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57:08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玉友中学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像,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像A变成像B是做了怎样的处理( )<br />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②玻片向右下移动了<br />③玻片向左上移动了 ④把大光圈换成了小光圈<br />⑤转动了细准焦螺旋.<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fae84b5a/SYS201702111738338225691088_ST/SYS201702111738338225691088_ST.001.png" width="214" height="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①②④⑤<br />B.①③④⑤<br />C.①③④<br />D.①③⑤</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从图中可看出,A物像原来在视野的左上方,而B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在A图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偏左上方,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的右下方.A图中的细胞体积小,而B图中细胞的体积大,故而由A变成B是由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换成大光圈或用凹面的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中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fae84b5a/SYS201702111738341427371136_ST/SYS201702111738341427371136_ST.001.png" width="117" height="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II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I是呼吸作用<br />B.II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I是呼吸作用<br />C.II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I是光合作用<br />D.II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I是光合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生活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程.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fae84b5a/SYS201702111738341427371136_DA/SYS201702111738341427371136_DA.001.png" width="553" height="17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Ⅰ释放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代表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Ⅱ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有机物和氧气,所以Ⅱ代表的是光合作用.综上所述A、C、D选项错误,只有选项B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阳信是鸭梨之乡,每到秋天,你就会看到梨园里硕果累累,你知道使这些累累硕果增产的物质来自于( )<br />A.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br />B.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r />C.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br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鸭梨等植物体的构成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而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不参与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的水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而不是来自于空气中的水,B正确.故选: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光合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请分辨出下列哪种描述是错误( )<br />A.鸟类的身体大都呈流线型,有与肺相通的气囊<br />B.鸟类都是体表被羽毛,卵生<br />C.鱼属于脊椎动物,体温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r />D.蚯蚓身体分节,因此蚯蚓属于节肢动物</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鸟类的身体大都呈流线型,有与肺相通的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正确.B、鸟类都是体表被羽毛,卵生,正确;C、鱼属于脊椎动物,体温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D、蚯蚓身体分节,因此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错误.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br />A.铃声响狗分泌唾液<br />B.猴子打篮球<br />C.鹦鹉对客人说“你好”<br />D.鸟类的迁徙</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所以鸟类的迁徙属于非条件反射,而铃声响狗分泌唾液、猴子打篮球、鹦鹉对客人说“你好”属于条件反射.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豆粮间作瓜类和豆类轮作”的种植方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主要原因是该方式( )<br />A.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抑制杂草生长<br />B.能够利用植物固氮,提高土壤肥效<br />C.通过调整害虫的食物链,减少病虫害<br />D.通过增加单位土地的有效光合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通过增加种植密度,不可能抑制杂草生长,密度太大,会影响光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A不符合题意.B、“豆粮间作,瓜类和豆类轮作”能够利用豆类植物固氮,提高土壤肥力,是“豆粮间作,瓜类和豆类轮作”的种植方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B符合题意;C、通过调整害虫的食物链,减少病虫害不是“豆粮间作,瓜类和豆类轮作”的种植方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D、通过增加单位土地的有效光合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不是“豆粮间作,瓜类和豆类轮作”的种植方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伤口上预防伤口发炎,这是利用( )分泌的抑菌物质.<br />A.链球菌<br />B.青霉<br />C.曲霉<br />D.白僵菌</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青霉菌是一种真菌,属多细胞,营养菌丝体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能够治疗细菌性的疾病.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真菌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真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的个体;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属于异养;⑴食品制作⑵保存食品,比如:“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⑶防治(由真菌分泌)抗生素的发现⑷保护环境,比如:甲烷细菌、沼气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四种微生物中,属于病毒的是( )<br />A.