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0:01:10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是(  )<br />A.刺细胞<br />B.口<br />C.外胚层<br />D.触手</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腔肠动物在口和触手的周围有刺细胞.刺细胞是攻击和防御的利器,遇到敌害或食物,能弹出刺死,释放毒液,麻痹或毒死敌害.<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腔肠动物,掌握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腔肠动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r />A.该动物出现专门的消化场所﹣﹣消化腔<br />B.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br />C.海蜇、珊瑚、乌贼、章鱼都是腔肠动物<br />D.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腔肠动物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正确.<br />B、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正确.<br />C、海蜇和珊瑚都是腔肠动物,而乌贼、章鱼都是软体动物,错误.<br />D、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腔肠动物,掌握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br />A.线形动物<br />B.环节动物<br />C.软体动物<br />D.爬行动物</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动物根据身体内有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分为脊柱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记住的动物成为无脊椎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椎属于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脊椎动物.<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分类的依据与方法,需要了解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的是(  )<br />A.身体和附肢都分节<br />B.身表被毛<br />C.身体前端有环带<br />D.身体覆盖角质鳞片或甲</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身体和附肢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属于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A正确;<br />B、身表被毛,属于哺乳动物的特征,B错误;<br />C、身体前端有环带,属于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C错误;<br />D、身体覆盖角质鳞片或甲是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D错误.<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掌握节肢动物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的动物是(  )<br />A.草鱼<br />B.鲸<br />C.鳄鱼<br />D.娃娃鱼</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草鱼是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br />B、“鲸”是哺乳动物,体表裸露,用肺呼吸;<br />C、“鳄鱼”是爬行类,体表有鳞片,用肺呼吸,陆上产卵;<br />D、“娃娃鱼”是两栖类,体表裸露、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br />所以,“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的动物是“草鱼”.<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鱼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卵产在陆地上的动物是(  )<br />A.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br />B.爬行动物和鸟<br />C.鸟和哺乳动物<br />D.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两栖动物在水中产卵,爬行动物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在陆地上产卵,鸟类也将卵产在陆地上,哺乳动物是胎生,可见B正确.<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爬行动物和鸟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产羊膜卵;体温不定;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能在空中飞行的无脊椎动物是(  )<br />A.鸭<br />B.猫头鹰<br />C.蝗虫<br />D.鸟</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昆虫的背部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一般具有三对足、两对翅,能爬行或飞行,运动能力比较强,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蝗虫属于昆虫,而鸭、猫头鹰、鸟都属于鸟类,背部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为脊椎动物.<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掌握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br />①用腮呼吸 ②胎生 ③哺乳 ④体表被毛 ⑤体表覆羽 ⑥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br />A.②③④⑤<br />B.②③④⑥<br />C.①②③④<br />D.②③⑤⑥</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①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而不是“用腮呼吸”;<br />②胎生、③哺乳、④体表被毛、⑥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都是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br />⑤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而不是“体表覆羽”.<br />所以,属于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②胎生、③哺乳、④体表被毛、⑥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呼吸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鸟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肺呼吸<br />B.鳄鱼用鳃呼吸<br />C.青蛙幼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br />D.野马用口呼吸</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鸟类,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A正确.<br />B、鳄鱼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而不是用腮呼吸,B错误.<br />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称为蝌蚪,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C错误.<br />D、野马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这是对陆地生活的适应,D错误.<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产羊膜卵;体温不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  )<br />A.外胚层<br />B.表皮<br />C.外套膜<br />D.皮肤</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体表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具有保护作用.<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软体动物的相关知识,掌握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 螺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蚯蚓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身体由许多彼此不同的体节组成<br />B.靠刚毛辅助运动<br />C.靠疣足辅助运动<br />D.靠口呼吸</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而不是“不同的体节组成”;<br />B、靠刚毛辅助运动;<br />C、蚯蚓靠刚毛辅助运动,而不是“靠疣足辅助运动”,蚯蚓没有疣足;<br />D、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而不是“靠口呼吸”.<br />所以,对蚯蚓的叙述正确的是“靠刚毛辅助运动”.