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0:00:45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体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是(  )<br />A.细胞分裂、细胞生长<br />B.细胞分化、细胞分裂<br />C.细胞分化、液泡长大<br />D.细胞分裂、液泡长大</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不开的.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但是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细胞壁;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液泡长大,大液泡是成熟植物细胞的标志.因此,植物体是通过细胞的生长、分裂长大的.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选项A符合题意.<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利用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和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表示细胞核、染色体、DNA三者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br />A.细胞核>染色体>DNA<br />B.染色体>DNA>细胞核<br />C.细胞核>DNA>染色体<br />D.DNA>染色体>细胞核</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主要的遗传物质,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细胞核、染色体、DNA三者之间关系是: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即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br />A.大肠<br />B.胃<br />C.小肠<br />D.食道</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包括肠液、胰液、胆汁等.胰液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蛋白质、脂肪进行彻底消化,所以说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小肠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能够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绝大部分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所以说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物的消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以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的理解,了解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食物,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br />A.唾液<br />B.胆汁<br />C.肠液<br />D.胰液</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故不符合题意.<br />B、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故符合题意.<br />C、肠腺可以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糖类、脂肪的消化酶,故不符合题意.<br />D、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狐不符合题意.<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物的消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种物质是人体内的备用能源物质(  )<br />A.糖类<br />B.蛋白质<br />C.脂肪<br />D.维生素</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但它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其中水既是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也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载体.<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掌握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动(植)物油、肥肉、大豆等;富含糖类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麦、馒头、马铃薯、红薯等;含蛋白质的食物:奶、蛋、鱼、肉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绝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下列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br />A.丹顶鹤<br />B.山羊<br />C.柳树<br />D.草履虫</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如图所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3/a3cbaef9/SYS201708151314269450894202_DA/SYS201708151314269450894202_DA.001.png" width="407" height="2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丹顶鹤、山羊和柳树都是多细胞生物,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利用单细胞生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鱼儿离不开水”对这句话最恰当的解释是(  )<br />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br />B.生物生存适应环境<br />C.生物生存影响环境<br />D.生物的生存改变环境</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鱼儿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就会死亡.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对此恰当的解释是生物依赖环境.<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需要了解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取两只大小相同的蝗虫,将甲蝗虫的头部浸没在水中,让乙蝗虫的头部向上,并将其胸、腹部浸没在水中,结果是(  )<br />A.甲蝗虫先死亡<br />B.乙蝗虫先死亡<br />C.两只蝗虫同时死亡<br />D.两只蝗虫都不会死</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在左右两侧排列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就是气门.从中胸到腹部第8节,每一个体节都有一对气门,共有10对,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在蝗虫体内有粗细不等的纵横相连的气管,气管一再分支,最后由微细的分支与各细胞发生联系,进行气体交换.因此,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但真正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气管.所以蝗虫甲的头部浸没在水中,能进行呼吸,没有死,而蝗虫乙胸腹部浸没在水中只露头的,无法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而窒息而死.<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节肢动物,掌握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与家鸽飞行生活相适应无关的是(  )<br />A.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这几部分<br />B.躯干部呈纺锤形<br />C.前肢特化成翼<br />D.