<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fae84b5a/SYS201702111738348686709715_ST/SYS201702111738348686709715_ST.001.png" width="59" height="5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B.<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fae84b5a/SYS201702111738348686709715_ST/SYS201702111738348686709715_ST.002.png" width="44" height="5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C.<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fae84b5a/SYS201702111738348686709715_ST/SYS201702111738348686709715_ST.003.png" width="32" height="6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D.<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fae84b5a/SYS201702111738348686709715_ST/SYS201702111738348686709715_ST.004.png" width="46" height="6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衣藻属于单细胞植物,A不符合题意;B、是细菌,B不符合题意;C、是蝌蚪型的病毒,C符合题意;D、是酵母菌,酵母菌是真菌,D不符合题意.故选:C<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病毒,需要了解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r />A.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是“bpdq”,则载玻片上的实物为“bpdq”<br />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br />C.在安放显微镜时,应把显微镜放在离实验桌左边缘7厘米左右的地方<br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对被观察物体长或宽的乘积</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是“bpdq”,则载玻片上的实物为“bpdq,显微镜成倒像“bpdq”,旋转180度后得到“bpdq”,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以免碰到玻片标本.防止物镜碰到玻片标本或损伤镜头,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在安放显微镜时,应把显微镜放在离实验桌边缘7厘米左右的地方,以避免人体碰撞显微镜,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不是指对被观察物体长或宽的乘积,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其结果不相符的是( )<br />A.转动转换器更换物镜<br />B.转动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升降镜筒<br />C.转动凹面镜调节视野亮度<br />D.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物像向左上方移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转动转换器更换的是物镜,A正确.B、转动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转动细准焦螺旋能调节物象的清晰度,B正确.C、反光镜的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转动反光镜能调节视野亮度,C正确.D、显微镜下的物像是倒像,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向右下方移到视野的中央,D错误.故选: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练习使用显微镜,需要了解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根、茎、叶的分化,但不产生种子的植物类群是( )<br />A.藻类植物<br />B.蕨类植物<br />C.裸子植物<br />D.被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也无花、果实和种子,不符合题意.B、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无花、果实和种子,符合题意.C、裸子植物具有根、茎、叶和种子四种器官,无花和果实,不符合题意.D、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植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银杏是裸子植物而不是被子植物,是因为种子外没有( )包被着.<br />A.珠被<br />B.花柱<br />C.果皮<br />D.种皮</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裸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因此裸子植物只有种子,无果实.裸子植物也无花,只有孢子叶球,孢子叶球还不能看作真正的花,其形态结构上与被子植物的花是不同的,只是有些裸子植物的孢子叶球(球花)相当于被子植物的花的功能,因此裸子植物具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银杏最外面肉质的部分是种皮,而不是果皮,所以银杏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属于裸子植物.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br />【考点精析】利用种子植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发生水灾的时候,农作物被洪水淹没.当洪水退去后,农民要进行“洗苗”,洗去农作物上的泥沙.这主要是为了( )<br />A.保证植物足够的水分<br />B.清除洪水带来的污染物<br />C.保证气孔的畅通<br />D.防止作物受重压倒伏</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气孔在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保卫细胞因内壁较薄而外壁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当气孔张开时,光合、呼吸、蒸腾作用都得以顺利进行,蒸腾作用顺利进行又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当气孔闭合时空气无法进出,光合作用得不到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也无法获得氧气都无法顺利进行;同样水蒸汽无法通过气孔散失,蒸腾作用进行不畅也致使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受阻.所以在发生水灾的时候,农作物被洪水淹没.当洪水退去后,农民要进行“洗苗”,洗去农作物上的泥沙.故选:C<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光合作用的实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需要了解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联系生活:<br />(1)我们通常说的脱白是指&#xa0;&#xa0;&#xa0;中脱出的现象.<br />(2)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常常长毛发霉,而干燥的粮食和皮鞋不易长霉,这说明霉菌的生长繁殖需要&#xa0;&#xa0;&#xa0; .<br />(3)经验丰富的农民伯伯在下地窖前总是先吊进一盏油灯,油灯熄灭了就不能盲目下地窖.这是因为:&#xa0;&#xa0;&#xa0; .<br />(4)萝卜贮存时间久了会空心,这是因为&#xa0;&#xa0;&#xa0; .<br />(5)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人们已经总结出许多提高农作物光合效率的方法,如&#xa0;&#xa0;&#xa0; 和&#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关节头从关节窝<br />(2)适宜的温度和水分<br />(3)地窖中存放的植物等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人进入后会因缺氧而窒息<br />(4)久存的萝卜由于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体内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分解了所以就空心了<br />(5)合理密植;间作套种<br />【解析】解:(1)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的现象,脱臼后不能运动要及时复位.