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0:04:49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1965年我国科学家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这验证了生命进化中( )的可能性.<br />A.氧气形成<br />B.水蒸气形成<br />C.物理进化<br />D.化学进化</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1965年9月17日,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发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这一成果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这项工作的完成,被认为是六十年代多肽和蛋白质合成领域最重要的成就,极大的提高了我们国家的科学声誉,对我国在蛋白质和多肽合成方面的研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产生了及其巨大的意义与影响. 这验证了生命进化中化学进化的可能性.<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利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br />A.遗传和变异<br />B.生存斗争<br />C.过度繁殖<br />D.自然选择</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手段;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故选项A正确.<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自然选择学说,掌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 )<br />A.一片森林<br />B.一群牛<br />C.一个池塘<br />D.一块草地</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CD、“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都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br />B、“一群牛”,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br />所以,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一群牛”.<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态系统概述,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正确表示出了食物链的是( )<br />A.草→兔→狐<br />B.阳光→草→兔<br />C.兔→狼→虎<br />D.草→兔→狐→细菌</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r />B、阳光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br />C、兔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br />D、细菌是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br />所以,正确表示出了食物链的是草→兔→狐.<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食物链,需要了解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 )<br />A.植物<br />B.植食动物<br />C.太阳能<br />D.化学能</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在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掌握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旦人为因素消失,下列首先出现退化的是( )<br />A.森林生态系统<br />B.湖泊生态系统<br />C.草原生态系统<br />D.农田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与人的作用不大.故不符合题意.<br />B、湖泊生态系统属于淡水生态系统,与人的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br />C、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干旱的地方,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与人的关系不大.故不符合题意.<br />D、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病虫害的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在此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代替.故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相关知识,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然条件下,决定生态系统类型的因素主要是的( )<br />A.光照和温度<br />B.温度和降雨量<br />C.空气质量和降雨量<br />D.空间大小与人类活动</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温度.如热带雨林必须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环境;常绿阔叶林必须生长在温度较高的亚热带等.水分的多少不同植物类型也就不同,如长白山地区和锡林郭勒同处相同的纬度,降水量不同,而植被类型也就不同.所以,自然条件下,决定生态系统类型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降水.<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最终消失于( )<br />A.生产者<br />B.初级消费者<br />C.次级消费者<br />D.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进入生态循环,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最终消失于分解者.<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最容易被破坏的是( )<br />A.温带草原<br />B.温带森林<br />C.北极冰原<br />D.热带雨林</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的结构简单,食物链简单,某种动物数量减少或绝迹,可能造成系统内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受阻,因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当草原生态系统遭遇火灾,受到破坏,短时间即可恢复到火灾前的状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即恢复力稳定性强,A错误;<br />B、温带森林中的生物种类比较多,因此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比较稳定.B错误;<br />C、北极冰原生态系统,气候严寒,植物种类稀少,主要是耐寒的苔原植物,动物种类更少,食物链非常简单,其自动调节能力非常小,最容易受到破坏,C正确;<br />D、热带雨林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营养结构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不容易遭到破坏,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D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相关知识,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于污染物的排放遭到破坏,停止排放污染物后,由于自身的净化作用,逐步恢复原状,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br />A.污染能力<br />B.抗干扰能力<br />C.自我调节能力<br />D.