(除喙和足外)全身被有羽毛,翼上有大型的飞羽</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可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尾、四肢与飞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利用鸟的主要特征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情况中与真菌的作用无关的是(  )<br />A.制作馒头和面包<br />B.酿造酱油和红酒<br />C.保障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循环<br />D.制造酸奶和泡菜</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B、制作馒头和面包以及酿酒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菌,不符合题意.<br />C、真菌等微生物能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返回自然环境,被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微生物促进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不符合题意.<br />D、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细菌,与真菌的作用无关,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掌握⑴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⑵引起植物人类生病,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⑶与生物共生,比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夏季雨后,在肥沃的蔬菜地里,白天常见蚯蚓到地面上活动,其原因是(  )<br />A.土中缺乏氧气<br />B.土中湿度过大<br />C.土壤中缺乏食物<br />D.寻找配偶繁殖后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体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粘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同时减少与土壤的摩擦.但是,由于刚下过雨地表湿润造成了地下氧气不足,蚯蚓的呼吸受阻,因此蚯蚓都到地面呼吸!但是如果天方晴的话蚯蚓会因太阳紫外线的照射而死去.<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掌握环节动物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四川卧龙、王朗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的主要是(  )<br />A.麋鹿<br />B.大熊猫<br />C.扬子鳄<br />D.白鳍豚</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如四川的卧龙、王朗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大熊猫(金丝猴,藏雪鸡,牛羚,白唇鹿,珙桐,水青树,连香树)等生物的.<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掌握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将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新园、馆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生物圈中,大多数细菌只能作为(  )<br />A.分解者<br />B.消费者<br />C.生产者<br />D.非生物的物质</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细菌细胞体内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营腐生生活,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还有一部分营寄生或共生细菌以活体内的有机物作为能量来源(如根瘤菌和大肠杆菌),属消费者;还有极少数如硝化细菌和蓝细菌以二氧化碳作为碳源,属生产者.因此,在生物圈中,大多数细菌只能作为分解者.<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需要了解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其中有“地球之肾”称号的是(  )<br />A.草原生态系统<br />B.湿地生态系统&#xa0;<br />C.森林生态系统<br />D.城市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r />B、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该选项符合题意.<br />C、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r />D、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由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多,容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会飞的哺乳动物是(  )<br />A.蝙蝠<br />B.大雁<br />C.蝗虫<br />D.蜜蜂</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蝙蝠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特征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大雁属于鸟类,蝗虫、蜜蜂昆虫.<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许多动植物对污染物敏感,下列植物可以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是(  )<br />A.藻类植物<br />B.苔藓植物<br />C.蕨类植物<br />D.种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可见B符合题意.<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鸽子树”是指(  )<br />A.珙桐<br />B.银杉<br />C.水杉<br />D.银杏</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珙桐树盛开繁花,它的头状花序下有两枚大小不等的白色苞片,呈长圆形或卵圆形,长六至十五厘米,宽三至八厘米,如白绫裁成,美丽奇特,好像白鸽舒展双翅;而它的头状花序象白鸽的头,因此珙桐有“中国鸽子树”的美称属落叶乔木.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故该选项符合题意;B、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银杉雌雄同株;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r />C、水杉树,高大落叶乔木,分布在我国华南、华东和华北部分地区.是优秀的产材树种,也是园林绿化中,重要的行道树树种.水杉树经济价值颇高,用途较为广泛.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r />D、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银杏是一种子遗植物.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银杏是裸子植物.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r />故选:A</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体的消化系统由&#xa0;&#xa0;&#xa0; 和&#xa0;&#xa0;&#xa0;组成.</p></div></div>