(2)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常常长毛发霉,而干燥的粮食和皮鞋不易长霉,它们不同的量是水分,这说明霉菌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3)地窖中存放的植物等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油灯熄灭,表明地窖中的氧气很少,不能维持燃烧,因此人进入后会因缺氧而窒息.(4)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因此久存的萝卜由于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体内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分解了所以就空心了.(5)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蔬菜产量.另外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光能,促进光合作用;加大昼夜温差,可以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增加有机物的积累,提高蔬菜的产量.<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还要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适宜温度、水分、生存空间;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和真菌要氧气生活,有些不要.如:酵母菌发酵不要氧气,是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甲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为该植物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请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fae84b5a/SYS201702111738364001859874_ST/SYS201702111738364001859874_ST.001.png" width="317" height="1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图乙特有的结构是(数字表示)&#xa0;&#xa0;&#xa0; .<br />(2)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过程【&#xa0;&#xa0;&#xa0;】&#xa0;&#xa0;&#xa0;的效率,这一过程发生在乙图的【&#xa0;&#xa0;&#xa0;】&#xa0;&#xa0;&#xa0;中.该过程的反应式是&#xa0;&#xa0;&#xa0; .<br />(3)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过程【&#xa0;&#xa0;&#xa0;】&#xa0;&#xa0;&#xa0;所释放的能量;这一过程发生在乙图的【&#xa0;&#xa0;&#xa0;】&#xa0;&#xa0;&#xa0;中.<br />(4)过程B的强弱受&#xa0;&#xa0;&#xa0;等环境因素的影响.<br />(5)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首先进行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是&#xa0;&#xa0;&#xa0; .<br />(6)吃西瓜时会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是&#xa0;&#xa0;&#xa0; , 它们来自&#xa0;&#xa0;&#xa0; .<br />(7)图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是通过叶片上的&#xa0;&#xa0;&#xa0;进出植物体的.<br />(8)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1%﹣5%参与组成植物体和用于维持生理过程,其余绝大部分的水分都通过[&#xa0;&#xa0;&#xa0;]散失掉了.</p></div></div>
<div><p>【答案】<br />(1)1,2,4<br />(2)C;光合作用;4;叶绿体;二氧化碳+水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fae84b5a/SYS201702111738364001859874_DA/SYS201702111738364001859874_DA.001.png" width="53" height="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br />(3)A;呼吸作用;5;线粒体<br />(4)光照强度(或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等)<br />(5)染色体的复制(或染色体的变化、遗传物质的复制)<br />(6)细胞液;液泡<br />(7)气孔<br />(8)B<br />【解析】解:(1)动植物细胞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不同点是动物细胞无1细胞壁、2液泡、4叶绿体.因此“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图乙特有的结构是(数字表示)1、2、4.(2)光合作用指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间作套种、合理密植能使植物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因此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过程C光合作用的效率.这一过程发生在乙图的【4】叶绿体中.该过程的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fae84b5a/SYS201702111738364001859874_DA/SYS201702111738364001859874_DA.001.png" width="53" height="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3)呼吸作用是指生物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因此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过程【A】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这一过程发生在乙图的【5】线粒体中.(4)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份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蒸发到空气中的过程,光照越强蒸腾作用越强,反之越弱,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还可以增加大气的适度,蒸腾作用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等条件的影响.(5)细胞分裂时变化最大的是染色体,因为在分裂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必须完成复制加倍,然后平均分到两个细胞中,这样才能使得分裂后新形成的两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原来细胞中的一样,从而维持生物遗传的稳定性.(6)“吃西瓜时会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是细胞液,它们来自液泡.(7)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因此图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出植物体的.(8)“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1%﹣5%参与组成植物体和用于维持生理过程”,其余绝大部分的水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中,甲、乙是不同生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丙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fae84b5a/SYS201702111738366265166921_ST/SYS201702111738366265166921_ST.001.png" width="443" height="1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xa0;&#xa0;&#xa0;是植物细胞,对比甲、乙两图可以看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xa0;&#xa0;&#xa0; . (填写图中字母)<br />(2)细胞的代谢与遗传受[&#xa0;&#xa0;&#xa0;]&#xa0;&#xa0;&#xa0;的控制,其内含有遗传物质.