抵抗力</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但这个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制的,超过了这个限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受到破坏的生态平衡,很难恢复原样.<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的多样性是( )<br />A.遗传的多样性<br />B.物种的多样性<br />C.种类的多样性<br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遗传多样性决定了生物性状的多样性,而生物性状的多样性体现在生物个体上,反映生物表现型的多样性特征,也就是说生物的多样性是由遗传多样性所决定的.生物细胞内具有成千上万个基因,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遗传的多样性导致了生物物种多样性,它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多样性.<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基因的多样性:内在实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在形式,相互依赖,互相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因素有( )<br />①栖息地的破坏<br />②过度放牧<br />③污染<br />④引进外来物种<br />⑤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br />A.②③④⑤<br />B.①②③④<br />C.①③④⑤<br />D.①②④⑤</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随着人类的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类集中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大面积砍伐森林,开辟农田,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致环境变化太大,生物种类越少.因此,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最主要原因.过度放牧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环境污染会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生物不能在适应环境而死亡;因此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包括①栖息地的破坏,②过度放牧;③污染,④引进外来物种.不包括⑤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1、栖息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人类掠夺性砍伐、捕杀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酸奶的营养价值比牛奶高.牛奶发酵成酸奶,起主要作用的生物是( )<br />A.病毒<br />B.糖<br />C.乳酸菌<br />D.无机盐</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是一种高营养食品,尤其对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老年人以及乳糖不耐受者,更是适宜的营养品,它能维护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提高人体免疫力.<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乳酸发酵的相关知识,掌握原理:乳酸菌在无氧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将乳糖分解成乳酸;应用:制作酸奶,酸泡菜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是因为酒曲上生长有大量的微生物.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 )<br />A.酵母菌和霉菌<br />B.乳酸菌和酵母菌<br />C.乳酸菌和霉菌<br />D.醋酸菌和大肠杆菌</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可见A符合题意.<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真菌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真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的个体;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属于异养;⑴食品制作⑵保存食品,比如:“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⑶防治(由真菌分泌)抗生素的发现⑷保护环境,比如:甲烷细菌、沼气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袋装牛奶采用的是哪一种保存食品的方法( )<br />A.脱水法<br />B.巴斯德消毒法<br />C.渗透保存法<br />D.腌制法</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袋装牛奶是利用高温消毒杀菌来延长牛奶的保质期,因此袋装牛奶采用的是巴斯德消毒法.<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现代的食物保存方法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可以通过基因工程使生物体内的( )发生改变而获得生物新品种.<br />A.体细胞<br />B.组织<br />C.基因<br />D.器官</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基因工程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我们可以通过基因工程使生物体内的基因发生改变而获得生物新品种.<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基因工程的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2、遗传密码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是可以通用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克隆技术有多种用途,但是却不能( )<br />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br />B.繁殖家畜中的优秀个体<br />C.保存物种<br />D.改变动物的基因组成</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克隆技术已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1)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2)生产转基因动物;(3)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4)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克隆羊“多莉”不是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受精的产物,而是“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是复制品,与供核母羊基因组成完全相同.因此不能改变动物的基因组成.<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克隆技术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克隆是无性繁殖,但无性繁殖不一定是克隆.</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米勒等人根据原始地球环境设计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请回答相关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784fbc73/SYS201707191913525506507648_ST/SYS201707191913525506507648_ST.001.png" width="173" height="1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xa0;&#xa0;&#xa0;等气体,模拟了&#xa0;&#xa0;&#xa0;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A装置里气体中不含有&#xa0;&#xa0;&#xa0; .