br />B.鳙鱼<br />C.鲢鱼<br />D.草鱼</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四大家鱼指人工饲养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中国1000多年来在池塘养鱼中选定的混养高产的鱼种.鲢鱼又叫白鲢.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吃绿藻等浮游植物;鳙鱼的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又叫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吃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物;青鱼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吃螺蛳、蚬和蚌等软体动物;这4种鱼混合饲养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因此鲤鱼不属于“四大家鱼”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多种多样的鱼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四大家鱼是:草鱼、青鱼、鲢鱼、鳙鱼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种动物中,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br />A.蟾蜍<br />B.海龟<br />C.蝾螈<br />D.大鲵</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CD、“蟾蜍”、“蝾螈”、“大鲵”,幼体都用鳃呼吸,成体都主要用肺呼吸,因此都属于两栖动物;而B、“海龟”体表有甲,用肺呼吸,体内受精,陆上产卵,因此属于爬行动物;所以,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海龟”.故选:B.<br />【考点精析】利用两栖动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地大量捕捉青蛙,导致稻田里的害虫大量繁殖,使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其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中的( )<br />A.生产者<br />B.消费者<br />C.分解者<br />D.食物链</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在题干中的生态系统中,水稻为植物属于生产者,而害虫和青蛙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它们之间存有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一条食物链,即:水稻→害虫→青蛙,如果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破坏了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使害虫增加,水稻减产.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软体动物都有贝壳. (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被套膜;但有的贝壳退化,如乌贼、章鱼,就没有贝壳.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软体动物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 螺等)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渤海以其博大辽阔孕育了丰富的动物资源,其中浮游动物100多种,底栖动物140多种,游泳动物120余种.代表种类有水母、黄海葵、三疣梭子蟹、泥螺、毛蚶、沙蚕、文蛤、褶牡蛎、中国对虾、脊尾白虾、黄鲫鱼、鲈鱼、海豚等.<br />请回答:<br />(1)动物学家通常将以上动物分成为两大类,其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br />(2)水母、黄海葵属于腔肠动物,它们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   构成.<br />(3)文蛤身体柔软,以水中的微小生物为食,运动器官为    .<br />(4)中华对虾、三疣梭子蟹的共同特征是:    , 体表有外骨骼.<br />(5)鲈鱼为温水性近海中下层鱼类,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   的协调作用游泳.<br />(6)海豚是聪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动物,已被有关国家训练为“海豚兵”,能够识别侦查,摧毁敌方战舰,从行为获得途径上分析,这属于   行为.</p></div></div>
<div><p>【答案】<br />(1)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柱<br />(2)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br />(3)斧足<br />(4)触角和足都分节<br />(5)鳍<br />(6)学习<br />【解析】解:(1)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如哺乳动物、鸟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如蚯蚓、昆虫.(2)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3)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体表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如文蛤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4)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触角和足也分节.(5)鱼类大都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能分泌粘液具有保护作用还可以减少水的阻力;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向前游动.(6)海豚的表演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一种行为,因此属于学习行为.<br />【考点精析】掌握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和分类的依据与方法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分别是兔和狼的牙齿示意图,据图判断并填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628d2a94/SYS201707192029395651271467_ST/SYS201707192029395651271467_ST.001.png" width="260"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甲是   的牙齿;图乙是   的牙齿.<br />(2)甲图动物的   齿发达,这种牙齿主要用于磨碎食物.<br />(3)乙图动物有锋利的   齿,这种牙齿主要用于撕裂食物,与其以肉类为食的生活习性相适应.</p></div></div>
<div><p>【答案】<br />(1)兔;狼<br />(2)臼<br />(3)犬<br />【解析】解:(1)甲图只有③臼齿和①门齿,没有②犬齿,应为家兔的牙齿;图乙中有⑤门齿、③臼齿和犬齿,应为狼的牙齿.(2)甲图动物的臼齿发达,这种牙齿主要用于磨碎食物.(3)图乙中有犬齿,犬齿尖锐锋利是肉食性动物的特点,适于撕裂食物.<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肌肉协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628d2a94/SYS201707192029396765321544_ST/SYS201707192029396765321544_ST.001.png" width="313" height="12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①]和[②]的名称分别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两者主要是由[③]肌腱和[④]<br />   两部分组成.<br />(2)当上肢处于屈肘时,   收缩,   舒张;当上肢处于伸肘时,   收缩,   舒张.</p></div></div>
<div><p>【答案】<br />(1)肌腹<br />(2)肱二头肌(或①);肱三头肌(或②);肱三头肌(或②);肱二头肌(或①)<br />【解析】解:(1)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两者主要是由③肌腱和④肌腹两部分组成.(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屈肘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②肱三头肌收缩,①肱二头肌舒张.<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几种常见的动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628d2a94/SYS201707192029397481547287_ST/SYS201707192029397481547287_ST.001.png" width="492" height="1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A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它属于   动物.<br />(2)B生活在水中,B的呼吸器官是    .<br />(3)图中有辅助呼吸器官的生物是   (填字母)<br />(4)上述类群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属于恒温动物有    .</p></div></div>
<div><p>【答案】<br />(1)环节<br />(2)鳃<br />(3)CD<br />(4)A;DE<br />【解析】解:(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它属于环节动物.(2)鲫鱼生活在水中,鲫鱼的呼吸器官是鳃.(3)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鸟类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4)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A蚯蚓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B、C、D、E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B、C的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属于变温动物,D、E的体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环节动物(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还要掌握鱼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小组在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628d2a94/SYS201707192029398642127181_ST/SYS201707192029398642127181_ST.001.png" width="195" height="1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该生物小组选择小鼠或仓鼠进行这个实验的原因是    .<br />(2)你认为实验前应使小鼠处于   状态.<br />(3)如果用不同小鼠分别做实验,它们“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一样吗?    . 如果不一样,说明学习行为受到   的影响.<br />(4)为了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真实可信,应该用   以上的小鼠做实验.</p></div></div>
<div><p>【答案】<br />(1)这类小动物经过训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一种新的行为<br />(2)饥饿<br />(3)可能会不同;遗传因素<br />(4)2只<br />【解析】解:(1)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弱,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选择小鼠或仓鼠进行这个实验是因为:这类小动物比较高等,学习能力较强,经过训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一种新的行为.(2)实验前应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保证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正常进行.(3)用不同小鼠分别做实验,一般来说是不相同的,因为不同的小鼠学习能力不同,同时实验过程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4)为了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真实可信,应该用多只小鼠做实验.<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