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紫石中学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br />A.大树底下好乘凉<br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br />C.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br />D.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错误;<br />B、蚂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蚂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因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错误;<br />C、植物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湿度,也能降低温度,是植物对环境大气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错误;<br />D、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叶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相关知识,掌握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小麦→蝗虫→大山雀”这条食物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r />A.只有大山雀是消费者<br />B.只有蝗虫是消费者<br />C.只有小麦是生产者<br />D.3种生物都是消费者</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只有小麦是生产者;大山雀、蝗虫都是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因此,关于“小麦→蝗虫→大山雀”这条食物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只有小麦是生产者”<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利用食物链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喜欢用一种水晶样的玻璃球作装饰.该球密封,内装有水、两三条小鱼(或虾),底部有珊瑚、沙子,并生长着一些水藻、小鱼(或虾).该玻璃球构成一个( )<br />A.生物圈<br />B.生态系统<br />C.食物链<br />D.环境因素</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小鱼和水藻能生存的原因是:水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氧和养料;小鱼通过呼吸作用为水藻提供二氧化碳,其排泄物被分解者(细菌、真菌)分解之后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再被水藻利用.<br />此球能较长时间保持动态平衡,主要原因是:①具有稳定的能量来源;②动物等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该玻璃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从视野A到视野B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br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br />④转动转换器 ⑤玻片向左下方移动 ⑥玻片向右上方移动.<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e9cb5d21/SYS201708151047185627369363_ST/SYS201708151047185627369363_ST.001.png" width="151" height="9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⑥④③②<br />B.③⑤①②<br />C.⑤④③②<br />D.⑤③④①</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据图可知,图A变为图B,甲被放大,因此首先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使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然后④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此时视野可能变暗,需③调节光圈,最后再②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故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⑤④③②.<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掌握练习使用显微镜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种原来生活在热带地区的观赏性植物被引进我们的家乡,可是一到冬天却很容易死亡.请问导致这些热带观赏植物死亡的主要因素是( )<br />A.原料不足<br />B.温度低了<br />C.水分太少了<br />D.阳光不足</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许多种原来生活在热带的观赏植物被引进我们的家乡,可是一到冬天,我们发现,它生长得不好,同时也很容易死亡原因我们的家乡是温度不同造成的.在温度高的热带地区生长良好;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不好,所以主要是温度低影响了植物的生长.<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为花草呵护,花草向我微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花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br />A.消费者<br />B.生产者<br />C.分解者<br />D.非生物部分</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指的是营自养生活的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这些食物的作用是为自身及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提供取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蚯蚓在土壤中以植物枯叶、朽根为食,它取食的是动植物残体,并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从而获得能量.因为“花草”为绿色植物,所以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春天正是踏青的好时节.踏春归来,浅色的衣服上总是容易出现一些植物的绿渍,欲除去这些绿渍,最好选用( )<br />A.洗衣液<br />B.热水<br />C.碘酒<br />D.酒精</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绿渍主要是叶绿素,而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因此“春天正是踏青的好时节.踏春归来,浅色的衣服上总是容易出现一些植物的绿渍,欲除去这些绿渍”,最好选用酒精.<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最近学校正在组织工人进行树木移栽.下列措施中,可能不会提高树苗成活率的是( )<br />A.阴天或雨天移栽<br />B.带土移栽<br />C.多浇水多施肥<br />D.剪去部分枝叶</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幼苗移栽时,往往会造成幼根和根毛受损,而使植物吸水的功能大大下降,造成植物萎蔫或死亡.所以移栽时,需要带大的土坨,且常在阴天或傍晚时进行,并剪去部分枝叶,目的是减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和降低叶片的蒸腾作用,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刚刚移栽的幼苗,跟的吸收功能很弱,多浇水不会提高树苗成活率,有可能影响根的呼吸.多施肥有可能会造成烧苗,不利于树苗成活.<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常常给一些移栽的大树“打针输液”,输入的营养液成分主要包括( )<br />A.蛋白质<br />B.水和无机盐<br />C.葡萄糖<br />D.脂肪</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利用.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根部的成熟区被吸收,经根、茎、叶中的导管运往植物体的各个部位,所以给移栽的大树打针输液,输入的营养液是水和无机盐.<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营养的“三要素”是指( )<br />A.氮、磷、钾<br />B.锌、钾、钼<br />C.硼、铁、钼<br />D.铁、铜、氧</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够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和改善果实品质;钾能促进植株茎秆健壮,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实的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 因此植物营养的“三要素”是指氮、磷、钾.<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水分,当水从土壤进入根毛细胞时,根毛细胞细胞液浓度与土壤溶液的浓度相比( )<br />A.相等<br />B.偏小<br />C.偏大<br />D.不确定</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br />题中:当水从土壤进入根毛细胞时,即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说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淀粉、蛋白质、脂肪分别在消化系统的什么部位开始被消化分解( )<br />A.口腔、胃、胃<br />B.口腔、口腔、胃<br />C.口腔、胃、小肠<br />D.