<br />(2)A内两极通电是模拟&#xa0;&#xa0;&#xa0; .<br />(3)B,C中的液体相当于&#xa0;&#xa0;&#xa0; .<br />(4)米勒提出的问题&#xa0;&#xa0;&#xa0;;他做出的假设是&#xa0;&#xa0;&#xa0;;他搜集到的证据是&#xa0;&#xa0;&#xa0;;他得出的结论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氢、氨、甲烷、水蒸气;原始大气;氧气<br />(2)原始地球条件下的闪电<br />(3)原始海洋<br />(4)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生成有机小分子吗;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生成有机小分子;在冷却的液体中检测到氨基酸等有机物;由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完全有可能的<br />【解析】解:(1)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2)A内两电极通电是模拟实验中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3)图中B装置里是用来产生水蒸气的沸水.B和C内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4)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生成有机小分子吗?米勒作出的假设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他搜集到的证据是在冷却的液体中检测到氨基酸等有机物.得出的结论是由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完全有可能的.<br />所以答案是:(1)氢、氨、甲烷、水蒸气;原始大气;氧气;(2)原始地球条件下的闪电;(3)原始海洋;(4)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生成有机小分子吗;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生成有机小分子;在冷却的液体中检测到氨基酸等有机物;由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完全有可能的.<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784fbc73/SYS201707191913526311733390_ST/SYS201707191913526311733390_ST.001.png" width="164" height="2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若构成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xa0;&#xa0;&#xa0;和&#xa0;&#xa0;&#xa0; .<br />(2)该食物网中共有&#xa0;&#xa0;&#xa0;条食物链,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xa0;&#xa0;&#xa0; .<br />(3)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xa0;&#xa0;&#xa0; , 图中食草的鸟的数量大量减少,则吃虫的鸟的数量会&#xa0;&#xa0;&#xa0; .<br />(4)该食物网受到DDT农药的污染,则&#xa0;&#xa0;&#xa0;体内积累的DDT浓度最高.<br />(5)以食物链“绿色植物→兔→蛇→猫头鹰”分析,猫头鹰增加体重1kg,至少需要绿色植物&#xa0;&#xa0;&#xa0;kg.<br />(6)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进行&#xa0;&#xa0;&#xa0;和&#xa0;&#xa0;&#xa0; .<br />(7)因为生物种类比较少,所以该生态系统的&#xa0;&#xa0;&#xa0;能力比较弱.</p></div></div>
<div><p>【答案】<br />(1)分解者;非生物成分<br />(2)4;绿色植物→鼠→猫头鹰<br />(3)绿色植物;先减少再增多逐渐趋于平衡<br />(4)猫头鹰<br />(5)125<br />(6)能量流动;物质循环<br />(7)自动调节能力<br />【解析】解:(1)一个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所以该生态系统还缺少的成分是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2)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构成了食物链,所以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每一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开始,直到没有其他消费者吃他为止.图中食物链有:绿色植物→兔→蛇→猫头鹰,绿色植物→鼠→猫头鹰,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绿色植物→食草的昆虫→食虫鸟→猫头鹰,共4条. 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鼠→猫头鹰(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该生态系统中若吃虫鸟的数量增加,则虫的数量会由于天敌的增加而大量减少,进而导致吃虫鸟食物的减少而减少;但是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又会形成新的平衡,因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4)在生态系统中重金属铅等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于分解,随着营级别的升高会逐渐积累,称为生物富集.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盐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猫头鹰.(5)食物链中最大吸收值为20%,所以猫头鹰增加体重1kg,至少需要绿色植物,即1÷0.2÷0.2÷0.2=125kg.(6)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7)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因为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比较少,所以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较弱.<br />所以答案是:(1)分解者;非生物成分;(2)4;绿色植物→鼠→猫头鹰;(3)绿色植物;先减少再增多逐渐趋于平衡(4)猫头鹰;(5)125;(6)能量流动;物质循环;(7)自动调节能力<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以及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理解,了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戊”表示生物成分“A﹣D”表示生理或化学反应过程,“→”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作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784fbc73/SYS201707191913527174636209_ST/SYS201707191913527174636209_ST.001.png" width="166" height="1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xa0;&#xa0;&#xa0; , 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xa0;&#xa0;&#xa0;(填字母)转化为有机物,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br />(2)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xa0;&#xa0;&#xa0; , 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xa0;&#xa0;&#xa0; . (填字母)<br />(3)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伴随着生态系统的&#xa0;&#xa0;&#xa0; , 其流动特点是&#xa0;&#xa0;&#xa0; .