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七校联考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如室内光线过弱,应( )<br />A.放大光圈,用平面镜<br />B.放大光圈,用凹面镜<br />C.缩小光圈,用平面镜<br />D.缩小光圈,用凹面镜</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显微镜的反光镜有两个面,一个是平面镜只能反光,不能聚光,一个是凹面镜既能反光又能聚光,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光线较弱时使用较大的光圈和反光镜的凹面镜聚光,光线较强时使用较小的光圈和反光镜的平面镜反光.<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片会合拢,这说明生物能( )<br />A.生长繁殖<br />B.进行呼吸<br />C.排出体内废物<br />D.对刺激作出反应</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片会合拢,这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的特征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研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br />A.光<br />B.温度<br />C.土壤<br />D.湿度</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对照试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研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光,其它条件如温度、土壤、湿度都相同.<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利用科学探究的过程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切西瓜时会流出许多汁水,这些汁水来自      这一结构.( )<br />A.液泡<br />B.细胞核<br />C.细胞液<br />D.细胞膜</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C、液泡里含有细胞液,含有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等,如西瓜的汁液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有甜味,就是位于液泡中,符合题意.<br />B、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不符合题意.<br />D、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的一层薄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不符合题意.<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br />A.桃树结的桃子<br />B.玉米植株结的玉米粒<br />C.松树结的球果<br />D.向日葵结的葵花子</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果实是被子植物的花经传粉、受精后,由雌蕊的子房形成的具有果皮及种子的器官.桃子、玉米粒和葵花籽都是有子房发育来的果实.而松树属于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实.<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细胞中控制生物发育和遗传的信息主要储存在( )<br />A.细胞膜<br />B.细胞质<br />C.细胞核<br />D.线粒体</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A错误;<br />B、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B错误<br />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能够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细胞中控制生物发育和遗传的信息主要储存在细胞核,C正确;<br />D、线粒体是能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D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的相关知识,掌握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巴斯德实验设计曲颈瓶的目的是( )<br />A.与外界空气隔绝<br />B.与外界微生物隔绝<br />C.防止水分进入<br />D.降低温度</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如图是巴斯德设计的鹅颈瓶实验的装置图,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afb1e541/SYS201707191929113212853053_DA/SYS201707191929113212853053_DA.001.png" width="262" height="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br />由上可知,曲颈瓶的作用是让空气进入瓶内,而把微生物阻挡在肉汤之外.<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转动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注视的部位是( )<br />A.物镜<br />B.目镜<br />C.反光镜<br />D.粗准焦螺旋</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到不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br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核 ④叶绿体 ⑤大液泡.<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③④<br />D.④⑤</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所以说动植物细胞的都具有的结构是②细胞膜 ③细胞核.<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利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br />A.有机物合成,二氧化碳释放,能量释放<br />B.有机物分解,二氧化碳释放,能量释放<br />C.有机物合成,释放氧气,储存能量<br />D.有机物合成,释放氧气,能量释放</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一方面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去.所以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放出二氧化碳.<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从根本上说来自( )<br />A.有机物的分解<br />B.食物中的能量<br />C.土壤中的能量<br />D.太阳能</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人和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体内的有机物,而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因此人和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最终来源于太阳光能.<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能量的摄取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人体内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森林生态系统往往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br />A.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加<br />B.光合作用旺盛吸收水分多<br />C.呼吸作用较弱产生水分少<br />D.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降低</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蒸腾作用的意义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蒸腾作用的意义: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中,图一是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图二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三是细胞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中填数字或字母)<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afb1e541/SYS201707191929121593918784_ST/SYS201707191929121593918784_ST.001.png" width="467" height="18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一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场所是[③]   (从图三中选填),是图一中所示的过程   (选填“A”、“B”或“C”).<br />(2)图一中水分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的动力是来自过程[   ]    , 该过程中,水分散失的“门户”是图二中的[   ]    .<br />(3)农民常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农作物,他们可在夜间,通过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来提高产量,其原理是    , 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p></div></div>
<div><p>【答案】<br />(1)叶绿体;C<br />(2)B;蒸腾作用;5;气孔<br />(3)降低呼吸作用<br />【解析】解:(1)图一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场所是3叶绿体,是图一中所示的过程C光合作用.(2)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成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当中,这是蒸腾作用,图一中水分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的动力是来自过程B蒸腾作用,该过程中,水分散失的“门户”是图二中的5气孔.(3)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农民常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农作物,他们可在夜间,通过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来提高产量,其原理是降低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兴趣小组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各操作步骤下视野中的影响如图,请分析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afb1e541/SYS201707191929123178470270_ST/SYS201707191929123178470270_ST.001.png" width="234" height="18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步骤A是对光,转动[①]    , 使   (填“高”或“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用双手转动[   ]反光镜,得到白亮的视野.<br />(2)步骤B看到视野中有污点,移动玻片污点不动,转换物镜污点还在,则污点很可能在[④]    .<br />(3)步骤D,调节[⑥]    , 看到清晰的物像.<br />(4)步骤E将物镜调整为40×,这时视野中的细胞被放大了   倍.<br />(5)从结构上看,洋葱内表皮细胞与正常的叶肉细胞相比,缺少   ;与普通动物细胞相比,多了液泡和    .</p></div></div>
<div><p>【答案】<br />(1)转换器;低;③<br />(2)目镜<br />(3)细准焦螺旋<br />(4)200<br />(5)叶绿体;细胞壁<br />【解析】解:(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br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装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题干中,移动玻片时污点不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点仍存在,那么污点在目镜;<br />(3.)步骤D,调节⑥细准焦螺旋,看到清晰的物像;<br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选择了5倍的目镜和40倍的物镜,他看到的细胞被放大了40×5=200(倍);<br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体的绿色部位,洋葱内表皮细胞无叶绿体;与普通动物细胞相比,多了液泡和细胞壁.<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这一实验时,准备了实验所需的材料用具:生长状况一致的天竺葵、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清水、小烧杯、碘液、透明的钟罩(玻璃罩)等.并设计了如图甲、乙两组装置,请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afb1e541/SYS201707191929126226473242_ST/SYS201707191929126226473242_ST.001.png" width="314" height="1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    , 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br />(2)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br />(3)将甲、乙装置在阳光下光照一段时间,然后从甲、乙装置的天竺葵上,各取一片叶,放入   中隔水加热,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再滴碘液,观察叶子颜色的变化.<br />(4)实验结果:变蓝的是   装置内的叶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br />(5)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由叶的   进入叶肉细胞,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生的   通过叶片表皮的气孔释放到大气中.因此,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制造了有机物,还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p></div></div>
<div><p>【答案】<br />(1)使天竺葵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br />(2)二氧化碳<br />(3)酒精<br />(4)乙;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r />(5)叶;气孔;氧气<br />【解析】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使天竺葵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br />(2.)氢氧化钠溶液把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因此甲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中有二氧化碳.甲乙两装置不同的是二氧化碳,其它条件都相同,所以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二氧化碳.<br />(3.)将甲、乙装置在阳光下光照一段时间,然后从甲、乙装置的天竺葵上,各取一片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再滴碘液,观察叶片的变化”.<br />(4.)甲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制造淀粉,因此加碘不变蓝;乙装置内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加碘变蓝,所以实验结果:变蓝的是乙装置内的叶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是绿叶制造淀粉不可缺少的原料.<br />(5.)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大量的叶绿体,因此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由叶的气孔 进入叶肉细胞,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通过叶片表皮的气孔释放到大气中,可见,绿色植物被称为“空气净化器”,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br />【考点精析】利用科学探究的过程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