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57:37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等简单有机小分子的生成和原始生命的诞生场所分别发生在(  )<br />A.原始海洋,原始陆地<br />B.原始大气,原始陆地<br />C.原始海洋,原始海洋<br />D.原始大气,原始海洋</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原始大气在高温、雷电以及紫外线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氨基酸等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是在原始大气中形成的.<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掌握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际黑猩猩基因测序与分析联盟”公布,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0%以上,这个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说明(  )<br />A.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br />B.人类是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br />C.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br />D.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它们是与人类血缘最近的动物,黑猩猩和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是除人类之外智力水平最高的动物.由于黑猩猩和人类的基因相似度达98.77%,表明人类和黑猩猩的较近的亲缘关系,不能表明共同祖先,也无法证明人类是由黑猩猩进化来的,因此选项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r />A.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直接证据是化石<br />B.能否使用工具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br />C.人类进化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br />D.人类进化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是直立人</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其直接证据是化石,A正确;<br />B、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学家将是否直立行走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B错误;<br />C、人类进化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C正确;<br />D、类进化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是直立人,D正确.<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人类的进化,掌握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使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最重要的外界因素是(  )<br />A.生活环境的改变<br />B.降雨量的加大<br />C.气温的变化<br />D.身体结构的变化</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如造山运动、气候变化导致森林减少,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原因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由臂行慢慢向直立行走发展,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在整个进化过程中,是环境对森林古猿进行了选择.<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掌握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br />A.阳光→草→兔→狼<br />B.草→兔→狼→细菌<br />C.草→蝗虫→吃虫的鸟<br />D.草→兔→狼</p></div></div>
<div><p>【答案】C,D<br />【解析】A、阳光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br />B、细菌是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br />C、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r />D、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r />所以,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草→蝗虫→吃虫的鸟、草→兔→狼.<br />故选:C、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链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r />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r />B.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和非生物的两个重要环节,是不可缺少的<br />C.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br />D.非生物部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正确;<br />B、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和非生物的两个重要环节,是不可缺少的,正确;<br />C、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少量的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而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错误;<br />D、非生物部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态系统概述,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消费者依次是(  )<br />A.猫头鹰和食草昆虫<br />B.青草和猫头鹰<br />C.食草昆虫和青草<br />D.食草昆虫和猫头鹰</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上一个营养级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营养级越低所占有能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所占有的能量越少.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青草是生产者处于第一个营养级,食草昆虫处于第二个营养级,蜘蛛是第三个营养级,食虫鸟是第四个营养级,猫头鹰是第五个营养级;因此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的消费者是食草昆虫,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少的消费者是猫头鹰.<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黄皮肤、黑头发,我们是龙的传人”,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是(  )<br />A.长年的生活习惯<br />B.自然选择<br />C.人工选择<br />D.遗传</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即生存竞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而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黄皮肤、黑头发”是与人类对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人工选择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选择对人类有利的生物变异以形成新品种.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掌握自然选择学说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存斗争的是(  )<br />A.食性相同的动物争夺食物<br />B.蛇与田鼠的捕食与被捕食<br />C.同一农田里的稻苗争夺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br />D.大豆从根瘤菌中获取氮元素,根瘤菌从大豆中获取有机养料</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食性相同的动物争夺食物,属于捕食关系,A符合题意;<br />B、蛇与田鼠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属于生存斗争,B符合题意;<br />C、同一农田里的稻草争夺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属于竞争关系,存在生存斗争,C符合题意;<br />D、大豆从根瘤菌中获取氮素,根瘤菌从大豆中获取养料,属于共生关系,D不符合题意.<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r />A.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炼的结果<br />B.狼和鹿能迅速奔跑是两者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br />C.田鼠打洞和夜间活动的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r />D.恐龙的灭绝是因为不能适应生存环境骤变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小狗的牙齿坚硬并不是长期磨练出来的,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br />B、鹿和狼各自的特征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鹿跑的不快、转弯不灵活便容易被狼吃掉,狼跑的不快就不易捕获食物(鹿),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相互选择中,鹿和狼发展了自己的特征,B正确;<br />C、田鼠打洞和夜间活动的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br />D、恐龙由于缺乏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导致恐龙的灭绝.因此恐龙的灭绝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随着下列哪项而进行的(  )<br />A.生态系统中的生物<br />B.生态系统中的个别动物<br />C.