<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环节动物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做观察蚯蚓的试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br />A.用塑料袋将蚯蚓包裹起来,防止体表干燥<br />B.将蚯蚓放入水中,避免体表干燥<br />C.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避免体表干燥<br />D.保持环境通风,使蚯蚓体表干燥</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用塑料袋将蚯蚓包裹起来,不透气,蚯蚓无法呼吸,A错误;<br />B、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将蚯蚓放入水中,蚯蚓无法呼吸,B错误;<br />C、用浸过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可以使体壁保持湿润,有利于蚯蚓的正常呼吸,C正确;<br />D、环境中空气流通好,使蚯蚓体表干燥,氧气无法溶解不能渗透到体壁内,导致蚯蚓无法呼吸,D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环节动物和科学探究的方法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试验法、测量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关于昆虫的外骨骼的叙述中,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br />A.可以协助运动,是一种运动器官<br />B.有利于捕食<br />C.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br />D.可以随身体长而长大</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昆虫的外骨骼与运动无关,A错误;<br />B、昆虫的外骨骼与捕食无关,B错误;<br />C、昆虫的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能保护内部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C正确;<br />D、昆虫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因此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D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掌握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不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br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br />B.可以为人提供食物<br />C.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r />D.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正确;<br />B、可以为人提供食物,不是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B错误;<br />C、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br />D、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如蜜蜂采蜜,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D正确.<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可被植物重新利用,遗体被分解后,释放二氧化碳、含氮无机盐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r />A.可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br />B.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br />C.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消化物质组成<br />D.利用自身的遗传物质和其他物质制造新病毒</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可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如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治疗细菌疾病;<br />B、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br />C、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而不是内部的消化物质组成;<br />D、病毒能利用自身的遗传物质和其他物质制造新病毒.<br />所以,“关于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消化物质组成”.<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利用病毒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关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br />A.只要关节收缩,就能牵动骨绕关节运动<br />B.伸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r />C.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两组或多组相互配合进行活动<br />D.骨骼肌不受刺激也能收缩</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骨骼肌收缩,就能牵动骨绕关节运动,A错误.<br />B、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B错误.<br />C、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两组或多组相互配合进行活动,C正确.<br />D、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D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系统的组成和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运动系统包括1、骨:骨膜、骨质、骨髓2、骨连接(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3、骨骼肌;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的社会行为重要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r />A.群体内成员之间彼此平等<br />B.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br />C.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br />D.有的群体中形成等级</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BCD、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形成等级都属于社会行为的特征,BCD正确;A、群体内成员之间彼此平等不符合社会行为特征,A不正确.<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社会行为的特征,需要了解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真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r />A.霉菌、蘑菇等真菌的细胞里都没有细胞核<br />B.真菌通过孢子繁殖后代<br />C.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br />D.既有个体微小的种类,也有个体较大的种类</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霉菌、蘑菇等真菌的细胞里都有成形的细胞核,而不是都没有细胞核;<br />B、真菌通过孢子繁殖后代;<br />C、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br />D、既有个体微小的种类,也有个体较大的种类.<br />所以,关于真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霉菌、蘑菇等真菌的细胞里都没有细胞核”.<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真菌,需要了解真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的个体;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属于异养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r />A.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r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r />C.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br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的多样性,A正确;<br />B、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中有大量的生物,每种生物就是一个基因库,因此,当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时,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也会发生锐减;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的,所以其实质就是基因多样性,B错误;<br />C、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正确;<br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正确.