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锦华实验学校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按如表在三个大棚内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80.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大棚</p></td><td style="width:38.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甲</p></td><td style="width:33.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乙</p></td><td style="width:35.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丙</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二氧化碳浓度</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0.03%</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0.1%</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0.1%</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温度</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0℃</p></td></tr></table><p><br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br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br />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br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有某个条件引起的,采取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个条件即实验变量.由表可知,该实验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甲和乙构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另一组是乙和丙构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甲和丙有两个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不能构成对照实验.可见,选项C的实验分析是错误的.<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红同学观察到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则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br />A.发现并提出问题<br />B.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记录<br />C.做出假设<br />D.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小红同学观察到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则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发现并提出问题.<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巴斯德通过右图的曲颈瓶证明了微生物来自于空气这一假设,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b6a85e60/SYS201707191928430661416666_ST/SYS201707191928430661416666_ST.001.png" width="106" height="10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观察法<br />B.实验法<br />C.测量法<br />D.调查法</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故此选项不正确;<br />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巴斯德利用曲颈瓶瓶实验证明了微生物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微生物产生的.它在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微生物)即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乙瓶)与直颈瓶(甲)对照实验.故此选项正确;<br />C、测量法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故此选项不正确.<br />D、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故此选项不正确.<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试验法、测量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br />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br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br />C.一片水稻地<br />D.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此选项不正确;<br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此选项不正确;<br />C、一片水稻地,既包括了水稻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故此选项正确;<br />D、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只包括了环境部分的阳光、土壤和空气,也没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此选项不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掌握生态系统概述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br />A.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加热<br />B.用嘴吹灭酒精灯<br />C.用两只手转动准焦螺旋<br />D.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桌</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r />B、熄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会引发危险,要用灯冒盖.故B错误,符合题意.<br />C、转动准焦螺旋时,使镜筒缓缓下降,要用两只手转动准焦螺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br />D、实验结束后,整理显微镜,整理实验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试验法、测量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暗处理后的叶片甲主叶脉切断(如图),该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b6a85e60/SYS201707191928434517175199_ST/SYS201707191928434517175199_ST.001.png" width="87" height="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水<br />B.叶绿体<br />C.光<br />D.二氧化碳</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由图可知:叶片的主脉切断后水分无法从根部运输到伤口之上的部分,在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后,取下该叶片脱色,加碘液处理,发现叶片的上半部没有变蓝,下半部变蓝;说明上半部没有淀粉生成,下半部有淀粉生成.从而说明了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的作用下由二氧化碳和水作用的结果.而二氧化碳在这两部分都是存在的.叶片主脉切断后水分无法从根部运输到伤口之上的部分,造成伤口上方的部分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水.<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王刚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发现细胞偏左上方,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方向是( )<br />A.左上方<br />B.左下方<br />C.右上方<br />D.右下方</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细胞偏左上方,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细胞应该向右下方移动;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装片移动方向是左上方.<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练习使用显微镜,需要了解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使用显微镜有五个步骤,图中表示对光步骤的是( )<br />A.<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b6a85e60/SYS201707191928435930949608_ST/SYS201707191928435930949608_ST.001.png" width="118" height="6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B.<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b6a85e60/SYS201707191928435930949608_ST/SYS201707191928435930949608_ST.002.png" width="85" height="6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C.<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b6a85e60/SYS201707191928435930949608_ST/SYS201707191928435930949608_ST.003.png" width="118" height="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D.