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54:58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一高阳光部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们发现池塘中的鱼在跳跃是运用了( )<br />A.观察法<br />B.调查法<br />C.测量法<br />D.实验法</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观察法 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br />调查法 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br />测量法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池塘中的鱼在跳跃是运用了观察法.可见A符合题意.<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的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试验法、测量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r />A.母鸡下蛋是为了排除体内的废物<br />B.植物对外界刺激不能作出任何反应<br />C.细菌不能繁殖<br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写的是植物的生长和繁殖</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母鸡下蛋是生物的繁殖,A错误;<br />B、植物属于生物能够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错误;<br />C、细菌能够进行分裂生殖,C错误;<br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写的是植物的生长和繁殖,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xa0;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正确的调查方法步骤是( )<br />①选择调查范围 ②设计调查路线 ③分组 ④归类 ⑤调查记录 ⑥资料整理.<br />A.①③②⑤④⑥<br />B.①③⑤②④⑥<br />C.③①②⑤④⑥<br />D.③②①④⑤⑥</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时的步骤: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线路、调查记录、归类、资料整理.<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试验法、测量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的一般方法的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生物的分类不科学的是( )<br />A.动物、植物、微生物<br />B.水生生物、陆生生物<br />C.作物、家禽、动物<br />D.宠物、家禽、家畜、作物</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对生物进行调查后,对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有多种归类方法,如根据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将调查到的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其它微生物等,也可以根据生活环境来将调查到的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还可以根据用途把调查到的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等,但是,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进行分类,D不合理.<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种生物属于合作关系的是( )<br />A.水稻和稗草<br />B.蜂王、工蜂和雄蜂<br />C.猫和老鼠<br />D.同条河里的鲫鱼和鲤鱼</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水稻和稗草相互争夺水分、无机盐、阳光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br />B、蜂王、工蜂和雄蜂,需要彼此合作、密切配合才能维持群体的生活,因此属于合作关系;<br />C、猫吃老鼠,猫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猫与老鼠之间属于捕食关系;<br />D、鲫鱼和鲤鱼都是杂食性动物,因此同条合理的鲫鱼和鲤鱼属于竞争关系.<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诗句中能体现生物间竞争关系的是( )<br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r />B.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br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br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br />B、“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杨树等植物适合用茎进行扦插繁殖,因此诗中叙述的应该是用扦插繁殖柳树.<br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所以在落花传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细菌和真菌.<br />D、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br />A.阳光→草→兔→狐<br />B.蝗虫→食虫鸟→猫头鹰<br />C.植物→羊→鹿→狮子<br />D.植物→鼠→蛇→猫头鹰</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br />A、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非生物部分,正确的食物链是:草→兔→狐,故不符合题意;<br />B、蝗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需从生产者开始,正确的食物链是:植物→蝗虫→食虫鸟→猫头鹰,故不符合题意;<br />C、食物链的起点虽然是生产者,但是羊与鹿是竞争关系都吃植物,不是捕食关系,这四者不能形成一条食物链,可以形成食物网.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7/8a8cf461/SYS201702111717518717985773_DA/SYS201702111717518717985773_DA.001.png" width="98" height="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故不符合题意;<br />D、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植物与消费者鼠、蛇、猫头鹰它们四者的关系,故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掌握食物链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设计一个实验,内容是关于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设计中正确的是( )<br />A.用一只健康的鼠妇作实验材料<br />B.统计的次数为一次,但一定要认真操作<br />C.需分成黑暗和明亮两组作对照<br />D.设计对照实验,除温度是变量外,其他各项都一样</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1只鼠妇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要用10只健康的鼠妇作实验材料,而不是用一只;<br />B、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所以统计的次数不能为一次;<br />C、“关于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温度,需要分成室温和低温两组,而不是“需分成黑暗和明亮两组作对照”;<br />D、设计对照实验,除温度是变量外,其他各项都一样.<br />所以,设计中正确的是“设计对照实验,除温度是变量外,其他各项都一样”.<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几位同学针对食物链“草→食草昆虫→鸟”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br />A.多条食物链就可构成生态系统<br />B.食草昆虫和鸟都是消费者<br />C.保护食虫鸟对人类有益<br />D.草属于生产者</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多条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构成生态系统;<br />B、食草昆虫和鸟都是动物,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吃草,因此都是消费者;<br />C、保护食虫鸟,可以控制食草昆虫的数量,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因此保护食虫鸟对人类有益;<br />D、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草属于生产者.<br />所以,不正确的是“多条食物链就可构成生态系统”.<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能正确的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的是( )<br />A.非生物环境和环境中的所有生物<br />B.食物链和食物网<br />C.阳光、水、空气和生产者、消费者<br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的是非生物环境和环境中的所有生物;<br />B、食物链和食物网只不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br />C、阳光、水、空气和生产者、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br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还缺少非生物环境.<br />所以,能正确的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的是“非生物环境和环境中的所有生物”.<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掌握生态系统概述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br />A.水圈<br />B.大气圈<br />C.岩石圈<br />D.生物圈</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中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掌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若将绿藻甲、乙、丙、丁分别放置于:800m深的海中、100m深的海中、50m深的海中、湖泊,首先死亡的是何处的绿藻?( )<br />A.甲<br />B.乙<br />C.丙<br />D.丁</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适宜绿藻生长;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进行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适宜褐藻生长;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适宜红藻生长;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绿藻的生长需要较多的光,而海水越深光越少,湖泊一般较浅,因此首先死亡的是生活在800m深的海中的绿藻丙.<br />故选:C</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与生物之间常见的是&#xa0;&#xa0;&#xa0;、&#xa0;&#xa0;&#xa0;等关系.</p></div></div>
<div><p>【答案】捕食;竞争<br />【解析】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是捕食、竞争关系;其次还有合作、寄生等其他关系.<br />所以答案是:捕食、竞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xa0;&#xa0;&#xa0;能力.</p></div></div>
<div><p>【答案】自我调节<br />【解析】解: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r />所以答案是:自我调节<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需要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和石块下发现了鼠妇在爬行,搬开花盆和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他们决定对“光是否影响鼠妇的生活”进行科学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这个探究活动.<br />(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br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br />作出假设:&#xa0;&#xa0;&#xa0;会影响鼠妇的生活.<br />(2)在探究过程中,实验变量应该是&#xa0;&#xa0;&#xa0; . (填1个或多个)<br />(3)在实验过程中,创设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的目的是形成一组&#xa0;&#xa0;&#xa0;实验.<br />(4)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至少需要多少只鼠妇?&#xa0;&#xa0;&#xa0; . (填2只或10只)<br />(5)做完实验后要怎样处理鼠妇?&#xa0;&#xa0;&#xa0; . (填处死或放回自然环境)</p></div></div>
<div><p>【答案】<br />(1)光<br />(2)1<br />(3)对照<br />(4)10<br />(5)将鼠妇放回大自然中<br />【解析】解:(1)由于探究光照是否影响鼠妇生活的实验,所以提出的问题是:光照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因此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2)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要探究的条件必须是惟一的变量才行,因此在本探究过程中,实验变量应该有1个;(3)由于探究的环境因素是光,所以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就要以光照为惟一变量,设置对照组,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就设置了以光为变量的对照组;(4)该探究实验将鞋盒分成明亮与黑暗两种不同的环境,其变量是光.在鞋盒中央放置的鼠妇数量不能太少,如果放1只鼠妇,其结果可能带有偶然性,得出的结论也不可靠;(5)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一高阳光部七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