<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基因的多样性:内在实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在形式,相互依赖,互相影响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检测手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步骤,根据实验回答问题,并将每小题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后面的号内.<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0693dc9f/SYS201702111634515819509607_ST/SYS201702111634515819509607_ST.001.png" width="538" height="2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在同学C的操作中,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必须进行高温处理,原因是( )<br />A.可以杀死其中的细菌<br />B.可以使菌落长得更好<br />C.可以使培养皿放入更多的培养基<br />D.可使培养基营养更丰富<br />(2)同学C在实验过程中选取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 )<br />A.防止实验达不到效果<br />B.防止培养皿A中菌落过少<br />C.防止培养皿A中菌落过多<br />D.进行对照<br />(3)同学C说:“用无菌棒蘸取手心处在培养皿A上轻轻涂抹”,这样做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 )<br />A.杀菌<br />B.接种<br />C.培养<br />D.恒温处理<br />(4)同学D说“几天后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你对菌落的理解是( )<br />A.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br />B.是一个细菌或真菌生长后的个体<br />C.是细菌或真菌生长的地方<br />D.是细菌和真菌的个体大小<br />(5)实验成功后,观察到的结果是( )<br />A.培养皿A没有菌落生长<br />B.培养皿B中没有菌落生长<br />C.培养皿A和B中都没有菌落生长<br />D.培养皿A和B中都有菌落生长<br />(6)根据本次探究活动,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有的基本条件是( )<br />A.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br />B.水、营养物质、阳光<br />C.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黑暗<br />D.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真空<br />(7)根据本次探究活动,请你判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环境是( )<br />A.深海热泉中<br />B.寒冷的极地<br />C.土壤中<br />D.经过高温灭菌并密封的环境.</p></div></div>
<div><p>【答案】<br />(1)A<br />(2)D<br />(3)B<br />(4)A<br />(5)B<br />(6)A<br />(7)D<br />【解析】(1)在同学C的操作中,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必须进行高温处理,原因是可以杀死其中的细菌,以免对实验造成影响,故选:A;(2)同学C在实验过程中选取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进行对照,故选:D;(3)同学C说:“用无菌棒蘸取手心处在培养皿A上轻轻涂抹”,这样做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接种,故选:B;(4)同学D说“几天后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故选:A;(5)实验成功后,观察到的结果是:培养皿A进行接种,有菌落生长,二培养皿B中不做处理,没有菌落生长,故选:B;(6)根据本次探究活动,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有的基本条件是: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故选:A;(7)根据本次探究活动,请你判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环境是经过高温灭菌并密封的环境,而深海热泉中、寒冷的极地和土壤中都有可能细菌存在.故选:D.<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适宜温度、水分、生存空间;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和真菌要氧气生活,有些不要.如:酵母菌发酵不要氧气,是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还要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资料回答问题,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横线上.<br />材料一: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人们把红薯撒在海滩上使猕猴走出森林,来到海滩取食红薯,一只2岁的小猴破天荒地首先学会了把红薯放在水中洗干净再吃.后来,其它猴子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处理红薯的方法.<br />材料二:黄面兀鹫迁徙于埃及和西班牙之间,它们在西班牙孵卵育雏.在埃及,黄面兀鹫喜欢吃那里的鸵鸟蛋,并可利用工具﹣﹣﹣石块把蛋砸开.科学家在西班牙把兀鹫刚孵化出来的雏鸟偷来进行封闭式的人工饲养,它们从来没见过鸵鸟蛋.当秋季来临,所有的兀鹫都返回埃及,科学家把人工饲养的这只兀鹫放飞,并在它停留的地上放上鸵鸟蛋,人们发现这只年轻的黄面兀鹫奇迹般地用石块砸开鸟蛋,并把它吃掉.请你分析:<br />(1)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材料一”所表达的猴子行为是属于动物的( )<br />A.先天性行为<br />B.学习行为<br />C.防御行为<br />D.领域行为<br />(2)“材料一”所表达的猴子行为是( )<br />A.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xa0;&#xa0;&#xa0;<br />B.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br />C.通过食物的种类决定的行为<br />D.生下来就具有的行为<br />(3)通过“材料一”所表达的猴子行为,对动物来说具有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br />A.使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更好地生存和繁殖<br />B.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这种行为越少<br />C.动物只有依赖先天性行为,才能适应多变的环境<br />D.使动物一出生就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安逸的生活环境<br />(4)“材料二”所表达的黄面兀鹫行为的发生是由黄面秃鹫的( )<br />A.饥饿程度所决定的<br />B.恒定温度所决定的<br />C.遗传物质所决定的<br />D.生活方式所决定的<br />(5)下面对“材料二”中所表达的黄面兀鹫行为叙述不正确的是( )<br />A.黄面兀鹫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r />B.黄面兀鹫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br />C.黄面兀鹫所表现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br />D.黄面兀鹫如果只具备这种行为,它会因找不到食物而被自然所淘汰.</p></div></div>
<div><p>【答案】<br />(1)B<br />(2)A<br />(3)A<br />(4)C<br />(5)B<br />【解析】解:(1)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材料一”所表达的猴子行为是出生后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故选B;(2)“材料一”所表达的猴子行为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故选A;(3)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 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故选A;(4))“材料二”所表达的黄面兀鹫行为的发生是由黄面秃鹫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故选C;(5)“材料二”中所表达的黄面兀鹫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黄面兀鹫所表现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黄面兀鹫如果只具备这种行为,它会因找不到食物而被自然所淘汰.<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需要了解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后面的号内.