<br />(3)甲、乙两细胞的D中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xa0;&#xa0;&#xa0; .<br />(4)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前,需向载玻片上滴加&#xa0;&#xa0;&#xa0; .<br />(5)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可以调节显微镜的[&#xa0;&#xa0;&#xa0;]&#xa0;&#xa0;&#xa0; , 使物像更加清晰.如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将装片向&#xa0;&#xa0;&#xa0;移动,使之位于视野的中央,便于观察.阴雨天光线较弱时,应选用图中的&#xa0;&#xa0;&#xa0;(“平”/“凹”)面镜.<br />(6)上图中,具有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xa0;&#xa0;&#xa0;]&#xa0;&#xa0;&#xa0; .<br />(7)甘甜怡口的甘蔗汁主要是从甘蔗细胞的[&#xa0;&#xa0;&#xa0;]&#xa0;&#xa0;&#xa0;中榨取出来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乙;B,C,D<br />(2)C;细胞核<br />(3)线粒体<br />(4)生理盐水<br />(5)3;细准焦螺旋;左上方;凹<br />(6)B;细胞膜<br />(7)E;液泡<br />【解析】解:(1)乙图与甲图相比除都有B细胞膜、C细胞核、D细胞质外,乙图还有细胞壁、液泡.由此可知,甲图是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乙图是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2)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可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经过复杂的变化,将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4)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前,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5)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已经看到了物像,要想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该调节3细准焦螺旋;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6)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有保护作用.(7)甘甜怡口的甘蔗汁主要是从甘蔗细胞的E液泡中榨取出来的.<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练习使用显微镜和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各实验步骤示意图,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fae84b5a/SYS201702111738367068392664_ST/SYS201702111738367068392664_ST.001.png" width="524" height="12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在步骤①中,将植物放在暗处24小时的目的是&#xa0;&#xa0;&#xa0;;<br />(2)在步骤②中,从叶片上下两面遮盖黑纸片的目的是设置一组&#xa0;&#xa0;&#xa0;实验,这组实验的变量是&#xa0;&#xa0;&#xa0; .<br />(3)在步骤③中,盛有叶片的烧杯中的液体逐渐变成&#xa0;&#xa0;&#xa0; , 脱色后的叶片呈现的颜色是&#xa0;&#xa0;&#xa0; , 这说明&#xa0;&#xa0;&#xa0;会溶解于酒精.<br />(4)在步骤⑤中,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xa0;&#xa0;&#xa0; , 光合作用的另一种产物是&#xa0;&#xa0;&#xa0; .<br />(5)请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xa0;&#xa0;&#xa0; .<br />(6)有句话说“生命不息,代谢不止”.动植物体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进行着这一过程,主要是需要其中产生的能量供给生命活动,写出呼吸作用的表达式&#xa0;&#xa0;&#xa0; .<br />(7)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仅能制造有机物,同时对维持大气中的&#xa0;&#xa0;&#xa0;平衡具有重要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r />(1)把原有的淀粉运走和消耗完<br />(2)对照;光<br />(3)绿色;黄白色;叶绿素<br />(4)淀粉;氧气<br />(5)二氧化碳+水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fae84b5a/SYS201702111738367068392664_DA/SYS201702111738367068392664_DA.001.png" width="53" height="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br />(6)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br />(7)碳氧<br />【解析】解:(1)在步骤①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2)在步骤②中,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3)在步骤③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烧杯中的液体逐渐变成绿色.(4)在步骤⑤中,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光合作用的另一种产物是氧气.(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细胞的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其反应式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fae84b5a/SYS201702111738367068392664_DA/SYS201702111738367068392664_DA.001.png" width="53" height="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6))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7)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fae84b5a/SYS201702111738368332119816_ST/SYS201702111738368332119816_ST.001.png" width="374" height="1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装置A,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xa0;&#xa0;&#xa0; , 此实验证明了&#xa0;&#xa0;&#xa0; . 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xa0;&#xa0;&#xa0; , 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xa0;&#xa0;&#xa0;散失的.实验选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因进行&#xa0;&#xa0;&#xa0;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br />(2)装置B,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并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xa0;&#xa0;&#xa0; . 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组,该对照组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改正:应去掉图乙中的&#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变浑浊;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蒸腾作用;气孔;光合<br />(2)氧气;金鱼藻<br />【解析】解:(1)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用黑色塑料袋将天竺葵套住.