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九中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br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r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r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r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r />B、螳螂捕蝉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成语“螳螂捕蝉”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br />C、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br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了顽强的野草具有生命周期,说明生物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征.<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蜜蜂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br />A.种内互助<br />B.种内斗争<br />C.捕食<br />D.竞争</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生物之间的种内关系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蜜蜂群体内有蜂王、雄峰、工蜂,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如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因此属于种内互助.<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描述,正确的是( )<br />A.包括一切生命物质<br />B.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r />C.包括植物、动物和细菌<br />D.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吃绿色植物;分解者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将落花转化为泥土的主要是( )<br />A.细菌和真菌<br />B.动物和人类<br />C.阳光和雨露<br />D.蚯蚓和蚊子</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落花”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因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将落花转化为泥土的主要是腐生细菌、真菌等.<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掌握⑴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⑵引起植物人类生病,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⑶与生物共生,比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主要是因为南极比较缺少( )<br />A.必要的生活设施<br />B.生产者<br />C.消费者<br />D.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故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走,这主要是因为南极比较缺少分解者.<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br />A.阳光→草→牛→虎<br />B.鹰→蛇→青蛙→昆虫<br />C.鼠→蛇→鹰<br />D.草→兔→鹰</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br />B、鹰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并且鹰、蛇、青蛙、昆虫的捕食关系反了;<br />C、鼠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br />D、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r />所以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草→兔→鹰”.<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食物链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逐级增加的<br />B.可循环的<br />C.单方向的<br />D.与光合作用无关</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造成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再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br />A.生产者<br />B.分解者<br />C.消费者<br />D.食物链</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在题干中的生态系统中,水稻为植物属于生产者,而害虫和青蛙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它们之间存有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一条食物链,即:水稻→害虫→青蛙,如果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破坏了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使害虫增加,水稻减产.<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以及对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理解,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于人口的增长问题,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r />A.我国实践证明,实行计划生育可以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br />B.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不会产生巨大影响<br />C.人口越多越好,人多力量大<br />D.发达国家经济好,所以人口增长较快</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我国实践证明,实行计划生育可以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坚持晚婚、晚育,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于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可见A符合题意.<br />A、我国实践证明,实行计划生育可以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正确;<br />B、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错误;<br />C、在某种程度上人多力量大,但并不是人口越多越好,错误;<br />D、尽管发达国家经济好,但是人口增长较慢,错误;<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计划生育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少生: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稳定低生育水平;优生: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科学分娩、禁止近亲结婚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br />A.回收处理垃圾,变废为宝<br />B.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br />C.为了牟取暴利,捕杀、贩卖野生动物<br />D.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使用化石燃料</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回收处理垃圾,可以节约资源,变废为宝,故A正确;<br />B、污水经处理后排放,利于保护水资源,故B正确;<br />C、扑杀、贩卖野生动物,会破坏生态平衡,所以要禁止捕杀、贩卖野生动物,C错误;<br />D、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所以需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故D正确.<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面包和馒头是人们利用下列哪种生物发酵制作的( )<br />A.乳酸菌<br />B.黑根霉<br />C.酵母菌<br />D.青霉</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可见C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酒精发酵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酵母菌在适宜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起源于( )<br />A.陆地<br />B.空中<br />C.原始海洋<br />D.岩层</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化学起源说认为: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心内容的是( )<br />A.过度繁殖<br />B.物种不变<br />C.遗传变异<br />D.适者生存</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自然选择的规律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是进化生物学中最核心的概念,同时也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关键因素.达尔文指出,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又由于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就会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有的对生物的生存有利,有的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自然选择,B错误.<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自然选择学说(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与鸟类的飞行生活无关( )<br />A.身体呈流线型<br />B.前肢变成翼<br />C.胸肌发达<br />D.卵生</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大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胸肌发达;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鸟类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高,心跳快,供给鸟类充足的氧气,与飞行生活相适应.而卵生可以有效的保护下一代,但与飞行生活无关.