<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0693dc9f/SYS201702111634520394816806_ST/SYS201702111634520394816806_ST.001.png" width="256" height="1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完成过程①的生物甲是( )<br />A.植物<br />B.动物<br />C.人<br />D.细菌和真菌<br />(2)图中物质乙和丙分别是( )<br />A.乙是二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br />B.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氧气&#xa0;<br />C.乙是氧气,丙是二氧化碳<br />D.乙是氧气,丙是氧气<br />(3)把一条死小鱼深埋在一棵大树的跟旁,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以后,小鱼不见了,其原因是( )<br />A.被土壤分解了<br />B.被图中的树分解了<br />C.被图中的动物分解了<br />D.被图中的甲分解了<br />(4)既能与动植物共生,又能使动植物和人患病的是( )<br />A.甲<br />B.乙<br />C.丙<br />D.甲和丙<br />(5)对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是( )<br />A.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可以被生产者利用的物质<br />B.如果没有动物,有机物被分解利用的过程会受到影响&#xa0;<br />C.动物作为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使有机物被利用&#xa0;<br />D.动物摄取的有机物,有的参与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被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同时产生可供生产者利用的物质.</p></div></div>
<div><p>【答案】<br />(1)D<br />(2)A<br />(3)D<br />(4)A<br />(5)C<br />【解析】解:(1)(2)图中甲(腐生细菌、真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乙、丙)、水和无机盐.一部分二氧化碳被绿色植物利用,一部分二氧化碳散失在大气;(3)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如题中叙述的把一条死小鱼的遗体深埋在大树旁一段时间后,遗体不见了,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可见D符合题意;(4)有的细菌、真菌能与其他生物共生,如根瘤菌能和豆科植物共生在一起,二者互惠互利;有的细菌寄生在其他生物的体内,从中获得营养物质,但是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5)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可见C错误.<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细菌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问题,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内.<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0693dc9f/SYS201702111634522195192627_ST/SYS201702111634522195192627_ST.001.png" width="220" height="14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5”的结构名称是( )<br />A.细胞质<br />B.细胞壁<br />C.细胞膜<br />D.荚膜<br />(2)图中“6”的结构名称是( )<br />A.鞭毛<br />B.羽毛<br />C.纤毛<br />D.尾<br />(3)下列对细菌结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与动物细胞相比,细菌具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xa0;<br />B.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没有细胞核、叶绿体<br />C.细菌虽有DNA,但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xa0;&#xa0;<br />D.细菌既有结构“1”DNA,又有结构“4”细胞核<br />(4)下列对细菌的叙述不正确是( )<br />A.细菌个体十分微小&#xa0;<br />B.所有细菌的细胞壁外都有荚膜<br />C.细菌都是单细胞的&#xa0;<br />D.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br />(5)根据细菌的结构特点,你判断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br />A.孢子繁殖<br />B.分裂繁殖<br />C.卵生<br />D.胎生<br />(6)下列是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br />A.可以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xa0;<br />B.可以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xa0;<br />C.可以利用乳酸菌酿酒&#xa0;<br />D.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利用甲烷菌生产清洁能源甲烷.</p></div></div>
<div><p>【答案】<br />(1)A<br />(2)A<br />(3)C<br />(4)B<br />(5)B<br />(6)C<br />【解析】解:(1)(2)图中①是DNA、②是细胞膜、③是细胞壁、④是荚膜、⑤是细胞质、⑥是鞭毛;(3)细菌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构成.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动物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可见C正确;(4)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构成,有的有荚膜,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荚膜.个体十分微小,它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异养生活的;(5)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6)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应用,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酿酒用到酵母菌,甲烷菌能够分解有机物形成甲烷等.可见C错误.<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细菌(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同学们熟悉的动物和植物,请根据索引鉴别分类,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横线上.<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0693dc9f/SYS201702111634524017321188_ST/SYS201702111634524017321188_ST.001.png" width="536" height="1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0693dc9f/SYS201702111634524017321188_ST/SYS201702111634524017321188_ST.002.png" width="544" height="18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请根据索引鉴别分类,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横线上.<br />①&#xa0;&#xa0;&#xa0; ;②&#xa0;&#xa0;&#xa0; ;③&#xa0;&#xa0;&#xa0; ;④&#xa0;&#xa0;&#xa0; ;⑤&#xa0;&#xa0;&#xa0; ;⑥&#xa0;&#xa0;&#xa0; .<br />(2)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br />A.界<br />B.门<br />C.科<br />D.种</p></div></div>
<div><p>【答案】<br />(1)B;F;C;A;E;D<br />(2)D<br />【解析】(1)①B蜻蜓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体表有外骨骼;②F麻雀的体表被覆羽毛;③C家兔的体表被毛,与F都属于恒温动物,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④A水绵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藻类植物;⑤E肾蕨属于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有了根、茎、叶的分化;⑥D银杏属于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br />(2)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br />所以答案是:(1)BFCAED<br />(2)种<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掌握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以及对鸟的主要特征的理解,了解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级(上)期末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