<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b6a85e60/SYS201707191928435930949608_ST/SYS201707191928435930949608_ST.004.png" width="78" height="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表示观察时,下降镜筒和提升镜筒的过程,不符合题意;<br />B、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此图表示对光的时转动反光镜,符合题意;<br />C、表示观察时,安放玻片玻片的过程,不符合题意;<br />D、表示收放显微镜的过程,不符合题意.<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具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并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br />A.淡水生态系统<br />B.海洋生态系统<br />C.湿地生态系统<br />D.森林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淡水生态系统是指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前者指淡水湖泊、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具有易被破坏、难以恢复的特征.故不符合题意.<br />B、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故不符合题意.<br />C、湿地生态系统是由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故符合题意.<br />D、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故不符合题意.<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萨克斯做过这样的实验:绿叶放在暗处数小时后,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另一部分暴露在光下.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结果如图.对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b6a85e60/SYS201707191928440068855399_ST/SYS201707191928440068855399_ST.001.png" width="167" height="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可以证明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br />B.可以证明光照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br />C.实验中变量不是单一的,所以没有形成对照<br />D.将绿叶放在暗处数小时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有机物</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见光的部分变蓝说明有淀粉存在,遮光的部分没有变蓝,说明未制造淀粉,可以证明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A正确;<br />B、见光的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见光的绿叶不能制造淀粉,可以证明光照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之.,B正确;<br />C、萨克斯将叶片的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这样形成一组对照组,既叶片的一部分见光,另一部分不见光,光是唯一的变量,C错误;<br />D、将绿叶放在暗处数小时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有机物,D正确.<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措施,可以使农作物高产的是( )<br />A.合理密植<br />B.增加光照强度<br />C.增施“气肥”(二氧化碳)<br />D.以上都对</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br />A、合理密植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光照,是提高单位面积内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故该项正确;<br />B、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当温度高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光合速率明显地表现出随温度上升而下降;故该项正确;<br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会增强光合作用效率;故该项正确.<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br />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br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br />C.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br />D.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由公式可知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填空<br />(1)铁器表面的锈斑会不断增多,橘子表面的霉斑也会不断增加.你认为铁锈   (属于、不属于)生物,判断的依据是   (只需一理由);橘子上的霉菌   属于、不属于)生物.<br />(2)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绝大多数生物是由   构成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不属于;铁锈不能呼吸;属于<br />(2)细胞<br />【解析】解:(1)判断是不是生物的依据是看其是否具有生物的特征,如铁锈不能呼吸,不具有生物的六大特征,不属于生物.橘子上的霉,是青霉,属于真菌,从橘子登食物上获得营养物质,并进行繁殖,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2)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病毒这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物的特征,需要了解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按要求填空<br />(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填“目镜”或“物镜”),以免压碎玻片标本.<br />(2)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   像;如果透明玻片上写“b”,那么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    . (填“多”或“少”)<br />(3)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和    .</p></div></div>
<div><p>【答案】<br />(1)物镜<br />(2)倒;q;少<br />(3)目镜;物镜<br />【解析】解:(1)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中,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压碎玻片标本.(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武警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若显微镜目镜是10×,物镜是10×,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ו10×=100×;从目镜中看到物像是放大的倒想;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反之,越多,越小.(3)显微镜的结构中,其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和物镜上安装有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后能形成倒立的放大的物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填空题<br />(1)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组成成分是    , 它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    , 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br />(2)图中虫和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    , 供   再利用.<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19/b6a85e60/SYS201707191928444627692415_ST/SYS201707191928444627692415_ST.001.png" width="116" height="9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div></div>
<div><p>【答案】<br />(1)绿色植物/生产者;有机物<br />(2)消费者;无机物;绿色植物<br />【解析】解:(1)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有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即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所有的非生物成分,即包括空气、阳光、水分、土壤、温度等.分解者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 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需要了解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    . <br />说出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填字母):菟丝子和其他植物   ;水稻田中的水稻和杂草   ;猎豹和羚羊   ;蝴蝶和花    . <br />A:竞争关系 B:寄生关系 C:捕食关系 D:种间互助关系.</p></div></div>
<div><p>【答案】非生物因素;B;A;C;D<br />【解析】解: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如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如竞争关系;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体上,属于寄生关系; 杂草与水稻相互争夺阳光、水、无机盐等是竞争关系;猎豹捕食羚羊作为食物是捕食关系; 蝴蝶既可以为花传粉,有可以获取食物,属于种间互助关系.</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