口腔、小肠、小肠</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br />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br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某同学摄入的混合性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分解,最终得到一组消化终产物是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所以消化道内,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起始部位依次是口腔、胃、小肠.<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食物的消化,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肠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r />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br />B.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都是在小肠里被吸收的<br />C.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除了胆汁,都含有消化酶<br />D.小肠绒毛的壁和其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细胞所构成</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A正确;<br />B、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B错误.<br />C、肝脏分泌胆汁,里面不含消化酶,只是对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淀粉酶;肠腺能分泌肠液,含多种消化酶;胃腺能分泌胃液,含蛋白酶.C正确;<br />D、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的吸收,D正确.<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利用营养物质的吸收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经消化即可被人体吸收的是( )<br />A.淀粉<br />B.脂肪<br />C.蛋白质<br />D.水</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即淀粉只有被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被消化为氨基酸、脂肪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选项中只有D可以不经过消化就被人体吸收.<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营养物质的吸收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水藻→水蚤→鱼→鱼鹰,湖泊被DDT污染后,体内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 )<br />A.水蚤、鱼<br />B.鱼、水蚤<br />C.水藻、鱼鹰<br />D.鱼鹰、水藻</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在“藻类→水蚤→鱼→鱼鹰”食物链中,藻类植物的级别最低,有害物质含量最少,鱼鹰的级别最高,含量最多.<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掌握食物链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贮藏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是为了降低( )<br />A.光合作用<br />B.蒸腾作用<br />C.呼吸作用<br />D.吸收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生活力的最长期限,超过这个期限,种子的生活力就丧失,也就失去萌发的能力.不同植物种子寿命的长短是不一样的,种子的贮藏条件,对种子寿命的长短起着十分明显的影响.贮藏种子的最适条件是干燥、低温和缺氧,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种子的呼吸作用最微弱,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最少,有可能渡过最长时间的休眠期.如果湿度大、温度高、氧气充足,种子的呼吸作用强,种子内贮存的有机养料将会通过种子的呼吸作用而大量消耗,种子的贮藏期限也就必然会缩短.因此贮藏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的目的是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联合国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位“世界无烟日”.长期吸烟容易导致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生( )<br />A.肝脏炎症<br />B.肠道感染<br />C.艾滋病<br />D.肺部病变</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这些有毒物质首先危害人的呼吸系统,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甚至引起癌症.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患的主要危害因素,吸烟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健康杀手.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至20倍.<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掌握空气的质量与健康: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细胞呼吸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br />A.为细胞活动提供糖类<br />B.为光合作用提供氧气<br />C.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br />D.为光合作用提供有机物</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活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时会导致肺泡的弹性回缩减弱,此情况将会直接影响( )<br />A.胸廓的扩张和回缩<br />B.肺部的气体交换<br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br />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哮喘一般是由于吸入了过敏性物质引起的支气管感染,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典型的表现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导致肺泡的弹性回缩减弱,此情况将直接影响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呼吸系统的组成,掌握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措施能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br />A.小麦耕种前要耕田松土<br />B.水果、蔬菜在低温条件下易贮藏<br />C.玉米种子在入仓前要晒干<br />D.向贮藏粮食的密封粮仓内充加氮气</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土壤板结,土壤中的氧气减少,不利于根的呼吸;中耕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A正确;<br />B、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上贮存蔬菜时应该降低温度,抑制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储存时间.B不正确;<br />C、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因此将玉米的种子晒干后,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C不正确;<br />D、向贮藏粮食的密封粮仓内充加氮气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这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得到解释.据此原理,向贮藏粮食的密封粮仓内充加氮气,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延长储存时间.D不正确.<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雾霾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下列人类活动中,会加重雾霾的是( )<br />A.使用太阳能发电<br />B.发展清洁能源汽车<br />C.提倡绿色出行<br />D.就地燃烧作物秸秆</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B、使用太阳能发电,发展清洁能源汽车,可以降低空气中PM 2.5的含量,AB不符合题意;<br />C、提倡绿色出行,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减少雾霾的发生,C不符合题意;<br />D、就地燃烧作物秸秆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颗粒物质,会加重雾霾,D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需要了解空气的质量与健康: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遗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r />A.天生惯用左手不属于性状<br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r />C.近亲结婚的后代大多数患遗传病<br />D.人体细胞中,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数目相等</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因此,天生惯用左手属于性状,A错误;<br />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基因就是具有特定的遗传功能的DNA片段,B正确.