<br />(4)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据图分析,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xa0;&#xa0;&#xa0; , &#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甲(生产者或绿色植物);C<br />(2)二氧化碳(CO2);A,B,D<br />(3)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渐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20%<br />(4)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br />【解析】解:(1)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为自己和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因此,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甲(生产者或绿色植物),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C(填字母)转化为有机物,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2)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A呼吸作用、B分解作用、D化石燃料的燃烧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ABD.(填字母)(3)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伴随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因此能量流动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渐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20%.(4)“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据图分析,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br />所以答案是:(1)甲(生产者或绿色植物);C(2)二氧化碳(CO2);A,B,D(缺一不可)(3)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渐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20%(4)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其它答案合理即可得分)<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为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784fbc73/SYS201707191913527968861952_ST/SYS201707191913527968861952_ST.001.png" width="314" height="13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农作物是生态系统中的&#xa0;&#xa0;&#xa0;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xa0;&#xa0;&#xa0;者,动物与植物通过&#xa0;&#xa0;&#xa0;关系形成食物链.<br />(2)图中所示的分解者主要为腐生的&#xa0;&#xa0;&#xa0; , 而生物生存所需的非生物环境有&#xa0;&#xa0;&#xa0; .<br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xa0;&#xa0;&#xa0;开始的,在该生态系统中农民需要不时去除田间杂草,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xa0;&#xa0;&#xa0; .<br />(4)为了减少害虫对于农业产量的影响,使农作物高产,人们常通过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消灭农田中的害虫.残留的农药通常会通过&#xa0;&#xa0;&#xa0;在人体中富集.</p></div></div>
<div><p>【答案】<br />(1)生产;消费;捕食<br />(2)细菌和真菌;光、温度、水分等<br />(3)固定太阳能;农作物<br />(4)食物链<br />【解析】解:(1)农作物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农作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吃农作物,因此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动物与植物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2)图中所示的分解者主要为腐生的真菌和真菌,而生物生存所需的非生物环境有 光、温度、水分等.(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在该生态系统中农民需要不时去除田间杂草,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农作物.(4)“为了减少害虫对于农业产量的影响,使农作物高产,人们常通过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消灭农田中的害虫”.残留的农药通常会通过食物链在人体中富集.<br />所以答案是:(1)生产;消费;捕食(2)细菌和真菌;光、温度、水分等(3)固定太阳能;农作物(4)食物链<br />【考点精析】利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农药的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加,但害虫的抗药性也不断增强.例如:棉铃虫在我国大面积爆发,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科学家开展了科技攻关研究,得到了具有抗虫基因的棉花新品种﹣“转基因抗虫棉”,它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高达80%以上.请回答:<br />(1)有些棉铃虫的抗药性强些,有些抗药性弱些,这表明生物个体间存在着&#xa0;&#xa0;&#xa0; , 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xa0;&#xa0;&#xa0; . 农药的使用对害虫的群体进行了&#xa0;&#xa0;&#xa0; , 而这种作用是&#xa0;&#xa0;&#xa0; .<br />(2)抗药性的棉铃虫是&#xa0;&#xa0;&#xa0;的结果,“转基因抗虫棉”则是&#xa0;&#xa0;&#xa0;的产物,“转基因抗虫棉”称为&#xa0;&#xa0;&#xa0;生物.<br />(3)与“转基因抗虫棉”不同,“多莉”绵羊是通过&#xa0;&#xa0;&#xa0;技术产生的,属于&#xa0;&#xa0;&#xa0;生殖.</p></div></div>
<div><p>【答案】<br />(1)差异;不定向;选择;定向<br />(2)自然选择;基因工程;转基因<br />(3)克隆;无性<br />【解析】解:(1)有些棉铃虫的抗药性强些,有些抗药性弱些,这表明生物个体间存在着差异,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农药的使用对害虫的群体进行了选择,而这种作用是定向的,即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2)抗药性的棉铃虫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转基因抗虫棉”则是基因工程的产物,“转基因抗虫棉”称为转基因生物.(3)与“转基因抗虫棉”不同,“多莉”绵羊是通过克隆技术产生的,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因此属于无性生殖.<br />所以答案是:(1)差异;不定向;选择;定向(2)自然选择;基因工程;转基因(3)克隆;无性<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自然选择学说和基因工程的原理,需要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2、遗传密码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是可以通用的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八级(下)期中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