<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鸟的主要特征,需要了解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圈内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之间,( )<br />A.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br />B.都是相互联系的<br />C.距离较近的有联系,距离较远的没有联系<br />D.非生物部分有联系,生物部分没有联系</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态系统.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互关联,如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于所有的生态系统,大气不停地有规律的环流,水和水蒸气也在全球各个生态系统内运动.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如黄河作为河流生态系统,源自西部源头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河水奔流东区,滋润着沿途的农田生态系统,养育着亿万人口和其他生物.它们沿途还形成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最终携带着陆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质,融入海洋生态系统.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掌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微生物都是肉眼看不到的生物.(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统称.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少数藻类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利用病毒和细菌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受到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各种生物之间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相反,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因此,命题的说法是错误的.<br />故答案:错误.<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猕猴同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同属于现代类人猿。(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人和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没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猕猴有尾,不是类人猿,题干说法错误.<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利用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生物现象与其所表现出来的关系用直线连接起来:</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r><td style="width:120.75pt; vertical-align:top"><p>1蚂蚁搬家</p></td><td style="width:71.25pt; vertical-align:top"><p>   </p></td><td style="width:224.25pt; vertical-align:top"><p>A互利共生</p></td></tr><tr><td style="width:120.75pt; vertical-align:top"><p>2梅花鹿求偶争斗</p></td><td style="width:71.25pt; vertical-align:top"><p>   </p></td><td style="width:224.25pt; vertical-align:top"><p>B种内斗争</p></td></tr><tr><td style="width:120.75pt; vertical-align:top"><p>3海葵和蟹互惠互利</p></td><td style="width:71.25pt; vertical-align:top"><p>   </p></td><td style="width:224.25pt; vertical-align:top"><p>C种内互助</p></td></tr><tr><td style="width:120.75pt; vertical-align:top"><p>4狮子捕食斑马</p></td><td style="width:71.25pt; vertical-align:top"><p>   </p></td><td style="width:224.25pt; vertical-align:top"><p>D捕食关系</p></td></tr></table><p> </p></div></div>
<div><p>【答案】C;B;A;D<br />【解析】解:题干中:蚂蚁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寻找食物,搬家时也各负其责,它们二者之间应是合作关系;<br />梅花鹿为了争夺配偶,发生争斗,应属于种内斗争关系;<br />海葵与某些螃蟹存在着共生关系:蟹可以为海葵引来食物.海葵可以保护蟹,而且海葵吃食物进有的碎销蟹可以吃.<br />狮子是以斑马为食,它们二者之间应是捕食关系;田间的杂草的长势直接影响水稻的长势,它们二者之间应是竞争关系.<br />所以答案是:C B A 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c9b735c6/SYS201708151250133464622264_ST/SYS201708151250133464622264_ST.001.png" width="285" height="18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 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br />(2)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图中的    . 鹰和蛇的关系是    .<br />(3)图中的食物链有   条.<br />(4)在食物链“草→兔→狐”中,如果“狐”突然灭绝,兔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将会    .<br />(5)如果重金属铅、汞等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分解者;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br />(2)草;捕食和竞争<br />(3)5<br />(4)增加<br />(5)鹰<br />【解析】解:(1)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最初来源是太阳光能;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因此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中草是第一营养级,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图中的草.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鹰和蛇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3)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因此图中的食物链有5条.(4)狐吃兔,因此在食物链“草→兔→狐”中,如果“狐”突然灭绝,兔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将会增加.(5)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鹰,因此“如果重金属铅、汞等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鹰.<br />所以答案是:(1)分解者;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2)草;捕食和竞争;(3)5;(4)增加;(5)鹰<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c9b735c6/SYS201708151250134341719445_ST/SYS201708151250134341719445_ST.001.png" width="166" height="18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B是指    , D是指    .<br />(2)在光照作用下,植物利用①②进行   (生理过程),制造    , 又进一步被动物利用.<br />(3)B与C之间的关系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生产者;分解者<br />(2)光合作用;有机物<br />(3)捕食<br />【解析】解:(1)在碳循环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体内主要是有机物的形式循环.将二氧化碳转换为有机物的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换为无机物的是分解者,所以本答案为B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2)在光照作用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又会被动物等消费者所利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br />所以答案是:(1)生产者;分解者;(2)光合作用;有机物;(3)捕食.<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食物链,需要了解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绵羊“多莉”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c9b735c6/SYS201708151250135087170778_ST/SYS201708151250135087170778_ST.001.png" width="329" height="26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在“多莉”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是由   羊供给的.<br />(2)“多莉”的长相与   羊基本一样,这说明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    中.<br />(3)与上述有关的生物技术叫    .</p></div></div>
<div><p>【答案】<br />(1)C<br />(2)B;细胞核<br />(3)克隆技术<br />【解析】解:(1)在“多莉”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胎盘、脐带从C羊体内获得,因此C羊是养母.(2)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发育成“多莉”细胞的细胞核来源于B羊的体细胞;生物的形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的DNA上.因此“多莉”的长相与B羊基本一样,这说明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3)与上述有关的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br />所以答案是:(1)C;(2)B;细胞核.(3)克隆技术.<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克隆技术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掌握克隆是无性繁殖,但无性繁殖不一定是克隆.</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