里面的绿色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且只能进行呼吸,呼吸作用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装置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实验证明了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的.实验选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因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氧气能够助燃.装置B,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组,实验的唯一变量应是金鱼藻.所以应去掉图乙中的金鱼藻.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某同学选择一种盆栽的斑叶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该植物叶片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界线清晰.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fae84b5a/SYS201702111738368885668483_ST/SYS201702111738368885668483_ST.001.png" width="242" height="15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在透明塑料袋中放置固体氢氧化钠的用途是&#xa0;&#xa0;&#xa0; .<br />(2)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xa0;&#xa0;&#xa0; .<br />(3)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4小时后,同时摘下叶片A,B,利用&#xa0;&#xa0;&#xa0;进行光脱色处理,然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结果.<br />(4)叶片A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的结果比较,表明&#xa0;&#xa0;&#xa0;;叶片A绿色部分和叶片B绿色部分的结果比较,表明&#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吸收塑料袋内的二氧化碳<br />(2)将植物置入黑暗处一昼夜(或24小时)<br />(3)酒精<br />(4)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r />【解析】解:(1)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放置放置固体氢氧化钠的用途是吸收二氧化碳,(2)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或24小时)(目的是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防止影响实验);(3)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酒精易燃、易挥发,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叶片逐渐由绿色变为黄白色.(4)叶片A非绿处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所以滴加碘液不变蓝,而叶片A绿叶处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淀粉产生,所以滴加碘液变蓝,二者对比得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叶片B绿叶部分由于放置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绿叶没有二氧化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所以滴加碘液不变蓝,而叶片A绿叶处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淀粉产生,所以滴加碘液变蓝,二者对比得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r />【考点精析】掌握呼吸作用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甲、乙两同学对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br />·(1)甲同学将盆栽的银边天竺葵进行24小时暗处理(即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乙同学对盆栽的带银边的天竺葵不进行暗处理.<br />·(2)甲、乙两同学将各自盆栽的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br />·(3)几小时后,甲、乙两同学各自从自己盆栽的天竺葵上摘下叶片.<br />·(4)甲、乙两同学把各自摘下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两个小烧杯里隔水加热10﹣﹣15分钟(甲摘取的叶片放入A烧杯,乙摘取的叶片放入B烧杯)<br />·(5)二者都用清水漂洗叶片,然后再把各自摘取的叶片放到两个培养皿里(甲摘取的叶片放入A培养皿,乙摘取的叶片放入B培养皿),向叶片滴加碘液.<br />·(6)稍停片刻,再用清水冲掉碘液.<br />实验现象:甲摘取的叶片除银边不变蓝外,其余部分都变蓝;乙摘取的叶片全部变成蓝色.<br />请回答:<br />(1)甲、乙两同学分别对光合作用所需的&#xa0;&#xa0;&#xa0;等条件进行了探究<br />(2)实验结论:&#xa0;&#xa0;&#xa0;<br />(3)你认为甲、乙两同学所得到的实验结论可靠吗?并说明理由(对实验结论不可靠的进行说明)&#xa0;&#xa0;&#xa0;<br />(4)如果让你做该实验,提出你的改进意见&#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叶绿体<br />(2)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产物是淀粉<br />(3)甲可靠乙不可靠,乙无法证明里面的淀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br />(4)乙要对盆栽的带银边的天竺葵进行暗处理<br />【解析】解:(1)甲组的银边部分与绿色部分形成对照,说明本实验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进行探究.(2)甲叶片的白斑部分没有变蓝,说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3)甲同学的实验结论可靠,因为甲同学银边部分不变蓝,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其余部分变蓝,能进行光合作用;乙同学的不可靠,因为没有将植物进行暗处理,无法证明实验中使碘液变蓝的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还有可能是植物中原来存在的.(4)甲同学要设置对照实验,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乙要对盆栽的带银边的天竺葵进行暗处理.</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某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方案.他们的共同点是:相同的玻璃瓶子两只,分为甲、乙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温开水,每组按照各自的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加入不同的物质后,将相同的气球套在瓶口,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br />方案一: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加入与甲组等量的蔗糖,不加干酵母.<br />方案二: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加入与甲组等量的干酵母,不加蔗糖.<br />请分析以上两种方案:<br />(1)预期甲、乙两组的实验现象<br />方案一:&#xa0;&#xa0;&#xa0;<br />方案二:&#xa0;&#xa0;&#xa0;<br />(2)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合理?&#xa0;&#xa0;&#xa0; . <br />理由是&#xa0;&#xa0;&#xa0; .<br />(3)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气体是&#xa0;&#xa0;&#xa0; , 如何证明?<br />&#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br />(1)甲中的气球鼓起来,乙中的气球无变化;甲中的气球鼓起来,乙中的气球无变化.