<div><p>【答案】消化道;消化腺<br />【解析】解: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的起始部位是口腔,其后依次是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口腔里有牙齿和舌,还有唾液腺导管的开口,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能够暂时储存食物、并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它们的功能是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br />所以答案是:消化道;消化腺;<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的消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血红蛋白是一种含&#xa0;&#xa0;&#xa0;的蛋白质.它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xa0;&#xa0;&#xa0; , 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铁;结合;分离<br />【解析】解: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所以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运输氧,同时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br />所以答案是:铁;结合;分离;<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人在吸气、呼气时胸廓上径、膈、肺的变化,依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3/a3cbaef9/SYS201708151314279901875575_ST/SYS201708151314279901875575_ST.001.png" width="121" height="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A表示&#xa0;&#xa0;&#xa0;状态,此时膈肌&#xa0;&#xa0;&#xa0; , 肺容积变小,肺内压增大. B表示&#xa0;&#xa0;&#xa0;状态.此时膈肌&#xa0;&#xa0;&#xa0; , 肺容积变大,肺内压减小.(供选填答案:吸气、呼气、收缩、舒张)<br />(2)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xa0;&#xa0;&#xa0; , 它能与血液之间进行&#xa0;&#xa0;&#xa0; , 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p></div></div>
<div><p>【答案】<br />(1)呼气;舒张;吸气;收缩<br />(2)肺;气体交换<br />【解析】解:(1)A图表示膈肌处于舒张状态,此时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是呼气过程;图B表示膈肌收缩,此时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2)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它能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br />所以答案是:(1)呼气;舒张;吸气;收缩;(2)肺;气体交换.<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和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需要了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细菌以&#xa0;&#xa0;&#xa0;方式生产新的个体,假如细菌30秒分裂一次,3分钟后,共有细菌&#xa0;&#xa0;&#xa0;个.</p></div></div>
<div><p>【答案】分裂;64<br />【解析】解:细菌以分裂分式生产新的个体,1个变2个,2个变4个,假如细菌30秒分裂一次,3分钟后,共有细菌1×26<br />所以答案是:分裂;64<br />【考点精析】利用细菌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xa0;&#xa0;&#xa0;和&#xa0;&#xa0;&#xa0;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p></div></div>
<div><p>【答案】胎生;哺乳<br />【解析】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br />所以答案是:胎生;哺乳.<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鱼类的运动方式是&#xa0;&#xa0;&#xa0;;鸟类的运动方式是&#xa0;&#xa0;&#xa0;;河蚌的运动器官是&#xa0;&#xa0;&#xa0;;草履虫依靠&#xa0;&#xa0;&#xa0;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p></div></div>
<div><p>【答案】游泳;飞行;斧足;纤毛<br />【解析】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各种各样,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鱼类生活在水中,依靠鳍来游泳和平衡身体;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前肢变成翼,翼是其飞行器官,运动方式是飞行;河蚌生活在水里,属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足常因生活方式不同,而形态各异、各具特色,通常位于身体的腹侧,为运动器官,河蚌的足是斧足.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运动.<br />所以答案是:游泳;飞行;斧足;纤毛<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动物的运动方式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的相适应.</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补全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写出与此相关的一条食物链:&#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黄雀.</p></div></div>
<div><p>【答案】植物;蝉;螳螂<br />【解析】解: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蝉吃植物,因此,与此相关的一条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br />所以答案是:植物 蝉 螳螂 <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食物链,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br />(1)显微镜结构中,与物像放大直接有关的结构是&#xa0;&#xa0;&#xa0;和&#xa0;&#xa0;&#xa0; .<br />(2)在使用显微镜的对光操作中,升降镜筒应转动&#xa0;&#xa0;&#xa0; .<br />(3)如果某台显微镜只有两个目镜(分别标有“5X”、“10X”)和两个物镜(分别标有“10X”、“40X”).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最高放大倍数是&#xa0;&#xa0;&#xa0; .<br />(4)操作显微镜时,用低倍镜已观察到物像,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下观察后,物像不清晰,这时应调节&#xa0;&#xa0;&#xa0;&#xa0;&#xa0;&#xa0; .<br />A.粗准焦螺旋<br />B.光圈<br />C.细准焦螺旋<br />D.反光镜.</p></div></div>
<div><p>【答案】<br />(1)物镜;目镜<br />(2)粗准焦螺旋<br />(3)400<br />(4)C<br />【解析】解:(1)显微镜放到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所以在图中与观察物像的放大倍数有关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2)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升降,粗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小幅度升降镜筒,使物象更清晰.所以在使用显微镜的对光操作中,升降镜筒应转动粗准焦螺旋.(3)显微镜放到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所以只有两个目镜(分别标有“5X”、“10X”)和两个物镜(分别标有“10X”、“40X”)的这台显微镜的最高放大倍数是10×40=400倍.(4)显微镜的使用中过程中,显微镜低倍物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模糊,在显微镜的部件中,可以调出更清晰的物像的是细准焦螺旋.所以此时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调出更清晰的物像.<br />所以答案是:(1)物镜;目镜.(2)粗准焦螺旋.(3)400.(4)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七级(下)期末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