<br />C、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C错误;<br />D、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D错误;<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的相关知识,掌握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e9cb5d21/SYS201708151047195980927812_ST/SYS201708151047195980927812_ST.001.png" width="356" height="1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来分析,图中的草属于    .<br />(2)图中各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    .<br />(3)如果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鼠的数量大量增加,则短时间内草会    .<br />(4)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生产者<br />(2)食物网<br />(3)减少<br />(4)草→鼠→猫头鹰<br />【解析】(1)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来分析,图中的草属于生产者.(2)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构成食物网,因此图中各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食物网.(3)鼠吃草,因此“如果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鼠的数量大量增加”,则短时间内草会减少.(4)营养级越少食物链越短,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猫头鹰.<br />所以答案是:(1)生产者(2)食物网(3)减少(4)草→鼠→猫头鹰<br />【考点精析】利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⑤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④代表某种结构,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e9cb5d21/SYS201708151047197344623584_ST/SYS201708151047197344623584_ST.001.png" width="181" height="16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气体①、②是通过叶表皮的   进出的.<br />(2)若叶处于光照条件下,①代表二氧化碳,则此图可代表植物体的   作用过程,此过程是在细胞的[④]   中进行的.<br />(3)若①代表氧气,则此图可表示植物体的呼吸作用过程,此过程主要是在细胞的[④]   中进行,②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p></div></div>
<div><p>【答案】<br />(1)气孔<br />(2)光合;叶绿体<br />(3)线粒体<br />【解析】(1)叶片的表皮有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组成,表皮细胞排列紧密,主要起保护作用,保卫细胞是成对存在的,中间有气孔,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水分散失的“门户”.因此气体①、②是通过叶表皮的气孔进出的.(2)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若①代表二氧化碳,则此图可表示植物体的光合作用过程.此过程是在细胞内的叶绿体中进行的.(3)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若①代表二氧化碳,则此图可表示植物体的呼吸作用过程,此过程是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进行的.<br />所以答案是:(1)气孔(2)光合;叶绿体(3)线粒体<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光合作用的实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右图表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e9cb5d21/SYS201708151047198188397842_ST/SYS201708151047198188397842_ST.001.png" width="174" height="25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人体消化系统包括   和消化腺两部分.<br />(2)[③]   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消化.<br />(3)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⑥]    .<br />(4)馒头中的主要成份是淀粉,淀粉最终在[⑥]中消化成    .</p></div></div>
<div><p>【答案】<br />(1)消化道<br />(2)肝脏<br />(3)小肠<br />(4)葡萄糖<br />【解析】(1)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2)③肝脏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消化.(3)⑥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进,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4)馒头中的主要成份是淀粉,淀粉最终在⑥小肠中消化成葡萄糖.<br />所以答案是:(1)消化道;(2)肝脏;(3)小肠;(4)葡萄糖<br />【考点精析】利用食物的消化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图甲和图乙表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图丙表示显微镜的结构,图丁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e9cb5d21/SYS201708151047199395670689_ST/SYS201708151047199395670689_ST.001.png" width="481" height="9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甲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中,应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的液体是    .<br />(2)图乙表示染色过程,则滴加的液体是    .<br />(3)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发现视野偏暗,他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使视野变亮一些,即    .<br />(4)图丁视野中所看到的物像是已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则其内颜色最深的结构为    .</p></div></div>
<div><p>【答案】<br />(1)生理盐水<br />(2)碘液<br />(3)选大光圈或选用凹面镜<br />(4)细胞核<br />【解析】(1)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人的细胞液的浓度与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一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胀,或失水而皱缩,应向载玻片上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2)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在盖玻片上用来染色的液体是碘液,因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很容易被碘液等碱性燃料染成深色,便于观察.(3)在显微镜中能够调节视野明暗的结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当显微镜中的视野较暗时,应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4)在细胞结构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br />所以答案是:(1)生理盐水;(2)碘液;(3)选大光圈或选用凹面镜;(4)细胞核.<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练习使用显微镜和动物细胞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时,利用新鲜的萝卜、浓盐水、清水等实验材料,按图所示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e9cb5d21/SYS201708151047200361767871_ST/SYS201708151047200361767871_ST.001.png" width="292" height="1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br />(2)观察比较萝卜条①→③的变化,可推测A烧杯中盛放的是    .<br />(3)用糖拌西红柿时,我们会发现盘中渗出很多汁液,这是由于糖溶液浓度   西红柿细胞液浓度的缘故.<br />(4)菜农卖菜时,经常会遇到青菜萎蔫的问题,请你利用图中原理帮他想个保持青菜新鲜的办法:    .</p></div></div>
<div><p>【答案】<br />(1)溶液浓度<br />(2)浓盐水<br />(3)大于<br />(4)洒清水<br />【解析】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1)此实验探究的是: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因此变量是外界溶液的浓度.(2)观察比较萝卜条①一③的变化,萝卜条萎蔫,表明细胞失水了,说明A中的溶液的浓度大于萝卜内细胞液的浓度,故A中盛的是浓盐水;观察萝卜条②一④的变化,萝卜条膨胀了,表明细胞吸水了,说明B中萝卜细胞液浓度大于B烧杯中液体的浓度,故B盛的是清水.(3)用糖拌西红柿时,我们会发现盘中会渗出很多汁液,这是由于糖溶液的浓度大于西红柿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的缘故.(4)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因此,菜农想保持青菜新鲜的办法就是洒适量的水.<br />所以答案是:(1)溶液浓度;(2)浓盐水;(3)大于;(4)洒清水.</p></div>
页:
[1]