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59:46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推测,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顺序是(  )<br />①诞生原始生命 ②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③构成独立的体系 ④形成有机大分子.<br />A.②③④①<br />B.①②③④<br />C.③④②①<br />D.②④③①</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物质在紫外线、闪电、高温和宇宙射线等条件的激发下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雨水汇入原始海洋,经过长期演变,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逐渐聚集并在外表形成了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这些独立的体系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最简单的原始生命形式.可见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②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④形成有机大分子→③构成独立的体系→①诞生原始生命,故选项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各阶段的正确排序是(  )<br />①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 ②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③产生了语音 ④四肢行走转为双足直立行走.<br />A.①②③④<br />B.①③④②<br />C.①③②④<br />D.①④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增加了脑容量,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④四肢行走转为双足直立行走②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③产生了语音.<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利用人类的起源和人类的进化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br />A.一山不容二虎<br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r />C.螳螂捕食,黄雀在后<br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一山不容二虎”的大体意思是两只老虎为争夺领地、食物、配偶等争斗,属于攻击行为,属于生物对生物的影响;<br />B、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br />C、螳螂捕蝉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成语“螳螂捕蝉”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br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可以被看做生态系统的是(  )<br />A.赵王河<br />B.仿山上的松树<br />C.万福河鲤鱼<br />D.土壤中的细菌</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赵王河既包括了赵王河这个环境,也包括了赵王河中所有的生物,是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br />B、仿山上的松树只有生物部分中的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r />C、万福河鲤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r />D、土壤中的细菌,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微生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态系统概述,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ab1b6ac4/SYS201708151214163071984162_ST/SYS201708151214163071984162_ST.001.png" width="171" height="1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甲个体内的DDT含量最高<br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丙←甲<br />C.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消费者<br />D.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图中构成的食物链为:甲→丙→乙→丁,A错误;<br />B、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图中构成的食物链为:甲→丙→乙→丁,B错误;<br />C、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所以生产者的数量最多,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因此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消费者,C正确;<br />D、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只是该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D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利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ab1b6ac4/SYS201708151214165382454192_ST/SYS201708151214165382454192_ST.001.png" width="139" height="1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该生态系统中共有5条食物链<br />B.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植物草<br />C.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还缺少分解者<br />D.鹰和蛇的生物学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草→蝗虫→青蛙→蛇→鹰,因此该生态系统中共有6条食物链,而不是共有5条食物链,错误;<br />B、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禾谷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而不是植物草,错误;<br />C、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不仅缺少分解者,还缺少非生物部分,错误;<br />D、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又属于竞争关系,因此鹰和蛇的生物学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利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A.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br />B.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要比自然生态系统复杂<br />C.城市生态系统大量的能源和物质必须从外部输入<br />D.城市生态系统缺乏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城市生态系统由少量的植物(生产者),人、少量的动物(消费者),分解者以及生活环境组成.需要从外部购进大量的食物.食物链要比自然生态系统简单,可见B符合题意.<br />故选:B</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进化树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此树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时间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级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关联的各个生物类群的进化线索.请据图分析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ab1b6ac4/SYS201708151214167190178372_ST/SYS201708151214167190178372_ST.001.png" width="269" height="3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树根表示原始生命,它生活在&#xa0;&#xa0;&#xa0;中.<br />(2)图中A、B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xa0;&#xa0;&#xa0;、&#xa0;&#xa0;&#xa0; .<br />(3)&#xa0;&#xa0;&#xa0;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A是由&#xa0;&#xa0;&#xa0;进化来的.<br />(4)由此可知,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xa0;&#xa0;&#xa0; .<br />(5)生物之所以能不断地进化,是&#xa0;&#xa0;&#xa0;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r />(1)原始海洋<br />(2)哺乳动物;被子植物(或答“绿色开花植物”)<br />(3)化石;古代的爬行动物<br />(4)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br />(5)自然选择<br />【解析】解:(1)树根表示原始生命,它生活在原始海洋中.(2)图中A、B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哺乳动物、被子植物.(3)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A是由爬行动物进化来的.(4)由此可知,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5)生物之所以能不断地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r />所以答案是:(1)原始海洋;(2)哺乳动物;被子植物(或答“绿色开花植物”);(3)化石;古代的爬行动物;(4)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顺序可颠倒,但缺一不得分);(5)自然选择<br />【考点精析】利用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ab1b6ac4/SYS201708151214168580774144_ST/SYS201708151214168580774144_ST.001.png" width="316" height="1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是&#xa0;&#xa0;&#xa0; .<br />(2)A表示的物种名为&#xa0;&#xa0;&#xa0; .<br />(3)从A到B表示人类开始向着的&#xa0;&#xa0;&#xa0;方向发展;从B到C表示人类开始&#xa0;&#xa0;&#xa0; .<br />(4)从C到G,除着装发生了变化之外,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是&#xa0;&#xa0;&#xa0; . 