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r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BC、通过分析可知,能量流动是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的,不是随着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个别动物、分解者而进行的,ABC不正确;<br />D、通过分析可知,能量流动是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的,D正确.<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看,“小鸡炖蘑菇”这道菜的主要原料分别属于(  )<br />A.生产者、消费者<br />B.生产者、分解者<br />C.消费者、分解者<br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小鸡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蘑菇是真菌属于分解者,因此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看,“小鸡炖蘑菇”这道菜的主要原料分别属于消费者、分解者.<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达到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将会(  )<br />A.保持相对稳定<br />B.逐渐减少<br />C.逐渐增多<br />D.保持不变</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比例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以及环境各因子之间,不停地在进行着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化中,其中的生物有生有死,有迁进也有迁出,每个物种的数量经常处在一个动态变化之中.但总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br />故选:A.</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进化树),请据图分析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03a9f863/SYS201708151049465684321213_ST/SYS201708151049465684321213_ST.001.png" width="331" height="4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进化树的树根A处表示&#xa0;&#xa0;&#xa0; , 它诞生于&#xa0;&#xa0;&#xa0;中,A由于&#xa0;&#xa0;&#xa0;的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br />(2)图中C表示&#xa0;&#xa0;&#xa0; .<br />(3)最适于陆地生活的无脊椎动物类群是&#xa0;&#xa0;&#xa0;最适于陆地生活的植物类群是&#xa0;&#xa0;&#xa0; .<br />(4)从进化树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生活环境由&#xa0;&#xa0;&#xa0; , 结构由&#xa0;&#xa0;&#xa0; , 分类地位&#xa0;&#xa0;&#xa0;的规律,不断进化和发展的.<br />(5)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通过对我国发现的郑氏始孔鸟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古代的&#xa0;&#xa0;&#xa0;进化来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原始生命;原始海洋;营养方式<br />(2)裸子植物<br />(3)节肢动物;被子植物<br />(4)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br />(5)爬行类<br />【解析】如图生物进化树:<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03a9f863/SYS201708151049465684321213_DA/SYS201708151049465684321213_DA.001.png" width="328" height="31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A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A由于营养方式(或能否制造有机物)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为含有叶绿体的藻类植物.在分类上,该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等级是植物界和动物界.(2)由两幅图对比可知,A是原始生命,B是爬行类,C是裸子植物.(3)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用气管呼吸,体表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最适合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对种子有保护作用,有的果皮被动物吃,种子随之传播,有的果皮有刺或毛,利于传播,因此被子植物是最适于陆地生活的优势植物类群.(4)从进化树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生活环境由从水生到陆生,结构由从简单到复杂,分类地位由低到高的规律,不断进化和发展的.(5)郑氏始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br />所以答案是:(1)原始生命;始海洋原;营养方式;(2)裸子植物;(3)节肢动物;被子植物;(4)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5)爬行类.<br />【考点精析】掌握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03a9f863/SYS201708151049468086866908_ST/SYS201708151049468086866908_ST.001.png" width="214" height="20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该生态系统有&#xa0;&#xa0;&#xa0; 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是&#xa0;&#xa0;&#xa0; .<br />(2)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xa0;&#xa0;&#xa0; .<br />(3)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xa0;&#xa0;&#xa0; , 次级消费者是&#xa0;&#xa0;&#xa0; , 鹰在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xa0;&#xa0;&#xa0;营养级.<br />(4)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xa0;&#xa0;&#xa0;和&#xa0;&#xa0;&#xa0; .<br />(5)如果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进入此生态系统,含有害物质最多的生物是&#xa0;&#xa0;&#xa0; .<br />(6)在该生态系统中蛇与鹰的关系是&#xa0;&#xa0;&#xa0; .<br />(7)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xa0;&#xa0;&#xa0; , 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是&#xa0;&#xa0;&#xa0; .<br />(8)生态系统有&#xa0;&#xa0;&#xa0;能力,在该生态系统中,大量地捕杀狐和蛇,则一段时间内&#xa0;&#xa0;&#xa0;的数量会增加,造成植被减少,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div></div>
<div><p>【答案】<br />(1)5;草→鼠→蛇→鹰<br />(2)草<br />(3)草;狐、蛇、鹰;三、四<br />(4)非生物成分;分解者<br />(5)鹰<br />(6)捕食、竞争<br />(7)太阳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r />(8)自我调节;兔和鼠<br />【解析】(1)图中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①草→鼠→蛇→鹰;②草→鼠→鹰;③草→鼠→狐;④草→兔→鹰;⑤草→兔→狐.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2)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由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功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能量在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会逐级减少,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生产者最多,各级消费者的数量会逐级递减;因此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最少的生物是处于最高营养级别的鹰.(3)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是一个营养级,在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草,初级消费者是鼠、兔,次级消费者是狐、蛇、鹰,在草→兔→鹰、草→鼠→鹰食物链中鹰处于第三营养级,在草→鼠→蛇→鹰,鹰处于第四营养级.(4)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等因素;图中的生态系统成分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5)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该生态系统猫头鹰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最高.(6)猫头鹰和蛇捕捉鼠为食属于捕食关系,猫头鹰和蛇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自己生存的需要.蛇和猫头鹰之间相互争夺共同的食物田鼠,因此又属于竞争关系.(7)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8)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如在食物链“草→兔→狐,草→鼠→蛇→鹰”中大量地捕杀狐或蛇,则兔、鼠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的繁殖,使草大量减少,造成植被减少,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br />所以答案是:(1)5;草→鼠→蛇→鹰;(2)草;(3)草;狐、蛇、鹰;三、四;(4)非生物成分;分解者;(5)鹰;(6)捕食、竞争;(7)太阳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8)自我调节;兔和鼠.<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以及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理解,了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八级(下)期中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