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鸣鹫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 )<br />A.上网搜索资料<br />B.用直尺测量肾蕨的高度<br />C.进行人口普查<br />D.用放大镜看蚂蚁的结构</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上网搜索资料属于资料分析法,A错误.<br />B、用直尺测量肾蕨的高度属于测量法,B错误.<br />C、进行人口普查属于调查法,C错误.<br />D、用放大镜看蚂蚁的结构属于观察法,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试验法、测量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映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br />A.营养<br />B.呼吸<br />C.遗传<br />D.变异</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遗传性.<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的特征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与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羚羊有关的生态因素中,不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br />A.阳光<br />B.合作<br />C.竞争<br />D.捕食</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阳光属于非生物因素;<br />B、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合作关系,如蜜蜂;<br />C、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如草盛豆苗稀;<br />D、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如狼吃兔;<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种情况,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br />A.海豹厚厚的皮毛下面是厚达40毫米的脂肪层<br />B.沙漠中骆驼刺的根长达20米<br />C.大熊猫体形庞大笨拙,只能吃竹子<br />D.蚯蚓能松土和肥土</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蚯蚓能松土和肥土属于生物影响环境,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br />A.温度<br />B.光照<br />C.湿度<br />D.土壤</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小组在调查过程中对生物进行分类,把金鱼藻和水藻归为一类;把花朵、小草、蚂蚁归为一类;把蝴蝶、蜜蜂、鸽子归为一类.他们的归类依据是( )<br />A.生物的用途<br />B.生物的形态结构<br />C.生物的生活环境<br />D.生物的生活方式</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由题中的叙述可知,金鱼藻和水藻等生物都生活在水中,而花朵、小草、蚂蚁等生物都生活在陆地上,蝴蝶、蜜蜂、鸽子能在空中飞行,可见它们的分类依据是生物的生活环境的不同.<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的相关知识,掌握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片森林中,有土壤、阳光、水、空气,还生活着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对于生活在森林中的动物来说,下列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br />A.土壤<br />B.空气<br />C.植物<br />D.水</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BD、土壤、空气、水,都是非生物,因此都属于非生物因素;<br />D、植物是生物,因此属于生物因素.<br />所以,“对于生活在森林中的动物来说”,属于生物因素的是“植物”.<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br />A.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br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br />C.生物能影响环境<br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例如,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是大树的存在使环境温度降低了,体现的是生物影响环境.<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利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土壤的干湿程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下列设计中错误的是( )<br />A.设计甲(湿润土壤)、乙(干燥土壤)对照实验<br />B.在甲、乙两容器中各放入1条蚯蚓<br />C.甲、乙两容器中放入大小及生活状况均相同的蚯蚓各10条<br />D.甲、乙两容器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C、D、探究土壤的干湿程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应该除了土壤的干湿度不同,其它条件(蚯蚓的大小、数量及生活状况、实验环境等)要都一样,要注意控制变量的唯一.不符合题意.B、一条蚯蚓,数量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误差太大,结果没有说服力,符合题意.<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是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正确的是( )<br />A.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br />B.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施计划→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br />C.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得出结论<br />D.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因此,“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正确的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科学探究的过程,需要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br />A.不断长高的钟乳石<br />B.会踢球的机器人<br />C.焰火绽放的礼花<br />D.生石花</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题干中的A、B、C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是生物; D生石花具有生物的特征是生物.<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属于生物一组的是( )<br />①敲击能发出声音的钢琴②玉米③鸡④石头⑤珊瑚虫⑥机器人⑦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br />A.①②③<br />B.②③④<br />C.①③⑤<br />D.②③⑤⑦</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题干中的②玉米、③鸡、⑤珊瑚虫、⑦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①敲击能发出声音的钢琴、④石头、⑥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可见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的特征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只要是生物,一定是由细胞构成的.(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简单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一般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因素.非生物因素如:温度、食物、光、空气、水等.而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等,这些都属于环境,因此单一说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具有片面性.<br />所以答案是: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可以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在细胞的线粒体里,在氧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br />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可见题中的叙述是正确的.<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说明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万物生长靠太阳”,是环境因素光对生物的影响,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br />所以答案是: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是双眼皮,他的双胞胎弟弟是单眼皮,说明生物都能变异.(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小明是双眼皮,他的双胞胎弟弟是单眼皮”,体现了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说明生物都能变异.所以题干的说法正确.<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杂交水稻是由袁隆平研制出来的.(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袁隆平,北京人,汉族,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在育种中利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出了杂交水稻,提高水稻的产量,是著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因此题干说法正确.<br />所以答案是: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环境影响生物如南橘北枳,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如沙漠干旱缺水,生物(沙棘)必须耐旱才能生存,否则(水莲)不能生活;生物对环境有影响,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故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正确.<br />所以答案是: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进行调查时,不管调查范围大不大,都要对全部对象进行调查.(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故说法错误.<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试验法、测量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植物一般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动物和微生物的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利用生物的特征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除   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p></div></div>
<div><p>【答案】病毒;细胞<br />【解析】解:生物圈中的大部分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r />所以答案是:病毒;细胞<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物的特征,需要了解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因素叫    .</p></div></div>
<div><p>【答案】生态因素<br />【解析】解: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br />所以答案是:生态因素.</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   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变量都相同.</p></div></div>
<div><p>【答案】科学探究<br />【解析】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因此进行科学探究时,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之外,其它因素都相同.<br />所以答案是:科学探究.<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捕捉了160只蝗虫,分成两组,每组80只,做以下实验:</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组别</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第一组</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第二组</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实验材料</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蝗虫80只</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蝗虫80只</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生活环境</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放在与蝗虫体色一致的草坪中</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放在与蝗虫体色不一致的草坪中</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实验处理</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放入6只鸡</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放入6只鸡</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实验结果</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分钟吃掉12只蝗虫</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分钟吃掉76只蝗虫</p></td></tr></table><p>请回答下列问题.<br />(1)昆虫的体色与生活环境的色彩大体一致,在生物学上叫做    , 是对环境的一种    .<br />(2)上述实验中第一组和第二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实验结果说明    .</p></div></div>
<div><p>【答案】<br />(1)保护色;适应<br />(2)环境颜色;保护色有利于蝗虫的生存<br />【解析】解:(1)昆虫的体色与生活环境的色彩大体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是昆虫对环境的一种适应.(2)第一组和第二组以环境颜色不同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结果与蝗虫体色一致的草坪,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得出保护色有利于蝗虫的生存.<br />所以答案是:(1)保护色;适应;(2)环境颜色;保护色有利于蝗虫的生存.<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自然选择学说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