由此推测人类进化过程中身体内部结构发生的重要变化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达尔文<br />(2)森林古猿<br />(3)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或“制造工具”;或“使用工具”)<br />(4)制造和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或产生了语言);大脑越来越发达<br />【解析】解:(1)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进化学说:生物都有繁殖过剩的倾向;而生物的生存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必须进行生存斗争;在同一种群中的个体存在着变异,具有能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将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不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被淘汰;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变异就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变异,由此可能导致亚种和新种的形成.(2)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图A是人类的祖先森林古猿.(3)从A到B表示人类开始向着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使前肢解放出来;从B到C表示人类开始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大大增强,使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从C到G,除着装发生了变化之外,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脑的发育,使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复杂,并且产生了语言,使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可见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脑容量的增加,大脑越来越发达.<br />所以答案是:(1)达尔文;(2)森林古猿;(3)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或“制造工具”;或“使用工具”);(4)制造和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或产生了语言);大脑越来越发达。<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人类的起源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域先后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请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ab1b6ac4/SYS201708151214169461548401_ST/SYS201708151214169461548401_ST.001.png" width="283" height="1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从图中可以看到,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害虫,开始使用的一至三年效果较好,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差.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起来了&#xa0;&#xa0;&#xa0;作用.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是&#xa0;&#xa0;&#xa0;(定向或不定向的).<br />(2)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1年后的第六年,害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2时,害虫由于不适应环境的改变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xa0;&#xa0;&#xa0;重新适应环境.<br />(3)自然选择的基础是&#xa0;&#xa0;&#xa0; ,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选择;定向<br />(2)有利变异<br />(3)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br />【解析】解:(1)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起来了选择作用.“在此过程中”,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具有一些微小的变异,“即抗药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都是定向(定向或不定向的).(2)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1后的第六年,害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2时,害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有利变异重新适应环境.(3)自然选择的基础是遗传和变异,自然选择的动力是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br />所以答案是:(1)选择;定向;(2)有利变异;(3)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省为保护某湿地水源,不断扩大荷 花、芦苇、睡莲、菖蒲等湿地植物的种植面积以净化水质,为麻鸭、斑头雁、天鹅等水禽创造了更多的栖息地,现已建成湿地公园.请回答下列问题:<br />(1)该湿地公园属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xa0;&#xa0;&#xa0;生态系统.<br />(2)荷花、芦苇、睡莲等植物体内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以适应水生生活,此适应性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受&#xa0;&#xa0;&#xa0;这一非生物因素的影响.<br />(3)在该湖中,小鱼、麻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构成一条食物链,请写出这条食物链:&#xa0;&#xa0;&#xa0; .<br />(4)少数不文明的游客将废奔物和垃圾扔进湿地.但并未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xa0;&#xa0;&#xa0;能力.即使如此,我们也要制止这种行为,倡导文明旅游.<br />(5)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来看,睡莲、荷花和芦苇三者的关系是&#xa0;&#xa0;&#xa0;关系.<br />(6)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因为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该湿地多样的植被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这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淡水<br />(2)空气(或“氧气”)<br />(3)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麻鸭<br />(4)自我调节<br />(5)竞争<br />(6)生物影响环境<br />【解析】解:(1)该湿地公园有荷花、芦苇、睡莲、菖蒲等淡水植物,与环境一起构成湿地生态系统.(2)荷花、芦苇、睡莲等植物体内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以适应水生生活,此适应性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受空气这一非生物因素的影响.(3)在该湖中,小鱼、麻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构成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麻鸭.(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所以,少数不文明的游客将废奔物和垃圾扔进湿地.但并未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5)睡莲、荷花和芦苇三者共同争夺生存空间、营养物质等,三者之间形成竞争关系.(6)该湿地多样的植被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这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影响环境.<br />所以答案是:(1)淡水;(2)空气(或“氧气”);(3)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麻鸭;(4)自我调节;(5)竞争;(6)生物影响环境<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需要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ab1b6ac4/SYS201708151214170890996915_ST/SYS201708151214170890996915_ST.001.png" width="334" height="2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在此农田生态系统中,昆虫、吃草子鸟、免都以禾谷类为食,食虫鸟能够捕食昆虫,又可被鹰捕食,鹰还可捕食吃草子鸟和兔.该农田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xa0;&#xa0;&#xa0; , 次级消费者是&#xa0;&#xa0;&#xa0; .<br />(2)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图中没有标出的生物成分是&#xa0;&#xa0;&#xa0; . 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xa0;&#xa0;&#xa0; .<br />(3)该农田的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xa0;&#xa0;&#xa0; , 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禾谷类;食虫鸟<br />(2)分解者;分解动植物体内遗留的有机物<br />(3)太阳能;逐级递减<br />【解析】解:(1)该农田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禾谷类→昆虫→食虫鸟→鹰;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禾谷类;在食物链中处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虫鸟.(2)图中标出的生物构成食物网,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图中没有标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分解者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br />所以答案是:(1)禾谷类;食虫鸟;(2)分解者;分解动植物体内遗留的有机物;(3)太阳能;逐级递减。<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需要了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八级(下)期中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