<br />(2)方案一;因为此实验是验证酵母菌的发酵现象的,因此变量应该是酵母菌,方案一的变量是酵母菌,方案二的变量是蔗糖<br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br />【解析】解:(1)、方案一、甲中酵母菌进行发酵,分解蔗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能使气球鼓起来;乙中只加了蔗糖,没有加干酵母,因此不能分解蔗糖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气球无变化.方案二、甲中加入了干酵母和蔗糖,酵母菌进行发酵,分解蔗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能使气球鼓起来;乙中只加了干酵母,没有加蔗糖,因此酵母菌无蔗糖可分解,所以无二氧化碳产生,气球无变化.(2)、方案一更合理.因为此实验是验证酵母菌的发酵现象的,因此变量应该是酵母菌,而不是蔗糖.方案一的变量是酵母菌,方案二的变量是蔗糖.(3)、由(1)可知,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可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气体.<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分析回答:<br />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害虫,发育过程类似于菜粉蝶.陈重光是一个善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同学.她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她把黄粉虫分为两组,一组只喂麦麸和菜叶,一组喂泡沫塑料餐盒片.通过观察发现虫子吃塑料现象明显.她又对试验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不可燃烧、不漂浮,并产生腐败臭味.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她的这一发现在2004年全国第18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br />(1)陈重光所做实验的“假设”和“控制变量”分别是什么?<br />&#xa0;&#xa0;&#xa0;<br />(2)陈重光为什么进行多次试验?&#xa0;&#xa0;&#xa0; .<br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xa0;&#xa0;&#xa0; .<br />(4)该实验能为我们解决哪些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提供启示?&#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黄粉虫能吃塑料,塑料餐盒片的有无<br />(2)验证实验结论的准确性,避免其偶然性<br />(3)黄粉虫能取食和消化盒吸收塑料<br />(4)利用黄粉虫可以处理塑料废物<br />【解析】解:(1)“陈重光实验”的“假设”是黄粉虫吃塑料吗?变量是塑料.(2)陈重光进行多次试验的目的是验证实验结论的准确性,避免其偶然性.(3)根据结果虫子确实在吃塑料盒.得出结论:黄粉虫能取食、消化盒吸收塑料.(4)通过实验证明黄粉虫能取食、消化盒吸收塑料,根据这个结论,我们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塑料)污染.<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几套实验装置,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fae84b5a/SYS201702111738370727797044_ST/SYS201702111738370727797044_ST.001.png" width="422" height="1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xa0;&#xa0;&#xa0; . 若此装置需要一个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的水槽中应装有&#xa0;&#xa0;&#xa0; .<br />(2)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xa0;&#xa0;&#xa0; .<br />(3)丙装置是验证&#xa0;&#xa0;&#xa0;的实验.<br />(4)丁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的哪几种现象?&#xa0;&#xa0;&#xa0; , 若用来验证蒸腾作用,此装置有无不妥之处?&#xa0;&#xa0;&#xa0; , 若有,应如何改进?&#xa0;&#xa0;&#xa0; , 若用来验证呼吸作用,装置应放在&#xa0;&#xa0;&#xa0;的地方.</p></div></div>
<div><p>【答案】<br />(1)二氧化碳;水<br />(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br />(3)萌发的种子呼吸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br />(4)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有不妥之处;塑料袋应扎在茎的基部;黑暗<br />【解析】解:(1)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吸收.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通常包括暗处理、对照实验、脱色、漂洗、滴碘、观察几个步骤,观察 现象,得出结论:在含有氢氧化钠溶液玻璃罩中的天竺葵的叶子没有变色,仍是黄白色,而无氢氧化钠溶液的天竺葵的叶子变成蓝色,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2)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玻璃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待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玻璃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管内,观察现象.管内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猛烈的燃烧起来.原因是氧气能助燃,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重新燃烧,表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3)丙装置是验证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种子萌发时,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将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4)丁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br />若验证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该装置放置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色,说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大于其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此时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收集的气体内,观察现象.收集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猛烈的燃烧起来.原因是氧气能助燃,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重新燃烧,表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因此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将装置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中,目的是避免塑料袋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几小时后,发现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表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此装置有不妥之处,塑料袋应扎在茎的基部,将该装置放置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产生.表明植物蒸腾作用是通过叶片气孔散失水分.<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光合作用的实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玉友中学七级(上)期末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